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兄弟的战争反思
作者:徐英梅时间:2017-06-10
这学期我班又新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刚满3周岁,小小的个子,大大的眼睛,双眼皮,一脸的可爱,兄弟两个一模一样,很难分辨出哪个是徐昊文、哪个是徐昊武,他们两个一口半土不洋的普通话,非常天真活泼。可能是哥俩一起入园的原因吧,不像其他幼儿一样一开始进入新的环境总要哭几声,他们两个对园里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他们一点都不陌生的拉着我的手到户外去看墙上的画,他们用小手指着每一幅画很认真的问:"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我一一的给他俩讲解画中故事的意义,他俩一边听,一边点着头,那认真劲,让我非常喜欢,班里的孩子也都非常喜欢他们俩。
可没过几天,他们俩对幼儿园的新鲜感没有了,哥俩开始为争抢一个玩具互相抓咬,哥哥不谦让弟弟,弟弟毫不示弱,老师分开他们,一回头的时间,就又打在一起,老师只好让其中一个到另一个区角里玩,让他们互相离得稍稍远点,但一会儿的工夫,他俩又在一块儿了,为一点小事情就打在一起,我给他们俩讲道理,他们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我只好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了解了一下,原来小哥俩在家就天天打架,老大总欺负老二。:“那你们家长总得想个办法?”:“我们也没办法,只好把老二抱起来,或者抱到另一个房间,战争才会结束。”
我和家长制订了两个孩子打架问题的教育方案,每天都相互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说教,过了一段时间,哥
俩打架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我发现新的情况又开始出现了,哥俩的战争转变成一致对外,会针对其他的小朋友,特别是针对徐文康,文康比他哥俩小一点,但打架从不示弱,同样会使出抓咬的本领,开始是为了挣抢玩具,后来为争抢小凳子,有时走路相互碰一下也会打起来,一打架昊文、昊武哥俩一起上,老师紧盯着他们,他们就各玩各的,一不注意战争就开始,甚至每天一入园就开战。这件事令我非常头痛,我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后来我就分别与两个家庭的家长聊天,巧妙的聊孩子的缺点、优点、与周围孩子交往的事,从话音中我总结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偶尔对孩子说声:“别人打你,你就打他!”的话。孩子就会牢牢的记在心里了。
反思:
幼儿教育与社会领域的关系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在独生子女背景下,虽然幼儿在家庭中成为过度的感情投资对象,但大多表现为成人单向的情感宣泄和幼儿被控制状态下的依附,表现为对幼儿物质享受的满足,表现为为未来作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而亲子之间情感的、精神的交流较少。因此,今天的幼儿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的关系状态,成人独立的生活状态剥夺了幼儿的交往生活,幼儿仅仅在狭隘的亲子交往中成长,缺乏同伴交往。其次,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效果上也存在
着相互消解的现象。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在道德和行为方面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伦理本位”的萎缩和“知识本位”的强旺导致人格教育的缺失,这些都消解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教育内容,生活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在遵守社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目前大多数家长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利己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忽视合作及利他意识的培养。这种基于实际生活过程的教育内化于儿童的心理结构中,极富实效。而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依据优化和净化现实社会环境的理想,从利他和利群的立场出发创设教育情景,因为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不仅实现着个体的社会化,还通过个体社会化促进社会整合。但幼儿园教育大多基于口头规训和行为训练,难以被儿童内化于心理结构中。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事倍功半。社会领域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三是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以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要做到三个“共同”:共同作用、共同参与、共同影响,即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与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
生活中的社会教育共同作用;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多方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家长的榜样,教师的榜样、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环境创设共同影响。因此,家、园应共同创设幼儿成长所需的人际环境和交往生活环境。基于此,幼儿园如何利用特有的人际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交往环境,弥补儿童交往生活的缺失,这是当下幼儿社会教育应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所有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才会使幼儿真正的健康成长,真正和谐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可没过几天,他们俩对幼儿园的新鲜感没有了,哥俩开始为争抢一个玩具互相抓咬,哥哥不谦让弟弟,弟弟毫不示弱,老师分开他们,一回头的时间,就又打在一起,老师只好让其中一个到另一个区角里玩,让他们互相离得稍稍远点,但一会儿的工夫,他俩又在一块儿了,为一点小事情就打在一起,我给他们俩讲道理,他们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我只好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了解了一下,原来小哥俩在家就天天打架,老大总欺负老二。:“那你们家长总得想个办法?”:“我们也没办法,只好把老二抱起来,或者抱到另一个房间,战争才会结束。”
我和家长制订了两个孩子打架问题的教育方案,每天都相互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说教,过了一段时间,哥
俩打架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我发现新的情况又开始出现了,哥俩的战争转变成一致对外,会针对其他的小朋友,特别是针对徐文康,文康比他哥俩小一点,但打架从不示弱,同样会使出抓咬的本领,开始是为了挣抢玩具,后来为争抢小凳子,有时走路相互碰一下也会打起来,一打架昊文、昊武哥俩一起上,老师紧盯着他们,他们就各玩各的,一不注意战争就开始,甚至每天一入园就开战。这件事令我非常头痛,我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后来我就分别与两个家庭的家长聊天,巧妙的聊孩子的缺点、优点、与周围孩子交往的事,从话音中我总结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偶尔对孩子说声:“别人打你,你就打他!”的话。孩子就会牢牢的记在心里了。
反思:
幼儿教育与社会领域的关系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在独生子女背景下,虽然幼儿在家庭中成为过度的感情投资对象,但大多表现为成人单向的情感宣泄和幼儿被控制状态下的依附,表现为对幼儿物质享受的满足,表现为为未来作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而亲子之间情感的、精神的交流较少。因此,今天的幼儿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的关系状态,成人独立的生活状态剥夺了幼儿的交往生活,幼儿仅仅在狭隘的亲子交往中成长,缺乏同伴交往。其次,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效果上也存在
着相互消解的现象。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在道德和行为方面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伦理本位”的萎缩和“知识本位”的强旺导致人格教育的缺失,这些都消解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教育内容,生活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在遵守社会基本规范的前提下,目前大多数家长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利己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忽视合作及利他意识的培养。这种基于实际生活过程的教育内化于儿童的心理结构中,极富实效。而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依据优化和净化现实社会环境的理想,从利他和利群的立场出发创设教育情景,因为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不仅实现着个体的社会化,还通过个体社会化促进社会整合。但幼儿园教育大多基于口头规训和行为训练,难以被儿童内化于心理结构中。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事倍功半。社会领域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三是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以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要做到三个“共同”:共同作用、共同参与、共同影响,即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与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
生活中的社会教育共同作用;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多方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家长的榜样,教师的榜样、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环境创设共同影响。因此,家、园应共同创设幼儿成长所需的人际环境和交往生活环境。基于此,幼儿园如何利用特有的人际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交往环境,弥补儿童交往生活的缺失,这是当下幼儿社会教育应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所有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才会使幼儿真正的健康成长,真正和谐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上一篇:幼儿教师反思:职业赋予我……
下一篇:孩子的快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