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2 07:24:2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出塞曲阅读答案(优秀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塞曲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塞曲阅读答案(优秀2篇)

出塞曲阅读答案1

  阅读张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题。

  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

  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注】①张琰,南宋广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

  6.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

  7.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

  【分析】扬州当南北要冲,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为抵抗异族入侵,于此皆有壮烈之举。南宋名将李庭芝,明末史可法均在扬州殉国,至今有祀。此诗的作者,即为扬州人氏,且为李庭芝部下,殉于扬州守城之役,于此诗中可见其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对仗。根据韵脚,“吼”“斗”“后”,可以判断最后一个字应为“首”,根据“中夜龙虎吼”平仄关系:为平仄平仄仄,“万里”平仄关系:仄仄平平仄,所以“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应是“不回首”。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采用乐府古题写成的军旅生活诗,上继汉魏以来征戍诗作的优良传统,活现出一位以身报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勇猛顽强、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英雄形象,读来慷慨悲壮,大有盛唐边塞诗的气势。但是,诗中又有以身殉国的明确表示,因而又具有南宋末年特殊的时代气息。

  答案:

  (1)“不”“回”“首”

  (2)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

  译文:

  腰间插着一把宝剑,半夜发出龙虎般的怒吼。黎明时,登上征途,昂然向前,万里不回头。好男儿理应战死沙场,哪里是由于高官厚禄的`引诱?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壮节,让它光耀于千古之后。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出塞曲阅读答案2

  出塞曲

  [明]林鸿

  十五蓟门①行,能探黠虏情。

  潜兵秋度碛②,牧马夜归营。

  苦雾沉旗影,飞霜湿鼓声。

  昨来承密诏,东筑受降城③。

  [注]本试题选用林鸿的《出塞曲》为鉴赏材料。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明代诗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林鸿之诗“声调圆稳,格律整齐”,一洗元代诗人纤弱之习,被称明代开国后第一诗人,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曾到武夷揽胜,写有《泛九曲》古风一首。①蓟门,古幽州治所,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碛,沙漠。③唐中宗李显命张仁愿在黄河以北筑中、东、西三座受降城,唐王朝北疆得以固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出塞曲》多写边防将士的生活,这首诗就描绘了一位智勇双全的边塞军人形象。

  B、前面四句叙事,在冷静客观的语调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位军人的深切同情之心。

  C、尾联借典抒情,以张仁愿奉诏筑城的典故表达将士们必胜的信念,豪情溢于言表。

  D、本诗以叙事为主,凸现主人公的勇武豪迈,笔力雄健,充满浓郁的边塞生活色彩。

  16、颈联“湿”字有独到之处,请简要赏析。

  答

  15、B。“深切同情之心”错误。前面四句叙事,交代这位军人的经历和军中生活情景,寥寥数语,一位沉着机智、不辞辛劳的边防军人形象已凸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平淡叙述,在冷静客观的语调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位军人的衷心赞美之情。

  16、①“湿”字生动地描绘了鼓声的沉闷滞重,突出边地苦寒;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转为触觉,引发读者联想;③烘托出边地将士不辞辛劳、奋不顾身的顽强斗志。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颈联的意思为:边地的自然条件是相当艰苦、相当恶劣的。因雾气沉沉,连军旗的.影子也被隐没了。飞霜阴冷潮湿,以致军鼓的声响都变得低沉喑哑了。这里的“湿”字本为触觉,所以作者利用通感,将听觉的鼓声转化为触觉,既生动地描绘了鼓声的沉闷滞重,又描绘出绝域恶劣凶险、艰苦卓绝的生活环境,烘托出边地将士不辞辛劳、奋不顾身的顽强斗志,并自然过渡到最后两句。

【出塞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出塞曲阅读答案06-20

出塞曲阅读答案2篇06-21

超人阅读答案09-14

《肩膀》阅读答案09-14

迷路阅读答案09-14

《兄弟》阅读答案09-13

长征阅读答案09-14

睡莲阅读答案09-14

《纸船》阅读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