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和关爱,让孩子露出笑脸

作者:蓝色雨滴时间:2017-04-14
范书琴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早晨来园总哭丧着脸,恋恋不舍地看着爷爷离去的背影。“老师早”的问候声细小得几乎听不到,然后无可奈何、一言不发地坐到座位上。我尝试让她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她总是固执地摇摇头。在班级中她是个极为平静的孩子,上课发言没有她,游戏时也看不到她愉快的笑脸,顽皮捣蛋更是找不到她。应该说,她是个让人省心省力的好孩子。可是,我感到茫然,我们要教的不是一群小兔子,也不是一群小羊。我们要教的是孩子。孩子的本性应该是天真的、活泼的,该让她在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中慢慢成长,而不是长期蜷缩在自己的小角落里。

于是我主动找她聊天,不仅是我们老师和她聊,我还带动其他孩子和她聊,使他们熟悉起来,或者拿出一些玩具或需要合作的活动项目让他们完成,让他们在玩和说的过程中交上朋友。有的时候,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纠纷,就用表演的形式来告诉每个孩子,然后请他们讨论该怎么做,最后让讨论的结果成为孩子在交往中要共同遵守的行业准则。在一次孩子自带玩跳布绳的活动中,我看到范书琴带了一根很漂亮的布绳,我就走过去说:“你的布绳真漂亮,谁给你做的啊?给我玩玩好吗?”小朋友们听到了,都围过来。我拿着布绳跳了一下,还给范书琴,然后就请小朋友互换玩,她显得非常高兴,就和小朋友玩开了。可是,没过一会,一个孩子很生气地来告状了:“老师,豪豪拿了范书琴的布绳不还,豪豪的布绳却不能范书琴玩”。果然,范书琴一个人又是可怜巴巴地坐在角落,眼睛紧紧盯着被豪豪拿在手里的布绳。怎么办呢?我请了几个小朋友将这件事进行了一次表演,然后让孩子们讨论,至于该怎么做,孩子们自己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当然,看得最认真的,当然是范书琴了。

@_@我是分割线@_@

另外,我联系她的家长,我深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交往对象,我鼓励家长要和孩子多相处,还可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找几个同龄的玩伴,多到玩伴家去做客,也请他们到自己家来。如此一来,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怎样和小伙伴在一起玩了。增加孩子和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除了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技能外,我还建议家长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包办,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自信心。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当孩子尝试某种活动时,成人应向孩子表达对他的信任,可以问:“我们该怎么做呢?”通过征询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使孩子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也都各有不同。但每个孩子都具有征服世界、和别人交往的欲望。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安静,而漠视孩子的消极状态,放弃对孩子能力发展的培养。范书琴在家长和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培养下慢慢地进步着,她不再一个人坐在角落了,看到她喜欢的玩具,她会和小朋友说“给我玩一下,好吗?”渐渐地,她能主动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上课、下课都能看到她那天真的笑脸。家长高兴地说:“我家的范书琴变了,脸上有了笑脸,变得越来越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