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4 09:00:5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实用[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感悟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次阅读链接以“妙语连珠”为题,围绕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熟语”分别编排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三个板块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熟语都是固定词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对话和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熟语,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意蕴丰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作物,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节令安排,听一听:“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芒种芒种,不可强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老师祝福大家学习进步,“芝麻开花——节节高。”讽刺有些人愚笨“十窍开了九窍。”形容某些人的`文章繁琐冗长,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听了刚才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些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

  今天,我们就走进“阅读链接”:妙语连珠

  二、解题

  1、谁知道“妙语连珠”的意思?(连珠:像珠子那样连在一起,多而丰富。)

  2、课文中的“妙语”指哪些内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三、学生通读全文,完成上面的思考题。

  四、学习文本。

  (一)学习第一板块。

  1、默读“谚语”部分,了解什么是谚语,谚语有什么特点?教材中编排的几句谚语,对你有什么启示?

  2、交流。

  3、展示自己积累的谚语,丰富拓展自己对谚语的了解。

  (二)学习第二板块。

  1、你知道哪些歇后语?做积累。

  2、总结歇后语有怎样的特点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3、同桌练习说相声,加深对歇后语的认识。

  (三)学习第三板块。

  1、这节课我们不上课,大家一起侃大山,你可别跟我绕弯子、耍滑头,让我抓住你的小辫子,我可不会放过你。如果我不好好当老师,你们也可以把我炒鱿鱼。

  刚才这些话中“侃大山”“绕弯子”“耍滑头”“小辫子”“炒鱿鱼”等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练准确的习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

  2、交流:下面这些词语,你都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五、联系生活,注重积累,完成积累。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大海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次综合学习活动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海洋,了解海洋。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走进海洋,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选不同的汇报形式

  [教学目标]

  1、走进海洋,了解海洋,感受海洋对人类的贡献,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2、增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及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走进海洋,了解海洋,感受海洋对人类的贡献,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海洋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说一说你这几天的收获?

  学生汇报收获。

  过渡: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小,相信你们一定想更好的了解海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海洋。

  二、研究学习内容。

  1、大海是广阔无边的,我们对它的探索也是这样。说说看,你都想知道哪些关于海洋的知识。

  2、学生自由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你们说的每个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针对自己问题比较相近的同学结成学习小组。(3——4人即可)

  4、志趣相投的朋友都坐在了一起,你们再次把大家的'议题放到一起,选合适的议题进行研究。

  5、先来讨论,应该怎样着手研究呢?

  研究的途径:1、书籍2、电脑3请教

  搜集的结果:制成光盘、做成小报、集成册子。

  制作方法:有标题(主题)、有内容(图片、文字材料、搜集人)、有想法(自己对搜集的内容的理解)

  搜集的内容:海洋的物产、我到过的海边、与海洋有关的童话、生活中的海洋生物等。

  6、各个小组根据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的内容,记载、分配。

  三、作业。

  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汇报小组的成果。

  要求每个小组准备好内容,分好工。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一起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蕴涵文字中的古代政治家的政治抱负和思想情怀。

  课时设计: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究竟这水、这楼因这文而出名,还是范仲淹这《岳阳楼记》因这水、这楼出名,读完这篇千古传诵的名篇,你也许就不难判断了。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人是环境的产物,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阅读完,也许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会有所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的思想,一个高尚的行为取决于一颗高尚的灵魂、一个崇高的信念。

  二、朗读、感受:

  1. 读准字音: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 )

  潜形( ) 薄雾冥冥( ) 岸芷汀兰( ) 心旷神怡( )

  皓月( ) 宠辱偕忘( ) 樯倾楫摧( ) 阴风怒号( )

  2.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体味:作者叙的是重修岳阳楼的缘起及作记的原由,描写的是洞庭湖的胜景及晴景、雨景,抒发的是观景的悲喜感情,议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生把握层次并归结大意(略)

  三、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

  1、 重点词语点拨:

  谪守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作文 胜状 大观

  一湖 涯 备 极 得无异乎 迁客 骚人

  2、 翻译、理解:

  1)为什么藤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

  (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2)“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服务的)

  3)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4)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5)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会是怎样的情形,试运用想象描述一下。(不拘一格)

  3.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细品3、4段,体味“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怀:

  1. 导入:

  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观赏洞庭景色,心情会否不同呢?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当然也各有不同,观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

  2. 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讨论:(1)这两段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中的虚景?为什么?

  (虚景。因为一,范仲淹只到过岳阳楼一次,而本两段显然不是描写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词不似实写)

  (2)重点词语点拨:

  1).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则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喜悦的心情了。”

  景--“日光”。 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把--动词,持,握。 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达到了极点。

  2)学生试译,要求在直译的前提下,译成优美的写景片段。(10分钟)(小组交流)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4)迁客骚人在观赏不同的景色时,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

  (不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那么,作者是否赞同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呢?请欣赏文章最后一部分。

  第三课时

  一、齐读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二、点拨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求 心 或 异 为 以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是 然则 微 斯 归

  三、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学生讨论、归结: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讨论、归结: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学生归结: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四、 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信》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书信”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诗的语言简练优美,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很好范本。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比较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从学生的预习看,对于小诗的学习,孩子们知道应该从诗歌的韵律(押韵)、结构(几小节,每小节的'内容)上去学习。而且也能够根据诗的基本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练习。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比较浅显,格式简单,很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义。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练习仿照课文编诗歌。

  4.帮助学生了解“书信”常识,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自学生字。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课题:信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课堂预设:给谁写信?是谁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二)学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① 打开课本p112,自己读全诗,注意把音读准。

  ② 分小节指名读,正音。

  ③ 击掌识字(雏鸟、姹紫嫣红、代替、航海、风平浪静)。

  课堂预设:

  雏鸟和姹紫嫣红两个词语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课堂生成举例:

  师:“雏鸟”什么意思?

  生1:雏鸟就是幼小的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说替“雏鸟给妈妈写”,所以我想雏鸟就是小鸟。

  师:你能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学习。

  生2:我们每天做操,广播操的名字叫做《雏鹰起飞》,雏鹰就是小鹰,所以我知道雏鸟就是小鸟。

  师:你是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生3:(班里平时能力很弱的孩子,手里拿着预习本,照着读到)雏鸟就是幼小的鸟。

  (其实在批这个孩子的预习本时,我已经发现他写出的准确答案,也知道他是在妈妈的提示下查词典,查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半天没反应过来,有可能是一时间没有理解我问的意思吧。旁边的同学着急了,说道:老师,我知道他是查词典查的,我也是查的,跟他的答案一样。

  师:瞧你们多会学习呀,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呢!

  【理解词语的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不同方法的理解,要渗透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习得远远比理解这个词语本身,要更有价值。】

  课后反思改进:(对于“姹紫嫣红”和“风平浪静”的理解,可以更有语文味,与课文联系更紧,这样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会更高)

  *“姹紫嫣红”:(课件出示精美的鲜花图片)师:这样的情景就叫“姹紫嫣红”,你还懂得什么词意思也一样?边读边想象画面之美。【从网上下载精美的图片,意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词义。进行换词训练,可以积累一些近义词,丰富词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