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糖果引发的思考
作者:admin时间:2017-10-24
扬扬,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但做起事来缺乏耐心,尤其是在从事绘画、手工等活动时表现得特别突出。在一次为糖果涂色的活动中,刚涂了一小块,就拿着画纸喊道:“老师,我画好了。”“扬扬,要把整个糖果都涂上颜色,你看这儿还是白白的。”听了老师的话,她又再次拿起画笔涂了起来,可是没涂几下又站起来说:“老师我画好了。”
“你的糖果肯定不甜。”听了老师的这句话,扬扬愣了。老师继续说:“你的糖果粉粉的,是草莓味的吧?”扬扬开心的点头。“可是只有这一小块是有味道的,其它地方白白的,肯定是没有味道的,如果都涂成这样粉粉的,那就都是草莓味的了,肯定很好吃,帮它都涂上草莓味吧,涂好了给我尝尝,好吗?”“嗯,我涂好了给你吃噢!”于是她回到了座位,认真地涂了起来,直到最终完成。
扬扬前后两种不同的涂色态度值得我们思考,是什么激发了她涂色的兴趣?
显然,是第二次引导中教师半开玩笑式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将扬扬的注意力集中于怎样让糖果变甜,变甜以后给老师品尝的情境中,这样的情境具有浓浓的生活味,给枯燥的涂色任务增添了一点“味道”和情趣。同时又不乏涂色技能的指导,“甜”隐藏的要求就是将给糖果涂色,将其涂满、涂均匀,当幼儿不把它作为一个技能要求,而是作为一个自己的追求目标(我要把这颗糖变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时,自然就能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还没有强烈的学习的意识,他们只是在认真的生活, 而我们教师就要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视线,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语言,使他们生活着,并学习着。
怎样才能走进幼儿的视线,寻找适合他们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语言呢?关键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需要。虽然每个幼儿都很关注生活,时时刻刻关注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但是否所有的美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进一步的欣赏、表现的兴趣呢?记得家长园地刚做好时,孩子们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自己发现了并不约而同的喊道:“好漂亮。”但赞叹完之后,无人问津了。当看到教室里挂起的喜洋洋吊饰时,他们也不约而同的喊道:“喜洋洋、喜洋洋!”“我喜欢。”并连着几天谈起“羊羊”的话题,“我有喜洋洋的衣服的”“我家里有美羊羊的”“我要叫妈妈买喜洋洋的裤子了”等等。为什么同样是他们发现的美,却延续的时间长短不同?因为这些羊羊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电视节目中,玩具店中,宣传画中,漫画书中……所以特别的敏感,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可见,唯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才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关注,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我们教师唯有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寻找到能够进入他们视线的,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语,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生活着,并学习着。
“你的糖果肯定不甜。”听了老师的这句话,扬扬愣了。老师继续说:“你的糖果粉粉的,是草莓味的吧?”扬扬开心的点头。“可是只有这一小块是有味道的,其它地方白白的,肯定是没有味道的,如果都涂成这样粉粉的,那就都是草莓味的了,肯定很好吃,帮它都涂上草莓味吧,涂好了给我尝尝,好吗?”“嗯,我涂好了给你吃噢!”于是她回到了座位,认真地涂了起来,直到最终完成。
扬扬前后两种不同的涂色态度值得我们思考,是什么激发了她涂色的兴趣?
显然,是第二次引导中教师半开玩笑式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将扬扬的注意力集中于怎样让糖果变甜,变甜以后给老师品尝的情境中,这样的情境具有浓浓的生活味,给枯燥的涂色任务增添了一点“味道”和情趣。同时又不乏涂色技能的指导,“甜”隐藏的要求就是将给糖果涂色,将其涂满、涂均匀,当幼儿不把它作为一个技能要求,而是作为一个自己的追求目标(我要把这颗糖变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时,自然就能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还没有强烈的学习的意识,他们只是在认真的生活, 而我们教师就要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视线,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语言,使他们生活着,并学习着。
怎样才能走进幼儿的视线,寻找适合他们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语言呢?关键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需要。虽然每个幼儿都很关注生活,时时刻刻关注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但是否所有的美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进一步的欣赏、表现的兴趣呢?记得家长园地刚做好时,孩子们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自己发现了并不约而同的喊道:“好漂亮。”但赞叹完之后,无人问津了。当看到教室里挂起的喜洋洋吊饰时,他们也不约而同的喊道:“喜洋洋、喜洋洋!”“我喜欢。”并连着几天谈起“羊羊”的话题,“我有喜洋洋的衣服的”“我家里有美羊羊的”“我要叫妈妈买喜洋洋的裤子了”等等。为什么同样是他们发现的美,却延续的时间长短不同?因为这些羊羊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电视节目中,玩具店中,宣传画中,漫画书中……所以特别的敏感,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可见,唯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才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关注,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我们教师唯有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寻找到能够进入他们视线的,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语,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生活着,并学习着。
上一篇:活动反思:孩子们跳绳进步了
下一篇:玩具不见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