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时间:2024-07-16 15:21:22 教案 我要投稿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这课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第74—75也“练习与应用”第1—5题。回顾与整理时要组织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交流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与难点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板书。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第2题。

  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计时,并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改写方法,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算小数乘、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四、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课后小记: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这样的一个目的,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创设轻松、自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做到了四个重视。第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教学内容的能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能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第二,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并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三,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从各种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实践,不断探索来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第四,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喜爱数学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发扬敢想、敢说、敢争论的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清楚感知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分组摆一摆,再进行组间比一比。讨论后逐一归纳出五种位置关系及数学定义。并进行篮球赛标设计,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竞争中巩固了知识。课堂中轻松的量一量,让学生在验证中直观地认识到两圆的半径、圆心距间的关系。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再一次巩固了知识。

  纵观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不仅让学生收获颇多,而且教者也回味无穷。使我更加感受到“四个重视”的重要性。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虽也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总觉得有点姗姗开场却草草收尾的意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让我和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时刻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并深刻剖析直线是圆的切线的判定条件和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对重要的结论及时。

  (2)在教学中,以“观察——猜想——证明——剖析——应用——归纳”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及新基础教育理念都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这种内在的、深层的动,更要落实,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首先要设计好问题,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及时给以矫正。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今后再教学本节课仍应倡导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对问题的探究来构筑本节课教学的主题。但是,教师待学生的问题提完后,与学生一道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核心问题,以此组织课堂教学,并相机解决其他问题。仍应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但是,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有的学生的参与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行为参与。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关键是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一定的思维层次上,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积极思考,还是学生的自我需要。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的状态与学习互动的状态。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看似内容少而简单,但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由图形关系得出数量关系,以及从数量关系联想到图形的位置关系,却并非简单。如果忽略了这一过程,学生会做题,却无法体验数学的本质,无法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所以本节课中引导学生由图形联想到数量关系,即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联想到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我是分两步的得出的:

  第一步让学生从图形上直观的认识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第二步引导学生从数量上判断图形位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数量关系的探索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前布置了学生进行预习,预习内容为以下6点:

  2、经过一个点可以作几个圆?

  3、经过两个点可以作几个圆?圆心有什么特点?

  4、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几个圆?

  5、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作圆吗?如果不能如何证明。

  6、过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作圆吗?如果能,能做几个,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反馈,可以感受到学生通过预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更好的理解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让学生经历了循序渐近的探究过程,即通过画图、观察、分析、发现经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无数个圆,经过两个已知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但其圆心分布在连接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通过这节课,学生们深切感受到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通过自己的预习对所学知识有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反复推敲设计,我也深切感受到对教材研究的重要性。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相关文章: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12-28

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02-09

小班语言《圆、圆、圆》教案09-05

《圆》教案03-03

正多边形和圆教案12-29

圆的方程的教案09-03

圆的面积教案09-21

圆的周长教案04-11

圆的面积教案11-13

《圆的周长》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