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2、设计邮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邮票秘密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邮票、放大镜、各种图案的邮票课件、卡纸、花边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给小朋友出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
小图片真美丽,穿了一身小花衣。千里万里去送信,不怕风来不怕雨。写信人的心里话,它来替他守秘密。
(二)布置邮票展,让幼儿观察邮票,自己发现邮票的基本特征
师: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了一些邮票,老师用收集的邮票布置了一个“邮票展”。我邀请小朋友去参观。在参观之前,老师提个要求:小朋友在参观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可以一边观察互相讨论,比比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播放轻音乐)幼儿自主观察邮票。(约5分钟)
(三)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探讨邮票的特征,了解邮票的用处。
师:小朋友发现了邮票的哪些秘密?
师小结:对,邮票上的图案多种多样。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有的是人物、有的是建筑、有的是自然风光……真是包罗万象,特别漂亮。
提升经验:
1、小朋友刚才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说明你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除了你们自己发现的秘密之外,你还想知道它的哪些秘密?
教师小结:邮票上有漂亮的图案,有发行的时间、有面值、还有发行的国名等。
2、老师把邮票放大一下,小朋友看的再仔细一些,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课件)
师:设计邮票的人不只是一些画家,小朋友也可以设计出漂亮的邮票。
师:为什么要有锯齿呢?
(四)欣赏具有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图案及外国的几张邮票,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1、刚才小朋友参观邮展的时候,我发现咱们小朋友对邮票上的图案很感兴趣,下面咱们欣赏一些具有动物图案的邮票(出示)还有植物图案的邮票。
2、引导幼儿自主设计邮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锯齿的卡片,现在咱们小朋友也当一次邮票设计师,设计一枚让老师觉得特别新奇的邮票吧。在设计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邮票上要体现出邮票的特征。比如:要标上面值、还有发行的国家等等。比一比谁设计的邮票最新奇。
(五)作品展示
画完的小朋友请到前面举起来让老师们看一看,小朋友们比一比讲一讲看谁设计得最漂亮。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有关邮票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世界上谁设计了第一枚邮票?中国第一张邮票什么样?除了纸,还有什么材料制成的邮票?以后我们再慢慢了解,一起探索邮票的秘密好吗?
大班科学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四)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课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小的孩子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教学内容。我用“做中学”的理念,原则,设计,组织这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用运各种手段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布置一间暗室。
2. 投影屏,立体玩具吗,手电筒,记录板,纸笔。
活动过程 :
1.设疑导入
提问:影子先生怎么了?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激活思维,猜想,想象,建构。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影子变魔术呢?
3.自主探索。
分组实验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重点: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难点: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
5.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问题: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能是黑色的吗?他还会变什么魔术?
教学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探索影子,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朋友影子,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观看了月食形成的原因的短片。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堂科学活动课是借鉴市科技馆的活动手册影子的秘密一课开展的,这次的教学是一次成长的教学,因为今天科技馆的老师和北京的专家老师也莅临了我的课堂,并对我的这节课做了点评,尚老师先是对我课堂好的一面做了表扬,其次对课堂的不足之处做了探讨,并结合科技馆鲁老师的意见和我一起共同进行了修改,让我确实感受了科学教学的魅力,今天的课堂教学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
大班科学课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三)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三)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大班科学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蔬菜的外形和特征
2、比较不同蔬菜的差别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丰富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参观任务,要求幼儿带有问题去进行观察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所看到的蔬菜,并进行相关的咨询(比如:它的名字是什么,怎么食用等)
二、交流参观成果
1、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并能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大家分享
2、向大家介绍自己刚认识的蔬菜
三、教师小结
1、总结幼儿的观察结果,讲解蔬菜的特征
2、引导幼儿对不同的蔬菜进行比较(外形特征、食用部位的不同等)
3、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可根据食用部位、颜色等)
大班科学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各种力及其作用。
2、以诗歌仿编的形式进行表述。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丰富有关力的概念及其本活动以前认识的各种力。
2、图片若干、风车、小汽车、弓箭、磁石、纸船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力。
1、交代玩耍要求:
(1)玩耍时找一找力在哪里?是什么力让你的玩具动起来和停下的?
(2)当音乐停下时,轻轻放下玩具回到自己的位置。
2、幼儿自由选择玩具,探索、发现、感受各种力的存在及作用。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教师注意倾听。
4、通过个别提问:“你的'玩具是怎样运动的?”“是什么力在起作用?”共同分享发现成果。并且在幼儿自由表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总结讲述。如:风车吱吱转,靠的是风力。
5、教师总结幼儿发现的各种力,并请幼儿从教师提供的图标中选出一种最适合的符号表现出来。如:重力↓
6、请几名幼儿用图片和各种力的图标表示自己的发现。
二、还有什么力。
1、刚才小朋友在玩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力就在我们身边,请你回忆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2、引导幼儿在充分讨论、回忆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种类的力。如:会把东西压住的力是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种各样,它们起到的作用一样吗?我们把这些力和它们的作用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好吗?
2、在图片和图标的辅助下引导幼儿用“什么样的事情,怎样运动,用的是什么力”这一形式创编诗歌。
活动结束
让幼儿再次玩玩具进一步验证发现的结果,并一边玩一边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大班科学课教案7
前一阶段,我班的孩子一直在玩“沉与浮”的游戏。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找来了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进行实验,如:木珠、海棉、回形针、木片、塑料积木等等。观察其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孩子们不仅越玩兴趣越高,而且在个别孩子的带动下,大家还玩出了新花样:想办法将沉入水中的物品让它浮起来;浮在水面上的物品让它沉下去。而在“橡皮泥浮起来”的实验中,孩子通过自己反复的操作,发现了:原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小小“沉浮实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活动结束后,有孩子提出:铁做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的,但是它不能改变形状。那怎么办?为了支持和延续孩子探究的兴趣,在对现有的材料进行了研究和大量的讨论之后,我设计了本次正规活动--怎样让小铁块不下沉。活动以问题开始:怎样让小铁快不下沉?让孩子在观察了材料以后,充分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假设。
老师为孩子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盒、乒乓球、气球、纸、泡沫塑料等等。让孩子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假设、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鼓励孩子进行实验记录,另一个则是实验结束后的讨论交流。
实验记录是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尝试着让孩子做个人的实验记录,因为它能记录下每个孩子的发现、问题、实验的结果及其解释,这是保持实验连续性的最好工具,也是激发和延续孩子对问题探索和研究兴趣的最好方法。正如“做中学”中所说的:同样的实验,同样的观察,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讲有着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
讨论交流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成调查研究、回答该问题和向他人介绍成果。讨论交流是我们经常进行的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讲述自己实验的过程、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反驳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新的疑惑。
而作为老师的我,在实验中则是起到引导、鼓励、支持、合作的作用。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鼓励,鼓励孩子能够用已有的经验或新的观察来回答问题;支持,老师支持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合作,老师能将自己与孩子们看做是合作伙伴,愿意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大班科学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
3、幼儿侦探卡人手一张,笔。
4、侦探道具(眼镜,放大镜)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熊猫开超市。
师:熊猫开了一个超市,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熊猫要货物,清点商品数量了。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幼儿对照自己的清单卡,记录数量。
师:算出来的单子仔细观察一下,发现什么问题?
幼:货架上有1块蛋糕,记录单上有3块蛋糕,少了2块蛋糕。
幼:货架上有3罐蜂蜜,记录单上有4罐蜂蜜,少了1罐蜂蜜。
二、进行侦破。
1、猜测。
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有人拿走了。
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今天到过超市的顾客们吧!
(有熊、猴子、狐狸、小狗等6种动物,动物神情、动作、衣着等各不相同,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与推理。)幼:是猴子,因为它戴着一副眼镜像坏人。
幼:可能是小狗,因为狗在流汗,很紧张。
幼:是熊,因为熊爱吃蜂蜜。
幼:可能是鸡,因为鸡背着背包上超市,很可疑。
幼:……。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想想侦探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幼儿得出:找线索。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2、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脚印(点击ppt画面五:脚印)师:在蜂蜜和蛋糕的柜台前,留下什么呢?
幼:弯弯的月牙形的是马的脚印。
幼:像竹叶样的是鸡的脚印。
幼:枫叶样的是鸭的脚印。
幼:圆圆脚趾的`是狗的脚印、尖尖脚趾的是狐狸的脚印。
师:留下这些脚印的人,很可能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嫌疑人。
师:我们每个小侦探都有一张这样的侦探卡,请你们把留下脚印的小动物找出来,在第一行里做个记号,表示它是嫌疑人。
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幼儿纠错。(教师巡视)
线索二:黄色格子布。(点击ppt画面五:黄色格子布)师:除了脚印,柜台前还留下了什么?
幼:一块黄色的格子布。
师:留下这块黄色格子布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这块布会是谁留下的呢?我们还是看看这些顾客仔细找找看。
请幼儿找到后自己说说在哪些小动物身上有这块黄色格子布,教师倾听。
提出观察要求:观察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小动物身上的每个地方都要仔细看,这样才能一个都不漏掉!
师:请你们把可能留下黄色格子布的嫌疑人也找出来,在第二行里做上记号。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统计找到了2位嫌疑人。
线索三:目击者。
师:除了在柜台前发现的脚印和黄色格子布外,我们还找到了一位目击者。
(小猪)什么是目击者呢?(看到别人拿东西的这个人就是目击者。)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目击者是怎么说的?
小猪说:我看见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穿着一件背心,背心上有数字"58"。(教师体态)幼儿复述目击者的话。
记录线索。一边听目击者的话一边将这条线索在第三行第一格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
3、推理、结案。
(1)、思考:根据线索找到了这么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谁最有可能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请幼儿看着自己的侦探卡,思考分析。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从三条线索和对应的嫌疑记号着手,找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2)、幼儿推理:谁是最可能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
师:不能光凭一条线索就能断定谁是嫌疑人!
幼儿自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小狗)
(3)、结案,了解真相。
师:小狗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那狗为什么会拿蜂蜜和蛋糕呢?
请幼儿个别发表意见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小狗,看看小狗会怎么说。
小狗说:我是小熊家的邻居,熊妈妈生病了,很想吃蜂蜜蛋糕,可是家里的钱都拿去给熊妈妈看病了,小熊哭得很伤心。我舍不得可怜的熊妈妈,所以才到商店里拿了蜂蜜和蛋糕。
4、案情动机讨论。
师:真的是小狗拿走了蜂蜜和蛋糕,狗为什么要拿走蜂蜜和蛋糕呢?小狗这样做对吗?
大班科学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蚂蚁、燕子等动物如何过冬的。
2、能够分辨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
3、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若干、冬天图片、南飞图片、冬眠过冬图片、储食图片
2、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拿出一张冬天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天的天气怎么样。
2、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度过冬天
二、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
1、先认识动物(青蛙、蚂蚁、燕子、熊、兔子、天鹅),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比较一下动物外形特征的不同与感动有没有关系(为什么选择这种过冬方式)'
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冬眠过冬(青蛙和熊),储食过冬(兔子和蚂蚁),南飞过冬(天鹅和燕子)等。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己表述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加深印象。
"我问你答"的`游戏:一个幼儿先上给相对应的图片连线再抽一张动物图片叫另一个幼儿回答是如何过冬
总结:青蛙和熊都是冬眠过冬的,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兔子和蚂蚁是在自己的洞里过冬的,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因为天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
活动延伸:
大家转动自己的小脑袋想想乌龟、蜜蜂、大雁等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活动反思:
首先我选择这个主题是应为冬天快到了,让幼儿可以从自身冬天是怎么过引申到动物是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而且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让幼儿对动物过冬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印象,请一个幼儿上来先连线再抽一张图片叫另一个小朋友回答讲述动物过冬的方式。幼儿敢想敢说,不受拘束。本次活动也存在了很多不足,如我对其它动物过冬的知识面不够丰富;活动结束时教师语言不够精练,动物卡片运用不够充分等
大班科学课教案10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有“离心力”这个概念存在,在理论上“离心力”只是一种与向心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只让孩子感受离心现象,而非离心力。
●向心力是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一般来讲以地面为参考系。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如果向心力不足(绳子断了),物体就会越转越离开旋转中心甚至直接被直线甩出去,也就是离心现象。
大班科学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其共同的特征。
2、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如有条件,请幼儿从家里带一个电动玩具到幼儿园。
2、电池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
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请你说说你带的是什么玩具?
请几位幼儿演示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看,激发大家的兴趣。
2、确立小组名称。
教师:请你们自己都来玩一玩自己的电动玩具,看一看他们会不会动?
教师:你打开开关的'时候,你的玩具会怎样?(玩具汽车向前跑、玩具母鸡生蛋了……)
教师: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玩具里有电池)
3、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
教师:老师请大家把电池拿掉,看看玩具还会不会动?(不会动、不会转、不会亮……)
教师:我这还有两个玩具,他们为什么安上了电池还不能动呢?(将电池装反了)
让幼儿猜测、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安装电池要注意正负极方向。
教师: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在你的玩具中装上电池,看他会不会动?个别指导幼儿装电池,教师示范装电池。
幼儿尝试玩电动玩具,交流电动玩具的特征和电池的作用。
4、幼儿互换玩具,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纸杯、塑料杯等物体,知道形状不同滚球路线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薯片桶、纸筒、纸杯、塑料杯、八宝粥筒、斜坡、球门等若干。
2.彩线绳、双面胶、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将其分类。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们滚动的路线。
3.教师出示斜坡,球门,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的滚动路线。
教师小结:有的物体能滚进球门,有的滚不进去,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路线不同,两头一样粗的能直线滚动,而一头粗一头细的则会拐弯。
二、再次探索,发现不同的滚动方向。
1.提问: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向哪边拐弯的呢?
2.幼儿再次探索,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
小结: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向细的一端拐弯,这种滚动路线叫弧线滚动。
三、三次探索,尝试让物体的弧线滚动变为直线滚动。
1.提问:小朋友怎样让纸杯、塑料杯不拐弯,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线绳、双面胶等材料,请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3.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讨论,分享探索经验。
小结:只有让物体两端变得一样粗细才能滚进球门。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平时在家,你们还看到哪些会滚动的东西?那他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请你们回去后把他们也找出来玩一玩,试一试,然后把他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和给大家一起分享。
大班科学课教案13
活动名称:探访蔬菜朋友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蔬菜的外形和特征
2、比较不同蔬菜的差别
活动准备:丰富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参观任务,要求幼儿带有问题去进行观察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所看到的'蔬菜,并进行相关的咨询(比如:它的名字是什么,怎么食用等)
二、交流参观成果
1、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讲听,并能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
2、向大家介绍自己刚认识的蔬菜
三、教师
1、幼儿的观察结果,讲解蔬菜的特征
2、引导幼儿对不同的蔬菜进行比较(外形特征、食用部位的不同等)
3、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可根据食用部位、颜色等)
大班科学课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龙平面图、拷贝纸、铅画纸、复写纸、印章、白纸。
3、彩纸、剪刀、小筐。
4、复印机、电脑、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复制的现象。
1、出示小鱼图。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还需要一张一样的小鱼图,有什么办法?”
2、示范使用复印机操作过程。
师:我就请复印机来帮忙。看,一张一样的小鱼图出来了。
3、:刚才老师操作的过程就叫复制。复制就是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复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刚才老师用的是复印机来复制。
二、尝试简单的复制。
1、我还带来了一些东西:恐龙图、拷贝纸、复印纸用这些材料能不能来复制小恐龙呢?还有印章、模具,它们能用来复制吗?请你们动手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鼓励先完成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复制。
3、介绍复制情况。
(1)请个别幼儿来介绍是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复制的?
师:请你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复制出这两个东西的?
(2)请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儿来介绍。
师:有谁也用了这些材料,但不是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的?
(3)请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来介绍复制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复制的?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4):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复制的。
(请你们把东西都放回筐里。)
(当幼儿讲到用复印纸等要讲解一下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三、感知、探索快速复制的'方法。
1、师:“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现在那里的小朋友需要许多纯净的水,我们一起他们,好吗?”
“你们每一个的筐里有一瓶水,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出更多的水。还有5分钟,运送水的车子就要开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快速复制。
提醒:废纸放桶里。
3、介绍复制方法。
(1)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数复制了多少瓶水。”
(2)请复制的最多幼儿来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复制的。
(3)请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的幼儿来介绍,比比哪一种方法好。如果同一种方法,想想为什么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这么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们。
四、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复制的办法?”
2、“复制的方法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方便、速度快)
延伸:了解电脑复制,结束活动
1、出示小兔图。“这是谁,小兔一个人觉得怎么样?”“怎样帮助她?”(复制的方法)“老师也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师电脑复制小兔。
“原来电脑也是可以用来复制东西的,家里有电脑的小朋友回家也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们平时发现了不同的复制方法,再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好吗?”
大班科学课教案15
设计思路:
有一天,有幼儿问:“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
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些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最后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的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活动点评:
虽然活动中用到了温度计,但教师又没有将目标落实到知识点上,而是突出“做中学”的精神,让幼儿通过活动需要来了解、使用温度计,与此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充分表达自己的实验经验事实。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使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过程、方法,从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老师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热水,可水太烫喝不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这杯热水快快变冷”这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活动展开了,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放在空调下吹”、“用扇子扇风”、“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热水放在冰箱里”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使热水变冷,我请幼儿进行了小小实验,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应多让几位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热水变冷的。另外,应该多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幼儿自己来测量水温。
【大班科学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课教案(精选20篇)07-12
大班科学课优质课教案04-07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09-14
大班科学课教案(通用20篇)03-07
科学课教案通用04-18
小班科学课教案02-24
《身边的中草药》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精选11篇)10-19
幼儿园科学课件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