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鲤鱼过生日活动随想(一)(随笔)
作者:mugua时间:2017-04-28
俗话说,旁观者清(轻),在听过教研可课“小鲤鱼过生日”过后,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虽然做不到头头是道,但是不吐不快。
活动一开始的“头”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重”,不是含有分量的“重”,而是我个人更喜欢简洁、直接的互动方式。大班的孩子一看老师带的头饰,自然就知道老师在演戏了,身份已经变了。“小鲤鱼”可以直接就和孩子打招呼:“咳,你们好,今天我生日,看我的鱼朋友穿着她自己设计的衣服来了,你们觉得她的衣服怎么样啊?”这样就可以带入一个情境,也引出了小鱼的衣服。而不用像对小班孩子一般解说那么清楚:“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鲤鱼……”这个感觉“秀”的成分多,互动的力度不够。当然,这只是个人喜好,不是活动设计的什么大问题。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还是比较顺当,就是请孩子观察小鱼身上的花纹,讨论“镂空连续花纹”是怎样剪出来的,这对于大班剪过连续图样的孩子不是什么问题,孩子能说出用对折的办法,于是就让孩子开始尝试。这个环节如果再放手些的话,可以了解完“镂空连续花纹”后直接让孩子去尝试,不用讨论怎么剪出来的,这个问题不是难点。不讨论的话,说不定孩子会出现再多些的状况,这样出了状况之后的相互讨论应该更有价值,孩子可以发现不同,允许有更多不同,也能学习到更多,同时孩子在操作时也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来进行展现,然后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更好地了解自己,体现自我,学习他人。
比较有问题的是最后的再尝试环节,这也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活动中孩子表现出的学习难点在于:如何在鱼儿外型的限制下剪出镂空连续花纹。其中第一次尝试中有个别能干的孩子已经克服了这个难点。老师如果让孩子们展示出自己的作品,那多好啊,不需要过多准备背景,就展示在黑板上即可。这样可以通过集体的观察、比较,来发现连续花纹的重复次数的多和少和折的次数有关,从而让孩子总结出折的越多次,连续花纹就重复越多,再将问题引到:怎样在折多次后,不剪坏小鱼的衣服?这样是不是比孩子手里拿着作品讲述,而部分孩子只能听,不能直观地看到作品,还要受语言表述的影响的状况要好很多呢? 作为新老师,小丽老师的教态和教学的条理性很不错,在孩子讲述自己的作品后,也注意提到了折的时候怎样做可以避免剪坏小鱼的衣服,但是可能是不够强调,语言表述上也不是那么到位,孩子们似乎没有重视,也没能通过这个问题加强对“怎么折可以增加连续花纹的重复次数”的思考。这样,接下来的再次尝试环节就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了。细心的孩子发现了连续花纹重复多就更漂亮,会有意识地去尝试表现,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停留在第一次尝试的水平。而且,因为老师提到了通过走不同的路线,剪出不同外形的小鱼,干扰了孩子的部分注意力,去考虑怎样剪不同外型的小鱼而不去全力思考连续花纹的表现问题了。
最后这个再尝试的环节,是否将情境也换一下:小鱼们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还要带什么来参加生日宴会?对,带上礼物!你会把礼物包成什么形状?这么多形状的礼物盒里肯定装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礼物,好期待啊!我们来一起装饰礼物盒子吧!就用“镂空连续花纹”,让花纹连续得越多越好……
这环节可以让孩子自己确定用彩纸先剪花纹还是先剪盒子外型,彩纸可稍微多提供一些,让孩子有失败后再尝试的机会,也能对比两种方式哪种更加简便可行,还有“镂空连续花纹”的剪法在不同形状中的受干扰程度也会变得不同,这也是给孩子一个新经验。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不成熟的想法,仅供下次教研活动探讨这一活动时作参考,相信在大家的广思博议中,活动“小鲤鱼过生日”会更加完善。
活动一开始的“头”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重”,不是含有分量的“重”,而是我个人更喜欢简洁、直接的互动方式。大班的孩子一看老师带的头饰,自然就知道老师在演戏了,身份已经变了。“小鲤鱼”可以直接就和孩子打招呼:“咳,你们好,今天我生日,看我的鱼朋友穿着她自己设计的衣服来了,你们觉得她的衣服怎么样啊?”这样就可以带入一个情境,也引出了小鱼的衣服。而不用像对小班孩子一般解说那么清楚:“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鲤鱼……”这个感觉“秀”的成分多,互动的力度不够。当然,这只是个人喜好,不是活动设计的什么大问题。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还是比较顺当,就是请孩子观察小鱼身上的花纹,讨论“镂空连续花纹”是怎样剪出来的,这对于大班剪过连续图样的孩子不是什么问题,孩子能说出用对折的办法,于是就让孩子开始尝试。这个环节如果再放手些的话,可以了解完“镂空连续花纹”后直接让孩子去尝试,不用讨论怎么剪出来的,这个问题不是难点。不讨论的话,说不定孩子会出现再多些的状况,这样出了状况之后的相互讨论应该更有价值,孩子可以发现不同,允许有更多不同,也能学习到更多,同时孩子在操作时也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来进行展现,然后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更好地了解自己,体现自我,学习他人。
比较有问题的是最后的再尝试环节,这也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活动中孩子表现出的学习难点在于:如何在鱼儿外型的限制下剪出镂空连续花纹。其中第一次尝试中有个别能干的孩子已经克服了这个难点。老师如果让孩子们展示出自己的作品,那多好啊,不需要过多准备背景,就展示在黑板上即可。这样可以通过集体的观察、比较,来发现连续花纹的重复次数的多和少和折的次数有关,从而让孩子总结出折的越多次,连续花纹就重复越多,再将问题引到:怎样在折多次后,不剪坏小鱼的衣服?这样是不是比孩子手里拿着作品讲述,而部分孩子只能听,不能直观地看到作品,还要受语言表述的影响的状况要好很多呢? 作为新老师,小丽老师的教态和教学的条理性很不错,在孩子讲述自己的作品后,也注意提到了折的时候怎样做可以避免剪坏小鱼的衣服,但是可能是不够强调,语言表述上也不是那么到位,孩子们似乎没有重视,也没能通过这个问题加强对“怎么折可以增加连续花纹的重复次数”的思考。这样,接下来的再次尝试环节就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了。细心的孩子发现了连续花纹重复多就更漂亮,会有意识地去尝试表现,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停留在第一次尝试的水平。而且,因为老师提到了通过走不同的路线,剪出不同外形的小鱼,干扰了孩子的部分注意力,去考虑怎样剪不同外型的小鱼而不去全力思考连续花纹的表现问题了。
最后这个再尝试的环节,是否将情境也换一下:小鱼们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还要带什么来参加生日宴会?对,带上礼物!你会把礼物包成什么形状?这么多形状的礼物盒里肯定装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礼物,好期待啊!我们来一起装饰礼物盒子吧!就用“镂空连续花纹”,让花纹连续得越多越好……
这环节可以让孩子自己确定用彩纸先剪花纹还是先剪盒子外型,彩纸可稍微多提供一些,让孩子有失败后再尝试的机会,也能对比两种方式哪种更加简便可行,还有“镂空连续花纹”的剪法在不同形状中的受干扰程度也会变得不同,这也是给孩子一个新经验。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不成熟的想法,仅供下次教研活动探讨这一活动时作参考,相信在大家的广思博议中,活动“小鲤鱼过生日”会更加完善。
上一篇:小班剪纸活动教案:电话叮铃铃
下一篇:手工活动《铅笔相框》活动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