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5 11:53:2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6的分解组成基础上,理解8的减法,能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理解减法的交换规律,并能列出6的减法算式。

  3.体验减法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6只鸭子,1只大的母鸭,5只小鸭;2只鸭子打了领结,4只没有打领结;3只鸭子穿了红衣服,3只鸭子穿了蓝衣服;4只鸭子在池塘里,2只在岸上.)

  2.学具:数字、加减号、等号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猜豆游戏:老师拿6颗豆分别放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幼儿猜另一只手上有几颗豆?

  师: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几?

  幼: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5。

  二、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我们再一起来说一说,图上的小鸭子都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并说出图上有6只鸭子,鸭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打了领结,衣服的颜色不同、有的在游泳等.)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提问:这些鸭子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编减法应用题。想想减法应用题又应该怎样编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编出减法应用题,两个好朋友互相交流)

  3、编减法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呢?(与幼儿一起回忆,编减法应用题时应该先说出总数)

  师:请小朋友把这道应用题的算式列出来,并计算好答案!(幼儿说,教师书写6-1=5)

  师:理解算式含义: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鸭子的`大小除了可以这样编减法应用题,还可以怎样编呢?(请一幼儿说,集体列算式,并得出结果,然后分析算式的含义)

  师:以同样的方式,请幼儿根据画面其他特征编出不同的减法应用题,理解算式含义,学习列6的减法算式。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看图列算式。

  2、看算式编应用题。

  3、作业单(填空、连线游戏)。

  四、游戏:去超市。

  1、幼儿分组去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书店购物,每人拿6元钱,买一样物品,并说出需要找的钱,每组一个收银员检查买东西的幼儿说得对不对。

  2、教师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在电影院座位排列中,学习横排座位的10以内单双数与竖排物体位置的5以内的序数。

  2. 回忆已有的数学经验,运用反复操作、图示摆放等方法创设情境。

  3. 充分扩展、提升相关经验,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单双数及序数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设置“电影院”的情境(一)座位按照1-30数字顺序排列、;“电影院”的情境(二)具有单

  双数座位按顺序排列。电影票若干、相关电影院的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对电影院熟悉的,知道座位排列方式,对电影票也有初步的认识;

  幼儿大多数在成人的带领下寻找到电影票的座位,对序数(排数)和单双数缺乏一定的了解;

  幼儿在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在电影院中运用单双数和序数结合的数学知识有待关注和提高。

  活动过程:

  一、创设“电影院”

  (一)的情境,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玩“看电影”的游戏,帮助幼儿回忆看电影的相关经验,如电影院的名称,买电影票等。

  2.出示电影票,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寻找座位,观察幼儿寻找座位过程中现象以及问题。

  3.教师扮演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检查幼儿的“对号入座”的正确性,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4.教师启发幼儿谈谈对号入座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游戏问题之一:电影票的结构

  解决方法:观察电影票,对号入座

  电影票的认识(展示电影票),了解电影票的结构(电影院的名称、序号和座位号)

  认识电影票的“排”和“座位号”含义

  分享经验,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幼儿自己验证,调整座位,巩固“排”和“座位号”得含义

  二、创设“电影院”

  (二)的情境,让幼儿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创设的“电影院”(二)的情境,启发幼儿观察这个电影院与前面电影院有什么不同?如入口处的`单号、双号的标记、座位排列等。

  2.出示电影票,让幼儿看电影票、对号入座,观察幼儿寻找座位过程中现象以及问题。

  游戏问题之一:电影票的结构 对号入座

  解决方法:观察电影票,认识单双号 对号入座的程序

  电影票的认识、重点观察单双号

  分享经验,根据电影票对号入座

  了解对号入座的程序,如看电影票单号与双号——看排——看座位号

  幼儿根据对号入座的程序,自己验证,调整座位,巩固“单号双号”“排”和“座位号”的含义

  三、再次情境巩固,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幼儿和同伴或者教师现场玩游戏“看电影”,巩固数字认识,运用按顺序排列的方法解决模拟现实情境中的问题,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6以内数的分合形式。

  2、练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看算式报出答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6的组成和5的加减。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教师:我们学过了6以内的组成,还记得6分成不同的两份有几种分法吗?是哪几种分发呢?

  ——鼓励幼儿前一已有经验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

  ——师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看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口报的`数字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是“5”。

  2、游戏2—3遍后,可更换出示数字“6”。“4”,提醒幼儿口报的数字要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与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

  (二)游戏:开快乐火车

  ——师友共同玩游戏,鼓励幼儿快速地报出算式卡片上的得数,要求既要算得快,又要算的对: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几点开?教师出示算式:你们猜?幼儿:()点开。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分合式填空格。引导幼儿观察圆点和数字分合式。"来;自。屈;老师;教。案;启发幼儿在空格中填写相应数量的圆点或数字,并说一说分合式。

  ——看算式进行5以内加减运算。

  ——看图列算式

  ——算式与答案连线。

  (四)活动评价。

  ——鼓励个别幼儿大方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活动与记录,其他幼儿对照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画面整洁、正确的幼儿。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较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及连加,巩固10以内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观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学的情境化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身上标有数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学习用具并标有价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单;算式题若干;每个幼儿身上挂有1—9的数字,椅子上也类同。

  三、活动过程:

  (一)、“找坐位”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前一次的时候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参观了小学,再过几个月,小朋友们也要去读小学一年级了。在读小学之前我们还要学好各种本领,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关小学里的事情,比一比谁最聪明,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2、“找坐位”游戏——复习10以内的组成。

  师:看一看,我们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数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学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数字和椅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请个别幼儿示范。师:你应该坐在几号位子?为什么?

  集体找“座位” ,引导幼儿边找边说。(几和几合起来是10)

  3、“换座位”游戏——复习9以内的组成。

  师: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隔一段时间就要换新座位。接下去请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数字和椅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体操作找座位,引导幼儿边找边说。(几和几合起来是9)

  集体讲评。

  (二)、幼儿操作,加以巩固。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学会了找座位的本领。但是,踏入小学之前我们还要学会更多的本领,要越多越好。

  2、教师向幼儿讲述操作要求:

  第一层:超市买文具

  师: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要为自己准备许多文具,文具就是我们读书写字用的东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铅笔、橡皮、尺、卷笔刀。。。。。。。)

  师:看一看,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师:买文具要看着单子去买,每张单子买两样文具,这张单子加起来是9元的应该买哪几样?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师:买好文具后我们还要将文具放进书包里,看一看应该放在几号书包中?

  第二层:算式接龙

  师:在读小学之前,我们要学会做很多算式题,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师:接龙的时候要2张2张卡片接起来的,看一看,这两张卡片为什么能接起来?

  师小结:原来,找卡片接龙的时候要找最前面的数字。

  教师讲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谁的龙接的对接的长。

  第三层:对号入座

  师: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读小学,他们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他们找一找坐位。

  师:找座位是要3个小朋友坐一块的,看一看,他们3个小朋友为什么能坐一块?(5+4+1=10)

  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检验)

  (三)、活动总结:

  师:下次我们再去区角里玩一玩今天没玩过的东西,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设计思路

  1、活动来源——真实生活情境

  大班幼儿好胜心强,喜欢竞赛性游戏,但常会为了赢输而起争执,原因之一是统计方法不合理,记不清输赢。本次活动通过“谁是猜拳高手”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探索统计方法,既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2、活动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经验

  梳理、归纳、概括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本活动以经验呈现——概括提升——巩固运用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感受统计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价值——培养统计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统计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本活动不仅发展幼儿的计数、比较数量等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辩析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记录的方法,有助于培养统计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萌发对统计的兴趣,感知统计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知道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在经验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竞赛性游戏的经验

  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黑板、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主要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取队名,营造气氛

  “我们要在男孩和女孩之间举行一次猜拳比赛,先为自己队取个名字。”

  2、猜输赢,激发兴趣

  3、想办法,引出比赛

  “两队都有希望获胜,到底谁能赢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认为应该怎样比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设想比赛方法:如男女对抗,赢的人数多的队获胜;组内选拔,选派获胜次数多的人参加总决赛等)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经验呈现,概括提升

  1、第一轮游戏,运用自己的方法统计(游戏方法:男女对抗) = 1 * gb3 ①二人游戏

  = 2 * gb3 ②集体交流

  交流游戏结果并引出统计方法

  “你和谁比?赢了几次,你是怎么记住的?”

  = 3 * gb3 ③小结

  肯定幼儿的方法,知道在数据少的情况下,可以用简单方法统计。

  2、第二轮游戏,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统计

  = 1 * gb3 ①为失利的队鼓劲,引出第二轮游戏(游戏方法:队内轮流比赛,每队选出一位猜拳高手,进行总决赛)

  = 2 * gb3 ②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统计记录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是否明确操作要求,记录的.方法,提醒幼儿及时交换玩伴。

  = 3 * gb3 ③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

  幼儿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介绍记录的方法

  “你和几个人玩了?你赢了几次?”

  “你是用什么记号表示的?”

  = 4 * gb3 ④教师归纳概括,引入新经验

  用简洁的符号记录次数,有一定的条理性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

  从原有经验中归纳提升出新经验,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

  视幼儿的经验随机调整

  三、巩固运用,感受体验

  1、第三轮游戏,运用新经验统计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方法的运用,个别指导

  2、交流分析统计记录

  采用幼儿介绍与同伴观察两种方法交流分析记录方法。

  “从记录上你能看出些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设计分类标志,尝试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层级分类。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经验准备】

  1.参观废品回收站,获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经验。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师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废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等。

  【材料准备】

  1.各种大小不同的分类箱、筐,白纸皮、笔等。

  2.亲子手册《科学.分一分,拼一拼》。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根据标志进行分类。

  (一)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1.提问:这些废品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对这些废品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

  2.提问:哪一种分法更快更清楚?启发幼儿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分类标准。

  (二)讨论设计分类标志。

  提问: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志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启发幼儿通过绘画或直接运用材料等方法设计分类标志。

  (三)讨论分工合作,并根据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分享交流。

  二、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分成相应的若干组,分别完成设计标志,并负责该类材料的分类归放。

  (一)引导幼儿再次讨论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

  教师:我们已经把废品进行分类,想一想分好的各种废品还能再分吗?可以怎么分?

  (二)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并根据类别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归放。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类箱让幼儿继续收集废旧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

  2.完成亲子手册《分一分,拼一拼》。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记录纸数张。

  活动过程

  1.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反思

  花生是孩子们经常能吃到的一种食物,如果将剥花生和数学活动相结合一定很有趣。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让孩子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米的数量,并尝试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剥花生和做记录的活动。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排序活动是幼儿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教师创设一个丰富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推断出排列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排序活动。大班排序活动已进入二维以上排列,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排序活动,此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活动目标: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能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能迁移到其它排序活动中。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五道城门,智慧爷爷脸谱一个。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片若干,浆糊、棉签若干

  3.小组操作材料:图形卡片、纸盒、彩色雪花片或木珠。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放录音(老爷爷说话:“喂!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爷爷”)这时,教师提问:“是谁在说话呀?”“噢!原来是智慧爷爷,他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智慧宫,那里有许多的智慧星,你们想得到智慧星,必须闯过几道难关,每道难关都有不同的题目,但要求是一样的:请你们接下去做。”

  2.介绍规则:(一看、二想、三摆、四粘贴)你们看,老师把几道难关的题目都藏在智慧宫里,我们先找出题目,看看题目上有哪两种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排。排好后自己检查,对了,沾上浆糊粘好;不对,再想一想,摆一摆。做完后一起念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门会自动打开,我们就闯关成功。

  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1.集体闯第一关:师:“第一道难关就在前方,让我们骑摩托车出发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到第一道城门后,教师取出第一道题并读规则:“老师做动作,小朋友接下去做。”教师做动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拍一下手,跺一下脚;拍二下手,跺二下脚,并按此规律接下去做。

  2.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区域进行闯关活动,教师进入各区域进行有效指导。

  第二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的规律”进行排序。

  (1)幼儿找卡片,教师引导幼儿看看题目上有哪些图形,想想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接下去又该怎么排。

  例: □△□△△□△△△——————

  (2)幼儿动手排一排,排完后自己检查。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4)师生一起归纳排列的规律并读一读: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

  (5)幼儿按此规律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进行更正。

  第三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减,另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进行排序”。(方法同上)

  例:□□□□□○□□□□○□□□○________________

  第四关:请小朋友自己给彩色雪花片或木珠排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五关:幼儿仔细观察卡片,说出有多少个什么图形不见了,然后把它补上去。

  例:(1)□○□□○□□□○————○□□□□□○

  (2)○○○○○△○○○○△○○○△——△○△

  (3)□□○○□□□_________□□□□○○○○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提高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发现、归纳,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2﹑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个,狗的头饰一个,纸箱制作的车子及房子各一个。2﹑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3﹑苹果﹑芒果﹑梨子图片若干,花﹑草﹑树图片若干,糖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兔搬新房》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漂亮房子,她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车帮小兔把东西全部拉到新房子去。

  ——请出带有狗的头饰的幼儿拉着用纸箱自制的'车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车上装有苹果﹑梨子﹑石榴﹑桔子实物,玩具车﹑玩偶实物,铅笔盒﹑书﹑笔记本实物,衣服﹑裤子﹑鞋子实物。)

  2﹑帮小白兔整理物品

  ——将车里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手拿着小白兔玩偶说:”这么多东西我应该怎么整理啊?”然后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白兔好吗?”

  (1)、让幼儿认识各种实物,并讨论怎么分,然后请部分幼儿帮忙分物品,将物品放到纸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文具,玩具,水果,衣物来分。3﹑分小组动手操作分类。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图片让幼儿认识,然后将图片按小组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先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每小组请出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的分类方法。

  (2)、老师讲解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图片按水果、植物、糖果来分类。

  (3)、老师总结各小组分类的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4-10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19

大班数学教案04-10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1-11

好玩的大班数学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