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时间:2023-05-10 15:44:37 王娟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与人合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随着孩子的长大,也会变得越来也重要,因此,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第一步,家长要正确的培养孩子的观念和良好的性格

  家长要注意多表扬孩子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如合作与分享行为,而不鼓励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如攻击性、独自游戏和目中无人等。我国古代著名的“孔融让梨”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家里吃好吃的东西时,可以让孩子充当分东西人的角色;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鼓励孩子想到别人,把玩具分给别人等等。让孩子们聚在一起社交、游戏、玩耍、唱歌,使孩子们从中学习待人接物,克制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和谐的生活,优良的环境及自由发展,还需要自由交往。那么,除此之外需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呢?

  1、使孩子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

  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交往中对同伴采取友好的态度,不逞强、不霸道。例如:不要和同伴争着做游戏中的主角,不欺负弱小的孩子,友好的对待每一个人。用商量、请求的口吻与人说话,无意伤人时会道歉,请求原谅,如果玩他人的玩具时应说:“请你把玩具给我玩一玩,行吗?”别人给了自己玩具时应说:“谢谢!”把别人的东西碰翻了要说:“对不起”。

  2、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孩子在交往中会碰到一些困难,家长应支持孩子帮助他人克服,乐于助人的孩子就会有许多朋友。例如,在玩角色游戏医院的过程中,李佳小朋友突然肚子疼,王绝小朋友赶快送他去医院看病并送他回家。这种互助行为使李佳愿意和王绝交往。

  3、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游戏活动中各个环境因素影响和教育措施来培养的。独立性差,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独立睡眠、起床、穿衣服、洗手绢等。

  第二步,教会孩子交往的技能

  经常性的训练非常必要。有些社会技能是必须“教给”的,如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作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经常向孩子讲述这些,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要好得多。合作过程中必须伴随着语言的交流。言语交流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断地推进合作活动的开展,又能传递自己的情感态度,影响他人,因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在孩子能够用口语表情达意的同时,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修养,包括:用自然温和的态度文明地说话,不粗暴地命令、呵斥他人,也不撒娇,不以哭闹威胁同伴。这既是合作的自然要求,也是有效沟通感情信息所必需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孩子需要学会的几个技能:

  1、要教会孩子学会忍让

  在交往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能暂时克服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志。例如:几个孩子商量做什么游戏,大家都说玩“过家家”,而自己却想玩另一个游戏,此时要克服自己的愿望和伙伴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过家家”的游戏。

  2、教会孩子遵守集体规则

  孩子们在交往时,会制定一些规则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谁破坏了这些规则便会遭到集体地排斥。只有能够遵守集体规则的孩子,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3、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洞察力。

  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寻找并确定合作伙伴。有诚意、关心,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可以说是合作成功的一半。孩童世界中尚无多少涉及根本利益的合作行为,有的不外乎是一块游戏玩耍之类的事。事虽小,然而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捕捉正确的合作时机同样事关合作的成败,因此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对人的观察和分析便显得十分必要。

  观察同伴的兴趣点,把握适宜的合作时机在人多之时,孩子很自然地想找人玩,但若不管他人在干什么,是否愿意,而强行要求他参与,则很可能遭到拒绝,或是玩不起劲,降低了游戏的乐趣。家长应适时地指导孩子先静心观察他人当时的行为表现,当别的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东西或正入迷地看图书时,恐怕不是孩子邀请其从事其他活动的最好时机。然而当孩子观察到周边的他人无所事事,若孩子主动邀请对方合作游戏,则会得到热烈的响应,一拍即合。若孩子一心一意地想与那个“小书虫”共同从事某事,则宜待对方当时的活动告一段落,兴趣发生转移之时发出倡议。万一等待不及,可上前试探询问,得到赞同则万事大吉,得到反对意见则不能强求。此中的原则之一便是尊重他人的选择。

  第三步,帮助孩子选择伙伴

  父母帮助孩子选择伙伴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今天的孩子几乎都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全家人都围着他转,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怕摔了,总是过度保护。父母更应该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经常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样。有研究者做了这样的实验,让一名善于交际的孩子充当模特,向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孩子演示各种社会技能,如对别人微笑、分享行为、发起积极的身体接触、给以口头赞许等,结果,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模特所演示的各种行为。研究者还发现,榜样与儿童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当榜样的孩子起先也是内向、退缩的孩子);对榜样演示的行为当场作出评价,提醒孩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也会增强榜样演示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看电视、孩子跟别人一起玩等机会,发现这种榜样,向孩子作解释。家庭是孩子尝试合作行为的实验场。家风专制,孩子对成人唯有服从,难以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家风太散漫,每人各行其实,缺少关爱,孩子难以模仿真确的合作,就会养成“自扫门前雪”的孤立习气。只有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怀,尊重,民主,协作,才有利于孩子在这个实验场中自由酣畅的体验相互依存的滋味,萌生正确的合作意识,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经验上的准备。

  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发展合作分享能力?

  第一:让孩子学会接纳别人

  家长要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长处,不能因别人有缺点或毛病去嫌弃他、疏远他,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和接受。

  古语说得好,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做一个延伸,看人之长,天下无难交之人;看人之短,天下无可交之人。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教孩子什么样的人都去交往,而是要告诉孩子,当我们把焦点放在别人长处的时候,就更容易接纳他人,更容易与他人进行愉快的合作。

  让孩子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就要善于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懂得去接纳孩子、欣赏孩子。

  能从一些司空见惯的行为里面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第二:教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

  家长要使孩子感到分享对他不是权力的争夺,而是增添乐趣的机会。

  合作是一种处世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所以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比如说可以经常孩子讲一些关于分享的经典故事,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带孩子看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

  其实,想要培养孩子的分享习惯,最主要的是家长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都是素材。

  第三: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性活动

  家长可引导孩子参加一些需要协作的活动,如共同搭积木、拼图、踢足球、打篮球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具有集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作与合作,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第四:身教身于言传

  可见言传身教是贯穿整个家庭教育始末的,或者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作为一名家长,你不可以不懂家庭教育,也可以没有任何的技巧和方法,只要你能够管理好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就等于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标准。

  只要你做到位了,你的孩子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你能够做到90分甚至是一百分,你的孩子再差也是60分以上,可现实是,很多家长不管是对亲朋好友,还是兄弟同事,总是斤斤计较,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所有人之上。

  所以,家长首先要有分享和合作精神。

  现在的许多孩子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不懂得合作的儿童,成年之后往往会出现闭门造车、社会人脉资源比较匮乏的现象。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会大打折扣的。

  孩子为什么不懂得合作

  原因1、过度看重自我意志

  每个人都需要在群体中表达出自我,显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当然还有独特的思想和理解。但是,在群体中,每个人都这样不加以限制表达自由意志。

  那么群体的凝聚力就无从谈起,这个群体也就很快不会存在。但是,这些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适当地屈服,适当地放弃部分自我。盲目地自尊自大,从而就会失去其他伙伴的信任。

  原因2、缺乏沟通交流技巧

  在群体当中,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有时候需要孩子正确阐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孩子在表达的时候过于自傲,表达方式让他人很难接受,让他人感受到压抑。

  或者在相处过程中存在矛盾,那么需要孩子有解决矛盾纠纷的合适手段,但是一些孩子面对矛盾要么逃避,要么采取极端手段去解决。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使得孩子里群体越来越疏远。

  原因3、应对陌生环境能力欠缺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不只有一种场景,也不只有一种可能,需要孩子能够在不同的情形之下,都能够有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特别熟悉的朋友和环境里,比较容易能够放开手脚,但是在面对陌生环境或者陌生人群的时候,他们总是有害怕,对于陌生事物缺乏探索的精神。所以,他的团队,总是很有局限性。

  原因4、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度溺爱,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己动手能力的欠缺,还有就是精神上养成依赖,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很难再群体中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过于严厉,对于孩子总是横加指责,导致孩子自我评价偏低,特别害怕自己经常遭受这种责骂,所以干脆选择主动离开人群,以保护自己。

  如何有效提升孩子协作能力

  首先、家长需要做好榜样

  孩子对于团结协作,往往缺乏表率作用,自行摸索肯定比较艰难。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在家庭里面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是给孩子进行示范的最好时机,也是最可以利用的机会。

  这其中既包括父母之间的合作,不要去管事情如何简单,父母都可以相互提醒一下,合作完成、共同完成。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其实,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给孩子分配,关键是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

  其次、外出接触各种环境

  现在家长总是有各种理由,把孩子圈养起来,有的是因为安全原因,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原因。但是,在相对封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缺乏相应锻炼的机会。

  所以,父母一定要挤出一定的时间,安排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范围要予以扩大,特别是周末周日,带着孩子去各种场景游玩。

  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群,鼓励他们参与到其他孩子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提升孩子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尽快融入集体而创造条件。

  再者、教会孩子宽容他人

  孩子容易被团队拒绝,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过于自我。所以,父母在日常的教育当中,一定要告诉孩子,需要学会适当地个人牺牲。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方面的,必要需掌握个体服从群体的必要性。当然,这种牺牲不是无原则的,需要把握好适当的度。

  只有愿意为了集体作出牺牲,才能获得成员的尊重,也能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大家一起为了集体而放弃一点自我,会让孩子在群体中更容易受到欢迎。

  然后、逐渐推动孩子进步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不合群,心里比较着急,就想着要急于改变现状,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父母强行推着孩子加入到一些活动中。

  其实,这样的举动,孩子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对于孩子来说跨度太大。孩子任何习惯的培养,都需要循序渐进,家长应当先从鼓励开始,尝试着让孩子先进入一些小群体,比如交一两个要好的朋友。

  先和他们一起玩,然后将这个群体逐渐扩大。或者先有意识地邀请几个孩子到自己家里玩耍,让孩子比较容易融入进去。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09-27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08-17

如何培养孩子交往能力03-13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03-24

如何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09-06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03-30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03-09

如何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12-20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08-10

如何培养孩子管理情绪能力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