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童真 让我们以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

作者:风琳菡菡时间:2017-07-29
《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分别从童心篇、课程篇、教学篇、行为管理篇、教师发展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记录了作者的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敲击着我的心灵深处,使我感触非常深。

我们的工作应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但过多的工作就会疲惫,随之而来的心烦意乱就会时常困扰着我们。可是忙碌中,我们不能忘了去体味其中的欢乐,而且是要自己去体味。因为如果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投入,不投入就不可能产生良性的循环。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工作不是机械死板始终如一的,我们的工作中充满了创造的机会,充满了不确定的可能,充满了价值感。我想本书的作者用这样一个书名就是这样的用意吧。她确定了一个基调,对于我们的工作,首先在我们的意识里注入了美好的定义,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是既辛苦又快乐的。

儿童是富于想象的。在第一封信里,故事的主人公叫乔嘉,她每天离开幼儿园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扮演各种角色与母亲游戏,通常是小动物,偶尔也会当一两次其他的角色。这在孩子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以外,他们还会把各种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对象,孩子还会将一种物品想象成另一种物品,或者做一个动作来代替。正是有丰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顺利地游戏,在想象与游戏中,孩子们的身心是愉快的。

看着乔嘉的成长故事,我的心里也在默默的思考着。当乔嘉在做卡片配对的游戏时,第二次配对时,没有一对是相同的,吴放老师说:“这次什么和刚才配的结果不一样的?”乔嘉的回答:我们不是应该交新的朋友吗?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孩子反复出现“问题行为”时,老师不妨自我反省一下,先看看自己的教导方法是不是合适,有时候,只要改变一下方法,效果就可能好得多。从孩子的心态出发,试着慢慢走进他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其实很童真,很有趣。

@_@我是分割线@_@

这篇文章中,作者还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含着极大的创造潜力。过去我们强调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学习,却常常会忽略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来从事他们自己的创作。其实,如果我们成人的脑筋也放开一些,心情也放松一些,透过孩子眼里的万花筒来看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幅作品、甚至每一句话,都为我们标示了一个五颜六色、富于诗意的美好世界。而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假如我们对孩子看似“出格”的想法和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创造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作者用了销蚀,而不是消失,这给我一种被蚕食的感觉,也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我不希望自己是这样一个蚕食者。

看着作者的话,想着作者书中和孩子一起飞的妈妈,很是感慨。我们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背负的压力太大了。我们常常希望教给孩子很多,害怕孩子落后,害怕孩子没有学会学好,所有的过程,都是建立在我们成人的目标之上的,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期待,我们努力着我们的努力,可是我们关心孩子的渴求吗?尊重过他们的童心吗?我们都知道中国孩子的创造力是被蚕食得很厉害的,可是事实上,中国孩子的整个童年几乎都被蚕食与被侵略了!

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让我们以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透过孩子们眼里的万花筒来看世界,那么你就可以分享到“与孩子一起跳舞”的快乐!希望家长们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短暂的童年生活里能快乐成长,不需要背负担子,只是简单而满足地游戏,享受一去不返的童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