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要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作者:lanyangyang2时间:2017-10-11
课间洗手时,奇奇气呼呼地跑来告状“XX把手指头伸进水龙头喷水,我衣服都被喷湿了”。我一听就来气,这个孩子又惹事了。给奇奇换好衣服就气冲冲地把XX叫到眼前,想狠狠教育一番。可看着他还是那么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我忽然就没气了,生什么气啊,都快毕业了,好好跟他说。
我给自己准备了充足的耐心,因为如果没有耐心,你就无法听懂他说的话,他说话就像小鸟叫,叽叽喳,叽叽喳。今天我要仔细听听这个另类的孩子是怎么解释他的行为的。
我问“XX,老师叫你去洗手,你为什么要把手指头伸进水龙头,喷得人家一身水”
“那个水龙头满好玩的呀,像喷泉呢”他还模仿了喷泉的样子,真是又气又好笑,平时音乐课上他可没有这么丰富的动作。“那你想过要弄湿别人的衣服没有”,“没有想过呀”,天哪,几乎天天说的事情,他竟然说没有。“你,你,你太过分了”,看着我涨红的脸,他又说了一句让我实在是没想到的话“我、我、我的指甲里有黑的,我想把它冲干净,这样大家都拿橘黄卡片”
激动、感动、惹人爱的复杂情感在我心中交织。我知道了,因为最近我们园狠抓孩子的卫生习惯,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手指甲是否干净,(那里面确实是藏着很多危害健康的细菌)。昨天放学后XX大概到哪里玩了,手指甲里很脏,忙于工作的父母也没注意,今天到学校后他大概想起了这个卫生规则。原来孩子心里有一个目标呢,虽然他可能不懂什么是集体荣誉,但是就那么大点孩子,要他懂什么高深的理论,有这种意识就足够了。想到这里我赶紧看他的指甲,发现他的指甲都剪掉了,本来还可以抠,可今天拿什么抠呢?聪明的孩子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借助水龙头里水的冲力把脏东西冲掉。水的冲力确实可以冲掉一些东西,但是指甲里的脏东西一下子是难以冲掉的。于是在冲的过程中,他又开始欣赏起喷泉的美。这对一个6、7岁的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发现和探索了。 孩子还在局促不安地拽衣服摸耳朵,我突然很无法原谅自己,也许他平时的一些奇怪举动都是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会不会扼杀了他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想到这里,心里一阵哆嗦,赶忙拿了牙签,到水龙头下帮他仔细地清除了指甲中的脏东西,孩子开心地又蹦又跳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是天真的,很多大人看起来是无法理解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都是他们对世界的一种探索,对规则的一种负责,只是因为他们小,采用解决的方法在特定的场合会影响集体常规,影响班级的秩序。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如果能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世界真是美好的!这正如通常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虽然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是否有能力,我们也并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种行为的用意是善的还是恶的,但是我们宁愿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
我给自己准备了充足的耐心,因为如果没有耐心,你就无法听懂他说的话,他说话就像小鸟叫,叽叽喳,叽叽喳。今天我要仔细听听这个另类的孩子是怎么解释他的行为的。
我问“XX,老师叫你去洗手,你为什么要把手指头伸进水龙头,喷得人家一身水”
“那个水龙头满好玩的呀,像喷泉呢”他还模仿了喷泉的样子,真是又气又好笑,平时音乐课上他可没有这么丰富的动作。“那你想过要弄湿别人的衣服没有”,“没有想过呀”,天哪,几乎天天说的事情,他竟然说没有。“你,你,你太过分了”,看着我涨红的脸,他又说了一句让我实在是没想到的话“我、我、我的指甲里有黑的,我想把它冲干净,这样大家都拿橘黄卡片”
激动、感动、惹人爱的复杂情感在我心中交织。我知道了,因为最近我们园狠抓孩子的卫生习惯,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手指甲是否干净,(那里面确实是藏着很多危害健康的细菌)。昨天放学后XX大概到哪里玩了,手指甲里很脏,忙于工作的父母也没注意,今天到学校后他大概想起了这个卫生规则。原来孩子心里有一个目标呢,虽然他可能不懂什么是集体荣誉,但是就那么大点孩子,要他懂什么高深的理论,有这种意识就足够了。想到这里我赶紧看他的指甲,发现他的指甲都剪掉了,本来还可以抠,可今天拿什么抠呢?聪明的孩子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借助水龙头里水的冲力把脏东西冲掉。水的冲力确实可以冲掉一些东西,但是指甲里的脏东西一下子是难以冲掉的。于是在冲的过程中,他又开始欣赏起喷泉的美。这对一个6、7岁的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发现和探索了。 孩子还在局促不安地拽衣服摸耳朵,我突然很无法原谅自己,也许他平时的一些奇怪举动都是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会不会扼杀了他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想到这里,心里一阵哆嗦,赶忙拿了牙签,到水龙头下帮他仔细地清除了指甲中的脏东西,孩子开心地又蹦又跳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是天真的,很多大人看起来是无法理解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都是他们对世界的一种探索,对规则的一种负责,只是因为他们小,采用解决的方法在特定的场合会影响集体常规,影响班级的秩序。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如果能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世界真是美好的!这正如通常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虽然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是否有能力,我们也并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种行为的用意是善的还是恶的,但是我们宁愿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
上一篇:自由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是游戏,还是争吵
下一篇:走在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