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命是美丽的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是美丽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是美丽的阅读答案1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黑的。
尽管来这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就没走出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初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了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每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他说,想。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他抹着眼泪点点头。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有过埋怨: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想到这一点我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教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地朗诵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之歌》,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寥寥几笔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山村荒凉的自然环境,暗示当地的贫穷落后,引出下文让我大吃一惊,进而展开情节。
B.我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常常用迟到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那位学生的'迟到,也是对我的报复。
C.我独自担负起把学生尿湿的被褥拿到自己的寝室烘干的工作,但埋怨过他从未道过谢,这样写使我的形象更加真实。
D.这篇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我让那位迟到的学生住校,他不来上课,后来回到学校,再后又不来了,然后才说明内在的原因。
E.我不仅认真上好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重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尝试诵读脍炙人口的诗篇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2.小说两次写到我流泪,请简要分析我为什么流泪。(6分)
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有关情节简要分析。(6分)
4.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那位尿床的学生写的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含义?这句话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8分)
【答案】
1.AD
2.第一次:孩子们竟然是第一次见到鱼,竟是如此高兴,像过节一样,我为这个地方的闭塞落后孩子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伤感难过。(2分)第二次:①为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发现自己的教育有了明显的成果而高兴地哭。②为尿床的孩子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感激而感动地哭。(每点2分)
3.①我是一个到偏远地区支教的教师,为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开阔他们的眼界,我不辞辛苦,买鱼,家访,给学生烤尿湿的被子,是一个非常负责,心灵高尚的人。②我的教育思想先进,不但教孩子们知识,还用诗歌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③我也有些施恩图报的心理,对尿床的孩子不道谢,也有些埋怨。(每点2分)
4.含义:①老师的生命是美丽的。老师的所作所为让孩子们看到了老师美丽的心灵,这是对老师的感激与赞美。②自己苦难的生命也是美丽的。优美的诗篇使孩子们领悟到苦难的生命也可以靠奋斗绽放美丽,使孩子重拾对人生的信心。
启示:①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感谢并回报。②用心感谢生命的美丽,通过奋斗,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人生难免会处于困境,逆境,但是一定要记着生命是美丽的,给自己以希望,为未来努力。(每答对一点得2分;答案如不在提示范围内,言之成理也可)
生命是美丽的阅读答案2
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
2.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苔藓的什么特点?
3.第三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
4.第四自然段中加黑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
5.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6.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
7.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2.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3.与同伴和人类和谐相处。
4.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
5.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苔藓、能和同伴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企鹅、具有奉献精神的老教授的赞美之情。
6.欲扬先抑,反衬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
7.捷克老教授在考察研究中不顾身体,忘我工作。
生命是美丽的阅读答案3
生命因磨炼而美丽
①平心而论,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生命经常忍受磨炼一一折磨式的历练,哪怕真的是因此可以增加人的美丽,也不会有人欢呼着说“啊,我多么喜欢折磨式的历练呀。”人总是向往平坦和安然的。然而,不幸的是,折磨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依据,不论人们喜欢与否,它只管我行我素,甚至有时还要强加于人,谁奈它何?
②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不让自己振作起来去迎接这挑战呢?
③人们为什么不能把它变作某种养分去滋润自己的美丽呢?人们回避磨炼,是因为不想忍受它。当回避不了时,人们又说磨炼原来是可以美丽人生的,两边皆有道理。
④避开折磨是生命的最佳选择,一旦躲避不开,就让折磨变作美丽人生的养分,此亦是生命的最佳选择。之所以说此亦是生命的最佳选择,乃是因为人们在陷进折磨时,他们面对的选择不止一个,比如说痛苦、焦灼、失望、述茫、束手无策或一蹶不振,而这些选择皆是对人生的消沉与颓废。比起这些选择,唯有选择让折磨变作美丽人生的养分,方才算是最佳。
⑤生命因磨炼而美丽,关键在于人对磨炼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应该说,磨炼本身就具有美丽人生的功能,假若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反让磨炼把自己丑化了,这就有点雪上加霜的味道了,除了磨炼的起因之外,你只好谁也别怪。鉴于以上原因,所以也并不是说,谁的生命都会因磨炼而美丽的,生丑陋者也大有人在。
⑥生命因磨炼而美丽,不仅仅因为生命需要在磨炼中成长;主要在于,磨炼对生命的不可回避性。人群之中,物欲横流,而且方向和力度又不尽相同,谁料得到何时何地就会滋生出一种针对自己的折磨来呢?料不到又必须跟随,跟随又不想使自己一蹶不振地消沉,这样,经过努力,使其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能量,就成为人之不选之选。这时候的磨炼对生命来说,已变作美丽的阶梯,虽然阶梯的旁边充满荆棘,但在阶梯尽处却充满鲜花,坦然走过荆棘,就必须置身于另外一重天地。
⑦生命因磨炼而美丽,还在于它使人生收获了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某种负面阅历。人生阅历,正面的居多;人生的教诲,善良的居多,这些东西,都构不成对人生的考验,唯有折磨具备这种特质。不是说“猪圈难养千里马,花盆难栽万年松”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其缺乏考验的机会。不光是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一样,凡没有接受过考验者,你就很难断言它是否完整和美丽,而这种考验,又不是有计划地出的考试题,它是不期然而然地就横亘在了人的面前,使人猝不及防。由于它的这种突发性质,所以它之于人考验的意味就足得很。经此一番挣扎磨炼,人没有颓废,反而更加精神了,这样的生命不走向美丽还能走向哪里呢?
⑧固然,磨炼也是可以丑陋人生的。人生原本还有点美丽,经过数次折磨式的历练之后,非但没有使其成熟和美丽,反倒使它充满痛苦、迷茫、仿徨,甚至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唯唯诺诺,没有一点棱角脾气了,这是不是有点丑陋呢?
⑨对于这些人来说,所有的磨炼都不能称之为磨炼,而是灾难。总而言之,只要有点挫折和难受,就无不如同灾难临身。什么坐卧不安呀、魂不守舍呀、食不知味呀等,这些消耗情堵的东西就都来了。如此人生,让人如何从废墟中走向美丽呢?一颗心已被灾难二字占满,体会它尚且不够,如何能让他分出心来瞄一眼灾难背后的美丽?所谓的灾难,其本身已使人不堪忍受,再要以此种心态情堵去强化它对人的伤害,这不是越瘸越使棍打了吗?人生难美,是不是就这样被注定了呢?
⑩这样对磨炼的感受,实际上大可不必有。
?退一步说,假若你无力使折磨变作美丽生命的阶梯,却也不该使它变作生命的灾难之门。在美丽与灾难之间,保持个中立的态度如何?即以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它如何?这样做,至少生命不会出现消极现象。不消极不就说明其中有积极因素吗?这远比把磨炼说作灾难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要乐观得多。
?在某些时候,人生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也许显得更重要,人们是不应该对之忽略的,精神财富的.获得有许多方法,而不断地经受磨炼是其方法之一,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而人生之美丽与否,首先可看的也就是他的精神财富的多寡,而不是依据他的物质财富的多寡、生命因磨炼而美丽,美就美在此处。
?不错,人总是希望平坦和安逸的,谁也不想要折磨式的历练,但是它却没有因此而不来。作为被动的承受者,又不想就此妥协,那么,就拿出你的智慧,化腐朽为神奇吧,人生将因此而走向美丽。虽然此举属于被迫的性质,也比无所作为好。歪打正着,亦弥足珍贵。
(选自《读者文摘》)
1.下列词语中与本文思想主旨相符的一项是
A.卧薪尝胆 披荆斩棘
B.化茧成蝶 百炼成钢
C.十载寒窗 磨杵成针
D.破釜沉舟 脱胎换骨
2.下列对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C,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3.下列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磨炼是指折磨式的历练,避开磨炼和选择磨炼都是最佳的选择。
B.只要对磨炼认识的角度正确、深度足够,生命就会因磨炼而美丽。
C.磨炼是对人生的考验,只有经受得起考验的人生才能美丽和完整。
D.人生美丽与否取决于精神财富的多寡,经受磨炼是获取精神财富的方法之一。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折磨是客观存在的,引出“振作起来迎接挑战”的观点。
B.文章⑤⑥⑦段为并列关系,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生命因磨炼而美丽。
C.第⑦段引用谚语论证了如果缺乏考验就难以拥有美丽的人生。
D.第?段论证了在美丽与灾难之间保持中立态度的意义。
【答案】
1.B
2.D
3.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