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4-07-18 18:29: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通用)教师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教师读后感15篇

教师读后感1

  今年考教师时,我背过一篇范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好老师是一坛酒,醇香馥郁,味无穷;好老师是一杯茶,清香扑鼻,意无尽;好老师是一本书,品读渊博,增长见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希望将来自己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本书正以真诚的口吻,告诉我们怎么当个好老师,我读后收获很多,也有很多感想。

  当我来到现在的学校时,领导找我谈话说:“咱们学校现在不缺数学老师,缺化学老师,考虑到你是学理的,你改教化学吧”,我当时想自己学了六年的`数学专业,还教了好几年的数学,现在改教化学,心里真的好不情愿啊,但领导已经这样说了,也不好拒绝。当读到《怎样把副科教的有声有色》一文时,看到文中说:“不管教什么学科,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认真对待,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我们在学校面对其他同事和领导才有底气”。我很受鼓舞,我想如果我能教好化学,将来也一样能教好数学,不过经过这一个月,虽然自己跟学生一样,边学边讲,但发现化学与生活实际很贴近,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教师读后感2

  大西北某山村,唯三的特产是穷山、恶水、刁民,一位乡村教师为教育几个穷孩子,熬到油尽灯枯,死在了课堂上。

  镜头切换: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两大高级文明酣战方休,获胜者正在清理战场,一键清除不存在文明的恒星。

  有人说,褪下科幻的外衣,刘慈欣短篇小说《乡村教师》只是个俗套的“故事会”,弹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调,而气势恢宏的星际争霸在普通人眼中也略显空洞。

  刘慈欣把抱病“救人”的乡村教师,放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叙事,其实构思并不新奇,难得的是,这两条线在他笔下不是平行线,也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浑然天成的结合,巨大的反差出人意料地震撼人心。

  而改编之后的漫画版《乡村教师》,由文入画,充分发挥了二次创作空间的自由度,演绎出更丰富的剧情,简洁明了的画风更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让人在醉心于天马行空的宇宙狂想的同时,又为临死仍不忘教书育人的李老师潸然泪下。

  01、在最恢宏的星河间孵育最微弱的梦想,用科幻放大镜为教师打call

  2015年8月,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此后,刘慈欣的热度一直一路飙升,一些作品相继被改编,电影《流浪地球》更是成为2019年度爆款。

  不久前,又一个让全国“科幻迷”振奋的消息传来,由全球顶尖的20位漫画家共同创作改编的《刘慈欣科幻漫画》出炉。第一季故事包括《梦之海》《圆圆的肥皂泡》《乡村教师》《流浪地球》等4本。

  《乡村教师》的主人公李宝库是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扶贫的'人给村子里一台拖拉机,村民便砍开外壳,分了零件,有人拿了油箱,有人拿了轮胎……人们不愿意孩子上学,学校的校舍被拆了,木柴用来修补做龙王庙……得知身患绝症后,李宝库放弃治疗,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了他的孩子们。

  一切伟大的故事都有一个微小的起因。正是这个平淡无奇的故事,这位普通的老师,无意间挽救了地球。

  银河系中,碳基联邦刚刚击败硅基帝国,准备炸出五百光年粗细的一条无恒星带,以防止被闪电战偷袭,地球正处于大清洗的范围之内。一束光刚好落在了村子里,手握将燃尽的蜡烛的孩子们身上……

  作为地球生物的代表,这几个孩子必须接受碳基联邦指挥官的试题检测,以证明这个星球存在高等文明,还有“存活下去”的理由。一道题又一道题,娃们沉默着,时间越来越紧迫,大爆炸的冲击波已经迫近地球,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出现,娃们齐声答出了关于力学三定律的问题,地球得救了。李老师生前最后教给孩子们的知识,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摘自《乡村教师》

  看到这里,我觉得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作者让一个尘埃般微小的乡村教师,站在星球大战的宏大背景墙前,其作用就像拿着一个超大倍数的放大镜,放大了老师的形象,小与大、弱与强、落后与文明,形成鲜明对比。

  两个平淡的故事碰撞到一起,迸射出耀眼的火花。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让地球得以挽救的,是知识传递的文明之火;更是老师播撒在孩子们心间的希望,是梦想的光芒。

  02、当科幻遇上漫画,国际化的创新表达为中国人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我必须对他们进行写实刻画,才能使之与外星文明形成强烈对比。”改编《乡村教师》的绘者——资深漫画大师张晓雨表示,自己想呈现出一个专属于这个作品的天地质感和氛围。他花了一年半时间才完成创作,除对星际战争等科幻元素的纯粹画面表达外,还注重对贫困乡村里人与物的设计。

  漫画是一种介于小说和影视之间的表达形式,相较文字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图像化,传达的更为直观;而比影视更追求具体,图文并茂,方便贴近原著,牢牢把握原著精髓。

  改编后的《乡村教师》,将科幻文学与绘画艺术结合,不输电影的震撼画面和视觉呈现,完美呈现出刘慈欣的宇宙世界。顺畅的分镜头,巧妙的台词处理,让读者像看电影一样轻松、自然,甚至感觉不到在“阅读”。尤其将原作中过于抽象、深奥的地方,通过逼真的画面让人一目了然,比原著更通俗易懂,对读者的要求也更低。

  刘慈欣说:“这篇小说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变化,主要是不那么“硬“了。”这个“软”不仅体现在小人物,小故事,也体现刘慈欣小说细腻入微的人文关怀上。

  事实上,刘慈欣的科幻之所以圈粉无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在描写恢弘浩瀚的宇宙时,总能自然地结合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内心坚持,作品中所提供的对于民族形象,乃至世界形象的想象与描绘,在整个中国科幻文学史上都极为少见。

  为了让好的作品得到更多认可,此次漫画版的改编过程由中国漫画团队主导,全球二十多位国际大奖漫画艺术家共同创作,将原著所承载的中国人的想象力、价值观与民族情感,进行了艺术化、国际化的创新表达,更容易为西方各年龄段读者所接受,也更易于实现相中式科幻的国际传播。

  另一方面,在当下这个多媒体时代和读图时代,感性、直观的漫画形式,对青少年群体更有吸引力,便于读者在色彩与线条共同构建的故事情境中更好理解科幻故事的“里”与“面”。

  03、“最后一课”揭秘教育的意义:向内了解人性,向外认识宇宙

  在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借着蜡烛微弱的光,用已经失去知觉的手握住黑板,李宝库强撑着给孩子们上完最后一课……

  “我是想到,你们中的大部分人,这一辈子永远也听不到初中的课了,所以我最后讲一讲,也让你们知道稍深一些的学问是什么样子。”

  李老师的“最后一课”,文科讲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该让人们在沉睡中死去,还是该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呢?

  理科讲的是牛顿三定律。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说了三句话,把人间天上所有的东西的规律都包括进去了,这就是牛顿三定律。

  穷到吃土的山里娃,学鲁迅、学牛顿,能当饭吃吗?李老师没有说答案,但答案却是显而易见的。“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也正是李老师自己在做的事,以萤火之光,在无边的黑暗愚昧中呐喊,呵护着孩子们心底的希望,让他们能一窥未来的美好。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李老师用“最后一课”表明了他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学鲁迅,向内认识自我,打破人性的加锁;学牛顿,向外触摸宇宙,了解世界之辽阔。

  流沙河曾说过:“不会幻想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科幻小说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告诉我们,即使双脚踩在泥泞,也要把目光望向星空。要敢于做梦:“地球是我的故乡,深空是我的居所,群星是我的归宿”。

  在《乡村教师》中,娃们自己挖了个坑,把老师埋了。胡乱竖起的木牌上用粉笔写下了逝者的名字,也许只需一阵风雨,就会消失不见。但他用生命呵护的孩子们心头的梦想,哪怕只是一簇微弱的小火苗,也永不会熄灭。

  结语:

  去年风靡全球的电影《寄生虫》至今让人印象深刻,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因为穷,人都变得下作了,丢掉了灵魂。

  《乡村教师》让人潸然泪下的点,正在于作者在天马行空的宇宙狂想中融入细腻入微的人文关怀。

  李老师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亮了他们贫瘠人生中的希望之光。而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传递文明,感动了亿万读者。

教师读后感3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它的亮度就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上,我被这一段话深深吸引。从而有缘邂逅《致青年教师》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后,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通过读《再版前言》、《自序》,我了解到本书是作者吴非老师工作三十年来对教育工作的思考,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我们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全书内容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读着会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宛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正在同我们青年教师促膝长谈:生动典型的案例,是那么的真实、亲近,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班的故事。

  清楚地记得刚接手这个新班时的一幕幕,对学生性格的不了解,学生课堂上纪律松散、调皮捣乱,学生课后作业拖拉、欠交,学生考试考的不好……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惑着我,让我感到诸多的不适。我如坐针毡,眼前一片迷茫。心中想到一条捷径“多让他们做题目”。于是课后,我花时间去找题目,课堂上,我一边让学生们做题,一边拼命地讲解,自己觉得各种题型都反复练习了,学生应该不会太差。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多的学生考起试来,还是不会写。我质疑自己,我不是都讲到了吗?那又是哪里出了差错呢?怀疑学生,是基础不扎实还是课堂上根本没理解?为什么还是不会呢?原来一切都是我自以为,我自以为我讲到了,学生就应该会,可是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好比吃饭,没有经过咀嚼,怎能消化。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塞给学生,把学生的大脑当作装知识的容器,学生会精神疲惫,导致丧失兴趣,甚至厌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读完整本书,我感受到了吴非老师的智慧与大气,感受到了大师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践行着不平凡的理想。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位优秀的教师应有宽广的胸襟,敢于追求理想,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一、拥有宽广的胸襟

  “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如有学生迟到了,别为难他,让他进教室。因为学生迟到了,内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门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气啊!教师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二、敢于追求理想

  我们的学校是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成长记录本》是我们学校追求的特色之一:首页安排了“我的理想”专栏,学生用稚嫩的语言表述着自己的理想,每每看到,都能触及我的心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我们所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我们应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吴老师谈到:“理想让我活着。如果没有理想,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人的选择如果过于现实,必然领略不到诗和梦的美”。这句话给我启发很深,教育是理想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人格。教师不要受外界浮躁之气的影响,把功利心带到学校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我们应该更注重人的教育,给学生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让我们一起心存美好、心有理想,去领略诗和远方。

  三、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就看你持一种什么态度,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智慧。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向名师学习,向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向网络培训平台学习……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一定要热爱学习。读书就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一位爱读书的教师,从内到外彰显着独特的气质,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博览群书,用亲身行动唤醒学生的读书欲望,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要成为那个只喊学生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近年来,我校加入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通过语文主题学习,我们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上,我们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注重“一课一得”。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全文篇幅长,常规备课关注:环境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握重点语段,感受人物品质……我们在整合备课时,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把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长文短教,把握重点语段,感受人物品质。学习方法是看全篇,抓重点。教学流程:激情导入,理清层次——品读重点语段,感受人物形象——回归全文,梳理层次关系——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巧送药品》),强化学法——简单总结。这节课上,学生2/3的时间用在了阅读上,课内阅读量增加了一倍,从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英雄人物的品质,语文能力从阅读实践中得到了提高。

  追寻着吴非老师那束光,品读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使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心怀理想,不懈追求,追寻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断前行!

教师读后感4

  读了“老师您好”这篇课文,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就是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就是黄牛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您就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看着您每天为我们辛勤的劳累着,而我们却没能体会到您的良苦用心。

  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我的字写的特别差,而您却不厌其烦的帮我改作业,我以后一定好好写字。再看看我们做操时排的队,排的'东倒西歪,而你却一遍一遍的纠正我们的站姿,有时候喊道嗓子都哑了。早读课上,我们有些同学不读书却在做其它的事情,甚至有的在相互打闹,这时候您非但没有大声指责我们,相反的你却耐心教导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知识对我们将来有多么重要。

  这些事情都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觉得教室的事业多么的崇高、美好。老师:您其实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比辛勤的黄牛更朴实,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最后,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读后感5

  今天,我终于把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读完了。当时初读时并不热心,只是一种随意。但随着一步步深入的阅读,便逐渐喜欢上了这本书,也喜欢上了李镇西为师的风格,常常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向“如何做个好老师?”“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好老师?”等问题,李镇西老师用25年的教育教学思想来回答了我们,他教育智慧的精华就是一个“爱”字,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

  序言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李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宽容学生,要与学生沟通等等。如何让去爱学生?

  一要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爱学生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的学生,爱学生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把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孩子,爱学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同时,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误区的,比如我们的老师经常会“犯错误”,那就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做错事了,如违犯纪律了,老师们就很恼火,常在学生面前乱发脾气,结果效果却很不好,并且学生有抵触情绪。长期以来我们总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象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了。此书中,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作了全新的深刻阐述,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正如书中所叙的那个大男孩,我们学校也有许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课前老师也经常找他们,还会将他们当众批评,可纯洁的孩子并没有因老师的批评而忌恨,而是对老师喜欢如故,因此做为老师要爱学生。

  二要用爱温暖学生。班主任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帮他(她)补课,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三要用爱鞭策学生。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教师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的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要思想过硬,乐于敬业;要做到献身、求真、创新,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让我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吧!

教师读后感6

  《高情商教师》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高情商的重要性。书中介绍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高情商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中,教师需要倾听、理解和关心对方的感受,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其次,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赞扬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指导,使学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此外,《高情商教师》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如借助绘本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多端的教学环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高情商的重要性。只有我们作为教师能够关注和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去教、用爱去育。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情商,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情商教师,为孩子们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读后感7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纵观我们的人生历程,几乎每一步的成功和进步,都与书籍所教给我们的知识和情感密切相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很多方面都亟待提高,在向优秀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和学习的同时,读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从书,也应不失为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的一条捷径。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阅读了一本名为《致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书,作者吴非。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无愧于未来的事。

  这本书共分六辑,分别告诉我们:

  一要“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二“不要急”:教育孩子不要急,个人成长不要急,不要幻想三五年就能成为优秀的老师、名师,不如脚踏实地从合格的教师做起;

  三“心里装着学生的心”,说孩子听得懂的话,想孩子想的事,时刻想着我们可能留给学生的记忆;

  四要学会“尊重常识”,要知道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不能做拔苗助长,本末倒置,贻笑于历史的事;

  五不放弃理想,即使什么都看透了,也别放弃;

  六为孩子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孩子本当有正常的爱做梦的童年,我们不要惊醒他们的梦。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吴非老师在文中用平平常常的语言,用真实的事例,用心灵来记录文字,读来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谈那般的亲切自然。除了内心的震撼,更是对我的一次及时的精神的洗礼。

  尤其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或者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还有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读后感8

  印第安人有句谚语:脚步若走得太快,灵魂就会跟不上。中国的教育亦是如此,当身为教育者的老师也沉迷于效率上的优先而变得急于求成,那孩子们弱小的灵魂又怎么跟得上这速成的教育?

  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感悟颇深。犹记得毕业之后,自己多么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但当初得到亲友一众支持的原因,是他们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好,工作稳定、待遇高又假期多。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仅仅是这样,我选择当老师,更多的是因为孩子,喜欢和孩子相处,喜欢看他们的天真烂漫,喜欢感受他们身上的朝气与活力。但还不止这些,还有些其他的什么让我愿一生追求呢?

  带着这一丝丝的疑问,我在踏上岗位数年之后,翻开了这本书。书的前言部分就已颠覆了以往我对教师的认知。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朱先生则说,教师不该是春蚕、蜡烛,或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该被神化或者苛求,或拿错误的考核标准和行为模式来固化他们的教育,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忙碌中穿行。教师的生命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教师的价值就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读罢,我醍醐灌顶,终于,我找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答案,当老师,是因为看到了学生身上无穷的可能性,想尽自己所能去观照孩子的内心并缓慢地、耐心地引导他们的人性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如是,我的生命也就得到了幸福的意义。

  朱永新先生接着解释了幸福在哪里以及老师如何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涯的问题。那就是:幸福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在记录中……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从孩子们的笑脸中,从孩子知行合一的行动中,从家长感激的目光中,那时,所有的教师都能发自肺腑的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能够帮助他人、改善社会的。这些耳目一新的.说法,都打开了我贫乏而狭窄的世界,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我想起了自己刚站上讲台时的情景。那时的自己可真是手忙脚乱,一段话都说得磕磕碰碰,但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他们的安静、乖巧和对老师天然的一种信赖,让我很快克服了紧张,调整好了心态,并很快的熟悉了自己带的班级。后来,有一天的早晨,大概入学一个月有余,我走在离班级很远的走廊,听到阵阵的读书声,我惊讶极了,快步走过去,悄悄的躲在一旁观察,七八个同学正端正的坐在座位上,认真的朗读着我昨日教的课文,那童稚清脆的声音在那一刹那击中了我,让我觉得幸福、温暖,我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自己带的这群小家伙,也真的发自内心的感恩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一切幸福。正如朱老师在书中写道:如果能够并认可每天平凡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坚持不懈地在工作中实现自我,那么,无论是用心地研究学生成长的案例,及时的记录生活,还是和同事们共读共写,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我相信,正如朱先生所言: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去寻找在教师这个行业最大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教师读后感9

  起初引起我对《大数据》的兴趣,是方所关于涂子沛先生演讲的活动介绍,当时就很感兴趣。我也是黄仁宇史书的忠实读者,对他提出的中国人不善于数目字上的管理的`观点非常赞同,对提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大数据》自然就很感兴趣。可惜的是那天临时有事无法去现场听讲座,事后立即买了《大数据》一读为快。

  我原以为《大数据》会是一本理论书籍。读下去才发现该书很像西方的教科书,运用案例和讲故事的方式,把美国数据开放、收集、使用背后的立法故事,公民故事,技术故事,商业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令我大开眼界。而更让我惊讶的是,《大数据》并不是技术类的书籍,它的着重点是公共管理,是在谈数据信息的公开,如何公开,如何收集,如何使用。对我们现在如何推动政务信息公开,财政支出公开,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的数据服务民生,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公益组织与政府的和谐互动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我心目中的好书,应该是能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昭示未来的。我觉得《大数据》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摘录大数据中令人难忘的语句:

  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

  永远不要怀疑,那一小部分有思想并且执著努力的公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这样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滴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

教师读后感10

  今日我读了一篇关于教师的文章——《我最好的教师》,读完之后感悟匪浅。

  文中叙述的是,怀特森先生第1天给“咱们”上科学课,教学了一种“猫猬兽”的动物,“咱们”依据讲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居然都得了0分,本来怀特森先生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她假造的,他期望咱们从这个0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考虑,独立判别具有置疑的才能。

  刚读了个最初,我是很利诱的:就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师,为什么说是作者最好的教师呢?读完之后我才理解作者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教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很有特性的人,常常有出其不意的行为,还有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和共同,他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考虑和独立判别事物真伪的才能,一起也应该具有置疑的才能”怀特先生的独立考虑的才能和对科学的置疑精力让咱们尊敬和称誉,所以,作者才说这是“我”最好的教师。读完之后,我不由慨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猫的头盖骨,一种共同的学习方法,一个终身获益的.道理,这些都是科学教师怀特森先生带来的,这是一位充溢才智的教师,它让每一个读到关于他的故事的人懂得独立考虑,独立判别的才能和科学的置疑精力是多么重要。咱们应该像怀特森先生那样,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然后,遇到问题咱们要斗胆的提出质疑,不要盲目的迷信威望,也不要盲目的信任讲义。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工作,咱们也要斗胆的去问教师或许自己去搜集材料,不要一直把这个问题放任不管,谁又敢肯定教科书里边的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呢?我想那只不过是一个合理的揣度算了。在几年前,不是就有一个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试验推翻了生物学的常识----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荡吗?其实真理并不悠远,科学也并不奥秘,真理其实就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科学只需咱们长于去发现,长于去考虑就必定能够得到真实的答案,聂利的发现好像许多严重科学发现相同,发现进程或许自身并不弯曲,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质疑结论,向科学威望应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勇于质疑的勇气和精力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自身更为可贵!让咱们都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不一起落地,学习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的定理,学习聂利推翻蜜蜂是靠翅膀振荡发声的常识!

  读了这一篇文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信任我必定会做到不迷信,用自己共同的见地去证明那些我现已学过了的常识的!

教师读后感11

  最近,非常有幸的阅读了吴非老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这本书是吴非老先生告别讲台之作,讲述了他一生的教育经验。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期待去看,因为我认为书中会出现一些空洞的教育学理论,看得累还深奥,同时收获也甚少,所有迟迟没有翻开。说实话迫于任务我打开书,翻看了序言和目录,我发现序言的语言很贴近生活,平实淡雅,目录也很新颖,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话,并且让我很有兴趣去继续阅读。文章中,老先生描述了一个又一个亲身经历或是身边的真实案例,让我不禁地去联系自己的教学,如同身临其境。捧着这本书就好像在与老先生促膝长谈,所以每天在累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阅读便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有六章,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吴非老先生的这本书是一本有思想、有灵魂的书,是一本能启迪人们思考的书,是一本有智慧、有力量的书,为我今后的教学生涯引领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本书最让我感动、让我思考、给我启发的语句。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这段话对我感触很深,教师的胸襟就如同宽广的大海,而学生就如同自由自在的鱼儿,海有多大,鱼儿自在遨游的空间就有多大,海有多深,鱼儿遨游的本领就有多多。我不是一个胸襟开阔的老师,我也曾心胸狭窄过,也曾与学生置气并且口出狂言,也曾因为学生气我而去找学生麻烦,可是当我看完老先生的这篇文章这段话后,我反思自己的言行,你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你何必要为难学生让学生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呢?你都没有做到为人师表你又为什么要学生尊重你呢?你都没有一个教师该有的广阔的胸襟你又为什么要求学生做到大气,面朝大海、仰望星空呢?你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而你的学生也只是平凡的学生,你要想要你的学生顶天立地,你就需要拥有博大的胸襟。我想我会做到的,我会让我自己的学生去开垦自己的心灵,去建造精神家园。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也感触很深,因为我感同身受。我是一个眼泪窝子很浅的人,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流眼泪,可是我基本不在学生面前流眼泪,但是也有一次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那时我带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班级总是有同学早上迟到,当时学校有规定,迟到的同学是要扣班级分的,一个月下来我的班级因为迟到被扣了10分,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我被点名批评了,那一个月我的班级成了全校迟到学生最多的班级。会后我特别伤心难过,难过的是学生不争气,伤心的是学生都为各自私利而没有为班级利益着想。带着这种情绪我回班级了,看着一双双眼睛盯着我看等着我说什么的时候,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同学们纷纷问我怎么了,我把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学生,学生们都若有所思的不说话了,只有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用有趣的话逗我开心,今天的这一切就这样过去了,我什么都没多说也什么都没多做。可是让我欣喜却又惊讶的事情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接下来的一学期发生了,再也没有学生迟到过。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先生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又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是的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合上书,回忆着书中吴老先生写下的一个又一个耐人回味的小篇章,每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了吴老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让我的感情久久不能平息。吴老先生的文字让我在他平凡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让我有了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始终努力着、思考着,幸福的静待花开。

教师读后感12

  在《乡村教师》中,罹患绝症的老师在临终之际仍在要求懵懂的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在这现实主义色彩高度饱和的一幕之后,故事突然跃向了星际战争:神一般的外星人在清扫战场时鉴定着沿途行星的文明等级,被随机抽作地球样本的孩子们面对一系列测试题时无动于衷,直到正确答出了牛顿定律,才证明了地球值得保存。以这种近乎讽刺的方式,人类躲过了一劫,却无人知晓所有的功劳属于一个在这个星球上最贫瘠的角落里默默死去的中国教师。

  在《乡村教师》中,李宝库没有桃李满天下的丰功伟绩,也不是什么精英学者,他就是个普通的教师,他的学生只有4个乡村孩子,“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就像一根蜡烛,在临终前,燃烧了自身,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道路,他坚持给孩子教授知识,不但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还“巧合”的改变了地球的命运,也许除了孩子们没有人会记得这位教师,但所有人都应该对这位教师致以敬意。

  一位小人物的.对于教育的坚持拯救了太阳系,一个生命的终结换回亿万生命乃至文明的延续,这也许是偶然,但也是必然,我相信,即使碳基联邦选择的不是这四个孩子,别的孩子也会回答上他们的问题,因为在李宝库身后,是无数个和他一样的教师,他们大都也坚持着教师的意义,用心为孩子教授知识。在整篇小说里,李宝库的教学经历非常艰辛,村子里也有很多人对于读书表示不理解,“识文断字又不能当饭吃”,在村民的眼里,读书不如物质的东西有用。但正是这些大家认为的“无用之物”,最后却成为了拯救所有人的关键。刘慈欣以科幻的视角,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使命感与价值感,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最大敬意,正如他在《三体》中所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在这篇小说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身的生命更有厚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人生的长度。”教师这一职业,就是为了让孩子的生命更宽阔,可以让孩子走出去,不但仅局限于乡村这个囹圄。

  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文明本身,便是对李宝库以及他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最好的慰藉。虽然众多教师们不会为大众所知,但他们对学生、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带来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为社会的发展和存续做出贡献,这便是教师的价值。

教师读后感13

  这几年的教师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对教学技能的掌握也在不断地提升,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能否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能否有更高的要求。

  一、爱岗敬业。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坚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格,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来要求自己,要对学生关爱有加,对犯错的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既是严慈相济,又是相互理解和尊重,充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通过师德师风学习,我意识到,自己的师德师风需要自己时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提高自身素养。

  “为人师表”是做人的根本。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爱学生为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朋友”,才能成为教育教学的“朋友”。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引导者、榜样,是学生人生道德建设的引导者,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因此,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在思想道德、行为作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仅要掌握课内学科的教学方法,更要掌握教学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教材,掌握知识的操作过程,掌握知识的运用过程,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更丰富,使学到的经验更全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得到更好更新,为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人师表,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教师读后感14

  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他给的不是建议,而是在把他智慧的结晶传授予我们。教育素养的第一重要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所以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知识。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师的教育素养只能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那么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教育素养呢?下面我就教师素养方面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我们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经常听到学生在背地里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的时候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起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与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或者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认识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评价教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能力、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满意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教师,其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处在年级前茅,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工作能力都特别强,但是学生对其满意率却不是很高,这是何种原因呢?我想:这类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知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最高,讲课最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我觉得亲和力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

  再次,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科学、有师范性,要力求准确、到位、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优美、科学的语言能给学生语言的营养、智慧的启迪。教师一句精辟的话语,能萦绕于学生的脑海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能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

  总之,要想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就需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所谓"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我们就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以上是自己较粗浅的感受,有待于进一步攻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自己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师。

教师读后感15

  这本书记述着管老师平日工作的小事,没有夸张、没有掩饰、没有雕琢。它写出了每个一线教师无日不做的大量的琐碎事,每日里大量付出、却不为人知的事。共分为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一线育人学、一线自立学、一线个案学、一线激励学、一线复习学、一线反思学十个部分。他的很多方法都是我们看到就能用上的,很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是一本务实的书,我很喜欢。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孩子,是如何将教育的真谛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小到作业的收缴,大到班风的建设,管老师都是用心在琢磨。虽然他不是班主任,但他一直秉承着一个理念:一个好的学科教师,表面上不是班主任,实际上他是看不见的班主任,他没有班主任的名分,却有班主任的使命。他是真正的将孩子的一切放在心中,用心揣摩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管老师的“激励学”。正如书中所说: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激励学生的高手。善于激励的老师,能够焕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于干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够点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火种,于困境中获得超越的勇气和力量;能够给学生心中镌刻入奔腾的蓝图,于失败中想见成功的喜悦和美好。一线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给学生打气,是学生学会自我打气。斯言信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进步,管老师建立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如,“每日表扬”、“管老师专项奖”、“邀请学生帮老师做事”“药走偏方”“和学生打赌”“与最近的人比”等等。这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人情关怀的激励形式,犹如一道道清泉,悄然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学习。

  反思自己 的教学,激励机制很少,而且比较单一,常采用百分竞赛制度,但是又缺乏创新和改进,所以收效甚微。通过《一线教师》的阅读,我想:我们应该毫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让激励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表扬;对学生的点滴成绩,要善于及时捕捉并夸奖;对学生独特的个性,要善于表示由衷的赞叹;对那些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尤其对于学习暂有困难或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我们要细心地剖析其可能的积极态度和正确思维,鼓励他大胆表达,和学生们一起倾听他发言,真诚地陪同他进步,精心保护其每一个进步的足迹。

  我还特别欣赏的是管老师的 “一线作业学”,没有高深虚脱的理论,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详尽地阐述了他所展开的系列行动。“一线作业学”中的“组建作业竞赛小组”巧妙地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作业拖拉者订作业合同”让倔强的懒孩子用“做好作业”来回击别人的指责;“弹性作业和作业典型”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伙伴学习,培养他们认真作业的态度、认真做事的态度……句句诚恳,有说服力。

  当他发现班级里个别学生写字潦草时他这样说的:“我曾做过一个实验,一篇学生作文要两个学生誊写,一个誊写得很干净、清楚,一个誊写得马虎、潦草,送到几个老师那儿去批改,当然,限时两分钟,因为高考作文,老师批阅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结果,你猜,相差多少分?”“10分”“28分!”“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老师也是人,他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一般来说,老师印象里是这样的,字迹干净、整洁的同学学习总是不错的。字迹潦草、马虎的,学习一定不怎么样。”“好好写字。把字写美,那要水平。把字写干净,人人可以做到,不就是多花几分钟吗?你以为写快一点,能快出多少时间?习惯干净、整洁了,速度并不慢。”合情入理的一番话,让孩子们听得心服口服。

  从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管老师所带的班级并不是一个样样都很好的班级,作业拖拉、甚至不完成的;不遵守纪律者;上课吃东西、喝饮料的;男女生闹矛盾、起外号侮辱他人人格的;甚至升级为对立攻击者的。可管建刚却以自己的智慧,以一个探索者的精神记录了自己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似乎总是习惯去抱怨学校、领导给我们的分工太不合理,为何将这又乱有差的班级分给我而不分给其他老师呢?为何不将大班额控制在标准以内呢?管他呢,乱就乱,反正一学期很快就会过去的,费那么大的气又是何苦呢?所以,我们才这样的碌碌而无为,这样的苦闷而又不能自拔。书中的管建刚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一线教师需要在教书的同时做个思想者,做个有心人。

  同样是站在一线,同样是教书育人,管老师却能做得如此精彩,我不禁愧然,想想平时的自己,缺少的是对教育的反思,对教育的耐心,对教育的孜孜以求,对教育的热爱。所以我们只能是平凡的,我们的教育也是平凡的。

  最后,借用管老师的一句话话,用以自勉:“一线教师除了站在大地上,还应用诗意的目光不时眺望一下地平线;一线教师除了耕耘,忙碌,还应不时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

【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读后感02-24

教师读后感(经典)06-09

教师读后感05-19

教师读后感范文03-28

教师读书的读后感03-09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2-27

《塑造教师》读后感02-27

教师读书读后感02-28

《致教师》读后感02-23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