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4-04-10 17:38: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后面学习含亿级数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20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大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人口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拨珠数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接着教材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一边拨数一边数数,体会“满十进一”,培养学生数感,第2题利用两个直观形象的素材,使学生通过想象感受1亿有多大。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学生平时通过观察和发现,已经接触过生活中大数乐,具备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新知的能力,能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沟通万以内数和亿以内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认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理解“位值”的`概念,感受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以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利用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计数器)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认识它吗?(计数器)

  1、复习计数单位:

  提问:计数器上的个、十、百、千、万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对,计数单位!

  2、复习“满十进一”:

  提问:在计数器的某一位上最多能拨几颗珠子?强调:满十进一。

  3、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及组成:

  提问:在屏幕的计数器拨出3003,怎么拨?

  回顾拨法: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有几就拨几。

  追问:2个“3”表示的意思相同吗?指出:3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二、沟通联系,建构知识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数,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出示例题图,提问: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觉?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出示北京市人口:13819000

  1、认识计数单位

  (1)提问:在屏幕上的这个计数器上能表示出北京市的人口数吗?为什么?

  谈话:看来,要表示出比万还要大的数,计数器要进行拓展。

  (2)我们一万一万地数,这是2万、3万、4万……9万再添一颗珠子就是多少?满十进一,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它是什么?十万!十个一万是十万。

  继续十万十万地数,二十万、三十万……九十万,再添十万,一百万!满十进一,1 0个十万是一百万,现在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两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3)通过拨珠数数,我们又认识了几个新的计数单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4)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对!满十进一。

  2、认识数位顺序表

  (1)谈话: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计数单位增加了,数位也相应地要进行拓展。

  (2)拓展数位顺序表

  提问:根据新增的几个计数单位,说出它们对应的数位?

  填好后一齐读一读。

  (3)提问:学了这么多数位,怎么才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呢?

  (4)介绍数级:利用数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方便计数,人们把从右往左数每四个数位分为一个数级。

  追问:你知道个级包括哪些数位吗?万级呢?亿位等4个数位分为?

  3、拨数,并说出数的组成

  谈话:计数单位增加了,数位也进行了拓展,我们再来研究刚才的数。

  (1)你能在拓展后的计数器上拨出北京市的人口数了吗?拨之前先想一想,根据以前的经验,怎么拨?对,哪一位上有几就拨几颗珠子。

  动手拨一拨。

  (请你来,一边拨一边说你是怎么拨的

  拨完后提问;8在哪一位?表示多少?9呢?谁还能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2)西藏人口数:2616300人,一边拨一边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四川人口数:83290935人,拨好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3)谈话:。北京市人口数:13819000包含了几个数级?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说来说说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提问:西藏人口数92560000和四川人口数19250000分别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呢?

  (4)独立拨一拨河南、新疆、黑龙江的人口数。

  同桌互相检查拨对了没,互相说说每个数各表示多少个万。

  提问:仔细观察,这三个数有共同点吗?

  小结:这些数的个级上都是0,是整万数,都可以说成由多少个万组成。

  4、回顾整理,建构新知

  谈话:学了这么多有关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

  回顾小结:为了研究更大的数,我们一起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学习了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从右往数,每4个数位分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分为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分为万级,接下来的4个数位分为亿级……利用数位顺序表我们能计数器上拨出大数,并且知道大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提升,培养数感

  下面就用咱们学到的知识,继续拨一拨数一数。

  1、做一做第1题。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六万数到一百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十万数到一亿。

  师生一起边拨边数,数完后提问: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巩固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提问:回顾数位顺序表,你能独立地填一填吗?

  3、感受大数的大小。

  四、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还有更大的数吗?

  出示我国总人口数:1295330000人

  这个数你认识吗?数一数,它是一个12位数,关于它和更多数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去学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64-P65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三、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已学会了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中积累的'数量关系的学习经验。

  四、教学设想

  将数学概念“嵌入”数学学习背景与结构之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概念位于数学背景的“哪个”位置,这对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是极其重要的。

  五、教学思路

  关系——数量关系——等量关系

  六、教学过程:

  1、制造冲突,聚焦“数量关系”

  ⑴课件出示

  ⑵根据这两个已知的数量,同学们猜猜要求的数量可能是什么?

  ⑶学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数三个问题?

  ⑷展示淘气问题,鸭的质量有多少千克?

  ⑸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算不出来?

  ⑹教师小结,已知数量与要求数量之间没有关系。

  2、辨别比较,引入“等量关系”

  ⑴教师提问,如果有关系是不是就能算呢?

  ⑵分别出示两种关系

  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这个关系能确定鸭有多重吗?

  ⑸学生交流、讨论

  ⑹教师小结:上面两个关系不能确定鸭有多重,但是能确定鸭的质量的范围。

  ⑺教师:你觉得什么样的关系就能确定鸭的质量呢?试着用手比划一下。

  ⑻课件出示:

  3、自由创造,感知“等量关系”

  (1)出示学习单,学生自主填写相等的关系。

  (2)分别展示以下三种情况

  鸭鸭鹅鸡鸡鸭鸡鸭鹅

  (3)学生根据相等的关系分别算出鸭的质量。

  (4)小结:在数学里我们把这样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4、自主尝试,表示“等量关系”

  (1)出示

  (2)这个等量关系,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3)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

  (4)小结: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吗?

  (6)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量关系式。

  5、数形结合,感悟“等量关系”

  (1)出示

  (2)请看,这三个人的身高有关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你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4)学生自主完成。

  (5)交流表示方式:等量关系式、线段图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

  (6)对比线段图和式子,发现用图表示更直观。

  (7)展示下面的等量关系,进行交流和讨论

  6、走进生活,寻找“等量关系”

  (1)课后练习

  (2)动画中寻找等量关系

  (3)寻找教室里的等量关系

  七、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直观)

  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妹妹身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和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和验算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和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对比练习

  7×115×13×255×17

  7×1015×1030×2550×17

  7×10015×100300×2550×170

  ①独立计算

  ②反馈,结果有什么特点

  ③归纳

  2、卡片出示练习八第1题,抢答

  3、练习八第2题,分组练习

  ①独立完成

  ②做得最快的同学板演

  ③反馈,说说计算方法

  ④628×396该怎么验算

  4、练习:第3题

  选择其中一题进行计算

  二、综合练习

  1、小医生:找出病因,并订正

  练习八第4题

  2、文字题

  ①练习八第5题

  ②小组内反馈校对

  3、应用题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思考过程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

  四、作业

  《作业本》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6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教材第136页复习第24、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是最后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二、复习复式统计表

  1、出示本年级3个班人数统计表,学生调查后填写。

  _______小学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别 数 班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个班男生多?哪个班女生多?哪个班总人数多?

  (2)哪个班男女生人数差最大,哪个班男女生人数最接近?

  (3)三个班共有多少人?

  2、师说明编复式统计表时,先要写表的名称及日期。表中表头分哪几项要设计好。

  三、复习求平均数

  1、怎样求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如果题里总数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总数。总份数有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条件,找出总份数。

  2、练习:

  (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刚投中的环数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环数分别是10、7、7、8,两人谁的表现更好?

  (2)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气温。

  学生练习说一说第一题怎样比较两人谁的表现好?第2题要求平均气温总度数如何求?次数是多少?

  3、练习:做期末复习第24题、第25题。

  第24题。

  (1)学生先填合计数。再计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讲解:题中已知每个季度下雨的天数,要求的'却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数,因此应该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题。

  (1)这是一个什么统计表?第一组7个同学,第二组8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2)要比较哪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应该算什么?怎样计算?

  学生算第一组、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注意算总重量时不要加错。

  比较:哪个组同学平均体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1、 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红旗镇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数 期种类 总计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计

  连环画 8 16 15 6 0 24 32

  童话书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书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阅连环画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儿读者最多,有多少名?

  (3)从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儿读者?

  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围,再计算。)

  3、文具店有两种牌子的钢笔,5天内雄鹰牌的销量分别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华牌6天的销量分别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种牌子的钢笔平均每天的销量大?下一次文具店进货时,应选用什么牌子的钢笔?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学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页例3,第17页练写四第1——3题。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解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

  2.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知。

  1.题板出示: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新镇小学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2.提问:请根据这一组条件,提出问题,想提什么就提什么。

  3.同位两人,一人提问,二人口头解答。

  4.当学生提出: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时,将题目板书完整。即:新镇小学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齐读题目后,指出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二、讨论,探索新知。

  1.教师启发:大家提出的这个问题,可比刚才的难多了,刚才提出的.问题都可以一步解答,这道题怎么解答呢?该分几步?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请大家认真讨论,同位的互相说一说。

  2.放手学生,大胆讨论。

  3.学生回答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想法。

  第一种:先根据三年级4个班,每班40人,求出三年级人数。再根据四年级3个班,每班38人,求出四年级人数。最后算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结合回答板书:

  第二种:要求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要先算出三年级有多少人,还要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最后才能算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结合回答板书:

  4.小结:大家真聪明,讨论得非常认真,回答的也非常清楚,并且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请大家再互相的说一说这两种想法。

  5.看书质疑:学生翻开课本,把例3解答完整。找一名学生口头回答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改题,拓展新知。

  1.将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2.将"四年级有3个班"改成"四年级4个班"该怎样解答?

  3.将"每班38人"改成"每班40人"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对于2、3两题启发学生找出简便的解法。

  四、练习,强化新知。

  1.看图,口述题意,再解答。

  2.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一列火车3小时行216千米,一辆汽车5小时行18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3(2)180÷5(3)(216÷3)÷(180÷5)

  (4)216÷3—180÷5

  3.独立完成课本17页练习四1、2两题。

  设计意图: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应用题选材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要求。一是例题、练习题的出示方式,尽力避也正正规规的文字叙方式,通过表格式的、线段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二是复习题的设计改变了三步应用题却两步应用题引入的常规作法,而是只给学生一组条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自由提问、自主学习的空间,面向全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上述要求的同时,采取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自始自终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差互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依据教材的前提下,在"改题,拓展新知"部分增加了两道题,鼓励学生找出简便解法,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利于以后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P135~136页复习第16~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补充

  1、(1)某商店上午卖出3台微波炉,下午卖出6台微波炉,每台。元,上午比下午少卖( )元。

  (2)四(3)班有x人,每人7本练习本;四(2)班有48人,每人有y本练习本。(x48)

  7x表示( )。

  48y表示( )。

  48-x表示( )。

  7x+48y表示( )。

  2、解方程:

  80-4x=68 45+x=30

  46-13-x=10 20x-28=52

  x-(30+8)=11 4x3=60

  3、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从80里减去3x得11,求x。

  (2)60比一个数的5倍多5,求这个数。

  4、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个三角形面积是6000平方米,底是400米,求高。

  (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若干小时后,这辆汽车不仅到达乙地,还超过乙地30千米,汽车已行了几小时?

  (2) 一捆电线长155米,装了38盏电灯还剩3米,平均每盏灯用线多少米?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0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课时安排:本节共1课时,本课是第1课时

  课 型:新授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你们为新学期做了哪些准备?老师也为你们做了一些准备,请看——

  出示挂图:老师在商场购买本子的情境。

  二、探索口算方法

  1.教学例题。

  (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

  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老师买了60本数学本,每20本打成一包)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能够打成几包?)

  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60÷20=

  (2)小组合作探究口算方法。

  谈话:先自己口算出得数,再把自己的口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口算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口算的结果是多少?

  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进一步理解算理。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的解答补充完整。

  完成板书: 60÷20=3(包)

  答:要打成3包。

  2、口算练习(做“想想做做”第l题)。

  谈话: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一组口算练习(出示)

  4÷2 9÷3 12÷6 40÷8

  40÷20 90÷30 120÷60 400÷80

  学生一组一组地算。

  (1)生说说第1组和第3组题目的口算方法。

  (2)问: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最简便的方法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末尾的0,用乘法口诀计算)

  三、探究笔算方法

  1、出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口算练习,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十数)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这种类型的题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和笔算”)你们会算吗?想试一试吗?

  2.独立探索60÷20的笔算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各异的书写方法。

  3.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交流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先充分交流,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因为60里面有3个20,这个“3”,表示20的个数,是3个一,所以3一定要写在商的个位上,而不能写在商的十位上。

  4.尝试计算并验算96÷20、150÷30。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并讨论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商的书写位置。重点讨论:150÷30的商为什么也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2)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3)注意通过验算确认自己的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通过交流总结了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在课本上独立做题,再全班集体订正。发现错题,共同分析错误原因。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在课本上独立填写。

  (2)提问:解决“180分=( )时”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算式?得数是多少?

  把“秒”换算成“分”,把“分”换算成“时”应该怎样计算?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1)默读题目。

  (2)指名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3)独立解答

  (4)在小组内订正。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5题。

  六、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计算的题目商都是几位数?[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商是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1

  教材分析:在本节课的教材设计中,主要是借助方格纸作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的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有多种方法.

  学情分析:因为我班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以前没有多少基础,虽然训练一个学年,但是还是不令人十分满意。因此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带着"想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呢?"先独立操作,然后再小组交流,集中小组中不同的解法。然后再全班以组进行汇报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的训练意识:观察、比较、独立思考、操作、交流,知识、方法并进。

  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出示挂图)

  1、提出看图要求:你都看见什么图形?

  (2)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动手操作

  (打开学具袋,使用与挂图配套的图形进行比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

  提问:想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呢?

  (数方格)

  2、提出活动要求:现在请大家数一数每个图形的面积

  预设:(1)通过数格子得到图形面积

  (2)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不出来怎么办?

  (适当提出来大家讨论方法,或者挑选出能数方格的图形)

  (3)可能有部分学生能通过不同方法得到图形面积。

  自我注意:教材中把方格纸作为载体,呈现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借助方格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是为了学习没有格时怎样求图形面积做准备。

  (4)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①4.5 ②6 ③4.5 ④9 ⑤6 ⑥6 ⑦9 ⑧12 ⑨4.5 ⑩10.5(11)15 (12)15(13)15

  3、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将图中面积相近的图形分类,让学生分组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怎么比较呢?

  (巡视了解活动情况,个别指导,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

  (3)在小组活动之后,同学进行交流方法。(主要是互相交流经验,)

  1=3 2=5=6 5+6=8 1+3=4=7 9+10=11=12=13

  (4)思考: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时,要指导学生说清自己发现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个人注意:学生归纳整理出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个组说后其它组补充,能边汇报边展示,汇报时可以是组内成员合作进行

  我应该预设可能的汇报结果:即我的教案中的几种都要心中有数,但此时学生可能只能汇报出书上提示的几种。这时学生汇报有几种就引导大家总结出几种,不必把每种都总结出来评价应根据汇报的情况随机进行。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并通过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掌握一些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后面几个图示的任务)

  1、你们能用自己归纳出来的方法判断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一)一样大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第一个练习重点用分割、平移的方法来判断。)

  个人注意:如果学生在第一环节没这类方法,这时应引导归纳并补上。主要需要学生去体会图形变化面积没变,为什么面积没变就需要分割平移?去证明体会是目的,而是体会图形变化面积没变=等积变形。渗透一种数学思想,为今后学习面积公式推导打基础,还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不用给学生概念,会意就行了,只要教师自己明白就行,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以后的面积计算作铺垫。

  2、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图形变得完整?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同学们用心想想:如果下面的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画出三个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图形吗?

  用你们手中的方格纸试一试。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平方厘米都可以。)

  (1)独立操作

  (巡视检查并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完成的情况,巡视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2)全班交流---

  个人注意:我觉得画图型的这道题比较重要,如果学生画的比较简单,我可以提示一下。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画出来的图形不用分类,只是鼓励学生尽量画出矩形以外的其它图形就行,目的是体会等积变形。

  4、拿出学具袋里两个图形,请你试一试它们可以拼成下面的哪个图形?

  (1)独立操作

  (2)交流演示

  (3)扩展:你还能用这两个图形拼成新的图形吗?

  (4)独立操作

  (5)在黑板上粘贴交流演示

  能力升华: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是否发现了哪些有数学思考价值的东西呢?

  学生归纳: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或者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比如装修中,地板或墙壁的图案,很多都是用的等积变形而构成的,把这道变成与生活接近的,让学生去当设计师。(此环节视情况而定)

  个人注意:学生操作时应下到组里,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多数人出现的问题集体解决,个别的当场解决,并且不一定要老师解决,提出来让同学帮助解决,尽量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2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一开始创设了跳高和跳远比赛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

  在学习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线,并借助一些图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 直尺

  教学过程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跳高和跳远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说一说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谁跳得高?

  生2:谁跳得最远?

  ……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小裁判,评出谁是第一名。(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数有大有小,体会比较小数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整数部分是“0”的两个小数的大小。

  (1)大胆猜测。

  师:在跳高比赛中,王红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们谁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见)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们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 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据小数的意义比较。因为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数比较。因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画图比较。(画教材9页中间的小数直观图)通过画图就可以知道0.8>0.69。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2.学习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及跳远成绩表)

  师:谁跳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师:用单位换算和画图的方法虽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来很麻烦,有没有更简捷的比较方法呢?

  (课件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

  借助小数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明确2.97,3.13,3.08的整数部分分别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断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较3.13和3.08的大小,应该看它们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数是1,3.08十分位上的数是0,因为01,所以3.13大。

  师:可不可以用数线上的点来比较呢?(学生利用数线上的点来表示数的位置,然后比较大小)

  师:你们能将这三名同学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你们认为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排?为什么?(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3

  预设:

  学生1:列表法能很清晰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2:因为数字比较简单,所以列表法还可以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就会比较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

  教师: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一下更简洁的方法吧。同学们再来观察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规律,请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

  学生1: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只。

  学生2: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反而减少2只。

  【设计意图】列表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4.数形结合理解假设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一起继续来看这张表格,通过分析表格来将同学们的想法表述得更加清晰。

  (1)假设全是鸡。

  教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32-26=6(只)。(把鸡当成兔来算,2只脚的鸡当成4只脚的兔算,每只鸡就多了2只脚,6只脚是多算了鸡的脚数。)

  4-2=2(只)。(假设全是兔,就是把2只脚的鸡当成4只脚的兔。所以4-2表示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只脚。)

  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只脚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也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来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了。)

  8-3=5(只)兔。(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鸡的`只数就是兔的只数,8-3=5只兔。)

  (3)提出假设法概念。

  刚才我们通过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来解决例1的,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算术方法中较为普遍的一般方法。

  (板书:假设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假设法的算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采用画图法,数形结合地引导学生根据图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假设法的优越性。

  (三)知识运用

  学生独立完成古代趣题。

  【设计意图】运用已学的技能去解决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用列表法和假设法研究了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你学会了吗?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教学重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教学难点: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xx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

  2. 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

  自学提问

  (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

  (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

  (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思考+求助讨论)

  2.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

  (二)探究二:进一法

  1. 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

  自学提问

  (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

  (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

  (3)与我们刚才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汇报。

  3.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

  (三)探究三

  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下列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2.比较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础练

  1. 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合适?

  (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

  (二)综合练习选择

  1. 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规则凑整成整千数的。

  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进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时反馈练习

  1. 书P90、91页最后一题。

  2. 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净水。

  (四)拓展练习

  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 ),最小为(72001 )。

  2. 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 ),最小为(71000 )。

  3. 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 ),最小为(71500 )。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数进行凑整。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5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思考题,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及绘制方法。本节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创造性地选择例题素材。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某地区城乡人口数量)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因此对教材例题进行了改编。这种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达到了激趣引入、复习旧知的目的,并对学生动手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进行改进——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或底纹。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说清楚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绘制方法,从而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让学生学会思考、与他人交流和聆听他人的意见。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首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然后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聆听和进行简单的辩论。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3.自主学习,关注类推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出示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类推的方法自己独立补充完整,并通过交流汇报完善知识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梨、苹果、橘子、香蕉),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1.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吗?

  (组织学生绘制统计图)

  3.小组内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画纵轴和横轴。

  (2)确定单位长度。

  (3)写类别,画直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绘制好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02-01

数学广角小学数学教案04-04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01-30

小学数学《分类》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数对教案06-16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9-15

小学数学图形教案12-1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