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作者:聚优时间:2017-01-28
[成书背景]  闫学,特级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是著者自《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之后的又一力作。著者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几十年,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实在博大丰厚,因为著者常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那个童话般的教育之梦,所以,当吴法源君希望作者从一个教师的立场,结合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紧密联系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作一些思考时,著者陷入了一件“浩繁而又美好的事情”!
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著者完成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写作,断断续续的修改持续了整个秋天,用著者的话说:“时间的缝隙中,填满了琐细的寂寞、喜悦与快慰。”2009年1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摘要]
全书分为五辑。第一辑阐释了教师的智慧是照亮前方、课堂是触及理智和心灵的地方、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发掘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喘息等理念;第二辑传递着教育就是提高免疫力、教学生读懂人的心灵、让善良在童年扎根、师生交往是一种精神交往等思想;第三辑诠释了什么是教师的首要工作、让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迸发、以天地为课堂、让美好的词不再沉睡等愿景;第四辑分享了每一个教师都该成为学校的骄傲、用一辈子备一节课、惩罚是为了检点与反思、莫做孩子的报忧者等感悟;第五辑揭示了做一个在道德上进攻的人、没有旁人在场的个人诚实、我们尊敬的不是白发本身、每个人永远都是孩子等本质。
 [简要评价]
轻轻翻开书,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们来到田野,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美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姑娘“在那个多露的早晨”为奶奶精剪着花枝的故事……让读者的内心产生了一个愿望——“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想做这样的教师”。带着这样的信仰、希冀、思索、追问、寻求……我开始了对《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整本书的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虽然《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只是著者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几年里的一些感悟、收获、反思与自我追问的一个记录。但字里行间中已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心灵的关切,对人性的尊重,以及永不言弃的理想与信念。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即所谓的“课堂”、“上课”。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赞成谈心般的上课方式。他认为,真正具有教育素养的教师上课时就像在与学生谈心,教师只不过提出了一个需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就是师生安心的过程。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教给他学习某中知识时,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上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老师要有这样的意识——教无痕。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教育教学境界,如何才能具备这种对教材、对学科知识的精通与开阔的知识背景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那就是读书。它是提高教师素养与突破教育教学难点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教师吃透了教材,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
“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同样,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只是幼儿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只重幼儿的“学业”不重“做人”的教育就是朱自清所谓的“跛的教育”。我们不仅要凭借着自身的知识给孩子以营养,更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貌深深地影响孩子,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教会他们生存、教会他们学会学习,给予他们生活的快乐与自尊,引导他们做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就象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向着教育这条路又迈进了一大步,让我不由地产生一种冲动: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
[名言选萃]
◆ 教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5月第一版,第143页)
◆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在根学生进行议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645页)
◆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上海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昆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315页)
◆我总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认得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着,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朱自清:《教育的信仰》,《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39页)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昆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480页)
◆要教导学生把他人的欢乐和忧虑变成自己切身的欢乐和忧虑,要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最高尚的需要——需要他人,就让人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最可宝贵的珍宝吧。(苏霍姆林斯基:《寄语后来人》,刘伦振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5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