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搓长的泥块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联系。
2、在玩泥游戏中,初步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3、通过操作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剪刀、小豆豆、模子、牙签、火柴棍等。
2、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彩泥引起兴趣。
教师: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团彩泥,你用什么方法使你的彩泥能变个样子呢?
2、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玩的?
请幼儿说出玩泥的各种方法。
3、教师: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搓一搓彩泥比一比谁的彩泥又细又长。
4、提问:你搓的像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已知的物品。
5、教师:看看我把你搓的长条变成了什么东西?
请幼儿说一说看见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6、请幼儿把搓好的长条变一变,试一试能变出多少东西。
老师指导幼儿用那些辅助材料可以完成作品。
7、幼儿的作品欣赏,向同拌介绍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彩泥的,彩泥变成了什么?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
1、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
2、《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二、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
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三、出示放大镜。
1、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
2、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四、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
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五、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
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
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借助标记、周围同伴的位置等为参照物,快速站圆圈。
2、学习与同伴手拉手,按照儿歌的节奏向圆心和圆外走。
3、在游戏中体验吹泡泡、追泡泡、拍泡泡的乐趣。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吹泡泡用的肥皂水和泡泡枪、一块有圆圈的场地。
活动过程
1、玩游戏:吹泡泡、追泡泡。
教师出示肥皂水和泡泡枪,引起幼儿兴趣。
交代游戏要求,提醒小朋友追泡泡的时候要当心,不能撞在一起。告诉幼儿老师会在这里吹泡泡,也会在那里吹泡泡,小朋友要到不同的地方追泡泡。
教师吹泡泡,幼儿玩追泡泡的游戏。
2、游戏"吹泡泡"教师:今天,我们班级也有很多调皮的泡泡,它们还会连在一起变成大泡泡呢!这些大泡泡,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很好玩,你们想不想试试?
交代幼儿名称以及玩法:你们都是我吹出的泡泡,现在你们这些泡泡要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泡泡。我们一起念儿歌,让泡泡变大、变小。当听到老师说:"泡泡回来了!"小朋友找圆圈,然后快速站到圆圈上。
引导幼儿玩游戏,边用语言提示幼儿: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提示,变成大泡泡的`时候,泡泡不能破,不能漏气,要是漏气了,这个大的泡泡就没有了,吹小泡泡的时候不能挤在一起……游戏进行1-2次。
表扬快速回到圆圈上的幼儿,并提问: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能够快速回到圆圈上呢?开展游戏1--2次。鼓励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念吹泡泡的儿歌。
3、放松活动:小孩,小孩真爱玩。
活动前,老师提醒小朋友:老师请小朋友摸什么,小朋友只能摸以下就快快跑回来。活动结束后,表扬快速回来,而且不撞到别人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活动中我就进行拟人化语言,如:皮球宝宝,大树宝宝等。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 。活动开始我运用吹泡泡的游戏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抓泡泡时非常开心投入。通过这样游戏活动再让孩子们来玩调皮的泡泡的游戏,让他们要按老师的指令来玩,很多的宝宝都能听到指令很快回到指定地点,但也有一些宝宝不能听到指令马上回来。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了泡泡、追泡泡、拍泡泡的乐趣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我和小猪》是一个简短易懂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重复富有变化,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故事中将睡觉、吃饭、喝水等生活环节用生动的象声词来表现,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和理解。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孩子们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通过故事中小猪和鲁尼的生活情景再线,回忆整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在幼儿园是怎样睡觉、吃饭、喝水的?”“怎样和小伙伴相处的?”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和表达生气、高兴等情绪。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本次活动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生活化的观念出发,遵循《指南》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将阅读故事与回忆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幼儿模仿“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等象声词,丰富幼儿语言,增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重点)
2、丰富象声词汇“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
3、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情感。(难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鲁尼”和“小猪”,谈话导入课题。
分别出示鲁尼和小猪,引导幼儿跟他们打招呼,并说说他们的长相。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与小猪和鲁尼打招呼→说说他们的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画面内容,挖掘幼儿已有经验,感受鲁尼的可爱。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分页观察画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声词。
1、鲁尼和小猪睡觉。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睡觉时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么睡觉的?
师:奥,困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呼噜呼噜”睡觉,(小朋友学一学他们睡觉的样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妈妈睡觉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爷爷奶奶呢?
(此环节让幼儿闭上眼睛,师幼轻声细语地交谈,在温馨的氛围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想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朋友细细的、轻轻的呼噜声→爸爸大一点的呼噜声→爷爷奶奶更大一点的`呼噜声。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生活乐趣。)
2、鲁尼和小猪吃饭。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吃饭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样吃饭的?
师:饿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但是,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此环节采用先合后分的办法,先出示鲁尼和小猪仔一起吃饭的图片,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画面,引导幼儿说出:饿了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然后单独出示鲁尼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述说,角色形象更清晰。从鲁尼和小猪吃饭联想到自己在幼儿园吃饭,结合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鲁尼吃完饭后漱口、帮助成人打扫卫生、洗手等关键环节。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内容生活化。)
3、鲁尼和小猪喝水。
引导幼儿猜想后说出:鲁尼和小猪喝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师:对,渴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咕嘟咕嘟”喝水。小朋友要注意了:他们会喝什么样的水呢?白开水、橙汁还是别的饮料?
(抓住幼儿喝水的环节,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要多喝水?应该喝什么水,为什么要喝白开水,引导幼儿尽量不喝饮料。)
4、鲁尼和小猪生气。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一说出:
呀!鲁尼和小猪这是怎么了?
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生气?
生气好不好?
那应该怎么做?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猜测想象他们可能是为了什么生气,让孩子们体验生气的样子,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表述,此时老师可继续跟进:他们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将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说出来并予以解决。)
5、鲁尼和小猪高兴。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后,分别说出:鲁尼与小猪高兴时的样子。
师:高兴的时候,小猪喜欢干什么——摇-尾-巴;鲁尼呢——蹦呀、跳呀、笑呀……
(此环节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猜测小猪和鲁尼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满足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高兴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高兴的事情,与故事中的角色形成共鸣。并懂得“开心是最重要的”,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泻泄。)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愉快和幽默。
观看课件,在轻松的音乐中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视听双重感觉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体验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感受。)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提供鲁尼和小猪的手偶,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在美工区,投放圆形纸板,引导幼儿绘制高兴、生气时的表情图。
附故事《我和小猪》
我的小猪说:鲁尼,你像我一样可爱呀!
是吗?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嘟咕嘟,喝水。
生气的时候,我也像小猪,什么样?撅嘴。
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小猪喜欢摇尾巴,我没尾巴,不能摇尾巴。那我摇什么?我什么也不摇,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小猪说:“鲁尼,你在干嘛呀?哼!吓我一跳。”说着他又把嘴撅起来了。
哈哈,我才不管呢!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装生气,你没看见,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摇呀摇吗?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情节,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2、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同伴之间友好交往、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课件,小蚂蚁头饰若干,豆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导入语:老师和幼儿都戴上蚂蚁头饰,用游戏的口吻说:“孩子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们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2、一起做《健康歌》律动,训练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
二、欣赏课件,感受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
欣赏《蚂蚁搬豆》的.课件,提问:
1、一只蚂蚁在哪里看见一颗豆?
2、小蚂蚁自己能搬动吗?为什么?
3、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4、最后蚂蚁把豆搬回家了吗?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播放课件,幼儿学习歌曲。
2、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提问: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四、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1、教师与幼儿示范表演。
2、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五、随音乐放松结束。
活动延伸:户外活动时,做体育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单向序数第一至第五,初步建立序数概念。知道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幼儿知道喝白开水有益身体健康。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1—5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5以内的序数,能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5以内的数。
难点:能将5以内的序数正确排列。
活动过程:
一、PPT分别出示动物园的动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名字。
二、游戏《排队》
1、将动物们排好队,引导幼儿说说从左往右数每只动物的排列顺序。出示数字卡片,教幼儿用数字表示序数,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意义。
2、学习说"×××排在第×"或"排在第×的是×××"的句子。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五瓶饮料》
四、幼儿操作游戏活动《帮动物摆饮料》
指导幼儿贴1—5的数字卡片表示饮料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可以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饮料排列顺序。
五、小结活动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它就叫序数。可以读成"第1、第2、第3、第4、第5"。
2、饮料虽然很好喝,但也不能喝的过多,过多的糖分会容易发胖,而且还含有色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好,要多喝白开水,它是既解渴又健康的饮料。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小班教案11-08
(精选)小班教案10-05
小班教案[精选]11-05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经典)09-19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