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决不投降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01 13:20:4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决不投降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们决不投降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决不投降阅读答案

  我们决不投降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奇妙的蓝天下面的云南高原,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海拔两千米左右。高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坝子一千多个。这种坝子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土层厚,水源好,适合居住,昆明坝可谓众坝之首。昆明市从元代便成为云南首府。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这里出了些文武人才。一九三八年一批俊彦之士陆续来到昆明,和云南人一起度过一段艰难而又振奋的日子。

  明仑大学在长沙和另两个著名大学一起办校,然后一起迁到昆明。没有宿舍,盖起简易的板筑房,即用木槽填土,逐渐加高。洋铁皮作屋顶,下雨如听琴声。这在当时,是讲究的了。缺少设备,师生们自己动手制造。用铁丝编养白鼠的笼子,用砖头砌流体试验的水槽。缺少图书,和本省大学商借,又有长沙运来的,也建了一个图书馆,虽说很简陋,学子们进进出出,读书的气氛很浓。人们不知能在这里停留多久,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却是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1944年4月始,在日本侵略下,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争向川滇一带逃难。日寇甚至不放过满载难民的火车,以逃难的人群为目标,肆行轰炸。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这时更感到腹背受敌的威胁。

  孟弗之家中,嵋和玮谈及时局。嵋道:“工学院有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霜纳;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玮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是男儿死所。”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血脉相通。过了一会儿,才说:“这就是白居易形容的‘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玮说:“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有几位先生来和爹爹谈得很晚,好像就是议论搬家的事。”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再搬,总是藏,总是躲,再搬搬到哪儿去呀。”

  “听!”玮说,远处传来一种沉重的声音,是脚步声,接着响起了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脚步声和歌声越来越近。碧初和孩子走进屋来说,过队伍了。

  大家肃然听着,脚步声,隆隆的军车声,加上粗哑的、参差不齐的歌声,显得很悲凉。

  这天夜里又是沉重的脚步声,把许多人从梦中惊醒。十轮大卡车载着辎重,压得青石板路面在喘息。

  “一、二、三——四!”声音不整齐,而且嘶哑,仿佛黑夜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开赴前线的脚步不能停。

  次日上午,孟弗之和秦巽衡去学校开明仑大学教务会。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来,雨毕,只觉寒风扑面,是秋已深。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几只鸟儿扑喇喇惊飞了。

  雨又下了,二人默然走着,及至学校,长衫已湿了大半。

  会上,要商讨两件大事。

  校长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形势,说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较一致,国难当头人人都有责任。一位先生提出学生思想很复杂,有人拒绝服役。秦校长说:“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语气很坚决,大家俱无异议。

  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学生从军是把精华投进去了,还躲什么。也有人说,还是搬一搬好。孟弗之说:“我们现在是用两个拳头的对策。一个拳头是伸出去,那就是我们的青年人要直接参加这场战争;一个拳头是缩回来,就是搬迁躲藏,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又有人说,现在哪里还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若有合适的地方,敌人到时打不到,也不会放过轰炸。

  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咣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

  梁明时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他噙着眼泪。

  这话又似实意,又似讽刺,像一柄剑刺在每个人身上,满室无言,静了好一阵,热泪在人们眼中转。

  江防站起来说:“我是不走的了,我与昆明共存亡!”

  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们也许搬走,也许留下,也许会和敌人周旋,前途还不能确定,更加艰苦是必然的。可是我知道,”他用手环指大家,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他再次用手环指大家,“我们决不投降!”

  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对从军同学的牺牲给予高度评价,这一情节凸显了嵋和玮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人关于学校再次搬迁的议论反映了青年学生们对搬迁躲藏的不解。

  B.危急关头,小说塑造的青年学生分化明显:积极抗日,以身许国,捐躯赴国难者有之;思想复杂,不肯接受征调,拒绝服役者亦有之。

  C.小说两次写众人聆听行军的脚步声、军车声,表明当时战事紧张,军队频繁开赴前线,“悲凉”、“沉重”等词语则表现出大家内心对局势的担心。

  D.日寇入侵,明仑大学面临搬迁,有的教师赞成,有的坚决不走,还有的逃避现实幻想躲到地图上没有的地方,表现各色人等面对国难时的不同抉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用修辞手法,且生动巧妙贴切。如“过队伍”时,运用比拟的手法来写路面不堪重负;写嵋和玮谈话时引用了古人诗句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惨烈。

  B.小说塑造人物时,语言能契合形象。“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我们决不投降!”表现出秦校长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韧不屈的形象特征。

  C.小说多丰富感官描写,绘声绘色绘形。文中孟弗之和秦巽衡遇到难民时,进行了多感官角度的描写,视、听、嗅、触觉相结合,可谓穷形尽相。

  D.小说行文中注重点面结合,既表现个体又观照群体。如刻画难民时,既写了病弱哀啼的小儿,又写了漂泊疲惫苦难深重的难民群体。

  8.文中两处画线句中的“秋风”极富意味,请结合文章分析其用意。(4分)

  9.有人这样评价宗璞的小说:“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创痕”,虽不直接描写战斗画面,只叙写后方生活状况,却凸显出战争的残酷惨烈和深刻影响。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6分)

  答

  6.【答案】D(3分)(“还有……地方”错,这是说的反话)

  7.【答案】C(3分)(没有“嗅觉”)

  8.【答案】(4分)(l)第一处寒冷的秋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阴冷凄凉的氛围;(1分)烘托情感,冷风吹乱的不仅是纸张,还有国难当头之时,自身漂泊的众人纷乱复杂沉痛的心情。(1分)

  (2)第二处刚劲的秋风:收束全文,意味深长;(1分)强有力的烘托出师生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勇气。(1分)(每点2分,共4分)

  9.【答案】(6分)(1)参加远征军学生牺牲以及征调学生:反映“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的恶劣战争形势;(2)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难民惨况:反映“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的战争罪行;(3)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反映“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从而控诉战争对教育的破坏。(每点2分,共6分。其他情节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我们决不投降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我们看海去阅读答案11-16

《幸福》阅读答案10-09

误会阅读答案10-09

唢呐阅读答案10-19

《琢磨》阅读答案10-12

冬至阅读答案10-31

暮鼓阅读答案11-02

《杨柳》阅读答案11-20

《学艺》阅读答案12-20

《水》阅读答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