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和小鸭》活动引发的思考
我拿到《小鸡和小鸭》这个教案的时候,看了它的设计和故事,觉得蛮有意思,凭直觉,孩子一定很喜欢。于是,我制作了两只特别可爱的小鸡和小鸭,用小棒把它们制成了两个“小木偶”。教具很简单,孩子能否喜欢这个活动,万事具备只差东风了——还要看我的组织和调动。
"孩子们,这是谁?”我出示小鸭,并问它们。这个问题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孩子们大声说:“小鸭。”“小鸭”和孩子们互相问好后。我说:“小鸭想找个好朋友。它会找谁呢?”孩子们最先想到的是小鸭,还有好多孩子说鹅、狗等等,这个问题给孩子一些想象的空间。我神秘地告诉他们:“小鸭找到了小鸡做朋友!”我把小鸡拿了出来。孩子还未定过神来,我提了个问题:“小鸭怎么会找小鸡做朋友的呢?(这也是孩子们心中的疑惑)请你们听我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小鸡和小鸭》!”
带着这个问题去听这个故事,我能感受到室内的安静和孩子们那股专注劲。当我讲到“小鸭去喝水,小鸡也去喝水,小鸭去游泳——”时,我停了下来,孩子们轻轻地接下去:“小鸡也去游泳!”ROSE全身紧张地叫:“救命!”我故意不去搭理她,揭开谜底:“扑通”小鸡也跳下河里去游泳。ROSE又大叫:“救命!”
我问她:“小鸡怎么了?”
“小鸡喊救命!”
我紧跟着问:“为什么?”
“小鸡不会游泳!”
“小鸡为什么不会游泳?”
“小鸡的脚上没有蹼!” 全班小朋友大声说。
虽然是讲过的知识,但是通过引导后孩子们的回答,和我们灌输式的复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老师要多做引导者。
“后来怎么了?”我问。
“小鸭去救小鸡。”
“有不同意见的吗?”我不甘心一个答案.
“它妈妈来救她了!”一个孩子说。
“可鸡妈妈不会游泳,是鹅妈妈救的。”——孩子回答得越来越多。
“孩子们想的很好,都有可能。这时,小鸭子听见救命的声音,游过来救小鸡了!”虽然故事里的人物是固定的,但是要肯定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小鸭和乌龟去游泳,可是小鸡还跟着!你们说怎么回事?”
孩子们都很奇怪,“小鸡学会游泳了!”
“小鸡那么快就学会了?”我问。
“你们不会游泳,可是想到海里游泳该怎么办?”“用救生圈!”————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了很多,看来孩子们有游泳的经历。
一个简短的故事连讲带编,这是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我临时产生的灵感。活动里有要求,孩子要复述故事下半部分,复述会很枯燥,况且没有挂图。于是,我灵机一动,把左手右手当做小鸡和小鸭,边做边讲。效果真不错,孩子一字不差全复述出来了,还要求老师让他们多复述几遍,这个复述活动成了一个自创的手指游戏了。肢体动作在小班孩子身上的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是用的多不如用的巧啊!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语言活动,在孩子们的配合下上得生动有趣,孩子在开心中学习,老师在收获中开心。看来只要有心,没有开展不好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