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美丽的对称图形”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美丽的对称图形”,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2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一张表格,图形若干,一支记号笔、尺子;每位学生一把剪刀、纸二张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对称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轴对称”,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对称”的概念,然后通过剪纸的折痕引出“对称轴”。本课时作为第一学段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感受”,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性质,教材没有明确指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并能找出对称轴。
2、初步体验“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
2、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如教材中呈现的蜻蜓、脸谱、树叶等,学生对这些事物并不陌生。本节课,虽然不需要学生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但学生须经历将对称事物抽象出本质特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过程,由于低学段学生的语言、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有限,所以这一过程仍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结合本课时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剪纸”材料,并提供多次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得到体验和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认识对称现象
(一)活动:剪纸
师:小朋友们喜欢剪纸吗?拿出纸,剪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二)分类
教师选学生的作品若干展示到黑板。
师:假如请你把这些图案分分类,你想怎么分?
【备选】
1、生直接说出按是否对称分类
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从而提出问题:什么是对称?这些对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按是否对折了剪分类
师:这些对折了再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3、说不出上述两种。
师请剪出对称图形的一名学生说:你是怎么剪的?
再问:谁和他一样也是对折后再剪的?这些对折了再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问:这些对折了再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备选】
1、观察发现对折了再剪的图形“两边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证明图形两边是一样的?
请学生上台折一折
2、泛泛而谈,没有发现这一特点
请几名学生上台折一折,再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们说的两边一样,用数学的语言称为“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四)揭题
你想给这些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取个名字吗?
揭示课题“对称图形”
(五)检验巩固
1、检验
你剪的是对称图形吗?请说明理由。
2、巩固
请大家再剪一个对称图形。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剪出的图形一定是对称的?
剪纸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剪纸的时候既有对折了剪也有没对折剪的。设计这一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为后面的分类及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提供较好的讨论素材。
用分类引出“对称”,既可以使学生体会对称只是图形的特征之一,又可以直接引出对称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学生用对称图形的特征来检验判断自己剪的图形是否对称,以及如何剪一个对称图形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认识对称轴
(一)找对称轴
找一找你剪的对称图形上的折痕,这条折痕也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对称轴。
请用水彩笔描出你这个图案的对称轴。
(二)欣赏
将全班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两旁。
师:看着这些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补充课题: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自豪感油然而生,各种各样的对称作品陈列在教室两旁,给学生美的熏陶。
三、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轴对称现象吗?
学生举例,教师展示课件中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展示对称图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再一次使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四、巩固知识、深化认识
1、找一找
请大家看图,下面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吗?是的请找出对称轴。
出示教科书68页图
2、猜一猜
出示3、8、品、A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展开后是什么。
3、画一画
请你画出另一半,使这个图形轴对称。
①先画第一个图形,说说是怎么画的。
②任选第二、第三个图形中的一个画对称图形。
4、折一折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对称图形,那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是否有对称图形呢?如果有,对称轴有几条呢?
小组合作研究并完成表格
图形
是否对称图形
对称轴
的条数
①
②
③
④
⑤
小组活动、汇报
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对称图形上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
利用材料折一折找对称轴,既进一步完善对“对称轴”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开心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展示其他小朋友学了“对称图形”后用不同方法制作的画,建议学生回家也制作一幅美丽的对称图形的画。
用折、剪、拓印等手法制作的画非常美,让学生再次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激发学生他们的制作兴趣。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判断自己第一次所剪的是否对称图形。
生1:我剪的是对称图形,因为我把它折一折,刚好是一样的。(边说边折。)
师: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是对称图形。
生2:我剪的也是对称图形,因为刚才我剪的时候是先把纸对折后再剪的,所以一定是对称图形。
生3:我的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我把它折一折,没有完全重合。(演示给同学们看)
生4:是你折得不对吧,我觉得你这个图形如果竖着折,也许能够重合。
师:同学们,如果这位同学竖着折能够使图形完全重合,那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吗?
生:是。
生4上台竖着折,发现两边不能够完全重合。再折多次,还是不能完全重合。
师:你想说什么?
生4:我不管怎么折,都不能够完全重合,它不是对称图形。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呀,折一折不完全重合并不等于这个图形就不是对称图形,而是“不管怎么折”,都不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对称图形。
生5:我这个也表示对称图形,因为我不管怎么折都不能够完全重合,所以不是。
......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体现得比较好的有两点:
一、在活动中学习
儿童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智慧。在活动中学生由于身体参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由于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使认识更加深刻。本节课将认识对称现象和认识对称轴通过“剪纸”活动得到体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次剪纸--随意剪,通过给剪纸分类引出并认识对称现象;第二次剪纸--剪对称图形,认识对称图形的特性: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第三次活动--找折痕,认识对称轴。本节课的练习也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找一找”、“猜一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在“画一画”活动中不知不觉体验到了对称图形“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折一折”活动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几次活动层层深入,学生始终是边玩边不断完善对对称图形的认识的。
二、三维目标水乳交融
本节课中,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又突出情感态度、过程和方法目标的体现。三维目标并不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让学生给对折后再剪的一类图形取个名字,学生取的名字有“美丽的图形”、“对折图形”、“重合图形”等,既发挥了想象,又概括出此类图形最本质的特点;“猜一猜”环节,教师让学生猜猜教师手中所拿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其实就是启发学生利用对称原理去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课中更是随处可见“美”育: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既是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课件中展示的各种各样的对称事物又让学生感受到“美”;学生把剪纸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五彩缤纷的剪纸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的结尾展示孩子们自己用不同方法制作的对称图形的画......所有这些,都让孩子们无时不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数学的美。
尽管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上两点,但本节课仍然存在目标定位疑问。如教材练习3即本课中的“画一画”,旨在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图形上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实际教学时发现学生对这一性质的理解比较困难,更不说要求学生利用这一性质画对称的另一半了,这一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过高?第二学段也将教学“轴对称图形”,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正确定位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美丽的对称图形”】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对称图形04-03
轴对称图形教案02-21
《轴对称图形》教案02-20
对称的图形教学反思12-03
《轴对称图形》教案02-15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01-15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26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18
轴对称图形教案范文09-22
二年级轴对称图形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