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企业员工最容易出现哪些基本问题?
对于现代的国人来说,也许最应该强调的两个字就是——到位。可以说,中国并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但真正缺乏的是那种能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到位的执行者。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最容易出现哪些基本问题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不知道是由于历史的因素,还是因为教育的原因,在中国的企业里,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顾成效。他们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把事情做的“差不多”就行;他们能拖就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粗心大意、浅尝辄止、投机取巧、眼高手低……
工作中,任何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将事关大局,影响深远。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也许,因为前台的接待工作不到位,导致上门拜访的客户拂袖而去;也许,因为销售人员的沟通不到位,导致客户另寻他家;也许,因为售后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也终止合作。为此,我们必须要求把做到位作为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标准,让每一个员工都牢记在心。
企业员工最容易出现的基本问题
1.“做到位”是最起码的工作标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标准。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工作要求,那就是:把工作做到位。
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工作总是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做什么=不想做;
——15%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但是负效劳动;
——2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但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只有40%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工作不到位。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始终如一地做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中国人,一开始他会按要求擦六遍,慢慢地他就会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中国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工作不认真、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被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了他很深的刺激,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却只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的企业,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标准,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人均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的工厂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效益自然也就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是在90年代建起来的,设备比原厂还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内蒙负责的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佣那么多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工作不到位吧。”而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在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背后,一定藏有许多难言之隐,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工作的态度无疑存在很大的差距。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只要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以节省人力。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中,则存在许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效率就低了。
可以说,把工作做到位是每个员工最起码的工作标准,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把工作做到位的员工。各行各业,无不在呼唤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员工。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那么你永远也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2.“不到位”的背后是低效与浪费
歌德曾在他的叙事歌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捡起了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里换来3文钱,然后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行,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彼得渴坏了,耶稣于是就有意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耶稣对彼得说:“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有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同样,在工作中,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的工作将会变得更高效。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尽快结束工作,我们迅速地把某件事情做完,没有过多地考虑细节问题,最后却不得不重头再做一遍;为了图省事,我们把垃圾随便扔在地上,清洁人员却不得不重新捡起来,再扔一次。有时候我们浪费的是别人的时间,有时候我们浪费的则是自己的时间,而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工作一次做到位。
从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有块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块,便动手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远处,地毯又隆起了一块,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会儿,在另一个地方又隆起了一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他试图弄平地毯,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看到一条蛇溜出去为止。
很多人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了一个大问题里面的一小部分。比如,工厂的某台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他们就不会对机器做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时,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工作作风实际上就是没有把工作做到位,而这样做的结果则是导致工作的低效和资源的浪费。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一种只完成工作的某部分,就把工作停止放在一边的习惯。而且他们充分相信,他们似乎已经完成了什么。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比如足球运动员如果在临门一脚的刹那间停了下来,收回了脚,那么就会前功尽弃,白白浪费力气。
工作不到位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有时甚至还会给上司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因为对于公司安排你去做的工作,如果你不去做,你的上司就要去做;如果你做不到位,他就要帮你重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司花了高薪聘请你的上司,成本远在你之上,他花一小时所创造的工作价值可能值你一天所创造的工作价值。从工作效率上讲,当你花时间做完了一件小事,上交领导之后,你的上司发现你的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他就需要花时间去补充、修正,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你的时间,而且还占用了别人的工作时间,所以你最好还是尽力把工作一次性做到位。因为你把工作做到位了,上司就不需要花费时间进行修补了,这样大家的工作效率都会提高。
可以说,在工作中,低效率或者无效率所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比如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由于不能把工作做到位则需要两名以上的人员来完成;本应该正确完成的简单工作,由于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出现差错等,这些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工作没有做到位所造成的损失。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还会被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借口、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导致其反复发生,造成更大的浪费。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容忍创造性的失误,但决不允许由于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
3.“差不多先生”的悲剧
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一种“差不多”。
1924年,胡适先生就发表了《差不多先生传》,深刻地描绘了这种人的心理: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们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心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然普遍存在。在工作中,如果领导要求一位员工将手中的工作做好、做到位,换来的回答(虽然只是嘴上咕哝)最常见的是:“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可以说,这种“差不多”心理所反映出来的实质,就是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到把工作做到位的重要性。
但是,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连续差1%的“差不多”的。由上到下传达一项任务,如果一个人差1%,下一个人又差1%,这样传下去,等到真正执行任务的人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恐怕这项任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当由下向上传递一项建议的时候,如果每一层的人都抱着“传递得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最后传到最高层那里,你的建议就可能变成了一项对你惩罚的措施了。
“差不多”心理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害处?”而应该努力去把工作做到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缺少的并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一种尽力把工作做到位的执著精神。只要我们每个人抱有消灭“差不多”的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完全做到位,那么,公司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将指日可待。
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大事件都是小事情造成的后果。”这句话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最后苏联中央领导经研究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都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虽然只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但却导致了永远也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在西方流传甚广的故事:
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准备和兰凯斯特家族的亨利决一死战,以此决定由谁来统治英国。
战斗打响之前,查理派马夫装备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马夫发现马掌没有了,于是,他对铁匠说:“快点给它钉掌,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一等,”铁匠回答,“前几天,因给所有的战马钉掌,铁片已经用完了。”
“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
铁匠埋头干活,于是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可做四个马掌的材料,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然而钉了三个马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马掌了。
“我缺几个钉子,”他说,“需要点儿时间来砸两个。”
“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
“没有足够的钉子,我也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固。”
“能不能挂住?”马夫问。
“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有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我的。”
于是,铁匠便凑合着把马掌挂上了。
很快,两军交战了。查理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战敌军。突然,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倒在地,查理也被掀翻在地上。受惊的马跳起来逃走了,国王的士兵也纷纷转身撤退,亨利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查理在空中挥舞宝剑,大喊道:“马!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啊。”
于是,从那时起人们就传唱这样一首歌谣:“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帝国的'存亡竟由一颗小小的钉子决定,这是一个深刻而耐人寻味的教训。然而,这样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也许有的人还记得,在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的特大火灾,造成了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然而,谁也没想到,这起严重事故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一个烟头引起的:一位员工到仓库卸货时,不慎将吸剩下的烟头掉落在地上,他随意踩了两脚,在并未确认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匆匆地离开了仓库。当日11时左右,烟头将仓库内的物品引燃。
这就是“一个烟头引发的惨案”:54条人命!70人受伤!400余万元财产灰飞烟灭!
灾难过后,回头看看,感觉事情就是那么简单,简单得令人难以接受。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由小小的烟头引发的人间惨剧,但仔细想来,夺去那54条人命的不是现实中忽明忽暗的烟头,而是工作人员不能把工作做到位的马虎轻率——这是另一个深藏在人们心中、更为可怕的烟头。
工作不到位,后果很惨痛!很多时候,往往是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多数人都不会放在心上的小疏忽,却由于工作不到位而最终铸成了大错。
建筑时的一个小小误差,就可以使整幢大楼轰然倒塌;
随意丢到地上的烟蒂,可以令整幢房屋甚至整条街道化为灰烬;
开车的司机,因为多喝了几口酒,就可能导致一起车毁人亡的惨剧;
生产线上的工人,也许因为一点点的误差,就会使一批产品统统报废;
销售线上的营业员,可能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导致一笔大订单与之擦肩而过;
……
以上种种,皆因工作不到位而引发,尽管只是在很小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但事实表明:最可怕的后果,往往就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细微之处产生。
在工作中,任何细节,都会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重要影响。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要把工作做到位。
5.问题都藏在细节中
注意大局,也要关注细节。可以说,任何一个想要成大事的人都应该关注细节,因为细节总会在关键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魔鬼都隐蔽在细节中。
一个平时不下基层的管理者,在决定提拔哪个爱将的时候举棋不定,因为他的这两个下属人品学识和经验都不相上下。后来管理者到他们的办公室分别走了一趟后,心里立刻就有了答案。他的依据就是办公桌的清洁程度。一个桌面杂乱,文件、记事本、电脑上都蒙着厚厚的尘土,一切看上去都毫无头绪,让人头疼。在管理者看来,这样的人做起工作来也会给人毫无头绪的感觉;而另一个则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桌面上一尘不染,连鼠标都闪闪发亮,所有的工作都做得很到位。管理者认为这样一个在繁忙中能照顾到细小地方的人,工作起来会比较认真周全,让人放心和信任。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决定了不同的职场命运。
当然,升迁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这似乎还不太有说服力。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工作中常见的例子。比如,主管让你打一个文件或者给客户发一封书信,你的结构布局、用词都很得当,只是里面的一个单词拼写错了,或者标点符号用错了,这时候主管向你抱怨甚至发怒而完全忽视你为整篇文章付出的辛劳,你认为他是小题大做吗?或者,打印纸随用随丢,可以用反面的时候却要拿新纸用,你觉得这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吗?
虽然这些看起来的确是小事。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从表面上来看待这些事情。如发给客户的文件和信函,代表着公司的整体形象,错了就无法弥补,同时,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提倡节约也是必须的,因为节约的都是利润。
绝大多数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开始的时候,由于阅历和经验的限制,都不会被委以重任,做的工作大都是些创造性不足的小事。这时候,更应该把小事做到位,关照每件事情的细节。因为没有哪件事情小到不值得重视,也没有哪个细节细到不值得做好。比如,在过年过节时,为客户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一个贴心的小礼物,都会给对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都会让他们感觉到你的温暖和情谊,容易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和警戒心。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一件事情的大致方向定了下来后,很多时候细节便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正所谓,很多大风大浪都闯过来的人,却容易在阴沟里翻船。乌鲁木齐一家做对外出口贸易的公司,好不容易将一个大的订单抢到手里,时间紧任务重,所有的人都加班加点地干,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大家都不由地松了口气。可是,商品刚运到,对方就打来了一个电话,气急败坏地对他们的工作责备不休。原来,这些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但在包装上却出了问题。那个厂址本来是“乌鲁木齐某厂”,由于当时大多数人只是把重点放在了赶制产品上,却没有仔细审查外包装,结果“乌鲁木齐”被印成了“鸟鲁木齐”。虽然只有这一点没有做到位,但却毁了整个厂的声誉,损失惨重。
也许有人还记得,2003年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回航途中发生爆炸,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一块泡沫的脱落看似是一件小事,然而却造成了巨大损失。毫无疑问,这件“小事”的发生肯定是因为某个部门或是某个设计师的不重视细节,没有把工作中的细节做到位。
魔鬼都藏在细节中。你如果不注意它,它就会溜出来给你的工作带来致命的打击。
工作中,我们在把握好方向的前提下,一定要多注意细节,将工作做到位,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热情,才不会给工作留下遗憾。许多能够比我们进步快,晋升快的人,都是因为注意了工作中的细节,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在工作中有上乘表现,同时也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回报。
6.只有做到100%才算合格
在数学上,“100-1”等于99,而在企业经营上,“100-1”却等于0。
一百次决策,有一次失败,就可能让企业关门;一百件产品,有一件不合格,就可能失去整个市场;一百个员工,有一个背叛公司,就可能让公司蒙受无法承受的损失;一百次经济预测,有一次失误,就可能让企业面临破产……
水温升到99℃,并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就可以用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多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我们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确只是一些小事。但如果在小事上做得不到位,就常常会造成大事上的失败。对很多工作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一位管理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作为员工,应该自觉地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工作,要让规章制度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要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坚持把工作做到位。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诸事繁忙之时,对下属的要求仍然是100%才算合格。当他的助理呈递一份计划给他,问他对其计划的意见时,基辛格和善地问道:“这的确是你所能拟定的最好的计划吗?”
“嗯……”助理犹疑地回答:“我相信再作些改进的话,一定会更好。”
基辛格立刻把那个计划退还给了他。
两周后,助理又呈上了自己新的成果。几天后,基辛格请该助理到他的办公室去,问道:“这的确是你所能拟定的最好的计划吗?”
助理后退了一步,喃喃地说:“也许还有一两点可以再改进一下……也许需要再多说明一下……”
助理随后走出了办公室,腋下夹着那份计划,下定决心要拟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须承认100%的“完美”计划。
这位助理日夜工作,有时甚至就睡在办公室里,3周之后,计划终于完成了!他很得意地迈着大步走进基辛格的办公室,将该计划呈交给了国务卿。
当听到那熟悉的问题“这的确是你所能拟定的最完美的计划吗”时,他激动地说:“是的。国务卿先生!”
“很好。”基辛格说,“这样的话,我有必要好好地读一读了!”
基辛格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的助理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这种严格的要求来训练自己的下属工作必须做到完美。
无数安于现状的员工,当他们达到99%的合格率,甚至低于这一合格率时,就沾沾自喜了。殊不知,市场对企业从来都是拿着“显微镜”来审视的,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在你生产的1万套服装中,有一套质量不合格,消费者就会说“你的服装质量不过关”;而不会说“你的服装有一套不过关,另外9999套都是过关的”。
曾经有一家电热水器生产厂,声称自己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9%,各项安全指标都可靠,并有双重漏电保护措施,让消费者放心使用。然而一位消费者购买了该厂的电热水器,却不幸摊上了1%的失误。
跟往常一样,他未关电源就开始洗澡,没想到,热水器漏电,而漏电保护装置又失效,以至于他被电流击倒,一条胳膊就废了。按说,带电使用电热水器属于正常操作范围,不应出现这一故障,即便发生漏电,漏电保护装置也会立刻断电,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然而,这家企业满足于99%的合格率,却恰恰是那1%的不合格品给那位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到位。要完成100%,而绝不只做到99%,因为只有做到100%才算合格,你的工作才算到位。
你的工作为什么不到位
1.浅尝辄止:懂得工作中的皮毛
工业革命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专业化。
在专业化的今天,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会面临倒闭;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则注定一辈子碌碌无为。而你是否会成为这种人?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你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地研究自己工作的每个细节?
——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了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有关的专业书籍吗?
——你是否对你的每一份工作都尽心尽力了呢?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就说明你并不比别人做得好,也无法超越别人。你也不必疑惑为什么自己明明比别人聪明却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从前有两个商人,结伴去南方旅行,由于天气十分热,阳光很强烈,不一会儿,两个人都觉得非常渴,于是便去买水喝。
买完水后,一位好心的小贩向他们推荐了一种可以解渴避暑的水果——橄榄。
甲商人非常精明,为了防止被骗,就要求小贩先拿出这种水果让他尝尝。
小贩同意了,但给甲商人品尝的不是天然的橄榄,而是加工过的橄榄。小贩解释说,加工后的橄榄,容易保存,不易腐烂,放在嘴里,越嚼越香。
甲商人尝了一口,觉得太苦涩了,立马就把它吐了,还说小贩骗人。为证实小贩是否是骗子,乙商人也要求尝一下这种水果。刚咬一口时,确实苦涩,但细细咀嚼,却是一阵奇香,而且刚才的口渴也消除了。于是,乙商人立即买了一大包橄榄。
对于乙商人的举动,甲商人十分得不解:“你发疯了啊?你要买这个回去?”
乙商人神秘一笑,并不作答。
旅行结束后,各自回到家里,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
有一天,甲商人看见自己的儿子手里竟然拿着一包橄榄,正嚼得津津有味。甲商人马上把橄榄夺了过来,正想把它扔掉时,却突然看见这包橄榄的生产商标就是乙商人注册的商标。甲商人大为惊奇,赶紧打电话问乙商人:“你在生产橄榄吗?”乙商人如实奉告:“是呀!这已经为我赚了很多钱了。真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在夏天嚼这种橄榄。”
听完乙商人的话,甲商人后悔不迭,最后细细地尝了一颗橄榄,方才发觉这种水果真的是越嚼越香。
其实,工作也就是和尝橄榄一样,我们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多才多艺往往使许多人失去成功的机会。许多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一开始无法果断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结果到老依然徘徊不定。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这样说道:“‘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或许还有机会施展,可如今已是一文不值了。”企图掌握好多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
在工作中,每个人必须不停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的训练和努力以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只有你比别人做得更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把你与别人区别开来,从而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
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工作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比别人更专业,在工作上更精通,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升职和加薪的机会。浅尝辄止和不求甚解,只会让我们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功败垂成,抱憾终生。
2.虎头蛇尾:不能把工作做完整
所谓虎头蛇尾,是指工作时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以至给人留下一种对工作有始无终、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印象。这也是工作不到位的突出表现。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
已布置的工作,如果没有督促就不会有积极的反馈。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列出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将之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而且所做的工作也1、2、3、4、5地排序了。但是到了年底,这些目标、计划、任务完成得如何?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离目标值还有多少距离?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何在?要么统统没有下文了,要么就被放在了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含糊语言的总结里。
做工作半途而废,损失的不仅仅是工作没有完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给你带来心理上的挫折感,甚至可能使你养成虎头蛇尾的工作习惯,而这将是个人最大的损失。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如果获得了成功,她将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性。这个女人名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是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人。
早晨的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几乎连护送自己的船只都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她仍然坚持游下去。对她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寒冷。
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几乎全身都麻木了。她感觉到自己无法再坚持下去了,想让人将自己拉上护送船。此时,在另一条船上坐着她的母亲和教练,他们则告诉她离海岸已经很近了,希望她不要轻易放弃。然而,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朝前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见。几十分钟之后,她便让人们把她拉上了船。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其实只有半英里之遥!
当别人把这事实告诉她后,从寒冷中慢慢复苏的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变得非常沮丧,以至于后来她多次带着悔意地跟人讲起这件事。
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有关“坚持”和“放弃”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罗伦丝?查德威克的`最后放弃导致了她的工作虎头蛇尾——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没有把工作做到位!
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工作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事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对自己目标容易产生怀疑,行动也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譬如他们看准了一项工作,充满了热情开始去做,常常在刚做到一半时又会觉得另一份工作更有前途。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可以说,这种人也许能短时间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一定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做事虎头蛇尾、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开始做一份工作,需要的是决心与热情;而完成一份工作,需要的则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情,事情无法启动;但只有热情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是很难做得完整、到位的。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和行为规矩,譬如私塾先生教子弟写字,无论有什么事打扰,也不准写字只写一半。即使这个字写错了,准备涂掉重写,也要将它写完。而其中的寓意就在于,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工作起来才不会半途而废,轻易放弃。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应继承这种善始善终的做事态度,并将它应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来。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如未缝完的衣服,未写完的稿件等等。那么请赶快将它们找出来整理整理,静下心来继续完成它们,一旦你把它们完成后你就会觉得非常快乐。
很多工作未完成时它们不过是些废物,而当你坚持到底,用全部的心力去完成时,它们就会变成漂亮的成品和值得骄傲的业绩。许多工作并非我们无法做,而是我们不愿意继续去做。把每一件美好的工作和设想坚持到底,做到位,你会发现工作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只有坚持把事情做到位、做完整、善始善终,个人才不会失业,企业才不会被淘汰。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想法,工作起来虎头蛇尾,那么就会永远处于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过程中,而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所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企业员工最容易出现哪些基本问题?】相关文章:
职场员工心理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06-03
哪些人容易出现中暑03-30
墙面装修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06-04
自动挡车容易出现哪些故障04-20
容易出现便秘的人群有哪些03-02
面试过程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04-04
儿童偏爱肉类容易出现哪些营养问题05-04
自动挡汽车容易出现的故障有哪些04-20
智能电视最容易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