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16 10:18:4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配乐诗,多角度地感受与想像海风,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尝试用优美的词来形容海风,初步尝试扩展诗歌内容。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海上的风》。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一段关于大海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论海风。

  1、播放课件【背景音乐】。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大海的画面。

  2、幼儿结合录像或在海边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对海上的风的感受。

  教师:你去过海边吗?你吹过海风吗?有什么感觉?

  二、初步欣赏、熟悉诗歌。

  1、播放课件【诗歌欣赏】,把幼儿带入诗歌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中。

  2、教师:这里有一首关于海风的诗歌,请你们欣赏。

  教师:海上的风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三、理解、学习诗歌。

  1、播放课件【诗歌教学】,分别点击“四个问号”,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为什么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问后三句:为什么说海上的风是琴师、海上的风是大 力士、海上的风是狮子,她一来,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2、讨论理解个别词汇,逐个讨论、解释。

  老师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绽开”是什么意思?(幼儿个别回答,理解词义和意境)

  3、伴随音乐,教师和幼儿轻声朗诵诗歌。

  四、扩展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诗歌仿编】,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海上的风还像什么?还会发生什么事?

  2、鼓励幼儿展开想像,集体创编、扩展诗歌内容。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把《海上的风》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提供材料,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将画展示在活动区,大家互相欣赏。

  小百科:海分为边缘海、内海和内陆海(广大的淡水水系,如五大湖)。海域是人类最先通向大洋的桥梁。海域对人类的作用不仅是提供丰富的各类可用资源,它里面的藻类也为调节整个地球水平衡发挥出重要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柔和、婉转动听的音色。

  2、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傣族乐器葫芦丝。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跳孔雀舞。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月光下的凤尾竹》、电脑、音响。

  2、课件1与音乐相匹配的傣族风景。课件2泼水节。

  3、葫芦丝一个、孔雀头饰及服装一套、傣族女装一套。

  4、孔雀羽毛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身穿傣族服装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

  师:我们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我们那里风景秀美,人们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

  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

  3、了解傣族乐器葫芦丝,再次欣赏音乐。

  老师出示葫芦丝问:它为什么叫葫芦丝?

  师:因为这个乐器上面部分是一个葫芦而它吹出来的音乐就像丝绸一样柔和、婉转所以我们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芦丝。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曲子吧。

  4、看课件1通过欣赏风景进一步欣赏乐曲。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葫芦丝之外还有秀美的风景呢!我们再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你刚才看到了哪些风景?

  师:你最喜欢什么风景?

  师:我们傣族的竹林是最有名的,特别是到了晚上天上挂了一轮明月,月光照在凤尾竹上特别美所以人们就用葫芦丝演奏了一首乐曲就叫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5、通过欣赏孔雀舞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尝试跳孔雀舞。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音乐还引来了谁呢?(老师带上孔雀头饰,穿上孔雀裙)它会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老师跳孔雀舞。

  (2)说说看到了哪些动作,孔雀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3)师幼共同听音乐跳孔雀舞。

  (4)幼儿戴上头饰和老师一起来跳舞。

  (5)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6、去参观傣族泼水节结束活动。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美妙的音乐,有秀美的'景色,有漂亮的孔雀,我们傣族人还很喜欢过泼水节呢!瞧那边的泼水节开始了,我们快过去吧。(放可见泼水节,师幼跟随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收获:这是一次学习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顺利地展示了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这是个提高自我的过程,例如写详案,把小朋友可能说的话也写出来,把所有联接语都写了出来,这样就能更流畅地进行教学。其次,通过几次试上,让自己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不足,每一次上完,都有很大的提高。总之,通过这次上课,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更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不足:在这堂课中,我认为不足之处有三点。

  第一、在分析乐器这个环节,有一个小朋友听出这首音乐中有小提琴这个乐器,但我没有对他进行表扬,也没有深入开展,而是继续我的教学活动,没有考虑到个别小朋友的感受。

  第二、最后请小朋友戴上羽毛表演这个环节,应该将音乐播放完整,小朋友这样可以戴着羽毛再继续再表演一遍。这样,这个音乐的完整性就能体现出来。

  第三、在很多个小朋友举手的情况下,我没有请更多的小朋友回答问题,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我每次提问后,只请到了三到四位小朋友回答问题,这种随机反应的还需要我继续努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尝试用自然音进行唱歌,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3.熟悉《粗心的小画家》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也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了?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 “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班的蔡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蔡老师你好)

  2、节奏练习

  A,幼儿听辨老师拍的节奏并拍出。

  (1)××××│×××│

  (2)×·×××│×××│

  出示两条节奏的卡片,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B,幼儿做节奏的游戏:把节奏卡放在不同的歌词下面,幼儿听老师弹的琴声是哪一条节奏,如果是符点的就站起来拍手。

  3、欣赏歌曲(教师范唱一遍)

  现在我们就把丁丁这个故事,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感觉怎么样?

  4、幼儿学唱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唱的时候注意音乐中的符点。

  四、在学唱基础上提高演唱要求。

  1、、给音乐起名字。

  小朋友我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有名字呢?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讨论后起名字)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丁丁是个粗心的人,那么你们说做事粗心马虎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对了,那么在这首歌曲中,丁丁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笑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听到是小朋友笑丁丁的地方,举手表示。

  2、幼儿听歌曲举手表示笑声。

  除了笑声,老师还听到一个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加这个声音?(是“咦”。它表示奇怪的意思。)

  对,就象我们小朋友看到了这样的画也会觉得很奇怪,所以要说“咦”,你们能不能来学学它的口气?能不能吧后面的`笑声一起加上吗?

  3、幼儿练习唱最后一个乐句。(提出要求:有表情的来唱,表现出既奇怪又好笑的情绪)。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变换多种形式教幼儿演唱(如:拍手、拍腿、分大小声、集体演唱等)。

  小朋友,你学了这首歌后,你会不会象丁丁那样粗心?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象丁丁那样的,一定会做个做事情细心,认真的小朋友的。

  五、找个好朋友,去帮助丁丁修改图画。(找朋友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播放粗心的小画家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丁丁的粗心大意,接着让学生总结你从丁丁身上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的语言几近完美,都能说出不学丁丁粗心大意,要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孩子们的思维的大门被打开了,他们有话想说,愿说。课堂上改变了一堂冷的场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去学,而且他们个个学得认真。而且全文的重点难点不攻自破,真的是事半功倍,要将这种学习氛围发扬下去。

  小百科:画家是指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场景的变化进行想像与推测。

  2.理解相关表示情绪的词汇:喜欢、惊奇、伤心、难为情。

  3.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会有变化,这些变化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习用适宜的方式面对。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绘本故事书,故事中角色的头饰,轻松愉快的音乐。

  场地准备:幼儿围坐,每位幼儿都能够看到图画书。

  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我见过的房子……”的话题,激发幼儿阅读故事的兴趣。

  提问: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房子?

  你们见过的房子都在什么地方?

  有只小松鼠要造房子,你们觉得它会把房子造在哪里? (封面猜想与推测)

  2.阅读故事第一部分(从故事开始到“天黑的时候,他在新房子里睡着了”),讲述小松鼠找地方盖房子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小松鼠寻找到地方盖房子的开心心情。

  提问:

  当小松鼠发现一块石头是盖房子的好地方,它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高兴,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像小松鼠一样高兴?(想做的事做到了,想得到的得到了……)

  3.继续阅读第二部分(11~21页),引导幼儿通过情节发展,感受惊奇、伤心、难为情的心理感受,用故事中的词汇准确地表达。

  指导语:

  (1)当小松鼠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的房子去哪里了?有什么感受?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喜欢,很好。回归图画及故事语言,对照11页画面观察画面情景。)

  (2)当小松鼠第二次醒过来发现房子在哪里了?小松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也喜欢。回归图画及书面语言,对照15页画面观察画面情景。)

  (3)小松鼠第三次醒来,房子走到哪里了?他为什么会吓一跳?(大海边,小兔不会游泳怕淹死。回归故事语言,对照20、21页画面,观察小兔子的表情。)

  (4)看到书上的小兔子,你怎么能知道他吓一跳?(对照19页画面观察小松鼠的表情,瞪眼、跷脚、撅尾巴,知道心情可以用动作表现出来。)

  (5)小松鼠发现房子被水打湿了,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害怕、惊慌,因为不会游泳。回归图画20、21页,用故事语言表达。)

  (6)我们小朋友害怕过吗?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知道,当遇到自己不知如何是好的改变时,会害怕,这是正常的事。)

  (7)当我们遇到让我们心里害怕的事时,怎么做心里会感到好一些?(引导幼儿了解调整紧张情绪的方法)

  (8)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小松鼠的心情又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进行推测并大胆表达。)

  4.阅读结束部分: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意想不到的结果,体会乌龟的出现给小松鼠带来的心理感受,再次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指导语:

  (1)当小松鼠发现自己的房子盖在了小乌龟的背上时,心情有什么变化?(难为情、高兴、放心了。回归图画及书面语言。)

  (2)什么时候你会感到难为情?(做错的时候。引导幼儿体会小松鼠前后不同的心情。)

  5.继续将图画书结尾部分读完,引导幼儿适宜地猜想与推测。

  指导语:小松鼠和小乌龟后来怎样了?为什么?(引导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进行猜想与推测后,继续将故事读完。)

  6.简单小结,引导幼儿加深对有趣的故事结尾的喜爱。

  指导语:原来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了乌龟的背上,才会有惊喜、害怕这样的感受,但这个结果的确有些意外,也非常有意思。

  7.完整讲述绘本故事《会动的房子》,引导幼儿感受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以及它积极乐观的态度。

  指导语:

  (1)刚才,我们一起看了一遍这个故事,知道了小松鼠意外而有趣的旅行,现在我们再完整地看一遍故事,再体会一下小松鼠在面对改变时的不同心情。

  (2)现在大家想一想故事中小松鼠的家都安在了什么地方?每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家换了地方时是怎么说的.?(“我喜欢!”)

  8.表达与交流,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紧张、害怕的情绪,我们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就能使自己开心些。

  指导语:

  (1)小组交流,集体分享:我们小朋友都遇到过让我们害怕、紧张的事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是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因为什么事情使自己紧张,心情是什么样的。)

  (2)当我们感到心里紧张、害怕时,怎么做会使自己的心情好一些?(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调整情绪的方法。)

  9.角色扮演游戏。

  (1)出示头饰,向幼儿介绍角色扮演的要求。

  (2)请幼儿扮演角色。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扮演。

  引导全班小朋友一起学说小松鼠发现自己的家换了地方后的语言,强化面对变化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活动反思:

  《会动的房子》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房子怎么会动?怎会到山脚、到大海、到草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带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经过一番的讨论商量后,今天我为大家展示了此活动,在执教中由于多种因素,有得有失,下面就本次活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能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这大大为整个活动带来了一个亮点。分析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一、从图书本身来看,《会动的房子》在幼儿的经验中,房子本身不会动,但是小松鼠盖的房子却可以从大树下跑到山脚下,从山脚下跑到大海边,又从大海边跑到草原上。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个疑团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对图书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重点,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故事。本故事共有7张图片,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新房子为什么会动?并学说小松鼠来到每一个不同地方的话:“咦,新房子跑到山脚下了!呀,新房子跑到大海里来了!哇,新房子跑到草原上来了!”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效果好。

  但在执教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绘本教学应让孩子充分观察、表达,但在执教中,自己对于课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呈现。那样的话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一定会更大。对于“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孩子说不出来,说的有点散,回答不到点上,我想如果这段对话由老师抛出,孩子可能更容易的去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使得在情感方面我引导的还不够升入。最后集体观看课件完整阅读这部分我和孩子的互动不够,这也是我欠考虑的一个方面。

  活动下来还有许多值得我思考和反思的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怎样让孩子更自由、生动的讲述,更完善的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在享受中学习。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孩子会更棒。

  一、处理教材,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

  “会动的房子”情节很有趣但语言非常简短,一张图一句话,动物的心里活动基本没有描述,对话也很少,要求偏低,对孩子来说挑战性不够,考虑到中班孩子已进入学年尾声,已有一定的理解想象能力,所以,我将故事内容稍加补充,主要增加一些动物的心里活动,如:小松鼠为什么要在地上造房子?睡在自己造的房子里感觉怎样?尤其是最后乌龟与小松鼠的对话,给孩子一定的挑战性和思考想象的空间,也让故事更完整,理解更透切。从执教情况看,这样处理较好,虽增加了难度,但经引导孩子们还是能够想象、理解,有利于拓宽孩子的思维。

  二、抓住重点,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故事。

  本故事共有7张图片,在半小时内要让孩子观看、讲述7张图片内容,时间较紧张,预估需四、五十分钟。为此,在执教时,前面几张内容简单,也易观察的图片,只要孩子们能看会说,我就不详细讨论、展开,以便留有更多时间观察第六张图片,引导孩子想象、猜测小松鼠与乌龟的对话内容,并学说对话语。

  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也了解了乌龟的憨厚、小松鼠的诚实。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难点也顺利突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活动准备: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来源: 在主题活动“我想飞”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飞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收集资料、交流探讨等形式了解了哪些东西是能飞的,哪些东西是不能飞的,为了让这些零碎的东西整合为孩子自己内心的经验,我觉得有必要来把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集体活动,让孩子通过活动来有所提升。另外,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二次分类可能就会出现困难。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类,或对已分的两类物品再次分类。

  2、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准备:

  1、绘制12张实物卡片。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小件商品的包装,并贴上价格标签。活动前将商品陈列在一个货架上,并用布盖好。

  过程:

  1、 会飞和不会飞。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会飞的东西,老师这里有许多卡片,要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

  ――教师逐一出示卡片,幼儿指认后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

  ――请幼儿为这两个标准设计简单明了的符号标记。

  实录: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前一阶段的收集资料以及交流探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有什么疑惑。但是,当请孩子们为这两个标准来设计符号标记时孩子们有些困难,他们都会用语言来表达“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却不知道怎么用符号来表示。于是,我就多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健说:“我画一个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可是马上就有声音反驳了:“会飞的也有脚的。”原来是见多识广的包诚。听听他的意见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可是,善动脑筋的华锐超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真好呀,我及时地给予他鼓励和赞赏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很多孩子说出了不同的符号,有的说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汽车表示不会飞的;有的说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小草表示不会飞的……各种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并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创想之火。

  分析: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另外,分类标准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操作和语言,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成了我们老师现在不断追求的教育效果。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讨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表达方式的体现。

  2、天生的和人造的。

  ――这12张卡片还可以换一种分的办法。怎样分呢?

  ――教师出示“天生的和人造的”两种标记图“人和机器人”,启发幼儿注意这些物体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造的,按此标准重新进行分类。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检验,明确分类的标准。

  分析:幼儿对刚才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理解上比较直观形象,但对现在的“天生的和人造的”可能就缺乏一点经验,理解上不是很容易,正因为这样,老师才会出示标记图,让孩子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更何况,要让孩子从刚刚的一个分类标准转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又不甚理解的分类标准上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难,现在有了标记的提示,无疑给孩子降低了难度。

  3、超市管理员。

  ――小朋友学会了分卡片的本领,超市里的叔叔阿姨要请你们帮忙整理商品。

  ――揭示货架。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这些商品一样吗?请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标准。(用途)

  实录: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小组的合作能力也非常强,在操作前他们就商量好了分类标准的标记图,并记录了下来,如有的画了一张嘴巴表示吃的东西,画了一只手表示用的东西;有的干脆就画了实物来表示各自不同的意思。他们把标记图贴与柜子的不同层次,并按照标记图来进行分类摆放。操作过程基本上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有的小组却缺乏合作性,如周烨康、贡豪杰等,能力强的只顾着自己操作,不让别人帮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却被“拒之于门外”,导致无所事事,只能到其他小组“溜达”、“捣乱”。

  分析:合作是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合作能力是个体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本身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就相当少,所以我们老师就要多创造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并提醒孩子一些具体的“如何合作”的方法,逐渐的加强孩子的合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征给已分的物体进行第二次分类。这些分好的商品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能给他们再分一次吗?

  ――请两名幼儿操作,并相互交流分类标准。

  ――全体幼儿检验分类结果,再次明确分类标准。

  实录:由于刚才有了给卡片分类的经验局限,导致孩子只会给这些物品重新指定一个分类标准重新为他们分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一度非常地混乱,孩子没有意识在已分好的物品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起。只有两个小组的孩子进行了二次分类:吴子昊一组的孩子马上发现了商品上的价格标签的秘密,他们赶紧把一元的分在了一起,两元、三元、五元依次类推;包诚一组的孩子没有按照价格来分,而是更加细化,把吃的东西里面的喝的饮料类分了出来,可真够仔细的。我请吴子昊一组的孩子来介绍他们的分类标准,也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孩子。并请孩子用语言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分类过程:如价格是一元的吃的东西有哪些?依次类推。接着我让孩子再去操作一遍,这一次孩子的思路清晰了,每个小组都能有序地进行二次分类。

  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利用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物品,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我想,在幼儿阶段,数学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合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分类不仅理解了二次分类的含义,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服务、整理物品的能力,更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

  活动后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另外,需要更加重视的是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也是需要不断探讨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数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体验与同伴合作及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西红柿、大记录表、笔、班牌、筐若干个、磁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分小西红柿”的问题,请小朋友帮忙。

  1、教师:今天咱们幼儿园的午点是小西红柿。(边出示一大筐小西红柿)园长阿姨想请小朋友帮个忙,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一分,你们愿意帮忙吗?

  (将一大筐小西红柿呈现在幼儿面前,引出主题,通过激发大班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分别介绍小班需要多少个小西红柿,并将需要的数量出示在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看了园长阿姨登记的人数,知道小一班今天需要38个小西红柿,小二班需要32个小西红柿,小三班需要36个小西红柿,小四班需要35个小西红柿,小五班需要38个小西红柿,宝宝班需要37个小西红柿。

  (边说边将数量贴在相应的班牌下面)。

  教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准又快地帮他们分好呢?

  幼儿:可以数一数。

  教师:那我们怎样数才能够数得又快又对?

  幼儿:把自己想到的数数方法全都答了出来。

  2个2个数、1个1个数、3个3个数 、5个5个数、4个4个数、9个9个数、10个10个数。

  二、与幼儿共同讨论想出的方法,找出最经常用的方法和最方便方法。

  1、将幼儿的回答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记录表上记录下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共同分析、探讨、梳理、小结经验)。

  教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真了不起,咱们一起看看,哪些方法使用起来更方便。

  (对幼儿提到的方法,1—10逐一进行尝试唱数,幼儿边唱数,教师边记录)

  幼儿:1个1个数和2个2个数时,幼儿很顺利地唱数完了,开始3个3个数时,幼儿在唱到3、6、9、12……的时候,突然停顿住了,有的幼儿开始12、18、19地乱数,有的幼儿说:“他数得不对,数错了。”有的幼儿说没法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气氛很热烈。

  教师:刚才小朋友为什么数不下去了呢?

  幼儿:因为3个3个不好数,因为老数错、因为太麻烦,数不过来,因为还要想很长时间。

  教师:那你们觉得3个3个数的方法用起来方便吗?

  幼儿:(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方便。

  接下来对4、5、6、7、8、9、10.等数进行了唱数,5和10幼儿很容易唱数完了,当唱数4、6、7、8、9的时候,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无法顺利地进行唱数。这时,幼儿很快找出了衔接不下去的原因。

  2、 用记录表帮助幼儿整理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

  教师:我们刚才把小朋友想到的方法都尝试过了,你们觉得,哪些数数的方法更方便呢?

  幼儿: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

  (记录表一目了然地帮助幼儿对数数的方法进行了梳理。)

  教师:把幼儿筛选出的方法在记录表上做了标记。

  三、 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分小西红柿

  分组、每组按桌牌上的数给小班的幼儿分午点。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找出了这么多好的数数方法,我们现在就用这些方法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今天的午点。3个小朋友一组,大家可以自由组合,每组小朋友可要商量好了,你们用哪种方法来数。(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请幼儿商量出自己组想用的方法,有目的地完成数数)。

  幼儿:每组幼儿各自商量了自己组想用的数数方法,有的2个2个数、有的1个1个数、有的5个5个数、有的10个10个数。

  教师:好,那小朋友要商量商量,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给幼儿提出了一个分工合作的要求。)商量每组可以选一个人来数,其它两个人帮忙看,在活动中,提醒幼儿要数出与班牌人数一样多的西红柿。

  数完一遍后再请每组的另外一个小朋友再次进行点数,还可以小组之间互换,检验是否正确。幼儿通过重复多次练习,加强理解理数的关系及实际意义。

  四、 鼓励幼儿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在幼儿园帮老师数玩具,数毛巾,数杯子,在家里帮爸爸妈妈数家里的用品,上超市买东西时也可以用到今天学到的数数方法。

  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送西红柿

  为了培养幼儿做事情有始有终和喜欢帮助人的好习惯,请幼儿将分好的午点送到弟弟妹妹的班里,当弟弟妹妹对大班的哥哥姐姐说“谢谢”的`时候,孩子们高兴地笑了,成功的喜悦写在脸上。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比起其他的游戏活动略显枯燥。怎样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体,是每个老师都在探索的问题。

  本节活动设计和选材上都从贴近幼儿生活入手,抓住大班幼儿喜欢探索、能够合作、愿意助人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生活中的问题生成活动。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在实际操作中真实地解决了问题。

  当弟弟妹妹接过午点,对大班哥哥姐姐说谢谢的时候,孩子们获得的是自信的、成功的喜悦。他们完成的不单单是一个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而是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乐于帮助他人的爱心融入其中,多元化的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大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配乐诗,多角度地感受与想像海风,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尝试用优美的词来形容海风,初步尝试扩展诗歌内容。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海上的风》。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一段关于大海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论海风。

  1、播放课件【背景音乐】。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大海的画面。

  2、幼儿结合录像或在海边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对海上的风的感受。

  教师:你去过海边吗?你吹过海风吗?有什么感觉?

  二、初步欣赏、熟悉诗歌。

  1、播放课件【诗歌欣赏】,把幼儿带入诗歌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中。

  2、教师:这里有一首关于海风的诗歌,请你们欣赏。

  教师:海上的风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三、理解、学习诗歌。

  1、播放课件【诗歌教学】,分别点击“四个问号”,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为什么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问后三句:为什么说海上的风是琴师、海上的风是大 力士、海上的风是狮子,她一来,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2、讨论理解个别词汇,逐个讨论、解释。

  老师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绽开”是什么意思?(幼儿个别回答,理解词义和意境)

  3、伴随音乐,教师和幼儿轻声朗诵诗歌。

  四、扩展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诗歌仿编】,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海上的风还像什么?还会发生什么事?

  2、鼓励幼儿展开想像,集体创编、扩展诗歌内容。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把《海上的风》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提供材料,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将画展示在活动区,大家互相欣赏。

  小百科:海分为边缘海、内海和内陆海(广大的淡水水系,如五大湖)。海域是人类最先通向大洋的桥梁。海域对人类的作用不仅是提供丰富的各类可用资源,它里面的藻类也为调节整个地球水平衡发挥出重要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柔和、婉转动听的音色。

  2、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傣族乐器葫芦丝。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跳孔雀舞。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月光下的凤尾竹》、电脑、音响。

  2、课件1与音乐相匹配的傣族风景。课件2泼水节。

  3、葫芦丝一个、孔雀头饰及服装一套、傣族女装一套。

  4、孔雀羽毛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身穿傣族服装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

  师:我们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我们那里风景秀美,人们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

  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

  3、了解傣族乐器葫芦丝,再次欣赏音乐。

  老师出示葫芦丝问:它为什么叫葫芦丝?

  师:因为这个乐器上面部分是一个葫芦而它吹出来的音乐就像丝绸一样柔和、婉转所以我们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芦丝。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曲子吧。

  4、看课件1通过欣赏风景进一步欣赏乐曲。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葫芦丝之外还有秀美的风景呢!我们再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你刚才看到了哪些风景?

  师:你最喜欢什么风景?

  师:我们傣族的竹林是最有名的,特别是到了晚上天上挂了一轮明月,月光照在凤尾竹上特别美所以人们就用葫芦丝演奏了一首乐曲就叫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5、通过欣赏孔雀舞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尝试跳孔雀舞。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音乐还引来了谁呢?(老师带上孔雀头饰,穿上孔雀裙)它会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老师跳孔雀舞。

  (2)说说看到了哪些动作,孔雀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3)师幼共同听音乐跳孔雀舞。

  (4)幼儿戴上头饰和老师一起来跳舞。

  (5)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6、去参观傣族泼水节结束活动。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美妙的音乐,有秀美的'景色,有漂亮的孔雀,我们傣族人还很喜欢过泼水节呢!瞧那边的泼水节开始了,我们快过去吧。(放可见泼水节,师幼跟随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收获:这是一次学习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顺利地展示了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这是个提高自我的过程,例如写详案,把小朋友可能说的话也写出来,把所有联接语都写了出来,这样就能更流畅地进行教学。其次,通过几次试上,让自己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不足,每一次上完,都有很大的提高。总之,通过这次上课,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更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不足:在这堂课中,我认为不足之处有三点。

  第一、在分析乐器这个环节,有一个小朋友听出这首音乐中有小提琴这个乐器,但我没有对他进行表扬,也没有深入开展,而是继续我的教学活动,没有考虑到个别小朋友的感受。

  第二、最后请小朋友戴上羽毛表演这个环节,应该将音乐播放完整,小朋友这样可以戴着羽毛再继续再表演一遍。这样,这个音乐的完整性就能体现出来。

  第三、在很多个小朋友举手的情况下,我没有请更多的小朋友回答问题,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我每次提问后,只请到了三到四位小朋友回答问题,这种随机反应的还需要我继续努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尝试用自然音进行唱歌,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3.熟悉《粗心的小画家》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也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了?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 “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班的蔡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蔡老师你好)

  2、节奏练习

  A,幼儿听辨老师拍的节奏并拍出。

  (1)××××│×××│

  (2)×·×××│×××│

  出示两条节奏的卡片,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B,幼儿做节奏的游戏:把节奏卡放在不同的歌词下面,幼儿听老师弹的琴声是哪一条节奏,如果是符点的就站起来拍手。

  3、欣赏歌曲(教师范唱一遍)

  现在我们就把丁丁这个故事,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感觉怎么样?

  4、幼儿学唱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唱的时候注意音乐中的符点。

  四、在学唱基础上提高演唱要求。

  1、、给音乐起名字。

  小朋友我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有名字呢?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讨论后起名字)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丁丁是个粗心的人,那么你们说做事粗心马虎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对了,那么在这首歌曲中,丁丁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笑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听到是小朋友笑丁丁的地方,举手表示。

  2、幼儿听歌曲举手表示笑声。

  除了笑声,老师还听到一个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加这个声音?(是“咦”。它表示奇怪的意思。)

  对,就象我们小朋友看到了这样的画也会觉得很奇怪,所以要说“咦”,你们能不能来学学它的口气?能不能吧后面的`笑声一起加上吗?

  3、幼儿练习唱最后一个乐句。(提出要求:有表情的来唱,表现出既奇怪又好笑的情绪)。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变换多种形式教幼儿演唱(如:拍手、拍腿、分大小声、集体演唱等)。

  小朋友,你学了这首歌后,你会不会象丁丁那样粗心?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象丁丁那样的,一定会做个做事情细心,认真的小朋友的。

  五、找个好朋友,去帮助丁丁修改图画。(找朋友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播放粗心的小画家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丁丁的粗心大意,接着让学生总结你从丁丁身上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的语言几近完美,都能说出不学丁丁粗心大意,要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孩子们的思维的大门被打开了,他们有话想说,愿说。课堂上改变了一堂冷的场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去学,而且他们个个学得认真。而且全文的重点难点不攻自破,真的是事半功倍,要将这种学习氛围发扬下去。

  小百科:画家是指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场景的变化进行想像与推测。

  2.理解相关表示情绪的词汇:喜欢、惊奇、伤心、难为情。

  3.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会有变化,这些变化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习用适宜的方式面对。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绘本故事书,故事中角色的头饰,轻松愉快的音乐。

  场地准备:幼儿围坐,每位幼儿都能够看到图画书。

  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我见过的房子……”的话题,激发幼儿阅读故事的兴趣。

  提问: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房子?

  你们见过的房子都在什么地方?

  有只小松鼠要造房子,你们觉得它会把房子造在哪里? (封面猜想与推测)

  2.阅读故事第一部分(从故事开始到“天黑的时候,他在新房子里睡着了”),讲述小松鼠找地方盖房子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小松鼠寻找到地方盖房子的开心心情。

  提问:

  当小松鼠发现一块石头是盖房子的好地方,它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高兴,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像小松鼠一样高兴?(想做的事做到了,想得到的得到了……)

  3.继续阅读第二部分(11~21页),引导幼儿通过情节发展,感受惊奇、伤心、难为情的心理感受,用故事中的词汇准确地表达。

  指导语:

  (1)当小松鼠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的房子去哪里了?有什么感受?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喜欢,很好。回归图画及故事语言,对照11页画面观察画面情景。)

  (2)当小松鼠第二次醒过来发现房子在哪里了?小松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也喜欢。回归图画及书面语言,对照15页画面观察画面情景。)

  (3)小松鼠第三次醒来,房子走到哪里了?他为什么会吓一跳?(大海边,小兔不会游泳怕淹死。回归故事语言,对照20、21页画面,观察小兔子的表情。)

  (4)看到书上的小兔子,你怎么能知道他吓一跳?(对照19页画面观察小松鼠的表情,瞪眼、跷脚、撅尾巴,知道心情可以用动作表现出来。)

  (5)小松鼠发现房子被水打湿了,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害怕、惊慌,因为不会游泳。回归图画20、21页,用故事语言表达。)

  (6)我们小朋友害怕过吗?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知道,当遇到自己不知如何是好的改变时,会害怕,这是正常的事。)

  (7)当我们遇到让我们心里害怕的事时,怎么做心里会感到好一些?(引导幼儿了解调整紧张情绪的方法)

  (8)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小松鼠的心情又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进行推测并大胆表达。)

  4.阅读结束部分: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意想不到的结果,体会乌龟的出现给小松鼠带来的心理感受,再次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指导语:

  (1)当小松鼠发现自己的房子盖在了小乌龟的背上时,心情有什么变化?(难为情、高兴、放心了。回归图画及书面语言。)

  (2)什么时候你会感到难为情?(做错的时候。引导幼儿体会小松鼠前后不同的心情。)

  5.继续将图画书结尾部分读完,引导幼儿适宜地猜想与推测。

  指导语:小松鼠和小乌龟后来怎样了?为什么?(引导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进行猜想与推测后,继续将故事读完。)

  6.简单小结,引导幼儿加深对有趣的故事结尾的喜爱。

  指导语:原来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了乌龟的背上,才会有惊喜、害怕这样的感受,但这个结果的确有些意外,也非常有意思。

  7.完整讲述绘本故事《会动的房子》,引导幼儿感受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以及它积极乐观的态度。

  指导语:

  (1)刚才,我们一起看了一遍这个故事,知道了小松鼠意外而有趣的旅行,现在我们再完整地看一遍故事,再体会一下小松鼠在面对改变时的不同心情。

  (2)现在大家想一想故事中小松鼠的家都安在了什么地方?每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家换了地方时是怎么说的.?(“我喜欢!”)

  8.表达与交流,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紧张、害怕的情绪,我们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就能使自己开心些。

  指导语:

  (1)小组交流,集体分享:我们小朋友都遇到过让我们害怕、紧张的事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是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因为什么事情使自己紧张,心情是什么样的。)

  (2)当我们感到心里紧张、害怕时,怎么做会使自己的心情好一些?(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调整情绪的方法。)

  9.角色扮演游戏。

  (1)出示头饰,向幼儿介绍角色扮演的要求。

  (2)请幼儿扮演角色。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扮演。

  引导全班小朋友一起学说小松鼠发现自己的家换了地方后的语言,强化面对变化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活动反思:

  《会动的房子》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房子怎么会动?怎会到山脚、到大海、到草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带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经过一番的讨论商量后,今天我为大家展示了此活动,在执教中由于多种因素,有得有失,下面就本次活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能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这大大为整个活动带来了一个亮点。分析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一、从图书本身来看,《会动的房子》在幼儿的经验中,房子本身不会动,但是小松鼠盖的房子却可以从大树下跑到山脚下,从山脚下跑到大海边,又从大海边跑到草原上。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个疑团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对图书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重点,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故事。本故事共有7张图片,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新房子为什么会动?并学说小松鼠来到每一个不同地方的话:“咦,新房子跑到山脚下了!呀,新房子跑到大海里来了!哇,新房子跑到草原上来了!”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效果好。

  但在执教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绘本教学应让孩子充分观察、表达,但在执教中,自己对于课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呈现。那样的话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一定会更大。对于“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孩子说不出来,说的有点散,回答不到点上,我想如果这段对话由老师抛出,孩子可能更容易的去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使得在情感方面我引导的还不够升入。最后集体观看课件完整阅读这部分我和孩子的互动不够,这也是我欠考虑的一个方面。

  活动下来还有许多值得我思考和反思的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怎样让孩子更自由、生动的讲述,更完善的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在享受中学习。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孩子会更棒。

  一、处理教材,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

  “会动的房子”情节很有趣但语言非常简短,一张图一句话,动物的心里活动基本没有描述,对话也很少,要求偏低,对孩子来说挑战性不够,考虑到中班孩子已进入学年尾声,已有一定的理解想象能力,所以,我将故事内容稍加补充,主要增加一些动物的心里活动,如:小松鼠为什么要在地上造房子?睡在自己造的房子里感觉怎样?尤其是最后乌龟与小松鼠的对话,给孩子一定的挑战性和思考想象的空间,也让故事更完整,理解更透切。从执教情况看,这样处理较好,虽增加了难度,但经引导孩子们还是能够想象、理解,有利于拓宽孩子的思维。

  二、抓住重点,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故事。

  本故事共有7张图片,在半小时内要让孩子观看、讲述7张图片内容,时间较紧张,预估需四、五十分钟。为此,在执教时,前面几张内容简单,也易观察的图片,只要孩子们能看会说,我就不详细讨论、展开,以便留有更多时间观察第六张图片,引导孩子想象、猜测小松鼠与乌龟的对话内容,并学说对话语。

  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也了解了乌龟的憨厚、小松鼠的诚实。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难点也顺利突破。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活动准备: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来源: 在主题活动“我想飞”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飞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收集资料、交流探讨等形式了解了哪些东西是能飞的,哪些东西是不能飞的,为了让这些零碎的东西整合为孩子自己内心的经验,我觉得有必要来把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集体活动,让孩子通过活动来有所提升。另外,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二次分类可能就会出现困难。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类,或对已分的两类物品再次分类。

  2、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准备:

  1、绘制12张实物卡片。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小件商品的包装,并贴上价格标签。活动前将商品陈列在一个货架上,并用布盖好。

  过程:

  1、 会飞和不会飞。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会飞的东西,老师这里有许多卡片,要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

  ――教师逐一出示卡片,幼儿指认后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

  ――请幼儿为这两个标准设计简单明了的符号标记。

  实录: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前一阶段的收集资料以及交流探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有什么疑惑。但是,当请孩子们为这两个标准来设计符号标记时孩子们有些困难,他们都会用语言来表达“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却不知道怎么用符号来表示。于是,我就多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健说:“我画一个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可是马上就有声音反驳了:“会飞的也有脚的。”原来是见多识广的包诚。听听他的意见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可是,善动脑筋的华锐超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真好呀,我及时地给予他鼓励和赞赏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很多孩子说出了不同的符号,有的说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汽车表示不会飞的;有的说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小草表示不会飞的……各种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并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创想之火。

  分析: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另外,分类标准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操作和语言,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成了我们老师现在不断追求的教育效果。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讨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表达方式的体现。

  2、天生的和人造的。

  ――这12张卡片还可以换一种分的办法。怎样分呢?

  ――教师出示“天生的和人造的”两种标记图“人和机器人”,启发幼儿注意这些物体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造的,按此标准重新进行分类。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检验,明确分类的标准。

  分析:幼儿对刚才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理解上比较直观形象,但对现在的“天生的和人造的”可能就缺乏一点经验,理解上不是很容易,正因为这样,老师才会出示标记图,让孩子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更何况,要让孩子从刚刚的一个分类标准转换到另一个完全不同又不甚理解的分类标准上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难,现在有了标记的提示,无疑给孩子降低了难度。

  3、超市管理员。

  ――小朋友学会了分卡片的本领,超市里的叔叔阿姨要请你们帮忙整理商品。

  ――揭示货架。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这些商品一样吗?请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标准。(用途)

  实录: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小组的合作能力也非常强,在操作前他们就商量好了分类标准的标记图,并记录了下来,如有的画了一张嘴巴表示吃的东西,画了一只手表示用的东西;有的干脆就画了实物来表示各自不同的意思。他们把标记图贴与柜子的不同层次,并按照标记图来进行分类摆放。操作过程基本上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有的小组却缺乏合作性,如周烨康、贡豪杰等,能力强的只顾着自己操作,不让别人帮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却被“拒之于门外”,导致无所事事,只能到其他小组“溜达”、“捣乱”。

  分析:合作是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合作能力是个体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本身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就相当少,所以我们老师就要多创造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并提醒孩子一些具体的“如何合作”的方法,逐渐的加强孩子的合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征给已分的物体进行第二次分类。这些分好的商品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能给他们再分一次吗?

  ――请两名幼儿操作,并相互交流分类标准。

  ――全体幼儿检验分类结果,再次明确分类标准。

  实录:由于刚才有了给卡片分类的经验局限,导致孩子只会给这些物品重新指定一个分类标准重新为他们分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一度非常地混乱,孩子没有意识在已分好的物品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起。只有两个小组的孩子进行了二次分类:吴子昊一组的孩子马上发现了商品上的价格标签的秘密,他们赶紧把一元的分在了一起,两元、三元、五元依次类推;包诚一组的孩子没有按照价格来分,而是更加细化,把吃的东西里面的喝的饮料类分了出来,可真够仔细的。我请吴子昊一组的孩子来介绍他们的分类标准,也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孩子。并请孩子用语言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分类过程:如价格是一元的吃的东西有哪些?依次类推。接着我让孩子再去操作一遍,这一次孩子的思路清晰了,每个小组都能有序地进行二次分类。

  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利用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物品,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我想,在幼儿阶段,数学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合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分类不仅理解了二次分类的含义,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服务、整理物品的能力,更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

  活动后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另外,需要更加重视的是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也是需要不断探讨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数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体验与同伴合作及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西红柿、大记录表、笔、班牌、筐若干个、磁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分小西红柿”的问题,请小朋友帮忙。

  1、教师:今天咱们幼儿园的午点是小西红柿。(边出示一大筐小西红柿)园长阿姨想请小朋友帮个忙,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一分,你们愿意帮忙吗?

  (将一大筐小西红柿呈现在幼儿面前,引出主题,通过激发大班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分别介绍小班需要多少个小西红柿,并将需要的数量出示在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看了园长阿姨登记的人数,知道小一班今天需要38个小西红柿,小二班需要32个小西红柿,小三班需要36个小西红柿,小四班需要35个小西红柿,小五班需要38个小西红柿,宝宝班需要37个小西红柿。

  (边说边将数量贴在相应的班牌下面)。

  教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准又快地帮他们分好呢?

  幼儿:可以数一数。

  教师:那我们怎样数才能够数得又快又对?

  幼儿:把自己想到的数数方法全都答了出来。

  2个2个数、1个1个数、3个3个数 、5个5个数、4个4个数、9个9个数、10个10个数。

  二、与幼儿共同讨论想出的方法,找出最经常用的方法和最方便方法。

  1、将幼儿的回答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记录表上记录下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共同分析、探讨、梳理、小结经验)。

  教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真了不起,咱们一起看看,哪些方法使用起来更方便。

  (对幼儿提到的方法,1—10逐一进行尝试唱数,幼儿边唱数,教师边记录)

  幼儿:1个1个数和2个2个数时,幼儿很顺利地唱数完了,开始3个3个数时,幼儿在唱到3、6、9、12……的时候,突然停顿住了,有的幼儿开始12、18、19地乱数,有的幼儿说:“他数得不对,数错了。”有的幼儿说没法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气氛很热烈。

  教师:刚才小朋友为什么数不下去了呢?

  幼儿:因为3个3个不好数,因为老数错、因为太麻烦,数不过来,因为还要想很长时间。

  教师:那你们觉得3个3个数的方法用起来方便吗?

  幼儿:(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方便。

  接下来对4、5、6、7、8、9、10.等数进行了唱数,5和10幼儿很容易唱数完了,当唱数4、6、7、8、9的时候,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无法顺利地进行唱数。这时,幼儿很快找出了衔接不下去的原因。

  2、 用记录表帮助幼儿整理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

  教师:我们刚才把小朋友想到的方法都尝试过了,你们觉得,哪些数数的方法更方便呢?

  幼儿: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

  (记录表一目了然地帮助幼儿对数数的方法进行了梳理。)

  教师:把幼儿筛选出的方法在记录表上做了标记。

  三、 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分小西红柿

  分组、每组按桌牌上的数给小班的幼儿分午点。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找出了这么多好的数数方法,我们现在就用这些方法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今天的午点。3个小朋友一组,大家可以自由组合,每组小朋友可要商量好了,你们用哪种方法来数。(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请幼儿商量出自己组想用的方法,有目的地完成数数)。

  幼儿:每组幼儿各自商量了自己组想用的数数方法,有的2个2个数、有的1个1个数、有的5个5个数、有的10个10个数。

  教师:好,那小朋友要商量商量,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给幼儿提出了一个分工合作的要求。)商量每组可以选一个人来数,其它两个人帮忙看,在活动中,提醒幼儿要数出与班牌人数一样多的西红柿。

  数完一遍后再请每组的另外一个小朋友再次进行点数,还可以小组之间互换,检验是否正确。幼儿通过重复多次练习,加强理解理数的关系及实际意义。

  四、 鼓励幼儿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在幼儿园帮老师数玩具,数毛巾,数杯子,在家里帮爸爸妈妈数家里的用品,上超市买东西时也可以用到今天学到的数数方法。

  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送西红柿

  为了培养幼儿做事情有始有终和喜欢帮助人的好习惯,请幼儿将分好的午点送到弟弟妹妹的班里,当弟弟妹妹对大班的哥哥姐姐说“谢谢”的`时候,孩子们高兴地笑了,成功的喜悦写在脸上。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比起其他的游戏活动略显枯燥。怎样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体,是每个老师都在探索的问题。

  本节活动设计和选材上都从贴近幼儿生活入手,抓住大班幼儿喜欢探索、能够合作、愿意助人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生活中的问题生成活动。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在实际操作中真实地解决了问题。

  当弟弟妹妹接过午点,对大班哥哥姐姐说谢谢的时候,孩子们获得的是自信的、成功的喜悦。他们完成的不单单是一个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而是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乐于帮助他人的爱心融入其中,多元化的促进了幼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