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流》有感

时间:2023-12-22 08:08: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心流》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心流》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心流》有感1

  一个人之所以活的不快乐,原因可能在于他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当一个人想要得到的东西越多,这说明同一个时间他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很多。而我们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做一件事情,所以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焦虑。在本书中,这种焦虑表现为精神墒。精神墒会使我们感到焦虑,让我们精神混乱,无法安住于当下,然而精神墒却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一种意识状态。

  其实精神墒,它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机遇。因为我们的思想易被影响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复杂性,我们的精神墒就很大,但也正是因为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才拥有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个机会。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是无法真正的体会幸福的感觉的。当我们经历磨难的时候,种种混乱导致精神墒值很大。但是此时若我们确立一个目标,并全神贯注的去行动的时候,我们就在我们的头脑中,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秩序,这个秩序使我们的思想和人格更加的丰满和独立。我们因此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当形成精神墒的因素越复杂,我们所形成的这个秩序所带来的能量影响就越大,我们由此所获得的成长也就越大。

  心流是一种全然忘我,无我的境界中产生的,因为我们全神贯注的做一件事情而获得,它是精神上的一种自由之感。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也许是在读一本非常感兴趣的书,也许是在写一篇自己的文章,也许是在做一道喜欢的料理,也或是在与他人交心的聊天……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我们却毫无察觉,仿佛这过去的几个小时,只是弹指一挥之间,回想一下刚才自己在做什么,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满足感。这就是心流产生时带来的魔力。

  若想要拥有心流这种体验,我们首先要具备对于自我意识的掌控权,并且有一个明确的要去做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全神贯注的为之行动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行动支持的目标,只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帮助。所谓全神贯注的行动,实际上就是把心安住在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把每一件事都当作目前要做的唯一目标,并从中获得乐趣,由此所连续产生的就是心流。

  心流是我们获得幸福生活的一个有力的方法。它让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复杂混乱的外部环境,而只关注在当下我们能够做到的行为之中。遇到困难磨难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很容易变的焦躁不安,迷茫,混乱,有些甚至会抱怨或者试图去改变他人来试图解脱困境,然而,这些并不能够对我们所处的复杂环境有任何的改变作用,情绪上的混乱,只会让我们被外在的环境所控制而失去自我。此时我们应当理智的分析此时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就是去行动。一个成熟的人面对问题不应该满腹牢骚,而是去寻找可行的办法去改变现状。当我们在全神贯注的去行动实现目标的时候,外在的环境自然就由混乱变得有秩序了。而面对复杂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使得我们获得幸福和满足。

  所以,不论人生之中,遇到怎样的遭遇,请不要逃避,不要抱怨。你只需要去确立一个你可行的目标,然后就全神贯注的为这个目标去行动。当你真的做到了,你会发现,你之前所处的环境,竟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善了。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应该放弃学习贪于安逸,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总是有着变得更加混乱的倾向,不断的建立新的秩序是我们要时刻准备做的事情,我们的人格也将在这不断建立的秩序过程之中,而变得充实厚重,人生也许就是不断的遇到一个又一个难题,然后在不断的解决难题之中去学习,去成长,去赋予我们人生意义的过程。

读《心流》有感2

  终于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不算厚的《生命的心流》,感触很多。

  这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寻找快乐的书。显而易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对自身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选择快乐的生活却是靠自身的自主性决定的。

  一个人只要不是十分贫穷,即使给他再多的金银珠宝,他所获得的快乐程度也不见得会提升。的确,这叫好比叫一个饥饿的人去吃蛋糕,只有吃饱前的那几块蛋糕才会带给他快乐,相反,如果超越限度,蛋糕带给他的快乐感受则会递减,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经济学中把这个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很是贴切。在我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我们就应当转而去追逐理想,去设定我们生活的目标。正如书中所说,“没有梦想,没有风险,生活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这本书的重点是“心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事的灵感。然而很奇怪的是,当我们放松下来看电视或者上网时,我们所获得的心流与感受恰恰是很少很少的。但当我们拿起笔来工作或者学习是,我们获得的心流则是最大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全神贯注,集中精神与我们所做的事上。你会被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是受你追求目标的左右。一个人若缺乏一贯的目标,就会三心二意,难以贯彻始终。毫无疑问的,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确很有天赋,他们对音乐、数字很敏感,但若想成为真正的音乐家、数学家,则需要不断的投入精力去练习。这让我想到了“刻意练习”。

  在工作生活之余,我们也应该学会休闲。一般来说,我们的休闲集中在电视和上网上,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爱好,音乐、运动等,然而这些爱好需要我们过多的准备时间,因此我们往往在短时间内选择电视,即“被动式休闲”。被动式休闲不需要我们耗费太多的精力,也不具备什么挑战性,因而它很轻松,但同时,我们也不会获得很大的乐趣。过多的被动式休闲也会让我们产生松懈感,精力不易集中等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日常休闲中,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爱好,即使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很大,但相反我们得到的乐趣也是很大的,同时我们也会培养起我们自己的健康的休闲方式。

  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休闲过后就是社交了。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我们需要有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分担我们的伤痛,社交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最大的。那些患有抑郁症的病人,他们在于外界交往时往往是正常的,但独处是,则就会引发他们内心的恐惧。所以,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会带给我们心灵的触动,会让我们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读《心流》有感3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有些人的快乐是天生的,他们就像是上帝的宠儿,天生具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说让别人快乐是种慈悲,那么,让自己快乐就是一种智慧!可如何获得这种智慧呢?《心流》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此书是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并且系统的阐述了心流理论。

  可就是这么一本具有开创意义的好书,我在最初拿到的时候,却并不是很想看,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我看来,有些所谓经典著作死板又深奥,不仅晦涩难懂,而且不接地气,虽然富有人生智慧,催眠效果也不错。然而,当我真的拿起这本书去读的时候,却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心理学出身的我,读了不少心理学的著作,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提出的我未曾听闻过的“心流”的概念,以及围绕“心流”提出的一些观点,都严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很好奇,好奇“心流”是如何影响,甚至是掌控我们的人生的?好奇为什么让自己快乐的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带着这些好奇与疑问,一不留神,我竟然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我不禁深深佩服作者的智慧!佩服作者不仅可以把这么抽象的人生智慧提炼总结出来,而且还可以把它系统化,并且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纲领及实施步骤,从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学习,并获得这种可以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对此,我的敬佩之意,真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希望自己过得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愿望,这一点,谁都不例外!然而,事实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过得并不幸福,不仅不幸福,甚至还有点悲惨。对此,我真心希望他们可以读到此书!此书,对于心理学爱好者来说,是积极心理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教材,对大众读者来说,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书中,作者将获得“心流”的过程,大体分成选定目标,培养技巧,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等几个步骤,并且在此基础上,还给我们做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导。

  这其中,首要条件便是选定目标,这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不管我们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我们想要获得让自己快乐的能力,我们都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当下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对我们而言,合适才是最关键的!简单地说就是,既不能高不可及,也不能轻而易举,是一种我们垫垫脚就可以够到,但不付出努力就一定够不到的目标。然后,就是培养技巧,当我们确定了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之后,就需要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而去掌握一些特定的技能,也许这些技能我们已经拥有,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当我们明确了以上两个步骤之后,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了——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也许你会说,不是小孩子才做注意力训练吗?难道我们成年人也要训练?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是的',需要训练!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可以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乐此不疲,好像完全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但还有一些人,仿佛不管在做什么,都会做一会儿,停一会儿,仿佛总有一些东西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能集中精神,全力以赴!而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并改进的地方。

  此书详细的告诉了我们,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去控制我们的意识,从而让我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从而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去体会“心流”的感觉,真正的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这个社会真正快乐的人不多,所以,努力跟着作者去学习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吧!让快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是我们自己该负的责任!也是《心流》这本书的意义之所在!

读《心流》有感4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些作品犹如明亮的恒星,长久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心流》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为我们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引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美好和满足。

  《心流》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杰作,他的独特观点和细腻描绘使得这本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书中,作者通过流畅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真实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使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心流"这一概念。他强调,心流是一种内在的秩序,是我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专注、投入和忘我。只有当我们全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分心,没有外界干扰,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纷繁复杂的情绪所困扰,导致我们很难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心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外部的成就或物质的富足,而是内心的秩序和对自己能力的掌控。

  书中的一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以热力学“熵增”定律为切入点,第一,凉的物体不可能向热的物体传递热量;第二,能量转化中必有损耗;第三,在自发过程中,浓度趋于扩散,结构趋于消失,有序趋于无序。无序的量度被称作“熵”。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同样的,一个组织、一个系统、一个生命体,在没有外力控制、注入正能量的情况下,都会逐步的走向混乱、失去秩序。

  关于对心流的认识:做正确的事,身体本能会自发启动幸福感奖赏机制,比如发自内心的怜悯贫穷人并给予帮助、满怀热忱的完成某项挑战任务。找寻真正的幸福,看似的热闹的酒肉朋友,他们的沟通往往停留在了物质层面,没有对人生的总结和改进,缺少价值信息,表面的欢声笑语并不会带来深层次喜悦的体验。

  关于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社会给予一个人的信息量是不断累积的,而大脑中意识的产生都是基于已经获得信息加工而成的,如果在人生的这一段,获得了大量的负面或者非正能量的信息,大脑产生的意识也是趋于无序的,即大脑会不自觉的胡思乱想、抑郁、消极,获得心流首先要控制意识,控制负能量信息的.入脑入心,积极获取高价值且深刻的智慧。其中注意力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全神贯注时,可以很容易的照进生命深处、体验到生命的平静与美好。当环境、资讯对我们的意识目标构成威胁时,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和“精神熵”,这也是现在多数人很难集中精力完成并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原因。

  此外,《心流》还让我重新审视了现代文明的影响。在追求外在文明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关注内在的幸福感呢?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建立意识秩序的重要性,这使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平衡外在和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心流》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它教会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如何通过控制注意力来控制自己的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和启示,也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我相信,《心流》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读《心流》有感5

  专心致志:意为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致:尽,极。志:意志。致志:一心一意。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泰西人士,往往专心致志,惨淡经营,自少而壮而老,穷毕生之材力心思,以制造一物。”

  对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我去年大量的时间沉浸在武志红的洋为中用的心理学上,看了六七本,虽有《巨婴国》这样的让人惊艳之作,但是后来越听越恐的得到“心理学课”让我半途放弃了继续研习,乃至取关公众号。后来是朋友推荐的徐文兵、梁冬的黄帝内经白话解读让我从体人又重新回到体己。这本最有体验心理学书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被放在枕边,现在回头想想,最该先读、深度的应该是这本《心流》

  这本书讲了一件事:专心致志的力量。心流,就是心无旁骛。

  西方科学几乎都是实验科学,从实验结果得出的现象总结,推导到探究原因,再去找到本质逻辑。虽然心理学著作肯定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是《心流》是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来推导、演绎,对我这种理工男而言,比起武志红,更对我的路子。

  虽然都是诛心的书,但是他终究讲的还是求真体己,比起武太多的避害体人,让人心里更加阳光痛快。就像同样是跑100米短跑,旁边一个人喊的是:找到心流,找到那种全情投入的.感觉;另一个人喊的是:摆脱心魔,找到伤口,那是有光照进来的地方,有了光就有了希望。

  仔细品味一下,这是典型的Y和X的思维方式,给人的思维体验完全不同。

  所以,此书是书到读时方觉晚!心流的成因和特性:第一,注意力;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第三,有即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呗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读后感·本书非常的全面,从心流来源的科学依据,到心流的成因、要素,与身体、意识、文化的关系,如何获得心流体验(最优体验);到心流与感官、思维、人际的关系;最终告诉我们如何用心流抵御挫折,追求幸福的人生、生命的意义。

  读这一遍我的感觉是,是肯定不过瘾、不知其意、未有甚解的。所以决定三个月后,还要重读一遍。如果非要觉得精彩或者摘读的话,我觉得必须要多读两遍的是郑也夫先生的序,实在写的太精彩,可以读、再读、重新读。

  如果需要一些碰撞的话,在这里也把我找到的金句和全书的目录分享给大家,浓缩的精华如下。作者:我是客户经理

读《心流》有感6

  心流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作者米哈里说: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会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当你处于最优体验时,你会感到无比欣喜,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它是一种你渴望已久的东西,在追寻理想人生的旅途中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我的心流体验:

  心流体验如此美好,那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有没有这样美好的时刻呢?在搜寻记忆的长河中庆幸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有过这种感觉。读小学的时候,当我解开奥数题,似曾相识有这种感觉。那是参加小学数学华罗庚金杯赛,最后一道爬坡题,有点变态是这样的,给你一个19度的角,让你画出一个1度的角。在苦苦思索一番之后,注意力全神贯注在题目上面,脑子里突然冒出19×19等于361。然后360度是一个全圆那剩下的那一度就是答案。想到这儿我奋笔疾书,把自己的思路一口气写在答卷上。然后那一年我拿了三等奖。

  初中时我和一个要好的朋友,在谈及考试的感受时不约而同的提到,我们都喜欢做数学卷子。在初三不停的刷题的日子里,唯独对数学考试没有厌倦。每次当自己全神贯注在题目当中时,忘记了烦恼,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我无关,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试卷上。那一刻,心无旁羁,没有杂念,非常单纯的状态,就是一种心流体验吧。

  成年之后这种心流体验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可能是因为干扰的事情太多,要面对的环境比起读书时要复杂许多,成年后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赚钱。

  作者米哈里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抽象易变化的心流体验描述得很具体,而如何找到这样的主观感觉,他也有章可循,而且画了一副地图给我们。成长的四个阶段。

  就拿时间管理的践行来说,1。0我们就处于成长的第一阶段,任务难度不大,然后我们的技巧也非常的有限,所以走过第一个60天,相对来讲比较轻松。但实际上在这第一个60天里头,大家的工具运用技能还是比较粗糙的,也就触碰到皮毛而已。然后在90天的2。0的践行当中,难度增大了,打卡不是发音频到朋友圈,而是变为完成晨间日记打卡。所以当难度提高的时候,我们的技能学习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这里说一下为什么同样当时是90天的践行,大家收获会千差万别,很多人都是停滞在了成长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要达到成长的第四阶段,难度提升技巧也同样提升,这个是需要一定的难度突破自我的。愿意突破自我的人就得到了更多的成长,而不愿离开舒适区太远的人,自然也就收获不多。

  要想成长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问题或者任务有难度,另外一个就是全神贯注迎接挑战。

  要想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不受任何意识的干扰,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心流的状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或者体会到。

  现在我们每天都要接受来自外界大量的资讯,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或者目标相对较多时,我们内在的秩序就消失掉了。而当我们的内心是一种思绪的状态时,我们就会焦虑,烦躁不安。离最优体验就会越来越远。所以要学会调节情绪的干扰,屏蔽过多的资讯进入大脑。学会专注当下,所以你的注意力就是你财富的基石。

读《心流》有感7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三十年前,他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事件完成后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时,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和工作等。

  全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心流,快乐的源泉

  幸福的原理:

  并非瞬间发生;

  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能用权力换取;

  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

  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

  第二章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

  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每个人能经历的事情就这么多,所以准许哪些资讯进入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也决定了生活的内涵与品质。

  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

  改善生活品质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使外在条件符合我们的目标;

  改变我们体验外在条件的方式,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

  一味追求财富、地位未必能使人更快乐,从每天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乐趣,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具挑战性的活动: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

  全神贯注

  明确目标

  即时回馈

  能深入且毫不牵强地投入行动,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

  浑然忘我

  掌控自如

  时间感异常:有时变短有时变长

  第四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心流活动的关键是

  可以带来新发现、创造感,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

  一个人重组意识达到心流的能力。闲暇不等于乐趣,看电视几乎不可能产生心流。

  享受快乐的心理障碍:

  注意力失调,无法集中精神,每件事都分不出轻重。

  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自我意识,时时都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与乐趣绝缘。

  有助于孩子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具有五个特点:

  清晰,家人互动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

  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做的事、感受和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成功

  选择,孩子觉得他们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投入,让孩子有信心全心全意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挑战,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第五章五感之乐

  完美的社会应该在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找到平衡点,但又不执意苛求完美。

  第六章思维之乐

  心智提供的行动机会在量与质上都不逊于身体。不论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和社会阶层如何,人人都有运用四肢与感官的能力;同样,所有希望控制心灵和思维的人,也都能自由运用记忆、语言、逻辑和因果律。

  第七章工作之乐

  工作不是“亚当的诅咒”。卡莱尔说:“找到性格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

  第八章人际之乐

  独乐、众乐各有千秋,不论在沉寂的阿拉斯加边陲,还是喧嚣的纽约市中心,若能享受独处时分,同时与朋友、家人、社群和乐融融,便已踏上快乐的康庄大道。

  婚姻是妥协的开始,很多享受乐趣和成长的机会,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能体验得到。

  家庭提供以情绪为主的保护,友谊却是神秘的冒险。青少年交友发乎自然,中年后的友谊很少出于偶然,会和工作或家庭一样,必须努力培养。

  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企图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却不先学习控制自己生活的人,往往把世界搞得更糟。

  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但遭受打击未必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决定他们能否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自得其乐的性格,能在一般人无法忍受的情况中找到乐趣。

  懂得如何把无助的状况转变为新的心流活动,并加以控制的人,会为自己找到乐趣,在考验中锻炼得更坚强。

  不自觉的自我肯定;

  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开放的态度沉浸在环境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找寻新出路。

  人生各种状况都可能成为成长的契机,但要求当事人随时做好迎接意外的准备,也就是保持接受无常的心态,并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第十章追寻生命的意义

  创造意义就是把自己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求意义:不论它的本质,不论它来自何处,只要找到一个统一的大方向,人生就会有意义。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害怕出乎意料的事,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时候都乐趣无穷。

  若能赋予人生意义,就能使生命丰富璀璨,此时最单调的体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觉得无比轻松。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读《心流》有感8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何为快乐?怎样寻求快乐?读完《生命的心流》一书才知快乐时一种浑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觉,源自获取“心流体验”的瞬间。

  记得一为哲人曾说过“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社会上有很多无足挂齿的丑闻和不堪的言行,但是这仅仅是极少的现象。我们要相信社会是美好的,至少他不会主动的抛弃我们,除非你主动抛弃他。当我们眼前浑浊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心灵的窗户打开,用心体会世界,就会发现美丽依旧。生活是否快乐,那得看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和乐观的心。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要用美好的心态和角度去观察,这样便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待工作也一样,我们要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用平常心对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许多思想家都说过,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之所以想追求财富、健康或名声,都是为了借此得到快乐。但是在追求快乐的途中我们得摆放好心态和立场,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快乐是要用心体会的,快乐并不是一两句啼笑皆非的言辞,快乐时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动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倘若一辈子都做些搓志丧气的事,你便不可能拥有愉悦爽朗的人生。反之则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两面,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和面对。

  快乐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得学会快乐工作。工作事一种奇怪的经验,既为人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及归属感,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事。以至于人们对工作抱着爱恨交织、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事生活重要的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事,却又百般无赖。导致人们会有这样的心态总归是没有摆清自己的心态。工作时不能把利益观看得太重,工作是我们体现能力和实力的时候,当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的时候,你会觉得内心之中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描绘的情感,就像美国前冠诗人斯特兰德曾说“当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时间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贯注在所做的事情上……当你将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时,你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我相信一个人的工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也是幸运的。

  我们得学会劳逸结合,很多人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不快乐,可是很多时候他么的休闲时光也并非快乐。快乐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休闲的时候我们得学会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多参加一些组织松散或叫个人性的活动。

  生活圈是一个复杂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里,亲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我们的心情往往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多时候快乐也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对每个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但若学会与自己共存,拒绝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若无法找到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乐就很简单,快乐就在身边。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相信明天会更好。

读《心流》有感9

  什么是“心流”? 作者Chiksen Mihari是一位心理学家,也就是他首先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当心流发生时,人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全神贯注,甚至忘记时间的存在,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如何获得这种简单的、高质量的满足感? 哈里给了读者一个非常有趣的.答案:培养并拥有至少一项属于自己的长期爱好。 沉迷于让自己着迷的爱好,陶醉其中,赋予时间意义和欢乐,这就是心流的作用。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平衡时间概念。 我们必须把握自己时间的平衡。 需要慢下来的时间是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自我反省的时间、准备挑战任务的时间、思考重大问题的时间。 人生决定、创意活动等,快速起床的时间是家务琐事等体力劳动,注定达不成共识的争吵,日常用品的采购。

  有时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当下,而忘记了如果从另一个时间维度来看事物,即从长期价值的角度来考虑,就很容易犯短视的错误。 有些事情现在看来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但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等等,时间终会磨平所有的刻骨铭心,最痛的伤疤终会愈合。 因此,我们应该以平衡的眼光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以认真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以“总结过去的反思”和“展望未来的视角”连接过去和未来。

读《心流》有感10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这本他的成名作中,对于“体验”非常重视: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到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

  这句话看起来有些“佛系”,几乎有点儿鸡汤的味道了。但是,这本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心流》,是一本很正规的心理学作品。它的副标题非常传神的表达了主题——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个强调最优体验的心理学作品。所谓最优体验,不是去迪斯尼乐园感受激流勇进的刺激惊险,也不是背上背包开始一次说走就走旅行的新奇和浪漫,最优体验,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看来,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不管是职业还是爱好,如果能够时时沉浸在一种心流状态中,他一定能够感受到最优体验,这种最优体验,就是人生应该追求的东西。说到“心流”这个词,似乎很多人都用到过,这个词的始作俑者就出自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这本书,后来成为一个心理学中的概念:

  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某者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是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作者认为,唯有这样的专注,才能感受到最优心理体验。这本书在西方首次出版是在1990年,中信出版社20xx年引进时名为《生命的心流》,译者陈秀娟,译文虽然流畅,总感觉字里行间带有几滴鸡汤的香味。万幸,20xx年,中信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这本书,引进自台湾著名译者张定绮先生的版本,此公翻译的多部外国作品,不管是非虚构作品还是小说,译笔都曼妙纯熟,别有一番滋味。之前那一版的译名为《当下的幸福》,大概当时流行“活在当下”的理念,这个名字和书籍本身其实有不小的差异。毕竟,在作者看来,幸福本身并不是目标,进入最优体验的心流状态才是作者关注的。因此,20xx年底,中信再版此书时,书名回归为《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才算是朔本正源,功德无量。

读《心流》有感11

  我们的日常活动分为三类:

  生产类

  为了求得生存以及生活舒适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人们会花1/4~1/2的精力在上面,占据了每周清醒时间的35%

  维持类

  保持身体机能及维护个人财物

  休闲类

  分为主动式休闲和被动式休闲。运用它的最佳方式是用来学习。但是现在会被三类活动消耗:媒体消耗、交谈、发展爱好等。

  由上可见,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基本上脱离不了与生产、维持、休闲相关的体验。

  生活的实际内涵即我们的举动和感受,这取决于思想、情绪以及我们对于化学、生理与社会运转过程的阐释。

  米哈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经验取样法ESM(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即每两小时记录一次。

  体验——离不开时间框架

  我们知道,生存即在行动、感觉以及思考过程中体验一切。而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是休憩、生产、消费、互动的循环。人的注意力有限并且还有日常的生产类维持类需要分一杯羹,因此我们体验世界的心力极为有限,生活相应地会呈现固定的形态。

  体验的内涵——我们的选择

  诚然,体验离不开时间框架,时间将成为我们的稀缺资源。体验的内涵决定我们的生活素质,如何分配或投资时间,则成为个人很重要的决定。

  个人生活的绝大部分取决于一些先天条件如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并且由于人是群居动物,因而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但是,人的自主意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因为人类意识有着变通能力、动机或抉择能力,我们足以改变结局。

  万事皆可能反其道而行,除非我们能够自己掌稳方向,否则生命必沦为外力所控,转而追求不相干的目标。每日生活的总和就在于我们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我们需要相信:做决定的是我们自己。

  美好生活

  研究美好生活的三个假设:

  前人的真理是当时的观念以及言语表达,今人要不断探讨,重新阐释,以适于今天。

  科学是反映真相的最可靠途径。

  追寻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就是以现有的能力来理清历史的真相,追寻未来的可能性。

  如何创造美好的生活:掌握经验的塑造力量,探明现实中的需求、潜在挫折。

读《心流》有感12

  正如米哈里所说:

  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每天工作都有八小时之久,占据自己清醒时间的一半左右,如果这个时间阶段体验非常糟糕的话,那么,整个人生想要追求幸福也无从谈起。在工作中,糟糕的工作体验往往有这么几种:

  当工作难度很大,自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的时候,往往感受是--焦虑--。当工作乏味无聊,自己轻松搞定缺乏新鲜感时,往往体会是--厌倦--。当工作既没有挑战,也难以找到价值感的时候,往往表现为--淡漠--。

  而心流体验,则是在工作有难度,但自己如果专注应对,可以挑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可以让自己进入这种专注状态。作者认为,这种专注应对挑战的状态本身,就是最优的体验,让自己感受到幸福。在工作中,如果已经陷入糟糕的工作体验,不妨按照作者书中说的那样,采用“重新设计工作”的'方式,让自己重获“最优体验”。如何才能做到呢?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

  明确目标。如果遇到的工作十分乏味缺乏挑战,不妨自定标准,设定具体目标,这并非“画蛇添足”,而是在射箭的时候给自己树一个靶子,让自己能够在大脑中对原本无聊的工作因为聚焦产生兴趣。必要难度。我们在工作上遭遇的挑战太过简单,可能自己即便设置目标,也懒得专注,懒得专注,自然难以进入心流状态。这时候给自己的工作设置必要难度标准则十分重要。既不能难度过低,也不能让自己无从下手。及时反馈。很多文案工作,不管是做PPT还是填报表格,似乎都无法立刻获得反馈,尤其是多人协同的大型项目,更加难以得到及时的正向反馈——你认真写完一份报告,或者设计了PPT的版面,两个月以后拿下这个case,你也不知道这个报告/ppt在这个case中起到多少作用(如果失去这个case,倒很容易被人指责说是因为这个报告或PPT太糟糕的缘故!)自己在工作中,找到或设计及时反馈的地方,则可以让自己立刻得到修正,越做越好。

  做到这三步,可以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提升自己工作的品质。

读《心流》有感13

  最近读了一本书《心流》,从中体会到了一些东西,当我们想要人生充满意义时,我们必须有个目标,一个重要的目标,以至于我们之前、现在、未来所做的事都是围绕着这个重要的目标,当我们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这件事上,内心就会产生和谐的心灵秩序,不论在哪一种活动中,我们都能明确我们所做的符合最终追求的,每一个活动都充满了方向性,也充满了意义。

  心流产生的条件第一个就是目标,当我们发自内心产生一个合理且真实的重要目标,决定要去踏上这条路上的时候,心灵会产生和谐的秩序,意识会呈现一片祥和,感觉、思想、行动彼此配合无间,无论遭遇什么,甚至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享乐当中,个人自也不会走向所谓的堕落,不会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不符合自己意图的事情上。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可以把生命转换成一场庞大的心流,赋予人生真正的意义。内心产生的和谐秩序使人变得内心更加强大,他们不会害怕在奔赴目标的道路上所发生的意外事件,甚至在不断得到目标给予自己的反馈时,心灵愈加强大澄明,甚至超越死亡,这样的人活着的每一刻都充满了意义,大多时候都使其本身充满乐趣。

  但问题是在当代,手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娱乐实在给我们带来了比实现目标更有乐趣的活动,大部分人沉迷其中,即使对某个app应用已经感到厌倦时,仍然难以逃离其它各种娱乐app。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求生存、求享乐、求舒适的'心态。这样的人生难免落得空虚和无意义,即使我们看起来似乎在享乐,事实上只是在逃避生活的无秩序感,得过且过的生活,最后落寞地归于尘埃。

  上述的生活太容易预测,而就高端的意义而言,我们很难预测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但当我们真正去体验时,在过程中体验到的全身心投入的小型心流就是很多空虚的人生无法体会到的幸福,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生活品质将很大程度提升。

读《心流》有感14

  元概念:熵是一种系统的混乱程度。

  理论原理:日常生活中,精神熵永恒增加导致内心趋向无序混乱。心流活动制造出熵减过程,有利于心理恢复秩序。

  主要观点: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现实应用一:用心流评价成年人的工作和休闲

  一、工作增加心流策略:1.设计工作,接近心流。2.培养性格,自得其乐。

  二、休闲增加心流策略:储备体育、音乐、阅读等高品质休闲运动;摈弃游戏、购物等劣质休闲活动。

  结论:如果以获得心流为标准,工作和休闲便不再泾渭分明,而是都可以获得自我控制的完美体验的途径。

  现实应用二:关注儿童心流培养

  凝聚注意力需要一个目标。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都以自我为依据。也就是说,目标要自己找。米哈里认为: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不替孩子设立目标。因此,大人应该尽量保护孩子的心流状态,让孩子从独处中体会到心流的乐趣,更不要去打扰他们的自我秩序恢复这个美妙的过程。

读《心流》有感15

  我们在旅游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对同样的景致,有人觉得困倦乏味,有人却乐在其中。《心流》这本书给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可以不受基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内涵,就能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比如面对同样的工作育儿、房贷车贷、夫妻关系等压力,有的人不堪重负,终日牢骚满腹;有的人却甘之如醴,开开心心的为心爱之人承担压力。重要的`是——意识是经过排列组合的咨询,它同体能、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心流》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开山之作。“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当事人心甘情愿、纯粹无私地去做一件事,从而带来最优体验。作者认为唯有直接控制体验感受,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此时此刻中汲取快乐,才能克服障碍,得到满足。

  作者认为构建“心流”体验有八项元素:

  1、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

  2、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

  3、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

  4、这项任务有即时的反馈。

  5、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

  6、充满快乐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7、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

  8、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

  作者认为享有自成目标环境的家庭生活的幸运儿,一定比较快乐、坚强、活泼、满足。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具有五个特点:

  1、清晰。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

  2、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

  3、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4、投入。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

  5、挑战。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选这本书是因为我在很多文章中看到“心流”这个词,想系统的学习一下。一个普通的成年人就像一个手里同时在抛四、五个苹果的杂耍小丑,这些苹果分别是夫妻朋友、亲子教育、工作压力等,在不停的向上抛苹果、接苹果的同时还想要尽量多的感受快乐,就可按照此书中方法训练自己的心智,心流就会想泉水般涌动不息。

【读《心流》有感】相关文章:

《心流》读书笔记11-30

《心流》读后感05-14

心流读后感01-21

《心流》读后感5篇01-23

心流读后感5篇04-13

流啊流教案03-13

DNF剑魂使用流心技能攻略01-07

使用DNF剑魂的流心技能攻略04-02

流啊流幼儿园活动教案04-18

药流最佳时间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