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看图学文是将图画和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课文用文字反映图中的事物,通过看图学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亲人》这篇课文的插图表现的是苗族老奶奶高兴地用双手捧着“我”的头,热乎乎地脸紧贴在“我”的脸上,笑眯眯地跟“我”说话,院子里挂满了床单和衣服。老奶奶身后立着一根拐杖。“我”身后的竹蒌、脸盆、棒棰和洗好的衣服,展现了汉族和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情景。
教学本课时,应该注意把图和文中的意境关系揭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美中“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理解词句表达图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我国各族人民是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要,助人为乐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理清思路。
1、课文解题:(板书)“亲人”指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2、激发兴趣:看了这个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呢?
二、图文联系,导入情境。
1、看图,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远到近。从背景到主要部分观察图画。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再看旁边的衣物,通过图上两个人的服装,看看他们各是哪个民族的,有多大年纪,在干什么?
(2)、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
(3)、看图,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再说说哪些描写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
2、补图。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我”听了妈妈的话,决定多帮老奶奶做一些事,教材中没有描绘出这些情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记叙,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述画面。
(1)、妈妈和“我”为老奶奶具体做了哪些事呢?(指名回答)
(2)、从这些小事上,你有什么体会?(可以看出妈妈对苗族老奶奶的细心照顾和体贴)
3、绘图,学习一至三自然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邻居苗族老奶奶的生活情况,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合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然后集体评议。
(1)、指导朗读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写出了老奶奶的生活状况?
(2)、根据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你能画出一组插图吗?
(说明:从图到文,用图学文,不仅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而且在“看图、补图、绘图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三、品词析句,感受意境
1、独立学习,自行钻研。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相互质疑,共同欣赏。课文中有许多词句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全班讨论、质疑,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是)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说明:抓住关键词句,实质上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品味出其中包含的意味,丰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
四、朗读升华,体验情感。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作题目?
2、朗读谈体会:如果你是老奶奶的邻居,你会做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杉树林,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
师:多么美丽的杉树林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杉树林。
2.揭示课题。 板书:1 快乐的杉树林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可能问:杉树林怎样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哪些快乐?……)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思考:
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②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中心句是“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或“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2)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三、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1.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学习。
2.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读读相关的内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
3.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着重学习大家集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季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重点以第四节“秋天的杉树林”为例:
(1)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突出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景色的语句,体会感情。
交流,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绿色——半黄半绿——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像红色的地毯”,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个别读。一起读。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美丽的。指导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齐读。
(2)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分别请几位同学读句子,大家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
(3)指导积累背诵。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 ,迎来了 。
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 变成了 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 。红得 , ,远远看去, 。秋风扫过, 的红叶飘落在地上, ,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
它的红,雨后的水塘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 来回走动,脚下 , 。
(4)小结:我们从“杉树林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4.引导学生用学习第四节秋季杉树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三、五小节。
(1)分学习小组自学。
(2)各小组汇报交流,大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节可引导学生从春天杉树长树叶的生长过程(从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人的感觉写出了杉树叶子的特点)和孩子们喜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抓住“一……就……”、“毫不在意”、“毫不在乎”等关键词)这两方面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小组范读。
第三节可引导学生从盛夏的“酷暑难挡”,杉树林却是极好的避暑“胜地”,是孩子们的天下,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胜地”、“不约而同”、“生机”等词)男生范读。
第五节可引导学生从冬天雪花飞舞,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和孩子们嬉戏打闹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粉妆玉砌”)女生范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快乐的杉树林,
四、总结全文,再现整体
1.我们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2.配乐朗读课文。
3.我们的金色童年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校园、社区等地方处处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课后请大家想一想,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准备说给同学们听。
五、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
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比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
(2)今天,雨下得真大, 。
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语文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1.本册教材以《编写纲要》中规定的六年级阅读教学和叙述教学的内容、要求为依据,注意提高和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话(看话)、说话、阅读和表达能力。
2.教材重视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注意选用文质兼优的课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教学之中。树立正确榜样,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加强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本册教材着重培养耳聋学生读懂意义段的能力,即在继续提高读懂词句和自然段能力的基础上,理解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初步读懂意义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加强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加强实用性。课文继续以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实际的内容为主。在听(看)、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注意尽可能与日常生活需用相结合,切实提高耳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5.教材份量适中,既体现基本要求,又留有余地。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由2篇看图学文、13篇讲读课文、1篇应用文、5篇阅读课文5个基础训练组成。内容大多选用耳聋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教材,易学易用。语句的利用率高,有利于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减少了课文类别,突出重点。阅读课文全文注音,便于学生自己阅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 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看指语〈读拼音〉写一段话,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课文。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会103个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4、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积累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6、当阅读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7、继续加强读懂意义段的训练,重点学习意义段之间的联系。提高回答“思考.练习”中提出的问题能力。
8、能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事物和图片,说、写一两段比较完整的话,内容具体,意思连贯,语句基本通顺。能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对话和交谈。
四、教学措施
1.关于汉语拼音教学
继续重视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学词、识字,不断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读音节的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读生字和读阅读课文。
2. 关于字词教学
本册教材识字103个,学习方式是随课文学词识字,要在句子的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本年级开始学习从字典中选择词义,这多耳聋学生有难度,但必须教会他们。教材在预习中安排了五次训练,选择解释浅显的少数生字让学生练习。要加强联系句意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训练,也要认真积累词语,丰富耳聋学生的词语量。
3. 关于句子教学
本年级要继续重视句子教学,主要方式是随学文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是理解段、篇内容的基础,对耳聋学生尤为如此。句子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长句的意思,理解内容较难得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能力,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本册教材中安排了45个项次的句子训练。其中“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句子的停顿”“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意思”“扩写句子”“缩写句子”等,都要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练好,提高学生理解句子和运用句子进行表达的能力。4. 关于看图学文教学
看图学文的教学,要注意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看图学文图文互补的优势,借助图画和语言文字,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比图上更具体、更丰满的画面,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5. 关于讲读课文教学
讲读课文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本册大部分讲读课文的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课文篇幅短小,语句通俗。
进行讲读课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继续重视词、句和自然段训练的基础上,加强意义段的教学和训练。意义段教学是本年级的阅读训练重点。
(2) 要加强正确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的训练。
(3) 要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朗读时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对耳聋学生来说,还是提高他们口语能力的重要途经。
(4) 要做好预习的指导。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开始学习预习课文,先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要给以指导,再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
(5)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读懂课文。要讲究教学过程设计,使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条不紊,把学生的理解和实践练习逐步引向深入。要充分组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要让他们多说,把话说完;要让他们多写,把习题做完,不要在中途打断他们的学习活动。
(6) 关于基础训练教学.本册课本安排了5个基础训练。每个基础训练包括“字?词?句”“听(刊)话?说话(或对话)”“阅读”“叙述”四部分,放在每组课文之后,是字词句、听(看)话、说话、阅读、叙述的综合训练。
第一部分:字?词?句
巩固汉语拼音训练,安排了两次“读拼音写一段话”,提高学生读拼音的能力。词语训练的主要项目有读字组词、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词语。此外还安排了认识代词、认识数量词的训练。词语训练主要在讲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基础训练中只作提示性的训练。
句子训练的主要项目有“把”字句“被”字句的训练,缩写句子、扩写句子的训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训练,给句子加标点的训练等。
第二部分:听(看)话、说话(或对话)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次听(看)话?说话和三次对话训练。听(看)话?说话,对话训练,是发展耳聋学生口语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措施,又是耳聋学生掌握书面语规则的基础。
第三部分:阅读
本册教材的基础训练中安排了五次阅读短文的训练。短文内容浅近,语句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水平。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第四部分:叙述
叙述训练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图叙述训练要认真知道学生有秩序地观察,仔细地观察主要情景,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说什么,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把主要内容说具体些。然后进行口述、笔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
1、猜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真神气
2、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讲授】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活动】
(四).思考,讨论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课前准备:CAI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 谜语导入:三人同日见(打一字)
(随机揭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 放映CAI课件: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并伴以和谐优美的乐曲。
3. 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柳树醒了)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 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诵,边听边想: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3. 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4.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桌互相读、听。
(2)认读生字卡片。
5. 分节让学生选读课文,说说柳树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读读画画,深化感悟
1.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师随机板画“春雷”。
2. 男女小组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读第二、三节,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板画微风下的柳枝。
3. 自读第四节,然后让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柳絮贴到黑板上。
4. 再读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欣赏师生合作的优美板画,边交流。)
[设计意图: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四、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 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全文。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2. 背诵全文。
(1)借助板画试背。
(2)表演背。
(3)全班背。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使学生在读中进行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深化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丰富想象
1. 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 写一写;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
3. 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柳树醒了》第一课时” 1《柳树醒了》第一课时”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的:
理解龙女和柳毅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龙女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柳毅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方法
阅读、分析、评价、鉴赏
学习过程
一、艺术特点解析
1、故事曲折,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然而写得极有波澜,尽其曲折。故事一开始,“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情况异常,似有征兆。然后见到一位色殊形秽的妇人,竟然不是凡人,而是龙君之女。柳毅到了龙宫,满以为可以马上见到龙君,不料“王久不至”。龙君本应是神力无限,览书后却不能去解救女儿的苦难。正当龙君一筹莫展之际,情节突变,“大声忽发”,钱塘君化作赤龙腾空而去。结局部分先写龙女得救回宫,后让钱塘君出场,让他补叙战斗的经过。叙事绝不平铺,曲折有致,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并使情节富于吸引力。
2、波澜起伏的情节,根植于作者丰富想象的沃壤。龙宫殊异的景物,奇特的人物,也是借助丰富想象和夸张笔法生动描绘出来的。这突出地表现在钱塘君形象的塑造上。出战时,作者以夸张的笔墨、绘声、绘形、绘色地描绘出震撼人心的形象。他一怒吼,如同“天坼地裂”,宫殿为之“摆簸”,他力量无穷,行动神速,顷刻间,使泾川变成一片血海尸山,无情郎变成腹中之物。这种人物在现实生活当然不存在,但他却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人们的'反抗情绪通过这个复仇者的形象充分地层现出来,这正显示了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征与作用。
二、品味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在文中俯拾即是。柳毅问龙女:“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作者写龙女的反映只用了“始楚而谢,终泣而对”八个字,十分细腻地写出龙女先楚而后泣、先谢而后对的内心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出她悲苦不胜、迫切求助的心情和温婉的性格,还表露了一个善良的女性初见陌生男子时欲语还休的羞怯之态。龙女回宫时,作者写她“自然蛾眉,明挡满身,绡●参差,面容“若喜若悲,零泪如丝”,并有“红烟”、“紫气”、“香气”相绕。就这样,以经济的笔墨刻画出具有仙姿神韵、飘逸轻柔、美貌多情的形象来。句式上有骈有散,富于变化。骈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神态的描写和场景有铺叙,以抒发作者强烈的心灵感受,加深对读者的印象。骈句的运用,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句式的运用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钱塘君战罢归来与洞庭君有这样一段对话: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两人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一个答得干脆。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答得干脆,则显示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坦然、快意。这就是使用一连串的省略式短句所起的绝妙作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