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搜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教师引导同学抓住课文写救援队棒的词语、句子。再加上图片、课外维和部队的资料,让同学真切地感到中队外国无私的协助,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同学骄傲地喊出:中国真棒!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了解俺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从而受到教育。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和友谊。
2、难点:
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建议】
课前,同学要搜集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两篇课文讲的是外国人协助俺们中国人,那俺们中国国际救援队又是怎样协助外国人的?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同学用自身的话进行介绍。教师播放幻灯“武器”局部。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第一次赴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出示课题:
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同学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5、师: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协助救灾的事吗?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示吧!
导语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白理解和协助是双方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整体感知。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默读课文,看看俺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请划出有关语句。鼓励同学使用跳读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俺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同学互相补充。
交流完,幻灯出示,齐读三大点:
⑴ 速度快: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幻灯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同学练读──齐读。
⑵ 不怕危险:
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时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
⑶ 援救技术高超:
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协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4、在阿尔及利亚参与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交流文章重点词语、句子,进而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高尚品质,理解俺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交流板书: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师: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段:(同学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回顾前文,整体感知。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俺们的国际救援队,不只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俺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同学看图片。
(幻灯出示“救援”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同学表述)
4、教师小结:
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同学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通过图片,让同学对国际救援队有更深刻地了解;再次引发同学对国际救援队队员发生一种敬佩之情,由此指导小朋友的学习、生活。
随机板书: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六、拓展阅读,感悟升华
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为应对国际和平与平安所受的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只在贸易和发展方面如此,在打击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方面也同样如此。下面俺们用跳读的方法看两篇文章。
1、用跳读的方法阅读:《给孩子的一封信》(维和日记)、《通讯: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感受“中国情”》
2、谈读后感受:
总结:
引导同学感受到:中国维和部队,真棒!中国,真棒!
通过维和部队的感人事迹,让同学感受到:中国,真棒!
七、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 援救技术高超 不怕危险
意志顽强 镇定乐观 临危不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
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
传授佩服纳闷止境
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板块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
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
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板块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板块四:第一自然段(也可放在学习板块二时)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
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在齐读一下这句话。
引: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四.拓展,深入感悟“诚心”。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五.作业
作业本第1、2、3、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孔子拜师有什么认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那么老子又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呢?
二.自主研读
(三)、感悟老子的品行
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又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呢?
1.自主阅读思考:老子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2.交流。
重点研读“迎候”与“毫无保留”两词。
小结:
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扎实、认真提态度。老师也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不畏艰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三.孔子文化交流
1.你知道关于孔子的什么资料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习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2.学习课文后的选做题。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透过教材这扇门,课后去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老子)
学诲
而学无止境人
不不
厌倦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大榕树的美,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提高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4、学习“静动”结合的方法。
5、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感受大榕树的美,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鸟的天堂》这课文,并分了段,老师检查一下,上节课大家学得怎么样?出示黑板:填空:记叙了作者和朋友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的不同景象。
2、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出示句子“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面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引用别人的说法)指什么?(大榕树)后面一个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鸟儿生活的乐园)
3、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二)带问题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是与它本身特点有关的,自由读第一部分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大、茂盛、生机勃勃)从哪里看出来?边读边用笔画。
A、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原本宽阔的河面,被大榕树变窄了,其树之大可想而知)
B、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其实只有一棵大榕树,但由于支干太多,使人产生错觉)
C、真是一颗大树……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解释“气生根”,看榕树图片)
2、这棵榕树到底有多大呢?(资料:在广东新会市城南部的.天马河中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高15米,相当于5层楼,树冠面积1.15公顷相当于100间教室)
3、树很大,一棵树简直成了一片树林,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独木成林)
4、大榕树不光大而且生机勃勃,从哪看出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就有生命在颤动)哪些词看出茂盛?哪些句子是者怎么到?哪时作者想联想的?你仿佛看到什么?(体会生命力和色彩的美丽)难怪作者由衷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你是不是也和巴金爷爷一样喜欢这棵树呢?齐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读出榕树的大、美、生机。
6、作者为什么能把大榕树写得那么美?(观察仔细、喜欢)
7、为什么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1树大、茂盛,为鸟儿广阔的生存环境;
2树密,充满生机,为鸟搭窝繁衍条件;
3大榕树四周是宽敞的清澈的天马河,无污染,良好生存环境;
4水中鱼、树上的虫为它食物;
5幽静的环境适合生存;
6人们爱护小鸟,小鸟自由生活。
8、: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只有好好保护才能永远拥有他。
(三)带问题研读第二部分
1、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A、鸟多、鸟乐,找出句子,从哪看鸟多?从哪看出鸟乐?理解“应接不暇”,为什么作者写得这么好?(爱鸟、细观察)
B、“鸟的天堂”中到底有多少鸟?交流资料(在这棵树上大约生活着10万只鸟,光鹤类就达7.8万只……)
2、播放鸟的叫声,想像这一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
3、这些鸟儿在这儿自由自在地生活,多么快乐!读一读这段话,读出热闹、壮观(赛读、齐读)
4、看课件,感受鸟多。说话:“鸟的天堂”中的鸟真多啊!有的,有的,有的,它们生活得真快乐!
5、看到鸟儿这么多,生活得这么快乐,你想说什么?(保护鸟,爱护鸟)
6、:“鸟的天堂,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宽阔清澈的天马河,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这一切组成一幅多么赏心悦目的画面,让愉陶醉,令人向住”,难怪作者说: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呵护这种美,一起来创造这种美,让我们永远做小鸟的朋友,让爱心永驻人间!
7、继续填空:作者向我们讲述所看到的情景时,还告诉我们他的情感,填空:表达。
8、写法指导:作者不光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生命。他爱鸟、喜欢自然,还展示他特别的方法,你发现了吗?(第一部分描写大榕树的大、茂密、美的静态描写,第二部分写树上的鸟活跃,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课文生动而有趣)
9、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同一个地方,为什么第一次去没看到鸟?第二次去却看到许多鸟?
板书:
18、鸟的天堂
大榕树:大、茂密、美(生机勃勃)(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鸟多:热闹、到处……到处……应接不暇(动态描写)
鸟乐:叫、飞、扑、兴奋地唱
语文教案 篇4
给动物喂食
· 目标:1、 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名称,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给小动物喂食》。
· 2、 练习发音:吃;学习语汇:小猫、小鱼、小狗、骨头、小兔、萝卜。
· 3、 喜欢小动物,并愿给小动物"喂"食。
· 内容:给动物喂食
· 过程:
· 1、 小儿扮演小动物进入活动室,寻找其它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给小动物喂食》》。
· 2、 引导小儿观察大教具,学习词汇。
· (1) 找出小猫,学习词汇:小猫、小鱼。
· (2) 找出小狗,学习词汇:小狗、骨头。
· (3) 找出小兔,学习词汇:小兔、萝卜。
· 3、 集体玩游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发音:吃。
· (1) 小猫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小鱼。
· (2) 小狗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骨头。
· (3) 小兔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萝卜。
· 4、 操作游戏。幼儿每人一份教具,分别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放进小动物的"嘴"里,并说出动物、食物名称和"吃"的音。
· 5、 活动结束,让幼儿学习收拾学具,请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文章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 教学新课:
1、 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 合作探究:
(1)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 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 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 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精选)语文教案08-15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18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