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元节什么可以辟邪
有句话说,出门保平安。说的就是辟邪之物。中元节又快到了,都说鬼节不适合出门,要是撞上鬼了可不好,为了平安,很多人都会带一些辟邪的东西再出门。那么中元节什么可以辟邪,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1】中元节什么可以辟邪
中元节佩戴挡煞开运的法器就能平安无事,甚至还能化凶为吉行大运。我手上戴加持手链,小叶紫檀,脖上狼牙项链,钱包里放财神符,家里挂六帝古钱,十八子,手机挂巨招财的髀石。一位大师说过:随身或挂在家一串开光真古六帝钱,钱包里面放护身符一张,然后再戴加持手链就很好了,平日里多行善积德好运会相随一生的。
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故民间有貔貅的佩带和摆放,如果是带在手上的,一定要带在左手(注意,不管是带玉还是其他宝石,都要带左手,左手进右手出。因貔貅食四方财,翡翠貔貅挂件,适于佩戴在腰间、靓包装饰、也适于做车内平安保福挂件。貔貅放置在宅府,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头朝外可令家中的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的平安。
辟邪的组成
辟邪其实也是一个东西。辟邪由核桃制作而成,就是切片核桃,由于核桃内部的结构特殊,中间保留下来的部分、自然形成的镂空花纹很特别,形状像一对鞋,称之为“辟邪”。辟邪多为楸子所做而成,它美丽的花纹,其边缘的部分有的很像人脸、兽面,人称“鬼脸”,可以做不错的挂件。
朱砂开运祈福
1、中元节辟邪的东西还是有很多的。自古以来,朱砂就被认为具有“开运祈福,镇静安神”的功效。古时候,朱砂最多被用于道家丹药的炼制,加上本身的纯正红色,不仅寓意吉祥、喜气,而且能挡煞,佩戴在身能驱逐邪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五行属火对应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所以中元节戴朱砂,都不敢近身。
2、古人视朱砂为具有“开运祈福,镇静安神”之功效,红色则象征吉祥、喜庆、热情、奔放和斗志。在许多国家和民族中,红色被视为具有驱邪辟秽的作用。例如,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通常绘以红色。根据传统文化,火在五行中对应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普遍认为是吉祥、幸福和繁荣的象征。它在传统节日和庆典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春节、婚礼和庆祝活动。在中国古代,红色被视为能够驱散邪恶和不幸的颜色,因此,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场所,红色被广泛运用于墙壁、柱子和门窗的装饰上。
桃木剑效果最佳
1、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鬼是怕桃木的,桃木剑,看林正英的电影就知道,不怕铁不怕铜不怕任何东西,就怕桃木剑。当然他这个只是根据民间道家的习俗编出来的,但是民间的桃木剑的确有辟邪的效果,而且非常的厉害,大的桃木剑小的桃木剑都有同样的功能,所以这个桃木剑是不分大小,大小作用都是一样的,桃木剑最好可以在上面绘制一个七星图,它的效果会更强更大。
2、桃木具有木质细腻的特点,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美观装饰之中。作为一种伐邪制鬼的材料,其用途极为广泛。在家中悬挂桃木饰品可以发挥镇宅纳福、保平安的功效。同时,佩戴桃木手串更能驱除邪气,护佑平安。桃木饰品因为其独特的材质和精致的工艺,深受人们喜爱。制作桃木饰品通常会选用质地坚硬且纹理美观的桃木材料,经过精心雕刻加工而成。桃木的质地细腻,表面平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触感温润舒适。其光亮的色泽与细腻的纹理相互映衬,使桃木饰品具有高雅的品质和美观的装饰效果。
玉石
玉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玉文化以玉为核心的载体,对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间一直流传着“玉碎挡灾”的说法,指的是当一个人身边的玉器突然出现裂纹或断裂时,相信是玉器主动为主人挡下了某种灾祸。当然,只有具有灵性的古玉才能够拥有良好的辟邪效果。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被视为美德和高雅的象征,并且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黑曜石貔貅手链
黑曜石能量极强,可以去除霉运,抵御免受负面能量侵蚀,让身边的鬼邪之气不敢近身而黑曜石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有驱鬼辟邪的功能。佩黑曜石的能量刚烈并且纯净,在吸纳负面能量上有突破性的作用。在古代的时候,由于黑曜石材质的特殊,所以经常被用作军队里的武器。在南美的地区,有巫师认为黑曜石可以摆脱负面能力的纠缠,可以驱魔除恶。黑曜石可以帮助我们清洗身上的负能量,去除晦气与霉气。
而且佩戴旺财开运黑曜石貔貅手链具有促进财富、提升财运、招财纳福、聚集财富的功能,尤其对于职业不稳定、收入波动的人来说具备非凡的效果。此外,黑曜石貔貅手链还能够驱邪避险,晚上将经过开光的貔貅手链摆放于家中,能够改善家运,加强好运,消除邪气,具有守护住宅的功效,成为家庭的护符,保障家庭的安康。
一缕相思,但愿亲人魂魄归;一身正气,不怕恶鬼来缠身。
陨铁
作为天外来客,陨铁的力量也是包含了宇宙之威。他拥有非常强且刚猛的能量,是最强大的镇宅、辟邪、挡煞利器。陨铁拥有强大的正能量,可以快速驱散心身灵的负能量,可以驱散身体以及心灵中的负能量、负面种子。使人心生灵获得积极的正能量,回归健康与正道。而且陨铁可以安神静气,使烦躁与波澜归于平静、平和、坦然如有泰山压顶不乱之心态。使人放下执着及过多的欲望,使人能够平静、平和的活在现在与当下。
黄金陨石
利比亚陨石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神秘力量的创造物。陨石本身特有的神秘且强大的能量,作为天外俩五大陨石自古就被被认为具有镇宅和避邪双重作用,其纯净的能量能够净化灵魂,洗涤罪孽,抵御晦气和霉运,使人回到根源,并步入永恒。 利比亚陨石自身强大的能量、温和地释放,可消磁净化各脉轮及周身磁场,足以驱散各种邪灵、鬼魂、精怪,可当护身符!
捷克陨石
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也能护你周全!捷克陨石具有辟邪化煞的作用,可以改善人体磁场,传递正能量,对于经常出入医院、墓地等负能量较高的场所,可以佩戴捷克陨石,消除对自己不好的东西,包括霉运、病气等等。每个人都迫切的期望转运,哪怕运势很好的,也会期望更上一层楼。捷克陨石是可以给予指引以及会有一些转变,这时候结缘者应该多行善法,多思善念。
鸡血藤
鸡血藤是一种中药材料,长期佩戴有袪风除湿的疗效。不仅具有医疗功效而且还有避邪功能。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用鸡血除邪清浊,避祸转运的说法,并延用到现在。
小叶紫檀
小叶紫檀散发出来的香味有助于睡眠和安心宁神的功效,还能促进人的血液循环,对人们的心脏有很好的调节保养功能。更重要的是,长期佩戴小叶紫檀还有避邪保平安,消灾解难的作用。
切片核桃
切片核桃又叫辟邪,辟邪由核桃加工而成,由于核桃内部的结构特殊,中间保留下来的部分、自然形成的镂空花纹很特别,形状像一对鞋,称之为“辟邪”。辟邪多为楸子所做而成,它美丽的花纹,其边缘的部分有的很像人脸、兽面,人称“鬼脸”,可以做不错的挂件。
【2】中元节上香讲究
中元节不但要上香,上香还很有讲究。香的颜色现在社会上一般都只有红、黄、青三种,这三种香并非凡是烧香都可用,其中是有着明显区分的。红色代表喜庆,一般用于喜事场中,过时过节,搞庆祝方面最为合理。黄色代表敬意,一般用于祝寿、请神、拜佛、解灾,最为合理。青色代表阴暗的含意,一般用来收鬼、送花盘、开灵、做斋等事方可。
在每次上香前,都宜先考虑要上什么颜色的香才好,才能得到上乘福荫,才不会上错香。不论什么东西,都不是越多越好,上香亦是有极限的,一般上香是一柱为好(三支),一柱为开泰香,主家庭圆满,父慈子孝,福禄齐来,健康长寿。三柱(九支)为进取香,主六亲和睦,地邻安稳,名利双收,健康长寿。九柱(又称为九品,把香横顺插成三柱一排,四方形体)为转还香,可以四通八达,转迁升位,万物不存,四大皆空。此香一般情况不可烧,用于每年正月初一去旧迎新。
【3】中元节辟邪的注意事项
1、民间习惯在阴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祭拜祖先,人们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烧纸钱祭拜祖先。祭拜的仪式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并没有特定的要求。此月份建议大家不要无故前往坟场、偏僻的荒郊野地,以免招惹阴灵,尤其小孩子更需注意。如果要上坟烧纸钱,也不建议带小朋友一起。
2、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提醒大家晚上早点回家,特别是以不走夜路为好,如果非要走夜路的话,建议多几个人一起为好。尤其喜欢玩拍照的朋友,建议最好在这天晚上不要拍照为宜,否则拍到不吉的东西。
3、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同时在路边看见冥纸、硬币之类,也不要去踩、去捡。
4、若是这一天梦见已故的亲人,也不需要太紧张,此为正常现象,只是自己太过于想念自己的亲人。
5、晾晒在阳台外的衣服,尤其是小孩子的衣服,最好在下午太阳落山前收回(约下午16点前),以免被鬼附上或借去穿。
6、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阴气较重的一天,因此这天阳气较弱的人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不用害怕,可以嘴中不断默念“乾元亨利贞”,也可以尽量少出门。
【4】中元节忌讳与禁忌
(一)忌讳
①孕妇不要在中元节出门,因为七月十五运势不太稳定,贸然出去恐会造成胎儿受到惊吓等,尽量呆在屋里为宜。
②忌讳去十字路口闲逛徘徊,中元节当天会有不少人在路口祭祀,甚至还会招来无家可归的野鬼,在这些地方逗留很有可能沾上不好的运气。
③切勿去江边游泳,此时鬼门开启,很多逝去之人会沿着河流回到阳间,到了一定还会顺着水流返回地府,人类应该远远避开。
(二)禁忌
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八字轻的人尽量不要夜游。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4、忌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魂的食物。
5、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忌乱踩。在古时代,七月半是民间的祭祖节,是追怀先人的一个节日,并没有诸多禁忌,这些所谓禁忌是在节日发展演变中后世附会的。
【5】中元节宜穿什么衣服
在七月半建议穿一些浅色、素色的衣服,因为是属于祭祀的节日,朴素一些比较符合节日主题,但忌讳红色、黑色和白色的服装,黑白两色是葬礼上多用的色彩,放在中元节是很不合适的,另外红色是办喜事时穿的,如果该节日也穿是不吉利的。因此当天适宜穿着灰色、米色或者杏色之类的服饰。
【6】中元节的包袱习俗: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传说在这天的晚上,每个家庭的祖先们都会“回家”看望活着的亲人,所以每家每户都会为逝者焚烧包袱、灵屋、元宝等,所以民间也把中元节称作鬼节。
中元节这天,人们会祭奠祖先,与清明节相似,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統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
与春节、清明祭祖不同,中元节烧纸钱不去坟头,而是将纸钱包成如信封一样的“包袱”,并在包皮上写好“收款人”与“寄款人”的名字及关系,再请道士盖上符印,然后在家门口集中烧化。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烧包袱是一种敬祖的习俗,是活着的人趁鬼门大开的日子给先亡宗亲送冥资,以备阴间过活。送的方式,就像阳间给亲朋好友寄信一样,先将冥资(即钱纸)折叠好,再用白纸包上(白纸包起着信封作用)。接着便是写“信封”(各地写法亦有不同)。
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尊称都是男右女左。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随意拆看。
除此之外,还得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写起来就简单多了。
【7】中元节吃什么
一、鸭子
鬼节吃什么能辟邪?在广西地区在鬼节这一天会选择吃鸭子来辟邪,鸭——“压”,有压惊,压住鬼魂之意,况且鸭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后来,则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
二、包子
江西人在这一天会选择吃包子来辟邪,传说在从前法师哎吉安做法术时,向台下撒包子和水果等一些事物,而一个久未怀孕的女子抢到了包子,第二年便怀上了孩子。所以鬼节吃包子也就了早生贵子,生儿子的寓意。而小孩子吃包子则有平安,一生免受惊吓的意思。
三、花馍
山西地区在鬼节这一天会选择蒸花馍,晋北地区最烈。这一天你肯定会看到各家各户忙里忙外的蒸花馍,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并且辈分不同,花馍的形状不同。家里辈分小的要吃平型花馍,表示希望家里的孩子不要忘记长辈们的养育之恩,平辈的则要成鱼型花馍,寓意年年有余,而长辈们则要吃成人型的花馍,也就是面人,寓意儿孙满堂、福寿双全。
四、饺饼
鬼节吃什么能辟邪?在浙江台州市天台鬼节这一天他们都会吃饺饼,因为传说饺饼是济公在国清寺时,见每一餐都剩下很多菜,为避免浪费,他就把剩菜裹在炸过的卷皮里,留着下一餐吃。所以吃饺饼素有向佛从善,勤俭节约,年年有余等深刻寓意。
制作饺饼筒,要先将馅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有猪肉、猪肝、鸡蛋丝、豆腐皮、冬笋、豆面、芹菜、豆芽、海带、鱼干等。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材按顺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光发亮。
五、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六、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8】中元节习俗活动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祈丰收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放河灯
中元节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焰口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河灯度孤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9】各地习俗
河北: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郏县七月十五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德州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临潼县七月十五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如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闽南人七月半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广东:在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有祭祀的传统,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广东人称为“七月十四”。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港澳地区中元习俗与广东一致。
广西: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祭祖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在广西,七月十四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明清年间,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会举行祭坛会,有声势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
云南: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民间相传,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是鬼门关大开之日。阎王会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烟食,所以七月也称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湖南: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10】中元节介绍: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这天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节日历史由来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并相沿迄今。
【12】中元节意义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会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半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什么可以辟邪】相关文章:
中元节可以结婚吗08-15
中元节可以去寺庙吗07-28
中元节熬夜可以吗07-21
中元节可以剪头发吗08-01
中元节是什么09-29
什么叫中元节04-12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来历06-04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03-31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