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规则进行游戏,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玩游戏。
2、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注意安全。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长袖一条、宽敞场地、四色呼啦圈、旗子四枚。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长臂人——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热身运动。
2、你们看看郑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
(出示长袖,幼儿猜测长袖的用途。)
3、教师演示,扮演长臂人和幼儿互动。
小结:把长袖的袖子套在两只手臂上,看上去手就像变成长臂,所以我的名字就叫做“长臂人”。
二、游戏“长臂人”——引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
今天我们就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做”长臂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玩法:首先要把长袖套在手臂上成为“长臂人”,长臂人拥有四种不同颜色的旗子,当长臂人举起一种或两种或多种旗子时,你们就要快速的站到相应的旗子颜色对应的圈里,只有五秒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即为失败,就要到“监狱”里休息片刻。留到最后的小朋友即为获胜。那他就成为下一位长臂人。(在监狱里的小朋友要安静等待下一轮游戏)
2、教师与幼儿共同演示玩法。
3、集体进行“长臂人”游戏。
反思:
本节课在讲解规则上,我导入过快,应该把要当长臂人的规则说的更清楚一些,除了要举旗子,还要去检查小朋友们有没有在相应的呼拉圈上。在环境布置上,呼啦圈可以四处摆放不要一层不变,要层层递进,增加难度。可以创设两个人设,一个当长臂人去抓小朋友,一个人控制旗子去帮助小朋友们躲避长臂人,这样可能更有趣味性,安全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 “0”来表示。
2、 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3、 激发了幼儿对数字0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从中也初步让孩子了解了1、2
活动准备
“0”“1”“2”数字卡片、一个空盒子、音乐磁带、一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师:有一位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老师出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盒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教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你们好!(“0”宝宝你好)看看“0”宝宝长的怎么样啊?
圆圆的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把两只小手举起来,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现在小手还看的见吗?(看不见,没有了)师:对了,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游戏再进行一次)
师:现在“0”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看见一个“0”宝宝,小朋友就点点头,看见两个“0”宝宝就招招手,看见三个“0”宝宝就扭扭扭。
教师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几本书?(一本)那么现在能不能用“0”宝宝表示呢?(不能,要用1来表示)出示字卡 “1”。再放一样东西,,师:现在要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2”宝宝来表示)出示字卡“2”。
三、游戏
师:(出示图片)“0”宝宝带来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谜藏的游戏,小朋友看看,“0”宝宝都躲在哪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贴在身上,一起和“0”宝宝跳舞,好吗?(放音乐)老师与幼儿共舞。
教学反思
第一个环节设计时,我想给孩子一个神秘的感觉,可当我打开盒子时,孩子楞了怎么没有小客人在盒子里呢,问题:没有要用什么数字宝宝表示?让孩子从失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原来没有可以用“0 “宝宝表示,是”0“宝宝来小一班做客。孩子认识了”0“,也初步知道了”0“的概念。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在碰到一个”0”宝宝,碰到两个”0”宝宝,碰到三个:“0“宝宝的游戏时,孩子情绪高涨,动作也做的十分好看,就连平时内向的佳结和伟伟也都积极的表现自己。最后的环节是和”0“宝宝共舞,孩子在和“0”宝宝捉谜藏并找到“0”宝宝后,心情非常舒畅,老师就提议要和“0”宝宝共同跳舞把这堂课推向高潮,让孩子释放自己快乐的情绪。整个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的,自主的
本活动目标设为两点,1、就是让幼儿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2、在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坚持一孩子为主题,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在活动教师提供自由、宽舒、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教育目标。
但在此次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里,当打开盒子时,里面是空的,影响了孩子积极的.情绪,如果直接把“0”宝宝放进盒子,可能孩子就不会有中失落的感觉了。在初步认识“1”和“2”宝宝的这个环节如果能和前面的环节(游戏举起两只手,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结合起来,这节课的设计会显得更加的合理。
小百科: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有理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黄莺、松鼠、熊、狮子、田鼠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知道住着适合的房子才是最漂亮的房子。
2.鼓励幼儿能大胆地、连贯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幼儿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引发幼儿思考。
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示动物:黄莺、松鼠、熊、狮子、田鼠,引导幼儿认识,并说说它们的名称。
师:这些小动物你认识吗?都有谁?
二、讲述故事前部分,引发思考并为小动物设计房子。
(一)讲述故事的第一段,引发思考。
市长想盖一座全新的动物园,他找来建筑师王小小,要他为动物们盖一座最漂亮的房子。
引导语:如果你是王小小,你会为小动物设计一座怎么样的房子?
(二)理解故事:
(1) 师:设计师王小小就去问小动物的意见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2)小动物们是怎么回答的?它们认为最漂亮的房子应该盖在哪里?
金丝笼里的黄莺,说:“最漂亮的房子当然要盖在树枝上。”铁笼子里的松鼠,又怎么说的呢?(请幼儿猜测,并说说)建筑师又去问了谁呢?(熊、狮子、鱼、田鼠),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松鼠说:盖在树洞里最好。熊说:要盖在山洞里。狮子说:草原上的房子才是最棒的。鱼说:好房子当然要盖在水里咯。田鼠说:房子要盖在地底下才安全啦。
(三)先鼓励幼儿交流,然后进行绘画。
师:那么你觉得,王小小听了动物的话,他会把房子盖在哪里呢?盖在哪里才能满足所有的小动物呢?怎么样才能盖出小动物们心中最漂亮的房子?如果现在请你来做小建筑师,你想把这几只小动物房子设计在哪里呢?为什么?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合作,我们分为六组,六个人一组,每人为其中一只小动物设计一个适合的它们的房子,要求把你们设计的房子画在同一张纸上。
提出要求:
1.比一比哪组画的又快又好。
2.画完以后就放在桌子上,请小朋友轻轻的坐回来。
(四)幼儿作画,师来回巡视指导。
(五)引导幼儿用完整语句讲述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设计的房子?
2.为什么每个小动物住的`房子都不一样呢?
师:对了,每只小动物生活的地方不一样,他们的生活习性不一样,所以,他们住的房子也是不一样的。
三、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谈话。
(过渡语)刚刚呢,我们看过了小朋友们的设计的房子,认为适合小动物生活的房子,才是最漂亮的房子。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小小是怎么样解决的吧。王小小努力想呀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在市中心盖了一座大森林。
1.咦,王小小盖的房子在哪里?他为什么要盖一座大森林呢?
2.小动物们喜欢大森林这座房子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过渡句:小动物们认为适合自己住的,只要住着舒服,生活的自由自在的房子才是最漂亮的房子。那么漂亮的房子,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大森林这座房子一直漂亮呢?
师小结:是的,从今天起,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让动物们一直住在自己喜欢的大森林里。
活动延伸:
在接下来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为自己和家人设计一座最漂亮的房子吧。
活动反思:
一、抓重点字词,感悟朗读。
在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句时,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想想第一句写了农村房子的什么?
引导说出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是写农村房子的颜色。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说明农村房子很大,很宽敞。接着老师读这一句,读的时候改成青的瓦,白的墙,宽的门,大的窗。让学生对比听一听,感受叠词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说其它叠词。最后以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我想这样让学生在感悟词语,既培养听的能力,比较的能力,更重要使一年学生体会到字词表达的重要。
二、从读到认学习生字
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先读会本课生字,接着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在交流识字方法后在新的语境中认识生字。从易而难让学生自主识字。
三、不足与缺陷
在指导识字时,没有组织好课堂纪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写字没有兴趣。写字速度慢而且不够端正,清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电扇的转动、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旋转木马……这些现象在成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大班《有趣的转动》这一科学探索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发现探索物体的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学习掌握观察、操作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
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难点: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会转动的东西。
2.物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玩具小汽车、伞、轮子、风车、呼啦圈等。
(2)第二次操作材料:塑料齿轮玩具、勺子、空瓶子、盛水的杯子、绳子、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雪花片、木片、盖子、纸板、牛奶罐等。
(3)轻快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各种转动的机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邀请幼儿玩“咪咪转”游戏.
“我知道小朋友们最爱玩游戏了,我们来玩“咪咪转”的游戏吧”,咪咪转、咪咪转,大风来了快快站。 (幼儿伴随着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体验、 感受、理解“转动”。)
(二)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
提问:小朋友们,你发现生活什么东西能转动?它是怎么转动的?你能用身体动作来模仿一下物体转动的样子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材料,一会你来试试哪些东西也能转动,它是怎么转动的?
(三)幼儿操作探索
1.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出示准备好的可转动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观察,自由选择,亲手操作,亲自探索和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勺子等材料,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它转起来。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怎样让它转动起来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还可启发幼儿再试试其它材料,等等,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交流。
(3)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教师小结:所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
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就是转动。
2.第二次探索,想办法让“不能自己转”的材料转动起来。
(1)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请幼儿大胆猜想讨论。
(2)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如用勺子搅动杯子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鼓励幼儿合作分工,充分运用交流讨论法,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方式或组合使材料转动起来。
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1)幼儿交流、讲述。
如风扇转动能使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等。
(2)观看课件,感知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引导幼儿观看机器转动,飞机螺旋桨转动,旋转木马等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是什么东西在转动,猜猜它有什么作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的活动室外面有好多可以转动的玩具,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
(六)、活动延伸:
可以将以上材料继续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
活动总结
本活动通过幼儿的操作,由浅入深,由“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到想办法让“不能自己转”的材料转动起来”。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不能转动送的物体可以借助外力转动的原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主动和自己的伙伴商量、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在于合作伙伴共同寻找宝藏的过程中,体现完成任务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主动和自己的伙伴商量,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ppt 藏宝图、红色桃心袋、卡通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藏宝图”引发幼儿兴趣
师:昨天老师收到了一个“神秘人”寄来的一封信,他是寄给我们全班小朋友的',我们来看看信里说了什么?(出示信件)
二、集体分析、了解“藏宝图”的作用分析、了解“藏宝图”
师:原来,这封信是一张藏宝图,他能告诉我们宝物藏在哪里,你能看懂吗?看懂了什么?(出示课件:藏宝图)
引导幼儿说出藏宝图的内容
小结:藏宝图告诉我们宝物就藏在幼儿园里的这些地方。
三、幼儿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去寻找宝物
1.给每个幼儿发部分藏宝图,幼儿通过寻找另外几部分藏宝图,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
2.幼儿和自己的伙伴商量共同根据藏宝图所指的地方在幼儿园内寻找宝物。
3.全体幼儿共同说出在宝物的身上藏着四个字“合作快乐”(幼儿在寻找“藏宝图”和宝物时,教师随机指导)
小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宝物,并且是和小伙伴一起互相合作才找到的。
四、与同伴分享情感,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1.幼儿和宝物做游戏《合作快乐》
2.小结:生活中离不开合作,因为合作给我们带来快乐,老师希望你们做事情的时候也能合作快乐,快乐合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祥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了一个汽车城,她和她的伙伴们张罗着要卖各种各样的汽车,他们先从自己家里带来了很多玩具汽车,摆放在汽车城里。可偌大的空间里,总觉得汽车还不够!最关键的是,有顾客来买车,他们向祥祥提出:“你们怎么没有卡车、公共汽车、双层巴士呢?”于是,幼儿提出要自己制作汽车。为了满足幼儿的意愿,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盒子,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让汽车城里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
幼儿会如何制作汽车呢?最简单的做法是:用硬一点的纸板剪四个圆,然后粘贴在盒子的两侧即可。当汽车城的第一辆自制“双层巴士”面世时,立刻引起了轰动,还赢得了雷鸣般的学声。随着游戏的一天天推进,汽车城里自制的汽车越来越多,可教师却发现,这一辆辆“盒子汽车”一旦制作成功就成为一个个摆设,幼儿根本不会去把玩它们。
那日,教师去汽车城买车,祥祥热情地为教师介绍一辆辆汽车,教师则故意对那辆自制的“双层巴士产生浓厚的兴趣。结果,祥祥反过来劝教师:“不要买这辆车啊,它开不快的,你瞧,它只开一点点路就停下来,而跑车可以开到很远的地方去哦!”怕教师不信,祥祥还演示给教师看,一辆现成的玩具跑车和一辆用纸盒制作的“双层巴士”比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看着幼儿辛辛苦苦制作的汽车如此不受欢迎,难免有些遗憾,教师禁不住想:能不能激发幼儿去改制“盒子汽车”,从而让自制的汽车也能很好地开起来呢?
这天的游戏交流中,教师拿出了玩具跑车和一辆纸盒制作的汽车,询问幼儿:“你们喜欢哪一辆?”前一阵子还被热捧的“双层巴士”遭受冷遇,理由很简单:“盒子汽车不会跑!”也有幼儿讲到:“盒子汽车的轮子不会滚!”“有没有办法让轮子滚起来呢?”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基于幼儿的认知,教师决定设计一个集体学习活动来激励幼儿改制“汽车”,从而了解“汽车”制造的一些简单原理。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简单的轮轴构造,尝试改制“汽车”,体验成功的乐趣。
2.乐意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中制作的各种“盒子汽车。
2.各种制作材料及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长短不一的牙签、大头针(可供幼儿在较厚的圆纸片上戳洞)、吸管、幼儿收集的废旧纸盒、纸轮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制作的汽车,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前几天你们在游戏中用盒子做了很多辆汽车,可是“盒子汽车”跑不起来,只能停在汽车城。今天,我也做了一辆汽车,猜猜我的汽车能跑起来吗?
2.绝大多数幼儿认为教师的汽车应该和他们的汽车一样“轮子不可能滚起来,只有2—3名幼儿有些动摇(这几名幼儿的理由是:“因为老师的本领大,所以老师做的汽车应该能跑起来!”)。
3.教师演示:自制的汽车,能跑起来。
(引来幼儿一阵欢呼,所有的幼儿都看到教师自制的汽车跑了起来,轮子滚得飞快。)
【设计意图:活动开场,教师就直接出示自制的“盒子汽车”,旨在引发幼儿的关注,让幼儿在出乎意料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并由此激励幼儿的探究兴趣。】
4.师:为什么我的汽车轮子能滚起来呢?
5.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制作的汽车,很多幼儿看出了其中的一些差异。
“你的轮子不是粘在盒子上的!”
“你的轮子是戳在牙签上的!”
“我们的轮子粘在盒子上一动不动,所以滚不起来!”
“我看见马路上汽车的轮子都是能滚起来的!”
“牙签把两个轮子连在一起,两边的轮子都能滚起来啊!”
【设计意图:围绕“为什么我的汽车轮子能滚起来”的讨论,幼儿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些许奥妙。事实上,当幼儿的目光聚焦到牙签时,幼儿已经自然习得了“轮子之间有轴”的粗浅道理。】
二、幼儿探索、改制“盒子汽车”
1.师:你们看出了不少秘密,你们想让汽车轮子也滚起来吗?
(此时幼儿已经兴趣盎然,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改制那一辆辆“盒子汽车”。)
2.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种可能需要使用的材料。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教师发现:整个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忙着在圆片中央戳一个洞,然后插入牙签,再就是用玻璃胶或双面胶将牙签连同两个“轮子”一起粘贴在盒子底部。整个实验过程,教师看到有幼儿拿起过吸管,却又放回,幼儿并没有将吸管用到“盒子汽车”的改制中。)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回应,如帮助幼儿在较硬的圆纸片上戳洞,如提醒幼儿寻找一根长短适宜的牙签,如鼓励幼儿看看同伴使用了哪些材料等。教师还可为幼儿介绍吸管,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当然,教师也应该做好幼儿不会使用吸管的准备。】
三、分享交流
1.师:插上牙签的“轮子”能滚起来吗?
(有幼儿说能,也有幼儿说不能。)
2.师:有的汽车已经能跑起来了,谁愿意和我的汽车比一比,看谁的汽车跑得快呢?
(结果:幼儿制作的汽车不是跑偏了,就是不跑了。)
“为什么制作汽车的时候都用了牙签,可我的汽车能跑得又快又直呢?”
3.有幼儿开始注意到:教师汽车上的牙签转得很快,而幼儿制作的汽车上的牙签一点儿也不灵活。
4.有幼儿开始悟出:牙签动得快,轮子就转得快:轮子转得快,车子就开得快o
5.怎样让牙签转起来呢?
(幼儿百思不得其解。)
6.“谁愿意来玩玩我的汽车?”
教师放低了“台阶”,结果有幼儿看到了粘在盒子底部的两根吸管,这两根吸管让幼儿恍然大悟。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看谁的汽车跑得快”引出,进一步激励幼儿思考“盒子汽车”之间的差异。其实,讨论、玩耍、比较的目的都是帮助幼儿理解“原来制作的车子开不快,那是因为车轴没有动起来,而加装了两根吸管后,车轴在管子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它自由转动,所以车子就可以开得比较快。”】
四、幼儿再次修整自己的“盒子汽车”,鼓励幼儿找自己的伙伴去比一比“看谁的汽车跑得更快”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2.师:你的汽车跑起来了吗?比赛中有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保留这样的追问是教师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又一个过程。作为集体学习活动的尾声,对幼儿而言,再一次修整自己的“盒子汽车”并和同伴比一比“谁的汽车跑得更快”,其过程一定会遭遇不少问题。有幼儿反映“轮子”东倒西歪;有幼儿不止一次地遭遇“轮子”掉出来的窘境;有幼儿则发现竞赛对手的“车轮”比自己的“车轮”大,比赛存在着不公平……事实上,将探讨的话题演变成幼儿离开课堂后继续探究的问题,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五、整理收拾实验用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05-30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