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16 11:28:4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5篇)

大班数学教案1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有规律的排序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美。孩子们在生活中也会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妈妈的生日》。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目标:

  1、用AAB排序规律为妈妈设计项链。

  2、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用AAB排序规律为妈妈设计项链。

  活动准备:

  1、知道妈妈的生日。

  2、挂历一份、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妈妈生日

  幼儿交流,说说自己妈妈生日是几月几日?

  小结:通过交流,每个人不但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生日,还知道了其他小朋友妈妈的生日。

  二、送妈妈礼物

  1、妈妈过生日了,你会送妈妈什么礼物?

  小结:过生日可以送给妈妈很多很多礼物,可以自己折花、也可以给妈妈买蛋糕唱生日快乐歌、还可以抱抱亲亲妈妈。

  过渡语:一位小朋友的妈妈要生日了,她为妈妈亲手串了一根项链。

  2、项链美吗,为什么?

  小结:项链很美,因为项链上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排列的很整齐,是有规律排列的。又是小朋友自己亲手制作。

  3、幼儿观察讨论项链是如何有规律的排列。

  小结:要想让项链上漂亮,一定要有规律。

  三、设计项链

  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根项链,要求项链一定要有规律。

  1、幼儿用AAB的.排序规律为妈妈设计项链。

  2、你是怎么样给项链排列的?

  活动延伸:

  1、妈妈生日除了送项链,还可以送什么礼物?

  2、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AAB的排序规律给妈妈设计蛋糕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给妈妈制作生日礼物,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设计】

  丝巾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不仅色彩斑斓,图案鲜明,还有很多不同的系法:做腕口,做包饰、腰带、头巾……今年还流行起重复、间隔的图案,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自由活动时,总有许多孩子围在一起讨论着自己的丝巾,于是我就想到,是否可以让孩子也来做一做丝巾,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鉴于丝巾本是四方形,装饰起来太费时,所以改成了三角形的头巾,减少了操作的时间。于是,我想到了无纺布,无纺布是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见的材料。因此,我决定采用数学中的间隔排序的方法设计头巾上的花纹,巧妙的将无纺布结合在一起,此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教案目的】

  1、通过观察发现图案排列的基本规律,并尝试自我创造排列。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排列规律,体验自我装扮后的快乐。

  【教案准备】

  1、范例头巾两条,三角形的无纺布每人两条。

  2、装饰图形片若干。

  3、轻音乐、音乐《最炫民族风》。

  【教案流程】

  一、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条漂亮的头巾,请小朋友看看头巾上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

  2、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排列规律。

  3、小结:原来这些花朵是按大小交替、颜色交替排列的。

  二、初步尝试,自由排列。

  师:咦!这些头巾上的花纹真有趣!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头巾吧!

  1、提问:那头巾上的花纹从哪里开始排呢?(小红旗)对了!从红旗的后面,并且在红线的上面排列好有规律的花纹,头巾就会变得独特而漂亮!

  2、提醒幼儿按规律排列花纹。

  3、协助有困难的幼儿一起完成。

  师:等下完成的小朋友请你拿着头巾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检查,你也可以说给客人老师听一听你是怎样排列的,如果你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送你一个贴纸贴在头巾上哦!请大家加油去做头巾吧!

  4、讲评。

  (1)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头巾置于黑板上。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3)全体检查对错。

  三、层层递进,二次操作。

  师:那小朋友还有更好的排列方法吗?现在请大家再来做一条和刚才不一样的头巾吧!

  师:完成的小朋友再去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的排列方法,如果你这次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帮你们把头巾系在头上哦!

  四、展示成果,体验快乐。

  师:宝贝们,你们太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秀一秀吧!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快思。网](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作肯定和否定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及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合作意识,体验操作活动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4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3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不同大小的图片每两个幼儿共12张,红蓝两色篮子若干,记录卡、彩色笔。

  2、相关教具、黑板。

  3、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今天还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出示手偶)以为小朋友变礼物的形式导出课题,思考:怎样才能把礼物成两类呢?

  二、了解肯定和否定的分类方法,教师和个别幼儿操作

  1、教师示范找出物体的某一特征并按其作肯定和否定的分类,分好后引导幼儿思考:怎样在记录上把刚才用的方法记下来呢?

  2、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想一想用刚才学的方法为图片分家,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示范操作一遍,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一次我们又可以怎样来记录刚才的方法记呢。

  3、思考:你有与老师不一样的方法吗?请幼儿个别回答并一名请幼儿用大教具操作,并做好记录。

  三、幼儿操作,巩固对肯定和否定分类方法的了解

  1、引导幼儿思考:你还有哪些不一样的方法呢?幼儿个别回答。

  2、幼儿分组操作:两个幼儿一组,提醒幼儿相互商量、分工合作,每一次分好后及时做好记录。

  3、介绍自己的分法:请幼儿两人一组,带上自己的`记录卡,向周围的老师介绍自己的分法。

  四、游戏:小小魔法师

  玩法:每个幼儿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扮演图片宝宝,在和魔法师做游戏,听魔法师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如:魔法师说“我是小小魔法师,是黄色的图片变小兔,不是黄色的图片变大树”。小小魔法师由大魔法师(老师)指定。反复游戏几遍。

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师:我先请一名小朋友当老师,这名小“老师”要帮助这三名小朋友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当排好后,老师再请另一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队,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下面的小朋友当评委,看他排得对不对?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2、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错,可以当老师了。遇到了一个麻烦,想让小朋友帮这五个瓶宝宝排排队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4、过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队,先帮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苹果现在我想请表现不错的小朋友玩一个“找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过程:教师给每一组小朋友发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种形状5个大小5种颜色组成的25张卡纸图形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有六十秒。

  2、在活动中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3、知道珍惜时间,学习有效利用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1、时钟一个;

  2、一定数量的雪花片。

  3、一分钟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二、认识一分钟

  1、通过看时钟认识一秒钟和一分钟。

  教师:你们认识时间么?现在是几点?秒针在不停的走,每走一步,就发出嘀嗒一声,是多长时间?(一秒钟)那秒针走了一圈是多长时间呢?(一分钟)小朋友们知道一分钟有多少秒呢?

  2、带领幼儿一起验证一分钟有60秒

  三、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通过等、看动画片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1、幼儿等待一分钟。

  2、幼儿看一分钟动画片。

  3、讨论前后两个一分钟的不同感受。

  四、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一分钟,学习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

  (一)通过玩雪花片进一步体验一分钟

  1、幼儿第一次无时间意识的游戏

  2、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刚才老师给了你们一分钟的时间,请你们数一数,你们插了几片雪花片。

  3、幼儿第二次有时间意识的插雪花片

  教师:有的小朋友说了,动作越快,插的雪花片就越多,现在再用一分钟的时间比一比,看一看这次能不能比第一次插的更多?

  4、幼儿相互交流两次插雪花片后的感受

  小结:在相同的时间内,小朋友第二次比第一次,懂得抓紧时间,所以速度也就快了,插的`雪花片也就多了。

  (二)讨论: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用一分钟插了很多的雪花片,看了好看的动画片,一分钟你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三)通过分组操作活动,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四)通过讨论,幼儿知道珍惜时间。

  我们玩了很多游戏,也知道要珍惜时间,你们会怎么珍惜时间呢?

  (五)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棒,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分钟,知道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明白了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分钟。

大班数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认识,并能够找到舞台上的相应位置

  活动目标

  1.认识九宫格,知道九宫格各个方位的命名

  2.能运用九宫格在游戏中找出舞台的不同位置

  3.乐于想象,愿意表达、表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舞台九宫格的位置:右上,中上,左上,右中,中,左中,右下,中下,左下。

  活动难点:理解观众和演员的左右不同,舞台位置的左右是演员的左右。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表演视频,大的9宫格图纸1张,笔,黑板,小椅子。

  经验准备:有认识舞台和当观众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观看表演视频,发现问题

  ——师:今天表演区的小朋友在表演《野兽国》的时候,导演发现了他们在舞台上的位置有些问题。请大家看看他们的表演视频,看你能不能发现导演发现的`这个问题。(教师播放视频)

  ——师:小演员在舞台上的位置有什么问题吗?

  ——幼儿自由回答。

  ——师:导演来说一说吧,你发现的问题是什么?

  ——师总结:原来小演员的位置不合适,偏台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吗?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真正的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他们会借助一个工具来控制舞台的方位,这个工具是什么呢?

  2.出示九宫格,认识九宫格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来数一数它有几格,1、2、……它一共有9格,所以它叫九宫格。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那么这个九宫格就是……九宫格的九个格子分别代表了舞台的九个位置,而且每个格子都有自己的名字。九宫格每个格子的名字都是以它的方位来命名的。你们觉得哪儿是上,哪儿是下?

  ——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这一排叫什么呢?

  ——师:那么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呢?

  请所有小朋友举起右手,请几个小朋友举着右手到舞台上先背对观众,再面向观众。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演员的右边和观众的右边相反。

  ——师小结:演员和观众的左右不一样,他们正好相反。

  ——师:舞台九宫格在命名左右时,为了方便演员辨别左右,是以演员的左右为准。

  ——总结:现在每个格子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它们是……

  3.九宫格游戏

  ——师:魔法棒要来看看小朋友们有没有记住舞台九宫格的位置,魔法棒点到的小朋友要找到相应的位置,其他小朋友要检查舞台上的小朋友位置是否正确哦!

  请佟老师配合游戏。

  随机请幼儿到舞台找位置,并摆造型定格画面,每次都以“叮咚”的口令让幼儿回到座位。

  4.舞台方位游戏,分组体验舞台位置

  ——师:现在想像舞台是一片平静的海面,小朋友们都是岸边的树。微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摆。风越来越大,发出呼呼的声音。开始有雨点落了下来,啪嗒啪塔……雨越下越大……MAX号开了过来,停在了舞台中间,老师魔法棒点到的小朋友,请你们到舞台中间登上MAX号。风越来越大,雨越来越大,狂风是什么声音?MAX号碰到了礁石上,我们都摔倒在右上的甲板上,这时候船长发现MAX号左上的甲板上有很多水,大家快点去擦地,把水擦干净。原来是左下的甲板漏水了,我们要拿东西把左下的洞堵住,终于暴风雨过去了,一切都安静了,(引导声势配合的小朋友安静)我们坐在右下的甲板上休息一下,哇,野兽国到了。

  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九宫格,它是帮助我们确定演员、道具在舞台上方位的好帮手。小朋友们在以后的表演中,可以尝试用九宫格来协调演员和道具的位置。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口述10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一个比一个多1),还是倒数(一个比一个少1)

  2.对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事例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一段交通红、绿灯和电梯上、下的数字显示录相;按顺、倒数排列的长条数,点卡各1张。

  活动过程

  一、小组操作活动,以轮组方式进行。

  1.第一组:看大小标记排数卡或点卡。

  2.第二组:按标记接着印。

  3.第三组:操作自制顺序卡片,上、下电梯、排数卡。

  二、学习顺、倒数。

  1.讨论小组活动情况。

  2.提问: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怎么知道是这样做的',数字和点子是怎么排的?

  出现依序排列的1至10和10至1的长条数、点卡,

  帮助幼儿了解从小(或少)数到大(或多)就叫做顺数;

  从大(或多)数到小(或少)就叫倒数;

  顺数时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或多1),倒数时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小(或少1)。

  三、师生共同玩顺、倒数的游戏。

  1.教师或一位幼儿指一个数,请其余幼儿从这个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2.了解顺、倒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对顺、倒数运用的关注:

  我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或用过顺、倒数的呢?

  3.用倒记时方式,开展“比比谁的反应快“的游戏活动。

  4.看课件,判断其中数的运用是顺数还是倒数。

大班数学教案10

  目 地 要 求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渗透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准 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如39、57等。

  3.《操作手册》第6册19-20页。

  蒙氏数学:《感知数位》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幼儿边走线边模仿老师做动作。

  二、集体活动。

  1.复习100以内的数。

  教师拿出写好的数字卡片,如39,先读出卡片,然后取出数字卡片“30”和“9”,拼成数字卡片“39”。

  2.认识数位。

  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9”,认识百位。

  3.幼儿自己取卡片上的数字,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三、操作活动

  1、听数说数。幼儿两人一小组,一名幼儿随意报出一个200以内的数字,另一名幼儿说说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各是几,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2、幼儿自己拿数字卡片,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相应的金色珠。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11

  教学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引导幼儿胆尝试,感受轻和重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应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清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

  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清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清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凸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

  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教学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扑克牌两副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如:大怪小怪、红桃、黑桃等。

  二、游戏:少了哪个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五张牌(1-5),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教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游戏:猜猜是哪张牌

  (一)通过线索,找出答案。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1-10的`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数字几,教师用“大了”“小了”回答,幼儿根据提示将不需要的扑克牌翻过去,直到猜出答案。

  3、适时提问: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牌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大了”是什么意思?

  4、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9和10)其它的数字。

  (二)幼儿尝试用提问的方法找出答案。

  1、教师出示两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请幼儿根据提示,找出是哪张牌。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哪张牌,不仅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教师用“大了”“小了”“是”“不是”回答。

  3、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牌呢?

大班数学教案14

  【背景与主题】

  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喜欢表达自己的意愿,却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孩子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和合作。这些问题往往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课改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趣的情境能促“学”,那么如何把握情境的特点,又怎样科学的运用情境呢?如何组织一年级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呢?课堂上如何关注孩子的情感?我从“分类(二)”这一课得到了一点启发。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课改教材中的一节活动课,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活动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这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感知分类的多样性,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案例描述】

  课的开始,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诙谐、有趣的片段,并配上这部片子的主题曲。孩子们被这父子俩逗得哈哈大笑,呀呀大叫,兴奋异常,都在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这首歌。

  课件刚演示完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去挑帽子作礼物,几乎全班的孩子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帽子的类型只有两种,颜色也只有三种,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分类很简单(在幼儿园已学过简单的分类),学生很快按照颜色、形状、个数分了三种。

  师说:同样的帽子,你们却分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果,真了不起……

  这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说:“还有。”

  举手的是朱于悦,这个孩子平时较内向,很少举手,我马上让她说。

  她说:“把布做的放一起,毛的放一起”。观察的多仔细啊,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我及时给予表扬,教室里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画面一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完帽子回到家,妈妈买来好多的水果,叫大头儿子赶快洗一洗,分一分。

  师说:老师把这些水果的图片带来了,你们会不会分?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把水果领回去,小组内先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再小组讨论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的。

  小组的同学讨论非常热烈、认真,不时有孩子说:“老师,我们小组已分出三种了。”“老师,你快过来,我们已分出五种了……”我穿梭于小组之间,倾听他们的意见,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小组汇报的时间到了,蝴蝶组第一个汇报,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我们按颜色分把红的放一起、绿的放一起、黄的放一起,按形状分把圆的放一起,不是圆的放一起,按个数分把一个的放一起、把两个的放一起、把三个的放一起、把很多的放一起,按大小分把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按吃法分把要剥皮的放一起、不用剥皮的放一起。”

  其他组有没有补充?

  “还有还有”不少小组都纷纷举起了手。

  草莓组说:“还可以分成地上和树上的。”

  苹果组说:“还可以看他的皮,分成带刺和不带刺的。”

  “还有”,候家骏已迫不及待地边说边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他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家伙,思维特别活跃,但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说话也有点结结巴巴的。我想他一定有特别的想法,虽然他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站了起来,但我还是示意让他说。

  他说:“我也是按颜色分的”,我一听,就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回答,说:“好,说过的就不重复了”,并让他坐下。看我已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他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失望,但也无奈地坐下了。

  我继续了下一环节。但当我让孩子们把人物进行分类时,我却注意到其他孩子都在热烈的交流着,只有这个平时最活跃的'侯家骏坐在一边不说话。

  难道我没让他说完,他就生气了?有其他原因吗?

  我走了过去,摸了摸他的头,还未等我开口,他却急在我之前,满脸不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还有要说的,你却不让我说”。

  师说:“我不是让你说了吗?可你在重复别人的分法,没有创意”。

  他说:“不是的,我是按冷暖色分的,跟他们分的不一样,把红的、橙的、黄的、紫的放一起,这几种色属于暖色,把绿的放一起,它属于冷色调”。

  我的心咯噔地往下沉,笑容凝固在我的脸上,这么富有创意的想法却让我的武断给扼杀了,我感到非常地惭愧和内疚,我该如何补救我的失误?跟全班同学说,我刚才打断侯家骏的话是错的,其实他还有更有创意的方法,大家想听吗?然后让侯家骏把他的分法说给大家听。我如何在孩子们面前下这个台?况且这还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又会如何看待我?安慰他几句?就让它过去?我能这样做吗?“课改”就是“改”在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生巍【”,教学过程要特别重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做,也许以后他都不会喜欢数学了。我这样做还是一个教师吗?

  我应该选择前者。

  于是,我不动声色继续让孩子们把图片上的人物进行分类。由于前面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学生对分类的多样性掌握得很好,再加上有趣的情境,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学生分了好多好多种,就连我备课时认为学生不一定能把人物按是否是一家人进行分类,结果好多学生都能把“大头儿子”一家放一起,其余人放一起,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等孩子们基本上发表完意见,我毅然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我的遗憾……,我注意到发言后的侯家骏,带着他那两个可爱的小酒窝欢欣的坐下了。

  【反思与问题】

  1、记得一位中国的数学家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便能较自觉、顺利的开展,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思维得到发展。这节课我创设了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这一情境贯穿整节课,学生熟悉的人物,精美的动画,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孩子们所熟悉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诙谐的故事,把孩子很快进入到情景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时间,是较符合课改精神的。但如何组织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我在“分水果”这一环节处理得比较好,我要求孩子先说一说有些什么,然后再说分类的标准,最后动手分。这样孩子们讨论的目的很明确,而不是为讨论而讨论,以至陷入讨论的误区。

  孩子真的是我所尊称的学习的主人吗?——这是这节课后值得我深思的问题。虽然我学了很多的“课改”理念,也在课堂上放开让孩子探索、研究、提问……,可在我的脑子里,我真敢放开吗?我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任务,竟粗鲁地打断了孩子的发言。放开了怎么收?如何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又能不浪费时间呢?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大班数学教案15

  教学重点:

  认识10以内单双数

  教学难点:

  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教师:我是一只可爱的大老虎,今天,我要带你们到城堡里去寻找宝物。瞧!是什么宝物呢?

  2、幼儿:是数学宝宝1---10。

  3、教师:数字宝宝可有趣了,还分单数和双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吗?

  二、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下面是数字宝宝1、2、3和相对应的圆点。1相对应的是一个圆点。他没有好朋友。我们就把1叫单数。2相对应的是两个圆点,它们两个是好朋友,我们用圆圈圈起来,没有单独的圆点,我们就把2叫做双数。我们再来看一下数字宝宝3,前两个圆点是好朋友,我们把它圈起来,剩下一个它很孤单没有好朋友,3就叫单数。

  三、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1、看这幅图下面是数字,上面是相对应的圆点,缺少数字几和几呢?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圆点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蓝色的圆点最上面都有一个圆点,没有好朋友都是单数,有好朋友的都是双数。

  3、出示老虎图片,引导幼儿用两个两个圈在一起方法来确认单、双数。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四、游戏:转转乐规则:指针指向数字几,幼儿抢答判断它是单数还是双数。

  五、我会连我最棒。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数字城堡》里面认识了有趣的单数宝宝和 双数宝宝。我们知道单数有1、3、5、7、9。双数有2、4、6、8、10。

  七:找一找

  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用单数或者双数表示。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2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2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2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1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10-0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5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0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