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对待孩子的每次犯错
作者:婧婧时间:2017-08-25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书中吴放老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写下了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每封信都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作为载体,向我们娓娓道来教学时会的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其中的教学篇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在平时工作中,不知各位老师是否也和我一样碰到这样的孩子。在一次犯错后,教师给他指明问题所在,但第二次,这个孩子又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一而再再而三,说实话我作为教师的耐心一直在受着极大的考验。我想这个孩子在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自己错了,那为什么他会反复犯错呢?
吴老师在信中用心理学给出了一个合理答案:孩子犯错,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出发寻找原因。
像我们接触的孩子都在3-6岁之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容易与同伴发生后矛盾或集体活动时有出格行为。也许,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都不是有意要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他之所以会犯错,可能是因为还不会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他发展水平限制的结果。
但,不能说孩子的发展水平有限,我们就可以听之任之。吴老师在信中提到:优秀的老师会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即不单会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对,还要明确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去做。
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总忍不住长篇大论,殊不知,在这样的长篇大论中,孩子真正听懂了多少,他愿意听到了多少。也许有些言辞还会令一些个性较强的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看来我真是要改改话多的毛病,尽量让自己的每句话都能简明扼要,让孩子在短时间内一听就懂。现在想想,其实有些孩子在犯错后马上都能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这时,我就不需再强调哪里错了,而可以改用“探讨”的方法。和孩子平心静气的一起探讨“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与孩子一起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到那个时候就不再是老师要求孩子要怎么做,而是变成了孩子自己决定要怎么做。相信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觉自知,犯错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也许,孩子犯错确实是在所难免的,关键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对待孩子的每次犯错。帮助孩子在一次次“错误”中寻找发展的方向,是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认真去做的。
在平时工作中,不知各位老师是否也和我一样碰到这样的孩子。在一次犯错后,教师给他指明问题所在,但第二次,这个孩子又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一而再再而三,说实话我作为教师的耐心一直在受着极大的考验。我想这个孩子在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自己错了,那为什么他会反复犯错呢?
吴老师在信中用心理学给出了一个合理答案:孩子犯错,总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出发寻找原因。
像我们接触的孩子都在3-6岁之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容易与同伴发生后矛盾或集体活动时有出格行为。也许,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都不是有意要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他之所以会犯错,可能是因为还不会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他发展水平限制的结果。
但,不能说孩子的发展水平有限,我们就可以听之任之。吴老师在信中提到:优秀的老师会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即不单会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对,还要明确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去做。
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总忍不住长篇大论,殊不知,在这样的长篇大论中,孩子真正听懂了多少,他愿意听到了多少。也许有些言辞还会令一些个性较强的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看来我真是要改改话多的毛病,尽量让自己的每句话都能简明扼要,让孩子在短时间内一听就懂。现在想想,其实有些孩子在犯错后马上都能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这时,我就不需再强调哪里错了,而可以改用“探讨”的方法。和孩子平心静气的一起探讨“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与孩子一起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到那个时候就不再是老师要求孩子要怎么做,而是变成了孩子自己决定要怎么做。相信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觉自知,犯错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也许,孩子犯错确实是在所难免的,关键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对待孩子的每次犯错。帮助孩子在一次次“错误”中寻找发展的方向,是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认真去做的。
上一篇:教学反思的形式、内容与方法
下一篇:家长随口的一句怨言,却成为我反思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