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4-05-31 11:39:20 教案 我要投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

  (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

  (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2

  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是学习长方形的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学得扎实。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课本是通过“看——比——量——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的。

  一、看一看。课本安排了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的表面(课本、练习本和树叶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面积概念的实质。

  二、比一比。课本不但安排了让学生用直观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外,还让学生通过剪和拼的方法比较两个差不多大的图形的面积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课本还安排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照比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使学生在在以后计算面积和周长分清了思路。

  三、量一量。让学生用单位模型量一些物体和平面图形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画一画。练习第一题就安排了让学生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两个单位之间的区别。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处理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面积概念建立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我把教材做了以下处理。

  一、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面积概念的实质。

  二、在面积单位建立上,先从操作性强的“平方分米”入手。通过“量、找(表面与它接近的实物)、画(1分米和1平方分米)”等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三、在练习设计中,遵从由浅到深的原则。先安排一道单纯面积单位的填写,再安排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混合填写,最后安排有趣味性的真假话辨别练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顾雪飞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正方形、一平方分米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面积意义。

  1、理解物体表面的含义:让学生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师:你们摸的是书的表面)、课桌面,铅笔笔盒的面,让学生边说这是xx的表面(小结:像这些书本的表面、桌子的表面黑板的表面面等等我们把它称为物体的表面)。比一比书本的封面与作业本的大小(说一说如:书本的表面比作业本的表面大),再用同样的方法说说桌子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的大小。

  小结:从上面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物体表面到底有多大,即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

  2、平面图形的面积:

  上面哪些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个图形最小?(让学生多说:如2号的正方形的面是最小的;1号的长方形的面是最大的。)小结:像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我们也称为它们的面积。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做面积吗?(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面积单位。

  1、学生产生面积单位需要。

  比较上图中5号和6号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a、观察法;b、重合法(重合——剪下各自多余部分——再重合)c、数方格法(提供两种不同大小方格让学生产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那方格到底多大才是标准的呢?这就要求我们统一它的大小。

  2、平方分米。(它就是一个标准化的方格,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量一量它的边长,并说一说怎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2)说一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大约是1平方分米。

  (3)画一画:与老师一起画1分米和1平方分米。说说两者的区别。

  (4)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

  3、平方厘米。

  (1)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书本134面的两个平面图形,从而产生要小一点单位的需要。

  (2)你们手中有比1平方分米小一点的正方形吗?请大家用上面学习平方分米的3个步骤结合书本自学比平方分米小的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书本134面的两个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平方米。

  (1)如果要量黑板的面积你会选用哪个单位呢?(让学生进一步产生更大面积单位的需要)猜一猜比平方分米更大一点的单位会是什么(平方米)。它到底有多大?猜后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2)说一说平常见到的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

  (3)用手比划1平方米的大小。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的面积。

  三、反馈——矫正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在()里。

  (1)课桌面大约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3)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500()。

  (4)大姆指的指甲大约1()。

  (5)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50()。

  2、辩真假。

  老师今天买了一根3米长的尺子、一本封面为4平方厘米的图书、一块表面为5厘米的橡皮一支长18分米的铅笔和一张桌面为100平方米的办公桌。

  四、评价激励

  今天大家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与以前的长度单位区别在哪里?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因此,面积概念建立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

  上了这节课之后,我认为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两点:

  一、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存在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让小学生去看一看书本和桌面的大小,书本与作业本的大小,桌面与黑板的大小,再让他们摸一摸它们的面,最后总结你们刚才看到的和摸到的面我们把它统称为物体的表面。这样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知,充分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

  平面图形中的面积,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我安排把书本按在黑板上画下它的表面,也就形成了平面图形。再安排了一个涂一涂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图形的面积。

  二、在感知中建立面积单位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中我尽量帮助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准确、鲜明的空间表象。我先从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平方分米入手,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大小,接着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大,最后通过画1分米和1平方分米,让学生充分体验两者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既有形象性又有概括性的深刻的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平方分米面积单位这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即以鲜明的形象印刻在学生的脑子中。其他两个面积单位也以类似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不足地方:

  1、课堂过急,好像在赶时间。我想如果把本堂课分成两个课时来上,可以改变状况。把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先上,这堂课从产生面积单位的需要开始上,内容比较合理恰当一点。

  2、在产生面积单位的需要中,引导不够透彻,学生没有来得及体验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本节课,在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个环节,我本想呈现矛盾,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建立面积概念后,学生已经初步感知面积有大小。我想通过让学生用两种不同大小的格子去度量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大小去设置矛盾,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想象的这么完美,在学生没有产生统一单位需要的时我就做了总结。我想如果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度量两个图形的大小后,学生发现这样去度量是麻烦的,结果是复杂的。在麻烦、复杂的结果面前,学生自然而然想到,需要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学生的需要产生了,他们需要有一种同一的度量标准去度量,这样就水到渠成。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叠一叠等活动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封闭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会运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手掌面小活动

  老师带了一个盆来做个小游戏,需要请一名同学帮助,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生两人分别把手浸没在盛水的脸盆里,在黑板上印上一个手掌印,标上序号,请同学回位,其他同学抬头睁开眼,猜猜几号是老师的手掌印,几号是学生的手掌印?

  生:……

  师:为什么?

  生:老师的手掌大,学生的手掌小。

  师:准确的说法是老师的手掌面大,学生的手掌面小

  展示手掌面板书:面

  请同学来验证下(师生手掌相合)

  2、引出物体表面

  师拿出数学课本: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教室里很多物体都有面(课件演示o黑板面,课桌面,电视面,学习园地面)。

  板书:物体表面

  教室里还有什么物体有表面?

  数学课本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我们称它课本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课本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生:数学书封面大

  你会摸出课桌面么?课本面大还是课桌面大?

  黑板面大还是课桌面大?

  3、引出面积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停顿一会)——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

  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生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贴出标题:认识面积。

  二,认识面积

  (一)、物体表面的面积

  例如说:课本面的大小是课本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

  生齐读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什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同上)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4-5名学生)

  大家说得真好。

  (二)、封闭图形的面积

  1、封闭图形

  师:课本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它画在黑板上。像长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也称为平面封闭图形,简称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我们原来学过的圆形、正方形也是封闭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

  这两个封闭图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看来封闭图形都有面,也就有大、有小。

  课件出示不封闭图形,问:这几个图形有没有面?

  生:没有面

  师:有没有大小?

  生:没有

  师:这几个图形是不封闭的图形,没有面,没有大小

  2、封闭图形的面积

  像长方形,圆形这样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停顿一下)面积。

  例如说:长方形的大小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圆形的面积谁会说?

  圆形的大小是圆形的面积

  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又怎么说?(三角形、正方形)

  (三角形的大小是……)

  (正方形的面积是指……)

  3、用手摸面积,

  指名生摸出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看看摸对了么?

  4、区分周长与面积

  拿出学案,做题

  四边形的一周是它的周长么?

  四边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四边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能分清周长和面积了么?

  谁能说说课本面的周长和面积,向你的同桌展示一下。

  三、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第一组:大小差异大的两个图形,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数学课本,练习本)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你是怎样发现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得)

  确实是这样,用眼睛观察就能比较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我们把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小结:两个图形大小差别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大小比较.

  2、第二组:7x6的.长方形和6.5x6的长方形,一眼看不出大小的。

  对于这两个长方形,课件出示,一眼能看出哪个大同学的举手?

  生1:看不出来,

  生2:一样大

  生3:1号大

  生4:2号大

  师:看来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不大合适了,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比较一下么?

  生:把它们合起来比较一下。(重叠一下)

  师:这种合起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我们比较手掌面和课本面的时候用的什么方法?

  小结:当图形的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已经难以比较他们大小,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3、第三组:比较2x7长方形纸片(3号)和3x5长方形纸片(4号)(一眼看不出且重叠也难以比较大小的图形)

  (1)师: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你能用观察法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么?

  生:不能

  师:那用重叠法试试

  生:也不能,蓝色长方形比粉色多一块,粉色的也比蓝色的多一块

  还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生:先剪下再重叠

  师:不错,是个方法。现在老师不让你破坏长方形纸片,拿出面积测量器

  有什么特点?

  生:绿色,透明,有方格

  ,同桌合作操作比较上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比较出来的就坐好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是怎样比较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投影展示)用塑料片去量长方形,粉色长方形号占14个格子,蓝色长方形占15个格子,所以蓝色长方形大

  师:像这位同学比较的方法叫做数格子法。板书:数格子

  课件展示数格子法

  (2)标准一致

  老师还有一些方法来比较面积大小,大家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测量比大小

  师:哪一种比较好?

  生:正方形

  师:所以以后我们用数方格的办法比较

  修改板书:数格子法---数方格法

  师展示两种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比较:这种方法行么?

  生:不行,因为大小不一样,数量就不一样,比较大小得用相同的方格比较

  师:也就是说我们用数方格比较大小时要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索用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面积的大小比较。

  想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试一试吗!

  四、巩固练习

  1、瞧,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老师从这张地图上描下的四个省的地图轮廓,你能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并给它们按照最大吗?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2、老师这还有四个图形,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楚的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呢?

  3、这里有两个图形,老师画在了方格纸上。现在应该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数一数,比一比,并写出方格的个数。数方格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吗?

  生1:先数整格子数,再数半个数,半格数除以2,最后加起来

  生2:先数整格子数,两个半格凑成一个整格,

  生3:把多余的拿下来补在缺口里,凑成一个长方形,再数

  (强调:把半格拼成整格,最终数整格的个数)

  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三种方法,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好么?

  同学们鼓掌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的手掌面大小么?

  五、总结

  今天的内容就学完了,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物体表面,认识了封闭图形,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知道可以用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还有用数方格比较时要用统一的标准

  学案上还有一个第四题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你能完成么?

  板书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

  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

  用统一标准比较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4

  教学内容:

  面积与面积单位(《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面、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度量较规则的平面的面积大小。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面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谁知道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有多大?

  (960万平方公里)

  对,你们说,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大不大呢?那什么叫面积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

  同学们,我们学习时用的'桌子、书本、黑板,我们看到的树叶、玻璃、门等等都可以叫做什么?(物体)

  出示:(一本数学书)这也是一个物体,看一看老师摸的是什么?(数学书的封面、表面)

  许多物体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边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谁还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物体的表面?请同学动手摸一摸。

  3.物体表面的大小。

  (1)让学生比一比黑板面、数学书的表面,说一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还可以怎么说?

  (2)举例:桌子的表面和练习本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的面积?

  4.平面图形。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图形我们都可以叫做平面图形。

  5.平面图形的大小。

  谁大谁小?说明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6.什么叫做面积?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二、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面积单位。

  1.比较面积大小,引入面积单位。

  结论: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想一想:怎样进行比较?有哪些方法?(同组的同学合作进行)

  让学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及结果。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运用投影片显示比较过程。

  ①重合

  ②剪下各自多余的部分

  ③移动再重合

  ④显示长方形比正方形多出的部分面积

  方法二:介绍数方格的方法。

  长方形有10个方格,正方形有9个方格

  比较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方格数相同面积就一定相等呢?

  出示:

  让学生看上面的两个正方形,虽然都是9个小方格但面积大小不一样。

  比较面积大小光数方格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面积单位。(同时板书)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cm2.

  (2)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有“平方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橡皮有多大?

  2.认识平方分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2)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用“平方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大?

  3.认识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大的白纸,请一位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

  认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m2.

  三、巩固练习。

  1.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2)一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

  (3)一张北京晚报的面积大约有20( )。

  2.判断题。

  (1)小明身高165平方厘米。 ( )

  (2)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48平方分米。 ( )

  (3)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 )

  (4)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

  3.练一练

  四、作业:(略)

  五、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面积单位也有了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个别学生判断题做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课下自己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5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

  (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

  :

  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 面 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2)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

  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怎样检验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咱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三、知识运用,形成技能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6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之中,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时,让学生明白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在比较两个曲边图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时,明确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概念。动手摸面和体会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进行区分、比较。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感受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

  通过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从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进而学习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米尺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学生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让我们听一听阿凡提的故事吧!

  课件播放:……巴依老爷想无偿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一份契约:“将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份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生1: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表示长度。

  生2: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能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巧妙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很喜欢玩拍手游戏吧!今天,谁来和老师拍手?在拍手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请大家比一比,是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你们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和手掌面一样,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积的意义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1)观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明确: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的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的封面)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并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这里有四个图形,有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封闭图形,一个不封闭图形)

  说明: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要研究图形的大小,这个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师:大家能看出另外三个封闭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

  小结:看来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发表意见后,师出示课件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方式摆放,说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7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理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 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 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挂图、自制相架一个、米尺、平面图形几套。

  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相片一张、学生尺。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生活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我们用相机把那一瞬间留了下来。并把它(装上框、镶上玻璃)装进相框很好地保存起来。要做这样的一个相框,需要多少玻璃?计算玻璃的大小该用什么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配玻璃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验,形成概念

  (1) 我们知道玻璃面有大小,任何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的区分。

  a动手摸一摸课桌面与数学书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动手摸一摸)

  b观察:黑板的表面与黑板擦的表面,谁大谁小?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类推、概括

  概括:我们计算玻璃面的大小,其实就是求这块玻璃的面积。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我们就可以说:课桌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3)你们认识下面这些平面图形,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1) (2) (3) (4) (5)

  a 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

  b 为什么图(6)图(7)不能比较大小?

  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发现规律

  小结: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3)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

  谁能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举例说明)

  2、比较探究、引出面积单位

  归纳比较方法:

  板书:①④①②③④眼睛观察

  ②重叠比较

  (1)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面积有大有小,但有些物体的表面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我们有眼睛就比较难准确判断谁大谁小,如:

  (2)

  (1)

  怎样才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表面面积非常接近,比如说:两间教室的地面面积,谁大谁小?用眼睛观察很难比较,又不能重叠,怎么办?

  小组讨论,展开联想

  汇报各组的方法,肯定用数地板砖的方法最简便——数方格法。

  给上图加上方格(一起数方格)小组讨论

  板书:③数方格法

  93页做一做---数方格

  “方格多的面积一定大吗?看下图

  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争论

  都有8格,可是……看来数方格的多少还要有个前提:对方格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

  3、感知面积单位、建立表象

  (1)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

  课本92—93页

  a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分别是什么?

  b请从学具中找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汇报交流

  (2)我们动手剪一个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归纳概括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意义。

  (3) 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结合实际举例

  4、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量物体的面积时,先要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判断他应该用哪个面积单位,再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1) 量课桌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个面积单位最合适?

  四人小组合作,动手量课桌面的面积。汇报你们是怎样量的?(肯定沿长、宽各摆一排的方法新颖迅速)

  (2)95页1、2题

  (3)要为你的相框配玻璃,你需要多大的玻璃?

  小竞赛:口答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95页练习4

  (2) 判断:

  一棵大树高10平方米( )

  学校操场的面积是4000平方厘米 ( )

  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4分米 ( )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纸、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白纸。

  一、创设情境,认识面积。

  1、师:假如老师今天要在班里举行一个涂色比赛,看谁能最快涂完一张纸?(出示:)你会选择哪一张纸来涂?为什么?

  (小的那张。因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赢。。。。。。)

  (1)、师:大家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很快涂完,应该选择面小的这张纸,是吗?我们同学都很聪明。

  (2)、引入:这是这张纸的面,那其它物体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数学书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还能说说我们课室其它物体的面吗?并动手摸摸。(顺带复习周长)

  (3)、比较各物体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数学书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较,谁大谁小?数学书和黑板呢?

  2、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比较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纸条帖)

  二、学习面积的概念。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1,读一读什么叫面积?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1“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了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你们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引出学习“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举例说明。

  (1)、“物体的表面”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课桌、窗子、书本。。。)

  问:那么,你们说,课桌的面积和书本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比较呢?

  (2)、封闭图形。

  师: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你认识哪些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3)、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观察法)

  师:这就是两个封闭图形,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大小我们可以叫它们的面积。谁来说说,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读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到底它们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汇报。

  师问:你小组比较的是哪两个图形?怎样比较?

  :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或绿色纸条和橙色纸条可以用重叠法比较。但红色纸条和橙色纸条用这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结果对呢?现在,请同学利用手上的学具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验证一下。

  汇报。

  要点:为什么不用圆形?用正方形合适还是用长方形合适?为什么?

  :你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用的学具大小要一样)

  引入: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的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的单位。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5)、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问:你学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板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让学生边汇报,边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相应的学具展示说明或用手比划)

  (6)、举例说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计算机的键盘、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师: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就是1平方米的面积,大家猜猜,这里面能站几个人?

  来,验证一下。(学生出来示范)

  三、巩固认知,应用新知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室该用()作单位。橡皮该用()作单位。

  笔盒该用()作单位。黑板该用()作单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四、、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板书设计P: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9

  学习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预习活动

  1.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

  ()()()()

  2.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 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面积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2)认识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1)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1、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有小组长组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

  第一图:

  第二图:

  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

  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2、合作完成书上38页第一、二题。

  (四)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 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11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而编排的。“面积”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一些,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目标。

  4、时间安排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用时5分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用时10分钟。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表象。用时15分钟。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用时10分钟。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学具: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物。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探究法,将情景引入、直观演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情景引入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理解面积的意义,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为了让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正确表象,我采用活动教学法,目的是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并运用这些表象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认识了面积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后,我把探究的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理解面积单位含义,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 激趣导入新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由在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上进行涂色比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输?谁赢?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真切感悟平面是一个面,有大小之分的,为学生学习面积概念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感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充分感知,概括面积的含义。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身边物体(如:黑板,课桌,书本等)的表面在哪;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小结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

  通过质疑:假设我们把练习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是什么形状?引出封闭图形,并出示一组封闭图形,让学生认一认有哪些是封闭图形,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面积大一些,让学生感知到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第三步: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2)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3)汇报展示。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标准:有的选择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既长方形和正方形混合来摆;有的选择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或同一种长方形),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拼摆、测量,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正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

  第二步: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学习“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拿,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看着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学习“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步: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量等环节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5、练习内化,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① 填一填

  (1)( )或( )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

  ②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4( )

  教室的地面约是45( )

  小明的身高是125( )

  数学课本长大约是20( )

  ③拼一拼: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一拼

  (1)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2)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6、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立足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看、摸、比、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策略上都结合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鼓励学生拿、想、比、画、量等策略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研究面积是什么,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13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1.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1.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加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工具

  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2厘米,宽1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1)×2=6(厘米)

  (二)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在这基础上学习新本领吧!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学习例1

  课件出题例1的插图。

  (一)认识表面

  教师: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门窗、桌椅等)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黑板、电视机、红旗、门等物体的面,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面叫做物体的表面。

  教师:小朋友们,任何物体都有表面,观察一下教室里每一个物体,看看它们的表面都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二)通过比较,了解面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黑板图和红旗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那个表面大。

  学生会很容易判断它们的大小。(黑板表面大)

  2.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表面,知道物体的表面大小在数学上叫什么吗?

  (教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3.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问:老师展示的这些图形,大家都认识吗?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

  教师: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它们的大小,也是这些图形的面积。

  4.教师出示一些较特殊的图形

  问:观察这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有面积吗?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试着回答:这些图形有的没有封闭,不是一个面,应该没有面积,下面几个虽然特殊,但都有表面,应该有面积。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

  指出: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

  5.讨论总结面积的定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总结面积的定义吧,谁来说一说。

  生甲: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生乙: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封闭图形又叫做围成的平面图形)

  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学习例2

  问:我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给我们两个图形,我们会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有的图形一看就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指出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教师并用课件演示)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有的图形一下看不出来,可以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大小。(指出这种方法叫重叠法,教师用课件演示)

  问:还有什么方法吗?(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在格子图中比较图形的大小,这叫数方格法。)

  教师:有些图形用重叠法和观察法都解决不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为单位来测量一下呢?

  出示例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问:那我们用什么图形来测量呢?

  学生提议用正三角,用圆形,用小正方形来测量。

  教师课件演示,并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所提议的方法能测量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比较一下哪个图形作单位测量的比较准确?

  小组讨论并回答:三角形和圆做单位测量时,都会留下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没有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最准确。

  问:小正方形做单位测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相同?(数方格法)

  四、学习例3

  教师:通过上面图形面积的比较,我们知道了必须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吧!(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教师: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cm2。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字母表示为dm2..

  问:你能自己用手比画比画吗?看一看,再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2

  让学生展开手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然后让四名学生合作,比划1平方米有多大。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图形中哪个面积大?

  答案:一样大。

  身高128( )地面的面积约50( )

  面积约2( )面积约6( )

  答案:厘米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厘米

  六、拓展提升

  1.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答案:

  面积:4平方厘米面积:4平方厘米面积:4平方厘米

  周长:8厘米周长:8厘米周长:8厘米

  2.哪个图形面积大

  答案:左边图形面积大

  课后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收获的多吗?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老师说说吧。

  师生总结:今天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还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1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85~88页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方格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同学们,教师节到了,一位同学送给老师一幅漂亮的儿童画,老师很高兴,想把它挂在书房里,先要给这幅画配一个镜框,要给这幅画配上镜框要买多长的小木条呢?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假如还要配上一块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利用给儿童画配上镜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来复习周长的概念,然后运用给儿童画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来巧妙地导入课题,这样既能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又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学习新课

  1、 教学面积的意义

  (1)师:请两位同学来涂色比赛。(分别涂黑板和纸片的面)问:涂黑板面的同学:你为什么失败了?

  小结:他涂得快,因为他涂的面小;他涂得慢,因为他涂的面大。

  随即板书:物体的面积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边板书,边演示。)

  (让学生通过涂色比赛,直接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并直观地得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以此揭示出面积的含义之一。)

  (2)请大家摸一下课桌的面、文具盒的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我们就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文具盒的面积大。

  (通过学生触摸实物,再次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即面积的大小。)

  (3)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表面,如:钟面、门上的面、电脑屏幕的面,还有路边告示牌的面。如果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平面图形。(课件演示物体以及相应的面,然后移位显示平面图形)

  (学生用手势表示图一、图二两组图形的大小)

  师:这两个图形你能比较出它的大小吗?(不能)

  追问:为什么?(因为第二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对!只有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大小,那么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 )

  添一个“或”字,现在你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学生齐读板书)

  (通过多媒体能形象地生动地演示了从物体的表面到平面图形的过渡,由于学生对“围成”两字不易理解,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动态演示来揭示面积含义之二,这样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直观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如此层层深入,最后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教学比较图形的大小

  (1)师:现在老师把第二个图形也围起来,想想现在除了用肉眼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出示两个正方形一大一小)学生重叠演示,课件演示重叠。

  (让学生去直观地体会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用观察法、重叠法,教学重叠时。既能让学生直观操作,又通过课件演示重叠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重叠法是一种比较图形大小的可行方法。)

  (2)师: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呢?(出示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让学生用重叠方法演示比较)如果老师把两个图形固定在黑板上,(师将两图形贴于黑板)无法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你还能想出其它比较这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来吗?学生讨论并对有效方法进行肯定,选用小正方形量这一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那么老师给他们用小正方形去量。(师分别给两名学生两种规格的小正方形)

  (学生操作)

  发现正方形个数不同,一个9个,一个4个。

  师: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同样大,那小正方形的个数为什么不相同呢?我们用小正方形比较物体面积大小必须注意什么?(正方形的大小相同)

  (3)练习(出示课本第88页练一练第2题)

  (这里以激趣为基点,注重呈现矛盾,巧设悬念,设置障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既扩充完善了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又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

  师: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3、教学面积单位

  A、1平方厘米

  (1)课件演示:看!老师画了4条长1厘米的线段,把它们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媒体演示画出的四条长1厘米的线段动态地围出一个正方形,既加深了学生对“围成”一词的理解,又初步渗透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区别。)

  (2)请同学们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下它的边长。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找一找你身上哪个部位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面的面积)

  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哪一个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拿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同桌汇报)

  (4)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作业纸的图形上摆一摆,分别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过渡:请你拿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下电脑桌的面积。

  教师适时问个别学生:为什么不量了?(正方形太小了)

  那你能创造1个比1平方厘米稍大的面积单位来吗?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量一量学具(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比一比大小,拼一拼图形,摆一摆方块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表象,然后再让学生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实践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引出另一个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B、1平方分米

  (1)出示书上图形,这就是1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请你以最快的速度剪下来。

  (2)请你量一下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板书:1分米 1平方分米

  齐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4)找一找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物体。

  (5)同桌合作量一下凳子的面积约是多少?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剪、量、比、找等教学活动,能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心理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过渡:同学们的测量水平可真高,我们全班同学来举行一个测量物体面积的比赛,好不好?有没有信心得冠军?(有!)

  请同学们拿着你的1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来很快地测量一下我们这个电脑房的地板面积,赶快行动!

  针对有疑问的同学试问:为什么不量啊?

  那你想老师给你一个面积多大的正方形呢?(1平方米)

  C、教学1平方米

  (1)你能猜一猜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板书:1米 1平方米

  (2)那么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请同学们看一下。(出示一张1平方米的纸。)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3)请你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4)我们来看看1平方米大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呢?

  (请学生站在1平方米的纸上,数一数。)

  师:学到这儿我请同学们帮我想想看,要给这幅画配一块玻璃,必须求它的什么呢?(面积)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平方分米)

  谁来测量一下大约是几平方分米。指名学生测量儿童画的面积。

  (在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之时,不失时机地再次呈现矛盾,让学生去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又通过猜一猜1平方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推理能力,这时学生探求知识的情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捕捉学生的成功契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永无止境。)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分别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给同桌看。(提醒学生不要比划成周长)

  你还能创造出比1平方厘米更小或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来吗?

  (通过小结既让学生加深建立面积单位的具体表象,同时通过学生说其它的面积单位,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潜能,可谓取得“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

  四、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人的指甲面大约是1(    )

  (2)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    )

  (3)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

  2、判断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

  3、操作

  用你手中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并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指名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出示课后思考题

  周长越大面积就越大,这句话对吗?

  (通过巩固练习、操作训练以及课后思考题,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递进思维,帮助学生由一个基点向高处攀登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能弥补课本练习题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强化感知,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促进学生思维不断突破与发展。

  2、矛盾激趣,引导探究。注重知识的矛盾呈现,巧设悬念,适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矛盾,让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突出重点,促进迁移。在教学平方厘米这个重要的面积单位后,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推理来建立其他两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4、运用课件,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有效地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围成”一词,初步渗透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单位教案11-14

【精选】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4篇08-21

【精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10-22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精选12篇)05-09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4篇11-0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模板5篇10-30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10篇10-17

【实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10-10

实用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04-04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汇总九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