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爱心换回你的信心

作者:秋语时间:2017-03-23
今天走在上班的路上,听到有人在叫我:“老师,好!”转头一看,原来是曾教过的孩子——小浵。好久不见,孩子长高了不少,也漂亮了,成为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浵还在幼儿园的模样……

回忆一:我不想上学。

小浵在家里比较受溺爱,所以胆子比较大,也很任性。刚入园时,由于不习惯,所以早上总要哭一会儿鼻子,需要老师安慰一会,有一次,孩子生病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当来园时,孩子的情绪特别激动,大哭着不肯进教师,当阿姨过去抱他时,更是又踢又抓,在毫无防备下,阿姨的胳膊上也被拉出了好几道印子,我在帮助的过程中也被孩子的咬了一口,真想不到孩子的力气这么大。正当我们安顿了一个上午,午睡时间到了,想不到孩子的表现更厉害了,哭着往外跑,我们两个老师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了楼下,由于孩子吃得很胖,身子又在不停地动,怎么抱也抱不住,只好两人抬,更好笑地是由于身子左右扭动,当我们抱到教室时,孩子的衣服都已经在挣扎中扭光了,看到这,我们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如果孩子总是这样可怎么办啊?

我的办法:

小浵啊小浵,真让我们头痛啊。整个班级就数小浵的适应最慢了,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与配班老师阿姨共同商量对策,并把孩子的情况及时的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配合我们一起教育好孩子,先从午睡着手,孩子哭闹,势必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午睡,怎么办,于是,我们由一位老师专门陪着她,一起搭积木,看书讲故事,慢慢接近孩子,再慢慢地进入午睡室,我也不强迫她上床睡觉,而是坐在老师身边,让她看着其他孩子感觉睡觉多舒服啊,也产生想睡觉的愿望。

@_@我是分割线@_@

我的反思: 

通过对小浵的教育,让我知道教师应与幼儿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次上幼儿园,由于环境的改变,孩子势必会产生焦虑感。  

 陶行知的博爱教育,犹如池塘之水,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只为池塘,同样没有爱的教育也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对一些特殊的幼儿,冷寂的心里更需要爱的阳光照耀。老师的爱,会产生灿烂的阳光效应。同时也要让幼儿信任老师,不要有距离感。要相信幼儿,相信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通过自己与幼儿亲切地接触,与幼儿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在交谈中拉进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师幼之间的感情,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谈,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真正做到孩子的引导者、促进者,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回忆二:我不会

小浵的动手比较弱,一次手工活动中,我示范讲解完让幼儿练习时,小浵便接二连三地大叫着“老师,我不会”。于是我很自然地上前帮助。帮助多了,孩子也越发地“懒”了,只要是动手的,都会大叫“我不会”,如果不去帮助,她就会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几次活动结束后,看着小浵的表现,我反复思考:是我的示范讲解不够清楚呢?还是幼儿不感兴趣?还是孩子能力力太差呢?为什么总说说“我不会”?小浵再说“我不会”时我应该怎样做?……一连串的问题令我整夜辗转反侧,该怎么办呢?

我的办法:

我开始对小浵的“不会”进行仔细分析,是否真正不会的;是否缺乏信心不敢动手;是否不假思索有惰性的;还是想引起老师注意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我专门对小浵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指导方法,我对她单独进行辅导,注重“玩中学、学中玩”的尝试教学法。在语言上我更多的是用“玩玩、试试、做做”,当小彤能完成时,我还鼓励小浵来教大家等,用商量、激励的语气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_@我是分割线@_@

让孩子得到体验、尝试、探索的机会,体验到平等、尊重,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从而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参与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的反思: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浵的“我不会”的声音逐渐被她积极参与活动的氛围所取代,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动手尝试的乐趣。在工作中我也意识到要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对于孩子的“懒惰”情况要加以认真分析,如果不耐心地教导孩子,那么也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对动手操作产生厌恶的情绪。只有老师给予耐心、细心地指导,同时选择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是幼儿感兴趣的,那么渐渐的孩子就会喜欢动手操作,掌握了基本技巧以后,熟能生巧,会产生强烈的动手愿望,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如今,眼前的小彤,早已褪去了儿时的任性与骄横,我看到的是一个自信而又有礼貌的阳光少年,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定会展现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