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我心理的调节,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作者:聚优时间:2017-01-12
最近学习了有关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了解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离不开人的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工作者面对矛盾丛生的社会环境,必须学会有效地排除工作心理上的种种障碍和问题,始终保持身心的和谐。因此要坚持自我心理的调节,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才能保障具有和谐的工作环境。

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称心的时候,这时就要避免情绪的放大,讲究心宽体胖。而且听得进逆耳之言,经得起批评,作为领导能容忍下级犯错误。

我们还要有一颗责任心。它通过踏实工作、刻苦学习体现出来,多提建设性意见是责任心强的表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也是责任心的表现。教师在带班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全班幼儿的举动都掌控在自己的眼中,做到眼者有孩子,心中更要有孩子。

进取心是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心态的重要标准。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虚心请教、热心做事,而不是推三阻四、拈轻怕重、谨小慎微,这样往往做不出好成绩。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岗位的要求也在变,不积极学习新东西、练习新本领、提出新思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做到身心和谐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对于个人的得失起伏保持宁静的心态。有人调查时发现,强烈的心理危机感和过重的压力,使人出现种种可怕的“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对自身健康和发展伤害极大的就是心理枯竭现象,这时他们的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失眠、头疼、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速度变慢,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工作节奏。长时间处于这种强压状态下,他们的神经也变得异常脆弱,因此很难和同事以及领导处好关系。遇到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他们就变得易怒,情绪大起大落,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做到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才能创造一种工作生活的和谐氛围,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