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5 18:17:2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研究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极大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故,读书是如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丰富语言性质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就初中语文诵读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诵读是初中语文的灵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语文朗读,主要是指将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表达书面语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学生可尽情沉浸在读的海洋,用生动的语言展示自己,表达自我,愉悦自我,陶冶身心。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这就达到了读的目的 ,既陶冶情操又净化心灵两全其美。例如《春》,《我爱这土地》。诵读的确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浮躁的心慢慢变得宁静,只有心宁静了学生才会回归课堂达到有效学习,才会创造高效课堂。要不怎么说“读”是语文学习的主线,是素养的储备积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呢!

  二、诵读可谓是以身作则,感同身受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自身的范读,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如在指导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时,老师先泛读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为了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文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并将其实施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朗读成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读可以使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语感,使其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在学习《雨说》这首诗时,只有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出诗人郑愁予对儿童寄予的希望,才能体会诗歌副标题的深刻含义。从入眼到多方感知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诵读活动只争朝夕

  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就是要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中还有齐读、分角色读、单独朗读等,这其中教师用得最多的是齐读。也许是课堂时间有限。如何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主题、难度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制订合理的朗读教学计划,并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必须细细读,大声朗读。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朗读教学的主题,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朗读氛围,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同时在朗读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活动的趣味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如在教《黄河颂》、《济南的冬天》这些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听,多读,多练,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诵读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长此以往学生的诵读水平肯定会有很大提高。

  另外文言文,诗歌背诵也不容忽视,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脉络等帮助记忆。诗歌教学中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在学习中不断背诵,在背诵中不断进步,故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越来越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浓。我想: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诵读,教学中又能恰当引导、正确指导,并能检查落实到位,我们的学生是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诵读任务的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提倡诵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去做,一定能有很大的收获。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2

  3月下旬到5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远程研修培训。本期虽然担任了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闲余时间较少,但我还是坚持收看视频,记录笔记、认真完成作业、胜利完成学习任务。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解读教材,课堂记录详实可靠,更有分享丰富经验的精彩讨论。参与培训不仅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框架。他们的讲座启发了我们的思维,塑造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些名家的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交流的兴趣,选择了合适的话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他们指出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提供典型案例和设计问题情境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真实世界的交流。这些经验将成为我未来教学的宝贵指南。

  本次培训,在教学培训中,每位教师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面对着类似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不仅仅是听取专家的讲座和作业评价,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为我们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与其他学员互动,通过交流了解到不同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我特别关注他们在应对新课程中遇到的困难时的处理方式,以及他们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运用。我们之间的交流不断,相互借鉴,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深刻改变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培训只是一个开始。我将继续思考、行动,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吸取专家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思考。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有效备课。这意味着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备课不仅仅是准备教案,更是为了提供一个有益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有效教学关键抓住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教师要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不妨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乱,指向性要明确,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化零为整,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另外,教师要重视课堂 评价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同时,对于因为胆小害怕而说话语无伦次的学生也应适时给予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好课堂教学。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己。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4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的“乐”能有如此之高地位并不难理解,因为要做好一件事情,有兴趣做向导是尤为重要的。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它关系着语文的教学质量,涉及到多学科的吸纳。

  “愉快教学”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愉快、和悦、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成功的快乐,在愉快中求得发展。那么,语文课堂上如何实施“愉快教学”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步骤:一、酝酿和谐气氛,让学生步入愉悦情境。

  情感是语文的灵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原动力。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处于压抑、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学习兴趣大为降低,智力活动将被削弱,从而破坏了学习的原动力,自然,就影响了学习效率。“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的教学,本身就是知识和情感的统一体,教学教程也就是情感传递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挖掘。从而,在课堂上酝酿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快感。

  教学教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这个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面对现代代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对知识不再是被动地屈从,而是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反应力,大有“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过程”之势。(权威语)

  教师要善待学生,特别是不要歧视学生,要善于观察、倾听,给学生以鼓励,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有疑难时,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设疑点拨,让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狐狸摘不到葡萄就会说葡萄酸。当知识的果子高挂在树上,我们的学生跳一跳也够不着的时候,,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架“梯”铺“垫”,指点他们攀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尝到“果子”的鲜美。

  巧设铺垫,适时点拨,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获得成功。“果子”如果挂得不高,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只有把“果子”挂在站着够不着,跳起来摸得着的地方,让学生处在“山重水尽疑无路”之时,教师适时铺垫,指点迷津,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让学生获得豁然开朗的喜悦。四、着力于美的课堂设计,优化教学教程。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合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让“教”与“学”和谐统一,以“教”引“学”,以“学”促“教”,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美。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美的设计。

  1、教师要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时期的大脑最容易疲劳。要学生45分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并积极思维这不大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各个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动静结合、张驰相济,创造高效低耗的教学效应。

  2、美的课堂设计也离不开美的板书设计。简约、美观有序的板书设计,是课文思路、都是教路、学生学路的三者结合体。

  3、美的课堂设计还需教师的“身态语言”、多种教学媒体和谐配合。手势、眼神、语调、投影仪、录音机等等。它们可以让学生的各种器官调动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中得到成功的愉悦。

  总之,语文课的愉快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活动,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的目的。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5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共同探究的课堂、兴趣盎然的课堂。在英语教学中我不断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真正地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就这几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采取的一些做法。

  1、规范作业书写。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而愉快的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困难,尊重他们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的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的掌握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学得好,学的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区位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便“苦学”为。乐学”。

  4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的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组织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展开对话练习。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在对话和课文操练过程中.学生所需承担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合作小组建立的过程中需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

  5建立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制定小组活动和学习评价方法,奖励方式,如个人加分,小组得笑脸,表现不好的不加分,小组得哭脸等.这样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成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活动方式之一。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和素质。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6

  xx月xx日,举国欢庆的特殊日子,我有幸聆听了陈玉琨教授“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报告。讲座分四部分: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教学目标的实现;四课堂教学的微技能研究。理论联系案例,一些曾经的困惑终于有所明朗。

  一、目标的技术要求。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做得不够,导学案二度备课时,我常常重点备过程或结果,至于“教学目标”常被我忽视,学生对此也是视而不见。“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兴趣”是我的教案中常出现的目标之一,我也曾感到这样的描述似乎有些问题,却说不出所以,今日方知:这是教师主体。好的目标应是“学生学会长方体的长宽高关系”等等。

  (2)行为动词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就是说,这一动词对所应的行动或动作是可以观察、测量、评价的,期判断的标准是:如果你能根据这一动词想出一个动作,这一动词就是具体的,反之就是抽象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涵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另外,通过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发现,总认为课程标准“仅仅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仅仅注明哪个该学,哪个不该学”。我们也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中虽有一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但其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这样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不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和评价时的运用,结果就导致了课程标准形同虚设。

  (3)目标只能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过程或手段来表达。比如,提高、发展等就属于过程。

  (4)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而不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

  陈教授在报告中多次举例说明了: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操作和评价。可目前我们所用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不少教学目标的编写却不够合理,如“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了……”,施教后,学生究竟明了还是不明了,无法测量。类似这样的动词还有“了解”、“认识”、“学习”、“欣赏”等等。这些动词,都是比较笼统和含糊的,是抽象的内在感觉,不具备可观察、可测量的特性,所以陈教授指出这些行为动词不宜用来表述具体的行为,应避免使用这类动词。而“说出、算出、背诵出、展示出、使用”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能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强,便于观察和测量,应该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多加使用。对此,我认为陈述教学目标的语句还要尽可能简洁精练,但是必要的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范围限制性词语是不可少的,如“学完本节之后,学生能从提供的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中,识别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十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二、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

  陈教授指出,课堂教学从技术密集向劳动密集的退化是课堂教学实效降低的关键。我们要研究课堂,这样即可解决今日的问题,又可深入思考明天的问题。教学中,失意、得意之处常有,但疏于下笔,懒于动脑,一些灵感常稍纵即逝。

  1、从不顺手处入手。哪节课,哪个环节不顺手、不流畅,就是我们研究之处。

  2、从细微之处突破。

  3、从错误当中学习。学生的错题集务必要指导学生整理。

  4、从实践之中转化。陈教授举了学困生转化的问题,他认为转化学困生主要有以下七步:发现学生问题,诊断问题的根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与学生沟通,帮学生把认知转化为行为,评价学生进展,巩固学生成果。

  做好每件小事才能保证不出大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师;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最终才能得到保障。备课,要有一种系统的思想,强调现在与过去,更关注未来。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7

  有幸参加了进修和四中联合举办的思想品德学科区域教学研究活动。本次活动先由四中的李红梅校长、刘洪君两位教师进行课堂示范,然后王艳老师进行中考经验介绍,最后由郑老师做中考分析与中考后段复习策略讲座。

  这次活动对于我一个接触初三思品学科没多久的老师,是一个极大的触动,可以让我尽多地汲取教学营养,丰富自己的教研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

  两节示范课,让我看到了两位老师的细致、认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上,他们有针对性的把时政热点与教材进行了整合,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节课与中考联系甚密,对学生即将在6月份进行的中考有很大帮助。在两位老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专业素养,在我今后的从师与教育教学道路上我要向他们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王燕老师的复习经验介绍与郑老师的中考分析,都让我获益匪浅,让我在接下来带领初三学生的复习中有了更好的侧重点,也让我看到了要想真正的做好一件事情,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反思、踏实的实践。

  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磨练自己,更好地去备课、上课、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8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 教师必须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可以将游戏引入教学中。游戏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 把游戏方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游戏的有机设计和创新设置,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游戏的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与数学意识。经过教学游戏的创新与延伸,原本比较抽象与复杂的数学模型,也会变得更为亲切、简单,学生爱上数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一) 游戏内容非常丰富,如何选择好的游戏项目,如何通过游戏来有效组织课堂,是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精选某些典型的游戏内容,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编,不仅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应该有一定的挑战性; 好的游戏不应该过早揭示谜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因此,游戏教学应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不应局限于一堂课中,准备充足的游戏时间,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游戏中去,对学生的思想及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不要让数学游戏代替一切,要注重“有趣”和“实用”相结合,数学游戏不能只停留在游戏表面,游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教学服务,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旨在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数学。

  数学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性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数学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心理以及特点出发,做好游戏的设计工作,把握游戏应用的时机,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9

  这段时间我学习了10篇有效课堂教学资源,受益良多,深有体会。这10篇有效课堂教学资源都是名师们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经验宝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名师们围绕有效课堂教学,分别从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导入、优化过程设计以实现“教”“学”互动、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英语课堂提问技巧、有效运用课堂用语和组织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六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是我们普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急需的营养知识,使我们年轻教师少走了不少弯路。总的来说,这次学习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次活动反映出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以来,课堂教学更注重挖掘蕴涵的思想,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突出特点是: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增强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要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要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严谨、生动地相结合,特别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提出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要清晰,教学方法要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样能让每节课气氛都很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必定能出成果,老师在引导中让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教与学的本质。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学生很乐意、自觉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参加这次活动感触颇深,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更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特别要在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教学重任。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0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体会到: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等等。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同时也必须领会如下内容: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

  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应根据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不能干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实践证明。那些胸中装有丰富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指导学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学生借风行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1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定向型研究报告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实施,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方案,分阶段有计划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作为农村的一线英语教师,我每天都面临着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如:学生对单词、语法等知识点不会灵活的使用;记不住单词;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讲了多次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语法课上,大量的讲解、练习几乎占据了整堂课,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教师不知如何将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情境和所教的不同学生出发,调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本质,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和其他教师讨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学生、对教育的认识,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课改中,教师应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开展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形成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让教育改革获得动力。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2

  最近,学习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凌飚先生的《有效教学论》。高先生通过“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有效教学的资源”等三个大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教学”、“教学论”、“课程”、“课程论”、“有效教学”、“有效教师”、“教学策略”、“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反思教学”等等。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或一种教学思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本人认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等等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育和相关研究的焦点,这些问题在《有效教学论》一书中都给出了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有效教学论》首先从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模式入手,详细阐述了“教学规模”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原始的“个别化教学”发展到“班级教学”,再由“班级教学”不断向“个别化教学”的回归,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照“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轨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被更新和完善。其次,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提问与倾听”,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期望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要求。如对教师的“有效讲授”,认为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和引领学生,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这就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大相径庭,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对于“有效教师”的含义,《有效教学论》作了详细地描述:“热情的教师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缺乏热情的教师经常只是一节课中站或坐;热情的教师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缺乏热情的教师避免与学生对视;热情的教师运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缺乏热情的教师讲课音调单一”等等。这些对我们每个人成为“有效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另外,高凌飚先生在“有效教学过程”一文的论述中,对“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等许多课堂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观点。如“有效讲授”,他认为教师在课堂清晰有效地讲授能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强化的作用,而不是“满堂灌”。对于“有效提问”,他认为教师应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保持一定的难度。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有趣,同时,他还将“有效提问”分为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三种类型,对于教师提问给予了更具体的技术指导。对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高凌飚先生给予尖锐地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有效备课”中,他提出了“有效备课”的三个要素,即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些观念的提出,对教师选择和利用教材以及课程内容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的再处理。

  类似以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论》一书都给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解释,对当代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非常切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3

  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张老师近日针对“提高课堂效率”的话题做了精彩的讲解,特别是针对我们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他分享了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启发性的经历,也为我未来的教学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是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新课标,熟悉新教材。

  新课标对教学有纲领性和全局性的指导作用,作为站在第一线学习新课

  老师们应该深入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因为它们代表着教育改革的前沿,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一份教学大纲,更像是一本指南,指引着我们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上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教育部最近对初中教材进行了重大更新,不仅增加了新的内容,还提供了更具体的写作指导,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操作的实践项目。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尽快了解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文本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了解学情,深入对话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不再局限于传统学科范畴,而是注重全面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因为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与他们沟通,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学习的热情,推动他们的成长。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教学,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针对课堂上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多个例子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全面而立体的知识结构和认识体系,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

  三、精心设计,巧妙设题

  老师备课时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提出清晰而精炼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掌握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或者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巧设题目,这样既达到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认真贯彻张老师所提出的这几点建议,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并不断深化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4

  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英语教学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听课为现在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在“动”与“活”中快快乐乐地获取英语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学习能力和英语素质。这半年我积极投入课题研究中,通过对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景教学的研究,感觉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受益匪浅。正因为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中的所获所得。在研究过程中,我一如既往地认真钻研教材,提前备好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节随堂课,也尝试创设并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情景教学法。这学期以来。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过积极充分应用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不断研究、探索,以期克服目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情景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

  1.用实物或模型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思维比较灵活,他们喜欢教师生动的讲解,关注于贴切生活的物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适当的出示生活中的实物或者实物模型,可切实节省讲解时间,提高操练效果。

  2.利用图片或简笔画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逼真的图片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图片中物体的感知。而利用简笔画教学,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简笔画生动简洁,它要求快、简,动物、人物、植物、事物,只须迅速的简单几笔,便被生动的勾勒出来。

  3.用动作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在教学生表示动作的单词时就不能仅仅靠图片来让学生观察和读了,必须配以动作让学生练习、感知,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单词。

  4.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

  歌曲以其节奏、音韵之美博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生一些表示时间等的单词时,因为它们只有文字而没有图片,因此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的感觉。此时,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将它们串成歌曲。

  5.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现代化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前人的智慧引导和自己不断的经验总结,但也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电教多媒体有生动活泼的动感、丰富鲜明的色彩以及立体的音响效果,可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来学英语。

  6.借助问题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摘果子”。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景教学设计的方法

  1.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内涵,挖掘情景

  通过研读教材,发现小学英语教材着重于对同学的兴趣培养,教材文本自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景内容。

  2.学习文本,组织学生,创设情景,优化情景。

  法国心理学家、外语教学家古恩在研究婴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后总结:学生学习外语要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要在自然环境中按思维动作的先后顺序模仿操练习得。因此,学习英语要像学习母语那样,在语言环境中,潜意识的、无意识的,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方式获得。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观摩情景,表演情景。

  运用现代化电子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播放视频,观看学习,拓展了教学情景,并模拟扮演情境中的一段情景,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协助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使同学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4.运用肢体语言、积极鼓励,唤醒情景。

  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态无声的直接的一种语言魅力。它能对教学情景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动作、声音等让情景的表示更加丰富些,更容易为同学所接受,一目了然。

  5.即兴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激活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创设以活动为载体的`情景,激活课堂的教学情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6.反复引导实践,布置操练,深化情景。

  英语课堂上不仅要动静结合,而且要讲练结合;不仅要模仿情景,而

  且更要深化情景。“练”是学生习得后的的一种实践。在英语课堂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学生反复在情景中实践,直到熟能生巧。

  四、课堂教学中情景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呈逐年级下降趋势。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学好英语的难度确实很大。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往往不尽人意,大致有以下几种现象:

  (1)教师在设计情景时,仅仅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或者只是简单地把教师主观认为比较好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会话,无视学生的体会,如此情景设计只会将学生强制性地纳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情景设计过于虚假,教师在情景设计时没有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摄取适当的场景,而是人为地编制了一些单一重复,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情景;

  (3)中下学生参与交际时心中有疑虑,好的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大家越学越没劲。

  以上是我对“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景教学研究”研究的一些肤浅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分享出来愿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研究、交流经验、学习借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把该课题研究推向一个更崭新的阶段。在课堂中利用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到活动中来学习英语,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英语,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英语,让我们老师们的英语课堂中,能巧用情景教学促进课堂的高效性,紧紧地吸引学生的凝聚力,也让课堂中的情景绘话能成为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享受,让英语教学体现独特的课堂魅力。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同学在情景中感知语言,聆听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真正地爱学、乐学、善学。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情景教学很重要,很有趣味性,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教学方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我们深入钻研,精心构思,使情景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大程度上发挥出英语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5

  在参加学校的三研活动中,针对研读课标,研究学生,研说教材,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学研究活动个人总结。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2、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谐音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3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2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

  在讲解准备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工作总结《教学研究活动个人总结》。由于我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3、合理组织,张弛相间。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4、由直观教学入手,促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

  5、负迁移的干扰。

  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这是知识的正迁移;也可以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负迁移。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1、温故知新。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一0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

  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其中 ①是针对学生法则中“被除数和除数划去相同个数的‘0’的相同这一关键词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②是针对学生对余数的位置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③是针对“补0”有模糊认识提出来的。这样,既从正面讲清算理,又从反面加深理解,互相配合,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高三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再是难题。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研究制度08-17

教学研究心得05-13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2-0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1-06

测量心得体会 测量心得体会04-01

帮扶心得体会家长心得体会10-31

心得体会12-07

汉语文心得体会学汉语心得体会03-28

绑腿跑400字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