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以在教师引领下的数学活动为基础,指导与帮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学习与生活快乐。
2、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渗透“统计思想”的重要作用。
3、以小组合作收集数据的活动为基础,以整合全班数据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体系:
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又换牙了--统计,初步学习在条形统计图中用符号如√、○等来统计。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继续学习在条形统计图用符号如√、○等来统计,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入了画“正”字统计数量。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初步学习进行分类统计,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使用以一定标准来分类的统计表(当然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
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初步学习以小组统计为基础分类统计。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统计知识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不断引入一些新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分段整理与统计
四、教学准备:
活动一:课前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指导学生将成绩记录在下表中。
第小组立定跳远成绩表
姓名
成绩(厘米)
活动二:体育课上开展50米跑比赛,将成绩记录在下表中
二年级班50米跑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五、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教学过程阐释):
(一)立定跳远成绩统计
1、调查与收集
课前我们参加了立定跳远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做了记录,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成绩记录表拿出来,仔细观察,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组××同学跳得最远”“××同学跳得最近”等。
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小组的成绩?想不想知道全班的成绩?那么,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同学跳得远一些”、“哪些同学跳得近一些”、“跳多远的人数多”等问题。
看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全班同学的成绩进行统计。
2、整理与描述
(1)小组成绩整理
※指导分段: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怎样对全班同学的成绩进行统计?引导学生想到“分段统计(整理)”。
呈现下面的分段统计表,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据段的意义,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各小组成绩的统计--数一数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分别是多少,然后把结果填写在相应的空格里。
第小组
成绩(厘米)
99及99以下
100-129
130-159
160及160以上
人 数
※小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把本组的成绩整理在统计表中。
(2)全班成绩整理
在汇报交流各小组整理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各小组整理结果与原始成绩相比较,发现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伴随着学生汇报交流活动的开展,教师及时把各小组成绩记录在如下所示的统计表中。
二年级班立定跳远成绩统计表
成绩(厘米)
99及99以下
100-129
130-159
160及160以上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人 数
3、分析数据:
首先引导学生把上面的表格简化成如下所示的统计表。
成绩(厘米)
99及99以下
100-129
130-159
160及160以上
人 数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比较,你们觉得我们班的成绩怎么样?
(二)50米跑成绩统计
1、收集数据:呈现二年级班50米跑比赛成绩表。
2、整理描述
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如下所示的统计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整理描述数据的工作。
成绩(秒)
9以下
9-12
12以上
统计(画“正”字)
人数
(1)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想到--为了保证数据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可以在原始表中划斜线,在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中画“正”字统计。
(2)合作整理:教师读原始成绩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并对每一个数据画线,学生在统计表中画“正”字统计。
3、分析数据:
首先引导学生把统计表简化成下面的统计表。
成绩(秒)
9以下
9-12
12以上
人 数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比较,你对我们的成绩满意吗?为什么。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2
一、复习内容:P96总复习的第18题
二、素质复习目标:
1、让学生简单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统计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个格表示1个单位)
3.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4、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统计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三、教具准备:电脑课件,若干张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在统计这个单元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复习:
1、出示课本第96页第18题表图。
2、指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并思考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收集以下信息:
本表是二(1)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统计表
3、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让学生独立按要求在方格里涂色,绘制条形统计图
4、小组交流
班上要组织小小运动会,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组织?
5、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堂练习题
2、展示、交流
(四)问题银行
让学生打开课本P98页,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写在本页空白处。
引导学生看看问题银行中的哪些问题通过总复习得到解决,并进行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
谈谈本学期你取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
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
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
学生汇报
2、出示各种活动
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
小组统计并汇报
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 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
二、尝试研究
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
小组讨论汇报
完成 书 上统计表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3、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动
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
学生数脉搏
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
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
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6、将脉搏变化数天在统计表3
7、在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交流
四、应用交流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值得统计的事情吗?
3、学生分组统计
课后记: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4
一、观教材编排体系
(老师们,我想首先对人教版教材关于统计这块知识的编排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各册的目标定位:
一年级目标:
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会用画正字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学会以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上册目标:
继续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下册目标:
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下册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本册教学内容编排思考
我认为本册的教学内容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略:例1(教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是在前面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体重的情境,通过统计全班同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体重,先分别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再引出复式统计表。
(2)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第3问,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祥细说明:例1中出现了复式统计表,它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学生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做一做安排的是对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加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看点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
略:例2(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通过统计某路口2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使学生经历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的过程,并学习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法表示数量,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
(3)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第4小题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
教参详细说明: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统计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有条件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加深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看点三: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么一个细节,在例二中一共有四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
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这在以前是不曾出现的。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一种知识上的递进,它通过一步步的培养学生对统计的结果提出问题,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逐步让学生明确统计的结果带来的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统计不仅可以呈现事物的状况,而且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情况,指导以后的工作。不论国界和所从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统计观念却是人们普遍应当具备的。
英国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5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与表示;(3)数据的提炼;(4)数据与概率的关系;(5)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作出推断。
统计观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2)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3)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我想本册比较关注的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对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教学的时候可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使学生明确根据统计图表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以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课时划分建议
(1)可分三课时
课时一:106页的例一和108页的做一做
课时二:109页的例二和111页的做一做
课时三:112、113页的练习二十二
(2)各课时目标
课时一:1、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让学生感知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课时二: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1格表示5个单位)。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预测。
3、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决策作用。
课时三:1、通过练习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
2、进一步掌握简单复式统计表填写和一1格表示5个单位的统计图的绘制。
3、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有待认真深入思考后写)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师生交流)那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比如这个月(10月)有多少人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6
读统计表
教学目标
1、完整的认识条形统计图。
2、培养读懂统计图,能够在统计图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并初步具有在交流中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3、在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学习统计知识,使学生认识统计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读统计图
教学准备
挂图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统计方面 的'知识。谁知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看来统计的作用真是太大了!那我们这节就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板书:读统计表)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自由读图。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选这自己喜欢的统计图,在读图与交流中获取信息。
(1)说一说,东东选择了什么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 左侧: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右侧:二(2)班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2)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请你仔细读一读这幅统计图,想一想,图上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道了什么?
第一步: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步:将你在图上找到的信息内容板书在黑板相应的题目下面。
第三步:全班交流、补充。
2、讨论。
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请你帮二年(2)班的老师想一想,组织纳降比赛会受欢迎?为什么?
学中做
1.对比条形统计图。
巩固学生对方向不同的统计图的认知。
比较一下,两副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条形统计图。
不同:方向不同。
无论横向统计图还是纵向统计图,她都在生活有重要作用 。
2.完成教材88页"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做中得
时间应用。
利用大礼拜和爸爸妈妈考察有趣的题目,作出条形统计图,并寻找信息,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
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 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⑤教师小结。
3、预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①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 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③小结 ④预测。
到了2008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教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3)汇报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并进行汇报、交流。
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足的睡眠,如果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五、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将数据整理后记录在统计表中。
2、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视频、课件
学生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这是二(1)班的20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他们在干什么?
(播放视频20人依次站起来说想参加的运动项目)
2、师:每个年级中只能设置2个比赛项目,你们认为应该选哪两个项目呢?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学习单,准备记录。
3、反馈交流
师:记录好了吗?
展示学生各种记录的方法:图形、写数、划正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那么多的记录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下划正字的记录方法好吗?
4、师:再听一次,这次我们都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吗?
反馈核对
师: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用划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方便,数起来会更快更准确。
5、师:数据都记录好了,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记录的情况做成一张表格。
师: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记录的是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记录的项目有跑步、跳绳、拔河
师:这就是一张简单的统计表。你们觉得做成统计表后有什么好处吗?
师:看着这张统计表,想想二(1)班小朋友会选择哪两个项目进行比赛。
参加运动会项目的人数
项目跑步跳绳拔河人数1154
6、师:总人数和我们记录的数据总和是一样的,说明我们在记录时没有漏数或多数。
7、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师:看着这张统计表,想想二(1)班小朋友会选择哪两个项目进行比赛。
8、看书。
二、创设情境,深化问题
1、师: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运动会?用我们学过的本领,可以怎样来统计?
按照动物的种类分别统计。师出示分类表
师:还可以按照其他的方法来统计吗?
按照运动项目分别统计人数。师出示分类表
2、小组合作,选一种方法进行统计,解决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的问题。
3.、选两组不同的统计表让学生上台汇报。
小结:不管是按照运动项目还是按照动物的种类来统计,统计的项目不一样,统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4、推荐统计表。
师:在比赛现场来了两位工作人员,它们是(厨师小猪和裁判长长颈鹿)
这两张统计表哪一张统计表给小猪厨师长呢比较合适呢?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的需求不一样,统计的项目也不一样。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师:运动会后二年级的老师想根据同学们喜爱水果的情况,为他们准备一种水果。
二年级小朋友喜欢的水果
种类香蕉苹果葡萄芒果人数27142712
反馈:数据正确性
师:你们认为,老师会准备哪种水果给二年级的小朋友呢?
小结:在整理数据时,我们要仔细,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2、观察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们能获取那些信息呢?
出示
二年级女孩喜欢的比赛项目
项目踢球梳辫子踢毽子唱歌舞蹈人数6110912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与评价
1、作业延伸:做一项统计表,统计内容自定。
生活中的统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表初步”,请用学过的本领和()合作,完成()统计表。
2、独立作业:书P40/练一练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3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5~8题。
教学目标
1、在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对统计的过程有初步的体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只聪明勤劳的小兔子,你们还记得它们采蘑菇的.情况吗?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灰兔上午采了5个蘑菇,下午采了2个;小白兔上午采了6个蘑菇,下午采了3个;小黑兔上午采了4个蘑菇,下午采了4个。
②小灰兔全天一共采了7个蘑菇,小白兔全天一共采了9个蘑菇,小黑兔全天一共采了8个蘑菇。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
这是我们上节课收集、整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三只小兔全天采蘑菇的情况,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示统计图)小兔全天采蘑菇数情况统计图
(2)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能看懂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以下两点:
①每个格代表1个蘑菇。
②从左往右,三竖栏依次表示小灰兔、小白兔、小黑兔全天采蘑菇数。
(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小白兔采了9个蘑菇。
②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高。
③小灰兔采得最少,因为小灰兔只采了7个蘑菇。
④小灰兔采得最少,因为表示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低。
……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几个蘑菇:
学生解决的办法也可能不同:
a? 9-7=2,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
b? 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和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相比,多出2个,所以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
②小黑兔比小白兔少采几个蘑菇?
小灰兔比小黑兔少采几个蘑菇?
小灰兔和小白兔共采几个蘑菇?
三只小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
……
(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课堂活动:评选动物明星
(1)出示:大象、狮子、猴子、小熊头像,提问:你喜欢哪种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
(2)根据统计的数据,完成课本123页统计表。
(3)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课本124页统计图。
(4)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5~8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统计有什么新的认识?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开课。
二、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三、探索新知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四、小调查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五、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94~9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收集的数据。
第二段,第98~99页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你能跳多远。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
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种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角度的理解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动物运动会场景中有小狗、小兔、小猴,比赛项目有跳高和长跑。在帮助学生弄清场景中的基本信息后,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每个比赛项目各有几名运动员参加?通过观察教材提供的两个统计表,你能明白需要做什么和怎样做吗?其次,要让学生结合数据特点,逐步学会自主确定标准,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如第97页的第5题,让学生把提供的一组照片进行适当的分类。教学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按照片中的小动物、照片拍摄的方式以及照片的色彩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
2.组织好实际调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第95~97页想想做做中的第4题,要求学生实际调查学校书法小组里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要调查什么。其次,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可以逐人询问,用符号记录;也可以分类举手,逐一数数。第三,要强调分工合作。如,小组内的同学要有人负责询问、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核实数据等。
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相应地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是培养学生统计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统计活动开始时,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作简单的推理判断;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谈谈由统计活动产生的感想、心得或提出一些建议。
4.通过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提供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实践能力;三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你能跳多远就属于第三种类型。教学时,着重应组织好以下方面的活动。第一,提出问题,引发猜想。第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第三,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收集数据时,要提醒学生合理分工,并具体指导测量方法;整理分析数据时,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比较三张表中的数据,进而获得正确的结论,而不能仅依据个别数据就作出片面的结论。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4-95页。
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学具准备:题卡、彩色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都知道2008年在我国举行奥运会,那是一个多么另人期待的日子啊!为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全国人民都在紧张地准备着,小动物们也忙着为奥运做宣传呢!今天,他们正举行运动会。瞧!可爱的小福娃也来了。(出示课件):Hello!小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受邀出席动物运动会特别颁奖嘉宾,你看!比赛还真精彩呢!(课件出示:福娃参加动物运动会动画场面。)
师:经过激烈的竞争,小狗、小猪、小兔和小猫4个代表队进入了总决赛。最后,每个代表队获得多少枚金牌呢?哪个
利用低年级学生对有趣的事物和问题感兴趣的特点,设计拟人化“动物运动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数据素材,更是为了能让学生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队获得了总冠军?
(课件依次展示要收集的数据)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出来了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讨论,揭示课题:统计
(二)、合作交流探索突破
1、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1)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的方法?(“正”字法,画“△”,打“√”等)用哪种方法统计每个代表队的金牌数量最简便?(“正”字法)学生交流汇报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
课件再次展示要收集的数据
学生在题卡1画“正”字统计,完成统计表。
题卡1:
2、绘制统计图
尝试:你会用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吗?一格表示几?拿出题卡2,用彩色笔涂一涂。
生质疑:格子不够。
感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很亲近。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应用迁移法,渗透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探索:小兔代表队有14枚金牌要14个格子,可是这统计图一竖只有10个格子,格子不够,怎么办?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接着往上涂;并排涂。)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再次尝试。师展示完成的两个作品。
师:你们觉得接着往上涂的方法怎样呢?
生:不行,上面没地方啦!
师:那并排涂这种方法行吗?
生:行!
生:14格应该比7格高,但拐弯后旁边成了4格,好像还没有7格高,这样看不清楚。
生:拐弯的那列不知道是哪个代表队的,不好区别。
师:你们觉得呢?(不太好)对,条形统计图是以条形的高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如果拐弯了不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了,而且不好区分属于哪个代表队的了。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生:可以用一格表示2枚。
生:一格表示2枚,2格就表示4枚,那10格就表示20枚,这样格子就够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这种方法行不行。如果用一格表示2枚,那2格就表示4枚,3格就表示6枚......
(师生边说,师在课件上边把统计图左侧的数据改为2、4、6、8、10.......)
问题是一切思维的起点,这部分的设计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把数学问题化,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逐步展开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我们再仔细观察,图上一格表示几枚?那一枚该用几格表示呢?
生:一枚用半格表示。
师:小狗代表队有7枚金牌,该怎么涂色呢?
生:找到6再往上数半格。
师:为什么?
生:数到6就6枚了,再往上数半格就是7枚。
师:(课件示范演示)对准表示小狗代表队那列,向上找到表示8的位置,然后在格子正中间画一条水平的横线,再向下涂色。你会涂吗?涂色还要注意什么?
生:涂得整齐均匀,不能涂出格。
学生完成题卡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师提问:从统计图上,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4、课件展示福娃颁奖小结
:小朋友,你们真聪明!你们通过统计让我知道了小兔代表队是本届动物运动会的总冠军,这个奖杯是属于它们的,也是属于你们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新
1、寻找统计
通过对涂半格的探索、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选择加工信息,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福娃的一番鼓励使学生体验到经过自己的探索能够为福娃做点什么,而充分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学生欣赏、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课件)
(2)、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统计的问题。
2、实践应用
(1)、师:为了宣传奥运,福娃将到我校参观。小朋友正在排练节目准备开联欢会欢迎福娃的到来呢!二(1)班参加打太极扇、读经诵典、独轮车表演这三项校本演出的人数各有多少?你能把统计结果用统计图表示吗?(出示课件)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互评。
拓展:如果参加打太极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学生交流汇报。
(2)小组合作完成小朋友都喜欢哪些玩具的统计(做课本练习二十二第4题),并让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你建议玩具店的老板怎样进货?为什么?
欣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统计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统计。
让学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
不失时机地促使学生联系实际想到一格还可以表示多个单位,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向深处。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1、看看课本;谈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能说说自已或小伙伴在这节课的表现吗?
3、统计各小组所得,评比本节课学得最棒的小组。
4、号召学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延伸:设计一个“课后小调查”:调查家里或邻居一个星期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制成统计表,并谈谈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你想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板书设计:
通过总结,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将学生的评价结果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有效地利用了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精简明了,重点突出,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和理解。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比赛项目?
【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尝试统计,发现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
反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统计表,如:
狗
猴
长跑
5只
6只
8只
狗
兔
猴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2只
6只
5只
8只
13只
反馈: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反馈:我们再请完成第二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
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
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因为参加跳高和长跑比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才比较合适呢?(把它们分开)
引导:是的。可以把它们分开统计,按什么标准来分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明确:可以按动物的种类分,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比赛项目分,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
【说明: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需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来。】
2. 再次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先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再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好吗?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列表统计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列表方案,出示相应的统计表。
要求:请小朋友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分类整理,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反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统计表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表格)
狗
兔
猴
长跑
5只
2只
6只
13只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8只
13只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调整统计表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问:观察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是的,第一张表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第二张表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怎样才能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每张表格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统计的呢?
学生交流后,小结:为了使统计表所表达的信息更清楚,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栏,注明表中每个项目的意思(课件演示修改统计表的过程)。像这张表格,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第一行表示各种动物的名称,就写上动物种类,第二行是每种动物的只数,就写上只数,后面的每个数就不要再写单位了。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习惯上放在数据的前面,用合计表示。
师生共同修改第二张表格。
3. 观察统计表。
提问:通过小朋友自己的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动物运动会的统计任务。看了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说明: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而是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从尝试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探索并完善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既能增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又能从整体上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 拓展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个统计表,并组织交流。
【说明:教材安排了丰富的统计活动,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需要灵活处理。】
四、 全课总结(略)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15
认识图形、统计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3~1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
二、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
教师: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复习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出示第13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2)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出示第133页第10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完成统计图。
④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⑤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
四、综合练习
1?第133页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135页第4题
(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3)怎样比较100 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138页第14题
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
五、全课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04-21
中班数学教案:统计05-19
有用的统计大班数学教案05-01
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06-11
《趣味统计与分类》大班数学教案05-0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01-08
分类统计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4-21
二年级统计教案09-12
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