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
样的'?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小计:
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
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4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以及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角度观察的物体图片。
实际物体,如玩具、模型等,供学生观察。
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物体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看会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课主题——观察物体。
二、新课讲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度观察的物体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但它们都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表现。
三、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
学生围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形状。
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并尝试理解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之间的联系。
四、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一些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物体图片,要求学生辨认并说出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学生独立完成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对不同物体的观察结果。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
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形状。
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增进亲子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针对学生在观察和描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玩具模型、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玩具、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物体,如储钱罐、电视机等,并展示从它们的上面、前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的'图片。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引导学生理解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会不同,从而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教师准备一个小药箱或类似的物体,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围绕它站成一圈。
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位置观察小药箱,并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形状(如上面、侧面、前面等)。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会不同。
教师再从不同角度展示小药箱,让学生确认自己观察到的形状是否正确。
三、小组活动,深入探究
分小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玩具或物品作为观察对象。
小组成员轮流交换位置,观察并记录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判断从哪个位置观察物体可以得到指定的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为老师拍一张照片,应该站在哪个位置拍才能拍出老师最满意的照片?”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提升,回顾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观察角度和位置。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个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不同形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学生准备:学具盒(包含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展示一个多面体玩具,请几位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形状。
提问:为什么他们描述的形状不一样呢?
揭示课题: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会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观察正方体
(1)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并在观察记录本上画出所看到的形状。
(2)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长方体
(1)展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同样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并画出所看到的形状。
(2)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也会有不同的形状。
观察球体
(1)展示一个球体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尝试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引导学生发现球体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但也有大小之分。
三、巩固练习
小组活动:每组分发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小组成员轮流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形状,记录员负责记录观察结果。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观察记录,全班交流不同形状物体的观察结果。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四、总结提升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它。
拓展:除了今天观察的物体,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形状的物体。课后,大家可以继续观察身边的物体,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描述它们的形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和理解世界。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训练和提升。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模型(如玩具、储蓄罐等)、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拍照吗?如果老师请你们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
提问:为什么你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揭示课题:看来,要拍出好照片,还真得讲究拍照的角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观察储蓄罐
(1)教师出示储蓄罐,请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3)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玩具
(1)学生分组,每组拿一个玩具进行观察。
(2)每个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并记录下看到的形状。
(3)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并讨论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不同。
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判断课件中展示的形状是从哪个方位观察到的。
(3)小组内交流答案,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学生之间相互出题,进行观察和辨认练习。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储蓄罐和玩具等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并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角度对看到物体形状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8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通过对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
课件:包含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物体图片或视频。
实物模型:简单几何体(如立方体、球体等)。
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所不同呢?
举例:比如一本书,从正面看是一个长方形,从侧面看则是一条细长的线。
二、新课讲解
展示课件:播放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物体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个实物模型,让学生围绕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形状。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或提问。
三、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如果给你们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正面、侧面、上面),你们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吗?
学生尝试:学生根据给出的三视图,尝试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分享经验:学生分享自己的拼搭方法和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三视图,判断是哪种立体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根据三视图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9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科学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准备:
实物模型(如玩具小汽车、积木等)
图片资料(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物体图片)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从多个角度拍摄的同一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物体。
揭示答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看起来却不一样呢?
二、观察实物,体验不同角度
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围绕模型走动,从不同角度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三、讨论交流,总结规律
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比较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四、应用拓展,加深理解
展示更多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物体图片,让学生尝试识别并描述。
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如: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拍摄照片,并与同学分享。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科学的观察习惯。
作业布置:
完成观察记录表的后续部分,记录家中某个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结果。
收集一些有趣的观察案例,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如玩具、小药箱等)、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观察物体时,我们看到的形状可能会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
二、新课讲解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或小药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大家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理解: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就可能不同。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一个带把的水杯,记录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并交流观察结果。
(2)全班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三、巩固练习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黑板、门窗等),并交流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从不同角度描述它们的形状,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物体时要注意观察角度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案03-07
观察物体二教案04-03
《转动的物体》幼儿园大班教案06-08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10-29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01-09
幼儿园大班教案《物体间的间隙》05-13
幼儿园大班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05-14
观察物体的教案(通用14篇)06-09
物体移动的秘密大班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