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

时间:2024-07-14 18:28:03 教案 我要投稿

《桂花雨》教案【经典】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花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花雨》教案【经典】

《桂花雨》教案1

  6、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备课中发现,两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是写秋景,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也有相同的,如“霜、枫”。都不是单纯的风景写真,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两诗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都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的,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

  自古文人多悲秋。张断也是其中之一。《枫桥夜泊》只一“愁”字,就透露了心情。也有例外的,有如刘禹锡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不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宽广豪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么?

  教学时,我摒弃了以前教了一首再教一首的做法。两诗同步教学对比领悟诗情,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细读,结合字理,理解诗意

  课始,出示古诗两首。很多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初读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还有哪些诗句意思没读懂,请提出来。这一环节很重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的问题,定向,讨论。学生提出的大多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结合字理,进行识字,顺便疏通诗句的意思。学生的焦点问题之一:”愁”,重点指导:1、拆字组合启发学生灵活识记:看到天大旱,田野里的“禾”苗像被“火”烧焦一样,农民“心”里很“发愁”。2、出示宋吴文英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理解诗句意思,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远上寒上石径斜”让学生在图上作图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桂花雨》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家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课件出示荷花、梅花的图片,学生说出想起的有关诗句。

  2、老师这还有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也是一种花,你知道是哪种花吗?(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读,说出桂花)

  3、(出示桂花图)师:你们看到过桂花吗?谁来说说,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桂花。

  4、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一生漂泊。她生于温州,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中国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同学们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桂花雨。

  5、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桂花雨》的课文朗读视频,提出自学要求(想想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请你选其中的一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学生认真看、听。

  师: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地、大声地、认真地朗读课文。

  2、交流,整体感知:

  3、引出重点:

  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给我们在坐的同学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初识桂花树、闻桂花香。

  的确,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桂花树,认识桂花树的样子。

  师:哪句话写了桂花的香?生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通过个别读——齐读的形式初步感受花香。教师点拨读好“没有不”的停顿和“香飘十里”的浓浓花香。

  (2)读着读着,哪一个字让你觉得用得特别好,觉得特别耐人寻味?(板书:浸)

  (3)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

  (4)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5)再次齐读这句话。

  三、自读自悟,局部深究

  1、体验快乐

  (1)自学品读。师:桂花盛开的时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她多么想像刚才小朋友说的那样快点摇桂花啊!让我们读读摇桂花这一部分,找一找,划一划印象深刻的句子,慢慢品味,细细咀嚼。

  (2)交流句子。

  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生演一演,情境对话,体会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我渴望看到桂花雨落下的美景。

  (4)走进这场桂花雨,齐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

  师: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6)想象说话: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呀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同学们,简简单单的3个字,摇啊摇,摇出了什么?

  2、感受乡情:

  (1)师:就这样摇呀摇,让前后十几家邻居浸在馥郁香气中的桂花都纷纷扬扬地摇落了,可在琦君的笔下,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品读“全年”“整个村子”

  师: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那为何说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

  师: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有桂花,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只送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吗?只送给他们两个吗?还会送给谁?说得真好,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所以说,全年——。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是沉浸在了——(浓浓的乡情)里。

  四、走进作者,升华情感

  1、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难怪,背井离乡时,每每我把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总是说,(引读出示母亲的话):

  2、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

  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的只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找到描写家乡和杭州桂花香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哪里的桂花香?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其实母亲也道出了琦君的心声,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的仅仅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吗?这香里还蕴涵着琦君和母亲许许多多的情感。

  师:如果有人对母亲说:“香港的山真绿啊!”母亲会怎么说?如果有人说:“美国的水真清啊!”母亲会怎么说?(学生仿照母亲的语气回答)(学生配乐朗读母亲的话。)

  师小结: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3、走进内心,升华情感

  正如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所说:师深情诉说: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故土,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84岁那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附板书设计:

  桂花雨

  闻花香

  浸思乡情

  摇花乐

  摇花乐

《桂花雨》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中获取感受,在交流互动中体会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桂花香”在“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习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挂图、录音、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回忆,回忆往事是一种享受,你平时是不是也会回忆自己美好的.往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回忆童年往事的文章。

  齐读课文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读懂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多读读长句和难懂的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左 右 新 鲜 谢 落 尤 其 吩 咐

  帮 助 拣 起 糕 饼 都是

  (2)指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三、多元导悟,合作解疑

  1、齐读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分节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好课文内容,指导读好长句和难句。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分三部分:一(1段)写“我”喜欢桂花的原因。

  二(2——4段)写童年“摇桂花”。

  三(5——6段)写“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出示生字,指名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左右 新鲜 谢谢 尤其 吩咐 帮助

  拣起 糕饼 都是 仔细 沉浸 姿态

  2、写写生字。

  3、写反义词。

  笨拙—— 完整—— 沉浸——

  新鲜—— 经常—— 混合——

《桂花雨》教案4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②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b、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①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②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④“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①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a、“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①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②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事例及景物,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带着要求读课文边读边想

  3、我能给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茁(    )捧(    )吩(   )栋(    )

  拙(    )棒(    )纷(   )拣(    )

  4、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 )观赏( )认真( )

  担忧( )赶忙( )时期( )

  5、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

  桂花树的样子,不像不开花时,;开花时,

  6、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拟人

  ⑴.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⑵.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

  ⑶.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合作探究】

  问题一: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问题二: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练练测测】

  1、归类写词语(至少5个)

  花类:梅花、桂花、

  鸟类:大雁、麻雀、

  树木类:松树、榆树、

  2、句段推敲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在句中“浸”的意思是:,你觉得“浸”在这里用得好吗?为什么?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 )的场景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这个场景?把动词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看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桂花雨》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1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桂花雨》教案7

  【教学要求】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4.指导感情朗读。

  5.“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动笔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桂花雨》教案8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精读课文,探究解疑

  三课堂总结

  1,听写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乐"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

  4,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桂花雨》教案9

  课型:

  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教案10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母亲的言语及两地桂花的对比,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3 通过文中母亲的形象以及拓展的阅读材料,初步了解琦君的相关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自制课件

  2 搜集琦君资料及有关母亲的散文

  3 轻音乐《夜的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互动,在不同语境中让学生体会“花”的不同含义。

  二 看树

  从预习中,你了解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桂花树?(树笨、花形小)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预习为切入点,整体感知桂花树的树形笨、花形小的特点,欲扬先抑,同时侧面告知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三 闻香

  1桂花树并不好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呢?(香)默读课文,你从哪里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学生默读、批注

  3 全班分享交流

  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引导学生揣摩“浸”字,感受桂花香。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桂花香味的浓郁,为摇花产生的快乐做铺垫,更让学生建构对家乡桂花的亲切感。

  四 摇花

  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想象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琦君?

  2 转变角色,将自己化身成琦君,会怎么喊这句话:

  我( )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设计意图】转变角色,游戏扮演,将自己想象成琦君,体会摇花的快乐,感悟家乡桂花的别样美,情境中将朗读与揣摩提示语融为一体,增强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图式。

  五 悟情

  1 家乡的桂花雨美吗?可是,有一个地方,每年的金秋时节也会有桂花雨,但是这里的桂花雨是不需要摇的, 每当秋风习习之时,满树的桂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美得过分!这个地方就是杭州!

  课件出示: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从字面上看,你觉得哪里的桂花更美?

  2 播放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图片,在《夜的钢琴曲》的配乐中介绍满觉陇的桂花。

  3 可是母亲却说:

  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为什么这么说?试着写一写母亲说这句话的原因: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因为 。”

  4 学生练笔,全班交流分享。

  是啊!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难怪琦君会说:

  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设计意图】异彩纷呈的杭州桂花图,冲击学生建构的对家乡桂花的亲切感,以形成强烈的'情感错位,进而突显再美的桂花,再绚丽的风景,都无法动摇家乡桂花在母亲及作者心中的位置。在练笔中深化家乡的桂花所融入的浓浓乡思,以写促悟,内化意蕴。

  六 追忆

  1 学习到这里,你感觉琦君度过了一个怎样的童年?

  2 简介琦君身世。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感受到琦君开心快乐的童年,与不幸的身世形成鲜明对比,产生认知失衡,激发阅读期待。

  3 当你知道琦君从小就失去亲生父母,你会觉得琦君……?(生:难过、痛苦、悲哀……)但是从课文中我们却看不到她的难过痛苦,这要归功于一个人,就是她的养母,那么,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出示:“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 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4 拓展阅读资料《粽子里的乡愁》和《春酒》中关于母亲的片断,让学生体会感悟母亲的形象。

  师:正是这样一位有着佛心般的母亲,对琦君千般呵护百般疼爱,让琦君从小就被浓浓的爱包围着,使得琦君长大后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思念家乡的一点一滴、一花一木,想起深爱着她的母亲,正如这中秋节前后盛开的桂花一样,一起读:

  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琦君的散文《桂花雨》,这篇散文就收录在她的一本散文集里,名字也叫《桂花雨》,大家若想深入地了解琦君,感悟琦君,以后可以读一读琦君的著作,下课!

  【设计意图】阅读琦君的不同文章中有关母亲的片断,不断丰富母亲的形象,找寻作者思念家乡的根源。在不断的品评中让学生亲近琦君、亲近文学、亲近经典,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阅读拓宽空间。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琦君

  看树 笨、小

  情 闻花 香

  摇花 乐

《桂花雨》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

  2、按现实→小时候→念中学时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⑴ 勾画喜欢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⑵ 摇桂花的原因是( );摇桂花的动作有( );摇桂花的美妙乐趣是( )。摇桂花透露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⑶ 赏桂花带桂花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全文主要写了( )的事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用( )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练习提纲

  1、背诵摇桂花的段落。

  2、仿写句子:

  例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 ),也比不上( )。

  例2:桂花在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纷纷落下来,我们( )。我喊着( )。

  (一)、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小时候:

  1、爱桂花。

  2、送桂花。

  3、摇桂花。

  4、收桂花

  读中学时:

  1、赏桂花

  2、带桂花

  (二)、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

  1、研读作者爱桂花的语句。

  2、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

  ⑴ 抱 摇:

  桂花雨

  怀念童年、思恋家乡

  ⑵ 仿说句子:

  (练习提纲例1例2)

  3、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

  三、研讨写法特点

  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

  四、评价归

《桂花雨》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反复诵读,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诗中浪的形象。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四、课前准备:查字典解决字词,搜集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让人浮想联翩,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海浪的图片,欣赏之后,请你来形容一下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的形象以及你的感受。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象与你的想象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

  2.检查预习作业。

  读准字音。

  炽热执拗憔悴馈赠夜阑人静彻夜不寐

  关于作者及本文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3.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课文展现的画面,体会诗的美好情韵。

  (2)请大家自由朗读,模仿录音,注意语言流畅,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初步感知诗中浪的形象。

  (3)思考:诗人在作品中把浪塑造成了一个什么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在这里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也是对更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4)海浪深情地爱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有时候诗人还可以借助诗来表达更深刻的内涵,这时我们就要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

  熟悉诗人的都知道,诗人长期与故土别离,旅居异国,身老他乡。所以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那么这首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

  (5)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现在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带着感情朗读,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作者笔下的海浪是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可以用如下句式来表达:

  我选的句子是(文中语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的浪,我的理解是:。

  例如:我选的句子是“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浪,我的理解是:潮涨时,浪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无论何时,浪始终依恋着自己的情人,和他不离不弃,这体现了浪的忠贞。

  (6)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有了生命,有了灵气,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情人,他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让我们带着深情的语气,舒缓的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笔下全新的海浪的形象。

  女生读1-4节,男生读5-6节,齐读7节。

  4.诗人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仁爱博大的胸襟不仅体现在这首《浪之歌》中,在《组歌》的其他几首中都有惊人的表现。让我们带着纪伯伦的深情来欣赏课文节选的第二首《雨之歌》。

  (1)用深情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雨的形象。

  (2)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五、作业:

  课下阅读《组歌》中其他三首,用旁批形式写下自己的评析,并摘抄诗中的佳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浪之歌》说课稿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册《浪之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浪之歌》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浪之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组歌(节选)》的第一首。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浪之歌》说课稿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浪之歌》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一样,也是散文诗,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世世界的守护者。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等词语;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浪之歌》说课稿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诗中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及重点难点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浪之歌》说课稿诗里,海浪首先是作为“《浪之歌》说课稿海岸”的情人出现,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在这里,海浪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

  教学《浪之歌》说课稿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二、说学生

  散文诗的内涵较深沉,对初二的学生来讲,要理解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生活在海边,对大海、对海浪比较熟悉,学习本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重点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浪之歌》说课稿段

  依据新课标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对于诗歌,朗读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自读探究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浪之歌》说课稿挥集体的力量,自主学习,探究诗歌的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你去过海边吗?你看过海浪拍打海岸与礁石的情景吗?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个什么形象?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像与你的想像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说课稿《浪之歌》。

  (本导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3分钟

  读准字音和解释词义

  (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6分钟

  学生听配乐朗读后思考:作者笔下的海浪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通过听读,将作者笔下的海浪与自己心中的海浪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浪之歌》说课稿四)深入探究:13分钟

  1、作者对海浪赋予怎样的感情?

  2、你从文中哪些诗句体会到这种情感《浪之歌》说课稿?

  (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更准《浪之歌》说课稿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五)协作质疑:10分钟

  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浪之歌》说课稿诗,你还有什么疑惑呢?

  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6分钟

  引导学生《浪之歌》说课稿仿写课文中的诗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小结:2分钟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仿写诗句

  2、预习《雨之歌》组歌(节选)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五、口头仿写训练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桂花雨》教案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2个生字。正确认读“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往事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琦君(1918--20xx)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桂花:也称木樨,木樨科。常绿乔木,高达15m,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那“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故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第二至六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画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1)重点理解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①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②画出描写“我”摇桂花的句子。

  a.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c.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了故乡童年的快乐。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飘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思绪回到故里

《桂花雨》教案14

  教学目标:

  1、 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 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 品味香气迷人.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

  有什么感受?.

  三、 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6、诗:

  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

  (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桂花雨》教案15

  学习目标:

  ★学会“箩、杭”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桂花雨》教案】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案10-14

《桂花雨》教案07-01

《桂花雨》优秀教案01-30

桂花雨教案(精选20篇)08-09

《桂花雨》教案(20篇)09-01

《桂花雨》教案(精选17篇)04-24

桂花雨语文教案01-25

《桂花雨》教案15篇09-03

《桂花雨》教案【集锦15篇】07-14

《桂花雨》教案合集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