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制度

时间:2022-08-17 10:11:00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研究制度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研究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制度1

  一、指导思想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校本教研开展的程度与水平状况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在积极参加县市各级教研活动的同时,大力提倡并积极鼓励学科组及年级备课组,从本校师生实际出发,研究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达到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研究理念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1、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任责任人,校长真正成为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1)学校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

  (2)学校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建立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人员(专业支持)的组织协调和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检查各项工作,制订教学研究的一年和三年规划。

  (3)学校要健全各种制度,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2、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使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这一做法应成为教研活动的新亮点。

  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要求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歼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法解决,从问题到课题,自下而上形成课题,教师个人解决不了且短期内解决不了的,可由课题组为龙头,进行集体攻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为教学研究的过程。

  二、分组形式

  1、学科型教研组。

  2、骨干教师学习型小组。

  3、中层干部学习型小组。

  三、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四、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弓!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自定个人教研学习,专业提高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研究课,每位教师听课每学期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15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校长听课达15节以上;教师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每学期1篇,研究性论文1篇。

  2、同伴互助。

  以学科组和学习型小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每学期召开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2-3次,以促进不断提高。

  3、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名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更主要是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聘请温师院马志成教授为校本教研顾问。同时,将市、县级教研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作为新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发展。

教学研究制度2

  一、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组织召开、做好记录。

  二、每学期教师应参加教研活动八次。

  三、学期初,教研组长根据本组学科特点、存在问题制订相应、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并严格按期执行。

  四、期末教研组长写一份教研工作总结,组员写学习心得。

  五、教研活动具体要求:

  1、每位教师须按时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组长负责通知、组织、打考勤。

  2、态度认真、积极,踊跃发言、研讨热烈。

  3、不断开展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探讨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以更好用于实际教学中。

  4、注重对本学科教学的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及时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学。

  5、针对学科、学生特点,确立课题。

  6、每学期举行组内系列研究课,做到全员参与,集体备课,坚持听一说一评的教研活动。

  六、研究课、公开课制度

  1、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节组内研究课。

  2、每学年由各教研组推荐教师在全校做一节公开课。

  3、每学年在全校范围内选出3-6位教师面向家长做一节开放课。

教学研究制度3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对教育工作的指示,更新教学观念,努力从应试教育模式转向素质教育模式。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贯彻执行教学计划,学习掌握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授课计划,进行单元教材分析,研究教材重点、难点、教学关键等问题。

  3、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介绍教改动态和信息,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每次活动确定主题和主讲人。

  4、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和现有条件,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教学中德育渗透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重视教师素质提高,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协助学校邀请名师、名家来镇讲学,按规定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实行新老挂钩制度和新教师汇报课制度。

  6、协助教研室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7、检查和指导组内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备课检查。

  8、每学期教研室应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期末做好总结,并按教研室有关规定及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做好存档工作。

教学研究制度4

  1、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各教研组必须在每周规定的教研时间开展好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2、每科教研组学期初要制定具有本学科特色的、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研究计划和教学研究项目,并把计划付诸实施,每期末写出内容充实材料确凿的工作总结。

  3、每位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活动,态度端正,积极发言。每位教师每年要有研究专题,每人每年总结出一篇教学论文。

  4、每人在备课组内,每学期要进行研究课1-2次,有研究课题,有评议分析。

  5、每个学科,每年要搞公开课1-2次,执教者教学效果记入业务档案。

  6、每学科都要在教研活动日开辟时间,根据本专业特色,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阵地。

  7、每学科要把培养新教师工作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地培养新教师,使他们尽快地成长。

教学研究制度5

  1、德育工作

  1)学校德育专题工作会每学期不少于2次。

  2)学校、年级班主任例会至少隔周召开一次。

  3)级科会每学期至少集中召开三次。

  4)班科会每学期至少集中召开一次。

  5)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

  2、教学工作

  1)学校教学碰头会或教育教学专题研究会每月召开二次。

  2)教研组至少隔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3)备课组至少隔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节课。

  4)教师每期至少听课10节,上公开课至少一节。

  5)每位教师每年要有研究专题,每学年撰写论文一篇。

  6)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每期听课20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

  7)年级分管领导深入课堂,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

  8)组织监控小组每期对每年级进行一次以上的教育教学调研活动。

教学研究制度6

  一、年度教研计划

  1、年度教研计划是本年度教学研究的指导性计划。

  2、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干训计划制定教研计划。

  3、教研计划由教研室负责草拟,校委会审定。

  4、教研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本年度专题设置方案、教学改革措施、教研活动安排等。

  二、教学例会

  1、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教务处、教研室、科研科负责人参加。

  2、原则上每个教学班次开始和结束时各召开一次。

  3、主要研究贯彻校委有关教学决策的具体措施,安排有关教学活动,布置该教学班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若干事宜;小结本教学班次教学情况,检查下一教学班次教学准备情况,协调相关部门的各项工作,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三、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由教研室和科研科负责组织实施。

  2、教研活动主要包括集体备课、试讲、听课、公开教学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3、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本学科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对各专题的内容进行协调。集体备课在每年年初和主体班开课前举行。

  4、试讲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新开专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试讲,通过后方能上讲台;新调入教师,年青教师第一次上主体班,要先试讲。

  5、听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不定期举行。专职兼教师必须完成年度听课任务。通过听课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

  6、公开教学由教研室和各学科组组织实施。原则上每个教师每年要承担一次公开教学任务。

  7、社会调查由教师与科研科一起协商定题,科研科负责审定和下达专职兼教师年度社会调查任务,采取分散和集体组织两种形式进行。

  四、教学研究制度

  1、由教导处负责实施并认真组织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

  2、教导处要有教改计划,教研组要有教改课题,每个教师要有教改实验项目。教改实验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实验成果及时推广。

  3、教导处及时提供外地教学、教改的`信息与经验。

  4、为了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学期各学科均组织一次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和公开课。

  5、各教研组至少每二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师必须参加,不得缺席。有事请假。

  6、备课组必须在参加全组教研活动的前提下,随时进行备课组内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写好备课记录。教导处对此做为重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

  7、学校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教改论文。凡在校级和校级以上交流过的教学、教改论文和市级刊物以上发表的教学、教改论文均交教科室存档并记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对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对教学成绩起重大促进作用的教学、教改论文,学校将给予奖励。

教学研究制度7

  教学研究贯穿于我们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只有重视教学研究,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我们的理念,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增加我们的教学成就感。因此,我们觉得,在教学研究方面,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到学生的`认知需要中,真正了解学生渴望哪些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2、在教学研究的区域内,推荐阅读书目,教师要先行阅读,明确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计划与步骤;

  3、通过举办先行课、示范课逐步摸索授课和活动的方式方法;

  4、授课过程与活动过程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其主体是学生,老师加以指导;

  5、及时集中学生的观点、心得体会及学生的论述性文章,整理并从中提取教学研究的精华;

  6、鼓励学生及时整理自己课堂上的发现和灵感思想,形成文字,定期汇总展示;

  7、教学研究与教学同步,如在教学《唐诗宋词》时,可以就所学诗人作品进行同步研究;

  8、对于学生研究所得的成果鼓励其向报刊杂志投稿,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研究制度8

  为了能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现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1、教学研究理念。

  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把学校建设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化组织。

  2、分组形式。

  学科型教研组:

  (1)以学科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组

  (2)以同科、同级分组:

  3、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4、教研活动时间。

  (1)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为全校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约一小时)

  (2)各学科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学习研究。其中,一节为说课、评课、叙课活动;一节为:同科,同级集体备课活动;最后一节为:教师多媒体应用技能培训活动。

  5、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体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科组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教师对自已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分析和自我对话的过程。自我反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要求,自行学习和对

  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后等教学后记;每位教师上一节优质课。

  (2)同伴互助。

  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在同伴的互助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学校每周四早上第一节课为各教研组长碰头会,由教导处组织,研讨每周教研中的实际问题,以不断促进提高。

  (3)专业引领。

  一方面:组织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参加市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同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教研的校本培训;并利用名刊和全国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光盘,组织教师学习和观看;要求写出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更新观念。从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作为新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发展。

  (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环境

  ①开放学校的电脑室

  ②鼓励教师购买电脑

  ③学校订购全国各地的名刊资料等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条件

  ④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和在职培训.学校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根据学校经济能力,尽可能组织教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到外校学习交流,吸收先进的思想和经验。

教学研究制度9

  1、基本目标

  深入研究多版本教材,着力解决课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化学教学常规,努力建设优质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深入研究课标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完整地体现,课标中对知识的规定和对能力的规定之间的联系,课标中知识结构怎样在教学进程中形成网络,等等,都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基本流程

  划分小组及负责章节--集体讨论,得出统一观点--教学中实施,及时反馈--总结整理

  3、实施过程

  (1)划分小组,及负责章节

  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水平,将老师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老师组成,发挥有经验老师的带动作用,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划分。

  针对化学课本中的某一章节,老师联系高考实际,以及考试大纲,找出各个版本教材互补的地方,对教材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运用。

  (2)集体讨论,得出统一观点

  组内集体备课的时候,小组将自己的观点提出并讲解,与组内其余的老师进行交流,大家集体讨论之后,达成统一的意见。

  (3)教学中实施,及时反馈

  经过大家一致的讨论,按照结论,指导备课,在教学中观察学生接收掌握的情况,课后作业做得情况。看学生掌握的是否明白清楚。关注教学质量。

  (4)总结整理

  关注师生互动,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密切联系实际。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优质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总之,力求高中化学优质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教学研究制度】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研究培训心得经验08-10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2-0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1-06

制度管理制度02-21

制度流程管理制度04-22

采购制度管理制度12-02

关于制度制度的力量的经典小故事11-18

流程制度管理制度01-24

公司制度管理制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