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的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猫、照片、学生带的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小游戏好吗?很简单,请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吗?请起立,向左转,挥挥你的右手,向右转,请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左耳朵。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握一握手,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的右手和你们的右手在一个方向上吗?(生答)请一位同学站在老师的右边,请另一位同学拉着我的左手,现在我们一起挥挥我们的右手,一起伸伸我们的左脚,现在请把手在你们的胸前击两下,请把左手拍拍后脑勺,好玩吗?课后两个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玩一玩。
(游戏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的物体不一样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的状态)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
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右两幅图片。
师:把熊猫的后面朝向学生,请学生说说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熊猫的什么(生交流),并找出对应的图片。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熊猫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熊猫的左、右、侧面,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2、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介绍你们的玩具吗?(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物体)
3、根据图片判断观察的角度不同(P57,做一做)
出示四本数学书前、后、左、右四面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观察者的角度,并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判断的?说完之后,请小组把四本书按照书上所示合在一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找出相应对应的面。
三、巩固拓展小姐(以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占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设计说明: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巩固阶段,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练习1进行了改造,使得新课教学以恐龙为主线展开。并且以好人好事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思想教育,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
教师: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你仔细观察过吗?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
教师: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学生两人一起拼图。)
提问: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比赛:快速抢答。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师分别出示三组物体照片:电话、手机、手电筒。以下是一组图形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引入:神探“冒险小虎队”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们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讲神探小故事,声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
3.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药箱,问:你观察到什么?(分小组操作、交流。)
4.“冒险小虎队”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A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
B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
C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
D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
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
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
6.填写观察实验报告: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上面
正面
左右面
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
8.课间小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古诗,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教学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险小虎队”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馆被盗了两件古董,被盗当天门窗都是锁好的。(形状如下)
“冒险小虎队”突然发现房梁上有一个小洞。接着,他们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都画了古董的形状:
ABC
2.出示例2。
(1)思考:他们谁是小偷?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动手操作。
(3)汇报,小结。
三、巩固新知
1.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2.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3.这是我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一个面,它们可能是什么形状?
4.画一画。
选择两个物体摆一摆,先确定一个面为正面,然后分别从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观察所摆物体,在纸上画出所见到的形状。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组同学猜猜这组物体是什么。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这几个实际动手操作的练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讲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习。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习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93÷3=9×800=110×5
500×6=31×262÷3=48÷4=
学生练习,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习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习。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习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习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习。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习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习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习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与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习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演示(平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a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指指被谁挡住啦?
师:如果把遮挡的这些立体块变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挡的就能看见了,是吗?
b、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带来)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形状。
上面:师:谁看到了他在观察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同学有个不一样的动作?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
师:a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b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你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
5、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的都对吗?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2、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2、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组合物体的三个角度的平面图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状的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
一座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同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图中大家看到的三张水立方的照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构成这些组合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大家会怎样数呢?
生: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师: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们看这三个组合图形都是两层结构,那我们可以分层来数。
生:第一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4个,所以总共有1+4=5个。
师:第二个图形有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上层有3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3+5=8个。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1+5=6个。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师:首先,我们从正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个正方形,下面有三个正方形。
师:能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吗?
学生自主画图,老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位,从左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左边有一个正方形,右边有两个正方形。
师:请大家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师:从上面看,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个正方形,第二行有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可以动手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例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下来。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教学安排:分三组学生分别完成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组合图形,然后分别画出所看到的图形,最后组与组之间交换评判。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猜测上层至少有1个,下层至少有4个。
生: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个,前排有4个。
师: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确定后排有2层,也就是2个小正方体,前排只有一层。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先跟大家介绍下,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师:从主视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有三层,左边至少有3个,右边至少有1个。
生:从左视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分两排,后排至少有3个,前排至少有1个。
师:在俯视图中,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前排只有1个,后排有4个。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
三、课堂总结从正面看→主视图;
从左面看→左视图;
从上面看→俯视图。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8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小计:
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
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9
一、学生整体学习数学情况分析
1、由于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学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特别是计算技能方面比较强。
2、孩子们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喜欢操作。
性强的学习内容。特别喜欢声形并茂、具有动画效果的课堂学习。
3、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孩子们都能主动参与小组学习中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座位安排便于个别化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
全班24人,以四人为一组,见图,其中☆表示发言积极的学生,思维灵活的学生,◇表示思维反应较快,学习良好水平的学生,●表示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表示学习有困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爱心和关注的孩子的座位。
三、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分层教学目标:
1、上限:通过学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区分左右侧面。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
2、下限: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
2、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
4、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
学生活动: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数,1、2、3。
3、照片中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多媒体运用:
1、课件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2、课件出示两张侧面照
3、课件出示学生正面照
【设计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1、本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②提问: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
③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④学生反馈,教师进行点拨
学生活动:
①有礼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②和同桌说一说
③大胆地和全班同学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边,看到了什么?
④判断同学回答的对与错
⑤看到的都是小熊侧面的学生起立
多媒体运用:
按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个别化教学:
①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尝试回答
②请中等想、水平的学生发表意见,再请思维灵活的学生补充。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换个位置再来观察呢?
②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③提问: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④反馈提问:咦,怎么不一样呢?你们每个小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⑤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学生活动:
学生起立,按顺时针方向走到下个位置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结果为什么和刚才不一样
个别化教学: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中,听听学困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
【设计理念】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教师活动
①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②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③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④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⑤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来做看物体找位置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点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学生活动: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学生回答:如,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③参与游戏:看物体找位置
多媒体运用:
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图片
个别化教学:
关注学困生活动、游戏时的表现,给予及时帮助。
【设计理念】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教师活动:
①书本练习:连一连
②观察恐龙。
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翻开书本67,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
③连线练习。观察汽车
④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来连一连!(翻开书本67)(反馈)
⑤观察查壶。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三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三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茶壶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壶)是谁看到的?
⑥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学生活动:
①学生进行练习,并说明理由
②从猜一猜活动中得出: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多媒体运用:
出示练习题
个别化教学:
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给学困生及时帮助。
1至4题,让学困生先回答并说明怎样想的,优秀生进行补充。
【设计理念】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茶壶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教师活动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活动:
1、各自总结自己的收获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物体的经验: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正面
后面——后面
左边——侧
右边——面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全面观察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习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1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你想听吗?
故事发生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一棵树上,看到地上有一个大大的蛋。然后它就想这个蛋孵出来会是什么动物呢?正在这时,这个蛋壳破了,出来了一只小恐龙。可这只小恐龙急着要找妈妈,它问小鸟:“你知道我妈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吗?”小鸟告诉它:“你妈妈的腿长的粗粗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恐龙根据小鸟说得话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
(能。那我们来看看小恐龙找到了妈妈没有。小恐龙往前找,真的被它找到了腿粗粗的动物。可是它妈妈吗?那小恐龙为什么会找错呢?)
(不能。为什么不能?)
只有认真观察物体了才能找到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应该如何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恐龙
1、老师把恐龙的模型带来了。请你说说这恐龙到底是怎么样的?
(说说恐龙的特征。)
2、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同学请起立。
其它同学还看到了哪幅图片的?你为什么会看到这张图片?和他看到一样的同学请起立。
看到不同的图片还有吗?你为什么看到的是这张图片?和他看到一样的同学请起立。
老师发现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起立过的。那你看到的是哪一面的呢?为什么看到的是这个图?
3、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看到的.那个面说清楚了。现在,全体起立,请每小组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向前进一个位置。再请你观察一下,现在你看到的是恐龙的哪一个面?
为什么和前一次看到的面不一样了呢?
(板书:位置变了,图像也变了)
4、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请你坐回自己的位置。把你们组的小恐龙拿起来,转一下,请问现在你看到的面和第一次看到的面一样吗?
现在你们的位置又没有变?为什么会不一样了?
(板书:物体转了,图像也变了。)
5、同学们不仅观察的仔细,而且还会动脑筋。就在我们观察恐龙的同时呀。电脑里有几个小朋友也在观察恐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它还带给我们一个问题。谁能来解决呀?
为什么小亮看到的是正面?小明看到的是侧面?小红看到的是后面?
(二)、观察书本。
1、你们真厉害。小恐龙呀觉得这观察物体太好玩了。于是他就拿了一些书来观察,你们能观察吗?
先请小组里的同学把数学书绑成一捆竖起来,摆在桌子的中间。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的是哪个面?为什么?
2、你看到是哪个面?为什么?
3、我们去看看小恐龙他们的观察的怎么样了。(出示做一做)
6、你能给他连一连吗?
7、同学们有没有一点累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先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点到哪一个面上,就请小组里的同学站到能看到这个面的那个方向,听清楚了吗?好,看看哪个同学反映最快。
(三)、观察汽车
小恐龙得去找妈妈了。小亮他们带着小恐龙往前走。在路上他们又遇见什么了呢?
1、汽车。
对,汽车。哪位同学能来说说他们看到的各是哪个面?
2、小明和小亮为什么看到的是同一个面?
(板书:位置相同,图像相同)
3、那如果小恐龙要看到的是侧面的话应该和谁站在一起?想看到后面的话应该和谁站在一起?
4、我想小恐龙了一定在为我们同学这么精彩的发言而感到开心。
我们看了这么多物体,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观察雕塑。
小恐龙在小亮他们的帮助下找到了他的妈妈,而且还来到了我们学校。看,他们来到了校门口。刚到校门口,小恐龙就被一样物体给吸引住了,你们认为是什么?
1、对呀。它被我们学校那美丽的雕像吸引住了。
这是小恐龙看到的几幅图片。你认为这几幅图小恐龙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2、如果小恐龙想到我们教室里来,他们要经过哪两个面?
如果到报告厅的话要经过哪两个面?
三、小结
小恐龙跟了我们一节课,你想小恐龙会对你们说点什么呢?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观察物体的教案】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案03-07
观察物体二教案04-03
观察物体的教案合集九篇01-19
观察物体的教案合集五篇01-09
观察物体的教案合集10篇01-28
观察物体三教案(精选24篇)02-14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8-10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