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析家长如何无休止的“教育”会让孩子失去安静能力
科学家认为,儿童天生有安静的能力。可惜的是,常常因为家长喋喋不休,见缝插针的“教育”,儿童的身心丧失了连接,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作为父母,看看自己有没有成为一名“破坏者”吧。
每天早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要在各个区域做游戏。有些小朋友东逛西看,这个材料摆弄几下,那个材料看一会儿,短短十分钟可以换五六个操作材料,即使提醒他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仔细看看也没用;有的小朋友随便走进哪个区域就一屁股坐下来,一直在同一个位置,有时明显发现他对手中的操作材料没兴趣了,提醒他可以看看、试试别的,但也没什么效果;也有的小朋友则有序地一样一样操作,充分玩过以后还跟老师或者同伴交流几句。
很显然,这是三种类型的孩子。第一种往往是家长常说的“我的孩子真是一刻也不停”不会安静的孩子。在家里表现为玩具摊了一地,好像很热闹,但其实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想玩什么;第二种是大人口中的“乖小囡”过于安静的孩子。表现为不太活跃,能长时间保持同一活动,甚至没事情做的时候只是发呆,也不对大人提出需求,是“乖”过头的宝宝;第三种则是动静相宜的孩子,玩的时候放得开,静的时候收得住。
不管是东走西逛的孩子,还是一屁股坐在那里没兴趣也不换地方的孩子,其实都属于安静能力缺失。
无休止的“教育”让孩子失去安静能力
曾看过一位大学老师写的关于孩子安静能力的文章。文章讲到,她在听一场童声合唱演出时,座位旁边两个5、6岁的小朋友在快乐地嚷嚷,直到独唱部分清澈的高音在剧场上空回旋,小朋友突然安静下来,进入了音乐。不少大人“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好好学钢琴,一下子把孩子从音乐中拽了出来。结果,孩子恢复打闹。当台上表演一首印第安童谣时,孩子听得聚精会神,家长又“抓住时机”用很学术的语言,给孩子介绍民族知识。孩子又失去了欣赏音乐的兴趣。
每当孩子沉浸在音乐中,家长就见缝插针地讲道理同样的情况,家长中并不少见。常常见到有孩子拿着自己画的画,兴冲冲地给家长看,家长大赞一番后,就摆出很专业的架势说:“宝宝,这说明你画画的时候一定心情很愉悦。美术史上,画画还有很多个派别……”或者是给孩子讲故事,故事讲完了,孩子意犹未尽地沉浸在故事中,家长则意犹未尽地抓紧时间给孩子开讲人生大道理:“这个故事说明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很费解,为什么家长就这么急着要把他眼中的世界刻印到孩子的脑中。
遗憾的是,大多数家长总把他们所认同的语言和道理灌输给孩子。尤其是孩子在和音乐、绘画等艺术打交道的时候,孩子有天生的与自然、与艺术对话的能力,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有他们自己的感受,有时候,敏感程度是成年人无法企及的。不需要用专业的术语和明确的概念,甚至不需要用语言,尤其是孩子的语言还没有发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对世界有着他们自己的认知。
【分析家长如何无休止的“教育”会让孩子失去安静能力】相关文章: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05-10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感官能力05-13
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06-03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06-04
年轻家长如何教育孩子11-23
家长如何教育离异孩子08-31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09-27
家长要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05-12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03-21
孩子的挑衅行为家长如何教育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