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
一、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
2分钟
出示课件同学们阳光体育活动照片,并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喜欢哪项活动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学生讨论
通过图片展示、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探究
10—15分钟
1、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师:在这六项活动中,现在想又快有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学生只能选一项活动。
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老师协助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3)分析数据
师:从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相同,但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师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解答上面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方便吗?
生:两张统计表,比较起来有些麻烦,要是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将手中的两张表折一折、拼一拼。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创造”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将女生的表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
教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1)根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
(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
(1)男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男生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女生呢?
(3)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生配合调查班上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并完成单式统计表。
学生通过探讨,对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亲自制作复式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
通过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其优点。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热情投入到单式统计表的完成中去。
老师提醒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每人限选一种”,避免干扰因素的产生。
选择男女分开统计的方式,可以很自然的引出复式统计图。因此,在教学中,分别按男、女生进行统计,利用两张但是统计表呈现数据。
首先,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两个独立的统计表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发现可以用更加简洁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通过探讨、操作等,逐步对两个但是统计表进行合并,制作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
呈现合并好的复式统计表,并提问:“这个表包含那几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进行解读。尤其对分栏格(表头)进行详细讲解。
在复式统计表下提出这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复式统计表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
8—10分钟
1、第38页第一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序的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所传递的信息
2、第38页第二题。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单式统计
表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本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回顾所学,积累经验
本课总结
3—5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3、课后拓展:让学生统计四年级二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2
一、教学内容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数学第七册p90—91。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设计理念:课堂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习方法。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故事导入,复习旧知1、教师讲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习“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学生说想法。(引出“可能”)学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1、摸球游戏
2、小结并揭示学法
1、摸球游戏
(1)猜测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遮住眼睛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游戏规则:
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
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4、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动体验:
(3)归纳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填写。红球黄球合计红球黄球次数提问:统计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测差不多吗?我们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2、小结: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猜测————验证————结论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二个游戏?二、抛小正方体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
游戏规则:
1、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
2、组长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抛完后,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各组汇报,学生上台填入数字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在每个数字个数相同的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越接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出来)学生回答(摸一摸验证)
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4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奖牌给哪组)
知识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2.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揭题。
二、探索新知。
1.让学生尝试解答。
2.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4.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1.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
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复习: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解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说,如何计算平均数?
2.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比一比,下面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哪组更高?
下面是我班第一、二小组学生第一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
第一组:98、95、89、93、90
第二组:94、86、99、100、95、96
先请学生尝试解答,教师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在于计算平均数时,总数与总人数要相对应。
2.做书本第73页第2小题。
先让学生解题,教师再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应在于求平均每个学校植树多少课,应用四个学校的植树总数÷四个学校;而求胜利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课,应用胜利小学的植树总数÷班级总数。
3.做书本第73页第3小题,教师讲评。
4.第74页第4小题,教师讲评。
5.实践活动:
(1)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填写统计表,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2)让学生把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在班级上汇报交流。
6.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第74页的数学故事,讨论有危险吗?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P92-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
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
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
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
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1.师生互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
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
(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
(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一)抛正方体
1、做完了摸球游戏,下面我们要来玩抛正方体。
(1)请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2)出示统计表,师简要说明。
(3)分组活动,师巡视。
(4)展示交流,指着统计图说说你们的结果,算出四个组的合计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5)如果要让“1”出现的次数更多,怎么办?
学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装了哪些球?
学生估计谁是胜者。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统计结果,并进行小结。
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如有必要安排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二)连一连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知道了当条件不同时,所产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
3、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
安排运动会:
(1)我们学校的喜事接连不断,在前不久举办的江都市小学生田径比赛重,我校的田径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这一切都离不开田径队平时的艰苦训练。再过几天,10月份我们学校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具体日子还没定下来,你们认为选什么样的日子比较好呢?
(2)在我们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份1994年到20xx年三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哪一天?为什么?
(3)交流
(4)小结:大家的选择都很有道理,我会把它转告给篮球比赛的负责人,我相信一定会采纳大家的意见的!
学生活动
(1)在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写“1”,2个面上写“2”,2个面上写“3”。
(2)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天气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历中寻找理想的日期。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汇报结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来预测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举手发言,汇报本课的收获。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导学生积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通过实验这一教学途径来达成教学目的的。
2.突出了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体验。
3.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在经历过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有所体验和感受,并能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转盘、纸杯、白球、黄球、红球、盒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课间喜欢做游戏吗?在游戏前怎样决定谁先玩的呢?石头、剪刀、布这三种手式哪种最厉害呢?想和老师比试比试吗?如果老师和人们一起玩,你们认为有什么结果?学生发言(可能赢、可能输、也可能平)师生共同班几次,充分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索,学习新知
活动一:摸名片
1、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写清姓名、性别、属相、班级、爱好、电话号码。
2、学生自读游戏规则(课件出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摸名片”游戏,游戏后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结果。
4、集体交流:汇总每小组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摸出属牛的同学比较多,而摸出属鼠的同学比较少呢?
5、结论:
有的小组属牛可能性大,有的小组属鼠可能性小。有的小组属牛和属鼠的可能性一样大。
6、这是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
7、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现象?
活动二:抛纸杯
1、猜想:
纸杯抛向空中落地时有几种可能。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
2、实验:
每个人重复抛5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4、结论:
纸杯抛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杯口朝上、杯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活动三:摸球
1、出示盒子(里面两个黄球,一个白球)
①任意摸一个球,摸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②分组实验加以证明。
③小结:任意摸一个球,有2种结果,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3个红球,会出现哪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哪种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出黑球吗?
①实验验证。
②小结。
3、出示盒子(2个白球,2个黄球)
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小组讨论并填表。
4、扩展练习:
①前几天老师在一个商场门口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布袋里红、绿两种玻璃球各5个,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谁能在布袋里摸5次,摸5个红球或5个绿球就奖励5元钱,如果你在场你会不会去玩?为什么?
②学生模拟摸球游戏。
③小结:在布袋中能够摸出5个红球或5个绿球可能性非常小,这只是生活中最简单的骗术,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陷井,我们识破这些陷井的办法就是学好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7
1、教材建议及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横向条形统计图”,教材展示了矿泉水一周的销售情况,和根据销售情况绘成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如对品牌的分类、对数量的计数等;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对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还可以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和计划调整。
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绘制是同样的原理,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会纵向统计图后还要让学生学会横向统计图,其实际意义并不大,横向统计图能体现的纵向统计图都能体现,因此,它的应用要考虑生活的实际需要。如在作统计图时,在页面上绘一个长方形的图比较美观,我们就可以选择横向统计图[g5]。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3、教学建议
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没有很大的必要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以及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例[2]、练习十第2---4题[P39]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2]展示的统计图有别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前学习的统计图中每一格都表示相同的量,而本课中统计图中的起始格[g6]也就是第一格表示的量与其他格表示的量不同。如图,身高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体重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其他格都表示1,为什么要在统计图中这样表示呢?教学时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从而认识这种“锯齿形”的统计图;教学时也可以创设另一种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某些情况下已有知识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于是探求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如例[2]的数据:
姓名
xx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体重/千克
35
33
32
40
36
让学生把它绘制成统计图,按已有知识学生会采用“以一当多”的办法,如图。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间的“差异量”并不明显,不符合统计图“简洁”、“明了”的特点,怎么办呢?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教师帮助,发现“锯齿形”统计图的妙处[g7]。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的不一致。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设计建议
(一)收集信息
通过测量得到学生的身高数据、体重数据,如下表:
姓名
xx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体重/千克
35
33
32
40
36
(二)探索新知
1、根据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制作身高情统计图。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画统计图的方法有两种:(1)以一当多的统计图,如以一当十[g8]。(2)每一格都表示1的统计图[g9]。可以发现,第一种方法画出的统计图中同学的身高差异并不明显,与画统计图的目标不符合;而第二种方法画出的统计图则显得苗条,操作并不方便。怎么办?
2、讨论,探索新方法。
学生在交流探究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拔:两种统计图可否取长补短,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学生可能会想到统计图的下面部分以一当十,上面部分一格表示1等。
3、统一方法,学习新知
可以把下面部分以一当多的部分全合并到一个格子里,由于这个格子与其它格表示的数不一样,就用“锯齿”的形状来表示。请学生画一画。
4、小结
说一说新统计图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根据这组学生的体重情况,制作体重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了解关于这组学生体重的信息。
(四)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8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绘制统计表,渗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各自特点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用正字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此次教学能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5分钟)
师:同学们,第29届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你们认识这些吗?(多媒体出示图片)
1、奥运五环旗
2、奥运会会徽
3、奥运吉祥物:福娃
你们认识它们吗?喜欢吗?那你最喜欢福娃中的谁呢?
学生回答
师:我都记不清咱们班有多少人喜欢迎迎了,你能用数学办法帮帮我呢?
生:用统计的办法。
师:办法不错,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知识。
板书:统计初步知识
第二环节: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7分钟)
1、用“正”字统计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正”字统计法,谁能说说怎么用“正”字统计呢?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拿出表格,说一说第一栏福娃谁,第二栏是福娃谁?教师随机板
书。请每位同学用“正”字的方法对全班进行统计,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统计。第一个学生请你说出你最喜欢福娃谁,那我们就在谁的后面用写“正”字的第一笔,第二个同学请你接着说,后面的同学陆续说出最喜欢福娃谁,同学们作记录。
2、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用“正”字进行了记录,但从表中不能一下看出喜欢福娃谁的人数最多,那个最少,我们可以把它制成什么,就能一下看出哪个人多,哪个人少呢?(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方格统计图(从白板图库中拖出统计图)
师:1个小格代表几个单位?(1个单位)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对。在绘制统计图之前,一定要先看统计图左边的数字,从下向上看,第一个小格是从0到几,就代表几个单位。(用白板聚光灯演示)
师:然后根据我们做的记录,数数每个福娃后面有几个正字,数据是多少?一个正字5笔,我们就可以5个5个的数,再加上零的几笔。
现在就让我们根据上面的数据来做这个统计图吧!
师从白板上演示:我们刚才数出了喜欢贝贝的人数,就在贝贝这一列数出几个格子,要从下向上数,用笔点上点儿做上记号,到几就在几的线上画横线,再从下向上画阴影。为了快速的画出阴影,还要美观。在一个格里斜着画3笔,画得要均匀。(用白板的回放功能演示)
按照老师的方法,找一名同学到前边完成,其他同学在纸上自己完成。
师:选一名同学做的统计图进行展示,请他说说每栏都涂了几个格。请其他同学评论,你觉得他做的怎样?
小结: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条形统计图中各直条的高矮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3、看统计图进行分析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图来完成下面的问题。(用按按按选择)
A、一共统计了()种福娃。
(1)38 (2)5 (3)1
B、一共调查了()人。
(1)38 (2)36 (3)37
C、每格代表()人。
(1)1 (2)2 (3)3
D、喜欢福娃()的人数最多。
(1)贝贝
(2)晶晶
(3)欢欢
(4)迎迎
(5)妮妮
第三环节:巩固加深,迁移拓展(13分钟)
1、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能把刚才调查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吗?(拖出
表格,用电子笔标注)
二年级(3)班同学喜欢福娃的统计表
名称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人数(个)
2、根据上面统计表回答问题
(1)喜欢贝贝的比喜欢妮妮的多/少几人?
(2)喜欢福娃人数最多的与最少的相差几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结:统计表可以让我们直观的看清数据,且容易得比较出各种数量之间的差异。
4、师:刚才我们利用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同学们喜欢福娃的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课下老师对二(4)班同学喜欢小动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好吗?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找两名同学展示。
全班一起完成说一说练习。
(1)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接受了这次调查?
(2)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最多?有多少人?
(3)喜欢小花猫的比喜欢荷兰猪的多几人?
5、拓展提高
在为西部捐款建水校的活动中,老师对几个同学的捐款情况作了调查,并填在了统计表中,请同学们帮助填完整,并完成统计图。
个人捐款统计表
姓名 王芳 张强 李丽 孙明
金额(元) 24 15 18 10
人捐款统计图
师:1个小格代表几个单位?为什么?
学生说出原因后,找学生到黑板前完成练习。
第四环节:自主梳理
归纳总结(4分钟)
师:这节课同学们动手动脑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能说说你了解统计的那些知识了吗?
学生回答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书中115页的练习。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此课学习,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年级(4)班同学喜欢小动物的统计表
小兔子小松鼠小花猫荷兰猪正正一正正正正正
表格2
表格3
【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04-21
中班数学教案:统计05-19
有用的统计大班数学教案05-01
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06-11
《趣味统计与分类》大班数学教案05-0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01-08
分类统计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4-21
统计二年级数学教案04-03
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04-03
五年级数学教案复式折线统计图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