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

时间:2022-09-24 23:23:02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薪酬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

  企业传统薪酬管理中存在着职位设计不合理、薪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企业应从战略的层面看待薪酬管理,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现代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促使员工的能力、技能切实转化为对企业有价值的产出。下面小编整理的薪酬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欢迎阅读参考。

  薪酬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一:

  1、企业薪酬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经营环境变的日益复杂,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选择和确定自身的长远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并通过各种管理活动加以实施,因此薪酬管理也应该以支持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但在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仅仅是把企业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末端环节,即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思考对待。并不关注什么样薪酬制度会有利于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

  因此,许多企业发现尽管自己在薪酬管理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却收效甚微,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2、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不合理

  在国有企业中,基本薪酬往往是按照行政级别而不是职位或技能来确定的,在这种背景之下,行政职务、学历、职称以及工龄等因素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员工薪酬的增长往往取决于本人在企业中地位的变化而非业务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重晋升而轻技能提高的思想,尤其是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

  因此,传统薪酬体系的施行会给企业带来双重损失:一是因为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所受的损失;二是由于接受了“不良”的管理者而受到的损失。

  3、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缺乏外部竞争性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好行业”,如银行、电力、金融等行业中,表面上看整体薪酬水平很高,但常常是内部收入差距过小:即对高技能者的报酬不足,而对低技能者的报酬又过高,形成了“一高一低”的现象。

  这种企业薪酬水平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中的许多精英纷纷离开,或投奔外企,或投奔新兴的股份制公司,或是自己创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国有企业中,由于薪酬水平缺乏外部竞争性,51%的企业存在技术人员流失现象,13%的企业存在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人才流失程度严重和较严重的企业高达39%。

  4、企业薪酬管理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缺乏规范

  在国有企业中虽然也有短期或长期的绩效考核,但多数企业沿用的是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使得考核内容流于形式。

  因此,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奖金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员工认为自己拿到的所有奖金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所以这种定期的,形式化的考核制度缺乏激励作用。

  5、企业薪酬管理福利模式过于单一

  在国有企业中,福利制度大多只是针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家庭模式而极少考虑员工的实际需要和个别需要,很多情况下虽然企业支付的成本很高,但对员工的价值却并不大,部分企业甚至年复一年地向员工提供“重复”福利,当夫妻双方同在一个企业时,这种单一模式福利的弊端更是暴露无遗,这种看似公平的统一福利忽略了员工“自我需求”的满足,因此国企中的福利很难起到员工激励的作用。

  薪酬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二:

  1、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提供薪酬,却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

  尽管薪酬体系在理论上可以奖励业绩的改善,事实却大不一样。由于价值的增加通常在受薪雇员中分配,其与业绩本身几乎没有关系。表现出众者与表现不佳者间仅有细微差别,奖励业绩的薪酬因此等同于总的增加值。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公司中业绩薪酬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奖励业绩改善,它也被用来调整总体薪酬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通货膨胀的增加。结果是潜在的价值增加中相当大的比例几乎必须被分配给所有雇员。

  2、分配方式单一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主要依赖奖金和绩效工资,而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特别是对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不少企业也设计了一些措施,使人力资本参与分配,但比重很小或者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作用或只起到很小的作用。

  3、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不均衡

  不均衡表现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个外部公平问题,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与社会上同类工作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去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才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要素之一,其配置必然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人才向着价高的企业流动将成为普遍现象。

  拓展阅读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薪酬管理易出现的问题

  1、薪酬战略模糊

  2、薪酬理念缺失

  3、薪酬基础与组织结构不匹配

  4、薪酬定位不准

  5、薪酬结构失衡

  6、等级范围过窄

  7、等级重叠度过小

  8、动态薪酬静态化

  9、薪酬调整方式不当

  薪酬管理步骤

  第一步:梳理工作岗位。从企业整体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工作流程的顺畅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梳理工作岗位。分析不同岗位之间划分的合理性:工作职责是否清晰,各个岗位间的工作联系是否清晰、合理。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形成岗位清单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第二步:进行岗位价值评估。选择某种岗位价值评估工具,并组织企业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逐个对岗位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如果企业自身认为力量不够时可以考虑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岗位价值评价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分为量化的和非量化的两类。对于评价岗位较多时,建议优先考虑计分法。计分法的优点是结果量化直观,便于不同岗位间的价值比较。对于一般制造型企业的评价工具可以考虑北大纵横的28因素法。

  第三步:岗位分类与分级列等。首先,对岗位进行横向的职系分类;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分数段进行纵向的岗位分级;最后考虑不同岗位级别的重叠幅度。分级时应当考虑两个平衡:不同职系间岗位的平衡和同类职系岗位的平衡。不同职系和级别的岗位薪酬水平不同。

  第四步:设定薪酬水平。根据上一步的岗位分等列级的结果,对不同级别的岗位设定薪酬水平。薪酬水平的设定要考虑企业薪酬策略和外部薪酬水平,以保证公司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公平性,以保障公司薪酬的吸引力和控制公司重点岗位员工的流失。

  第五步:确定薪酬结构。以设定的岗位薪酬水平为该岗位的薪酬总额,根据不同职系岗位性质确定薪酬结构构成,包括确定固定部分与绩效浮动部分比例以及工龄工资各种补贴等其他工资构成部分。一般来讲,级别越高的浮动部分比例越大,岗位对工作结果影响越大的岗位浮动比例越大。

  第六步:进行薪酬测算。基于各个岗位确定的薪酬水平和各岗位上员工的人数,对薪酬总额进行测算;针对岗位某些员工的薪酬总额和增减水平进行测算,做到既照顾公平又不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偏差。

  第七步:对薪酬定级与调整等作出规定。从制度上规定员工工资开始入级和今后岗位调整规则。薪酬调整包括企业总体自然调整、岗位变动调整和绩效调整。在岗位绩效薪酬中应该对个人薪酬调整和绩效考评的关系做出规定。此外,还有对薪酬发放的时间、发放形式做出适合企业情况的规定,如是否采取密薪制等。

【薪酬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相关文章:

绩效管理存在着什么问题03-31

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05-23

薪酬管理常见问题03-31

薪酬管理具有哪些形式06-04

薪酬管理的意义有哪些04-03

薪酬管理的用处有哪些04-03

学生管理问题的问题有哪些06-03

薪酬管理有哪些建议方法04-29

薪酬管理方法有哪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