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1 08:06:51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荐)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四、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

  板书: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为新知做好铺垫。】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介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xx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后来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过的各种分数表示方法。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示方法或记号,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历史面目,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

  (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课堂练习:

  (1)判断

  (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这一填空练习,既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2.认识分数单位

  引导发现里有几个

  里有几个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里有3个,的分数单位是。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份1份

  4份3份

  分数单位

  (八)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分数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深入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单位“1”的含义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会较好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说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认知,这样就能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6)同学们排队做缆车上山,每辆缆车有4个座位,小红站在第5位,应坐第几辆缆车?小明站在第25位,应坐第几缆车?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税率与折扣

  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答税率、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采摘节的情景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彩虹谷看一看吧。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景区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万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3.45万元。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