向别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经验

作者: 草叶时间:2017-02-1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向别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经验,那么该向哪些人学?怎么学呢?是不是就是去听听他们的课,学习学习他们具体的做法?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把它看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可见它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容易事,既是“很复杂”,就得下苦功;既是“一种创造”,就得讲方法才行。下面就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向哪些人学?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值得你学习的人很多。你可以向那些教育教学出色的教师请教,当然,这其中有些工作经验多一点,有些工作经验欠缺些,但是总有你学的方面。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即使是最年轻的教师,工作只有一两年的教师,也有很多值得你学习的教育经验,而且这些教育经验可能倒是那些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教师所没有的。前年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比武,很多青年教师在课堂所展现出来的教育教学经验就让我刮目相看,事后,我还以“用青春说话,让课堂焕彩”为题,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受益匪浅。

其实,为了便于教师之间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学校也总是会处处创造相互学习有利的环境。比如每学年的教师办公室的安排,总会考虑教师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年龄、性格、是否班主任等方面的分布,就这一项就需要考虑再三,这也正印证了“很复杂”这三个字。

具体从哪里入手?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向对方学点什么,那么你别先去听他课,先看看这位教师班中学生的作业本,因为“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的成果”,看了之后,再做决定是否去学。仔细想想,真的很有道理,只要一看作业本,班级学生字迹写得怎样、错误率高不高、错误的地方有没有订正、订正后老师有没有反馈等等,都能一目了然,根据这些我们能很自然地推想这位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这位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是怎样的,值不值得你去学。

二、怎么学?

新教师到学校,我们一般要安排一个指导老师,并让他们不断的相互听课,所谓的“青蓝工程”。平时,我们还要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报告,美其名曰“取经”。苏霍姆林斯基却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那该怎么学呢?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是,参透教育思想,不是学习教育方法。你听了一堂课,你可能学到了这位教师的先进的操作方法,想在自己班里也试一下,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展示课、评比课、研究课等等名目繁多的课,我们听的也不少,但我们中的很多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成不了优秀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是:“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确实是这样,因为如果不深刻理解那位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全部工作,不能透彻把握教师行为背后蕴含的教学理念,那么,即使你一节课一节课地听下去,把这位教师的做法一五一十地记下来,也是没有用的。

@_@我是分割线@_@

因为你不是那位教师,那位教师的学生也不是你的学生,教学系统的要素中最主要的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都不一样,那经验方法还管用吗?

正因为如此,尽管许多优秀教师马不停蹄地到处上示范课作报告,但是,我们的教学好像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普通的教师,原来怎么上课的,现在还是怎么上课,优秀教师的经验怎么就推广不了呢?

对此,王荣生教授的论述和苏霍姆林斯基殊途同归:“其实不是经验不能推广,而是我们一直不明白要推广的是什么经验。在我们看来,单从教学方法而论教学方法,而论教学艺术,而论教学风格,很可能我们永远也找不到那些要推广的、应该推广的、可以推广的经验。”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关键是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课堂万象看到潜藏其中的“门道”,才不至于被“热闹”湮没了自己的思考。

说到底,一句话: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去年我对几个名师教学实录的研习就是顺着这样的思路去做的,即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的效果怎么样----反观自己的课堂我可以从中学什么。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是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鼓励自己:“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而要“知其所以然”必须要拥有一双慧眼,而要拥有一双慧眼,必须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理论的学习。这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冯骥才在《神鞭》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鞭子剪了,神留着。理论就是“神”,只要把握了教学的“神”,那么,你就可以高屋建瓴,用什么方法倒是其次了,无招胜有招呀。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