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书心得(集合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勇气》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
当我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研究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
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目前的学生教起来怎样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晓得该若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天下,而不是在改造这个天下。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当我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原因正如帕尔默所说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认识路子是以“脱离我们的自我”为代价,将我们带入“真实”天下的“客观”认识路子。而悬置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头上的高考试卷使我们更加默许了这种认知路子,我们害怕,恐惧我们介入到我们的学科会受到评判,有大概招来漠视和嘲讽。因此,造成了课堂上的“我”与真实的“我”相分离,与所教的'学科相分离。师生有此外头脑作怪以及害怕,恐惧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了“我”与学生的分离。这种种由于害怕和恐惧所造成的分离更使我缺少了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们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造成了我们教师的职业倦怠,缺少了教育的热情和感动,原本生机勃勃的教育被我们弄得死气沉沉。因此为了让教育事业恢复它应有的活力,发挥它应有的对这个社会的功能,作为我们要寻找自我,寻找本身认同和自我身份完整。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研究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2
暑假期间,读了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一书,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小标题——漫步教师心灵。于是,我仔细地品读了这本乍看并不好理解,但细品却震撼心灵的读本。
帕尔默先生在此书的开头就引导大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认清“自我”,只有你了解了你的内心,把你的“灵魂状态”通过你的学科投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上,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实”,学生才能相应地做出反应。只有“心”与“心”的相通,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发,学生的进步成长才有可能显现,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师而言,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加之生活压力所迫,很少漫步自己的心灵,聆听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在学生面前我们倾尽所学,只为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热爱我们的工作,但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与困惑。
依然记得那两个毕业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一声“老师再见!”,一个班的学生对我依依不舍,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却在吵闹的嬉笑声中将我逐出课堂。孩子们截然不同的态度深深地刺痛了我,烙印一样印在我的心头。现在想想,之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内心早已将两个班级的孩子们进行了对比,我把我的爱心给了我自认为较好的班级,却将不该有的厌恶之心给了那个自认为较差的班级。这便是学生对我真实地反应做出的相应反应。我想学生们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或许会始终记得这位他们喜爱或者厌恶的老师。
《教学勇气》给予我震撼的不仅如此,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而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会有人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记得刚上班时,面对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学生,难免心生恐惧,加之无多少教学经验,因此将自己武装成一幅“严师”模样,对学生板着脸,不苟言笑,对学生的错误大声呵斥。时刻保持出对学生的警惕性,以防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对我威严的侵犯。当面对那些违背我意愿的学生,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压制他们,使他们屈服于我的威严之下。
那时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的所作所为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我用自以为妥善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恐惧掩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当我最终回过头来想想当时对待学生的态度时,心中难免对那些学生深感抱歉。现在想来那些不喜欢学习某学科的孩子定是在课堂上经受恐惧和折磨。读完这本书,当我向帕尔默先生一样开始理解学生的恐惧时,我认为我的教学定会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起来。我不再当学生无知,不再针对地、自私地评价学生。当我做到这一点时,我相信学生的心灵也能健康地成长。
好老师是一坛酒,醇香馥郁,味无穷;好老师是一杯茶,清香扑鼻,意无尽;好老师是一本书,学识渊博,增长见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对学生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责任心,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3
当数着自己的教学生涯,离退休已经过去了一半多,感觉自己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人也慢慢地懒惰下去了。心里常常告诫自己,必须好好地抓紧时间,改变自己,多看看书,充实自己,却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推卸,让自己对自己心灰意冷的。当学校布置寒假作业时,我选了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多看看书,坚持学习。通过对这本书的初读,感受也有那么一点,稍微激动了一把。
这本书适合这样的教师: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学生涯。当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如许多教师所做的那样——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不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
整本书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这个假设十分简单,但含义深远。
所有教学的复杂性可以由学生和学科解释,但是还存在第三种解释教学复杂性的理由: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己。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认识你自己”的要求既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恋。作为教师,无论我们获得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都有益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术。
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术。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毫不奇怪,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在那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时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充满信念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我们自己的幸福感,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帮助教育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光明和生机。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4
近期,有幸阅读了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余巍等学者翻译,是“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之一。
其实,这本书几年前在读书时,我的导师就有提过,总想着有机会要拜读一下,但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这次,一方面是出于“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也是达成长久以来内心的夙愿,终于,带着勇气,伴着好奇,开启了这次阅读之旅。
要读懂这本书,说易不易,说难不难。由于国外作者表达的习惯和方式,文章的一些句子、段落的确有点晦涩,你必须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阅读,有时一个段落、一个章节需要来回反复几遍才能有所感悟;但若你一旦浸入其中,就经常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历经坎坷,眼前豁然开朗,你的思想与之呼应,你的心灵与之共鸣。内心一次次被作者所描绘的“源自心灵的教学”所感动,原来居于头脑中的有点混沌的理念也会得以梳理,很多地方都会觉得似曾相识,亲切感扑面而来,跟随它,逐渐走进“非主流”的领地——“教师自我”。我想,用卡尔维诺的经典标志来衡量这本书,它绝对是堪称经典,值得再三品读的一本好书。
最让我印象深刻,也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一句话是“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育的技术可以日益精进,但唯有对教育拥有一份永不退却的热忱,才能将教育开展得富有张力,朝气蓬勃,否则,再好的教育技术,也只是空洞的一堆技术和工具,毫无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虽然采取了大量的`方法和手段(例如,讲座培训,教学观摩,实践反思,写日志做案例),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外乎这时候教师只是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是“迫于某种压力”而不得不做,并非出自于一个人的本心。只有当外在的压力、要求与内在的需求相统一的时候,才能怀着感谢的心情走进教室,把教学当成滋养教师心灵的鸡汤,把教学看成是一场无止境的相遇,一场和学生、学科一起编织出的美妙的际遇。
“经师”传授知识技能,“人师”引领心灵成长,深信自己可以用对教育与教学一颗真挚热忱的心,和孩子们一起迎接每一天的新奇与成长。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5
《教学勇气》适合不同职业,不同职位的每一个人去读。因为他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我很认同这个观点。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怎样不断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这本书从根本上挖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对教育的敏感和热爱
同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从作者身上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是让我最兴奋的。那就是对教育的敏感和热爱。
作者说: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常常会为上好了一节课,或者教学中设计的某个环节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或者通过自己的一些智慧改变了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的心灵而兴奋不已,甚至为此拥有了一天的好心情。我一直认为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有时,上我的课时,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依然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我很快就陷入了由来已久的恐惧中,我的课一定很沉闷!作者在面对课堂上棘手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惊慌,也会力不从心,也会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摸索。”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恐慌,怕自己的课不够吸引孩子,怕自己的思想不足以引领孩子,怕……所以从事教育将近十年,依然会觉得恐慌。我把这种恐慌说给身边的朋友听,她笑我太敏感了。她觉得就凭我这么些年的教学经验,应付这些应该再简单不过了。而现在再想,是不是这份职业敏感在推动我们不断向前!
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其实对于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两个专业词语的理解,我的概念是模糊的。关于作者的阐述,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可能正像作者所说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给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找到完全准确的定义和诠释。
作者列举了艾伦和埃里克两位教师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体会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微妙。
两位教师有着同样的生长环境(乡村工匠之家),同样的天赋(手工技艺天分),同样的优秀(双双考上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又选择了教学这条路。但自此两人的经历大不相同。从偏远的乡下一下子跨入著名的私立学校,埃里克心灵上经历了强大的文化冲击,因此他感到不安,缺乏自信,这种不安全感导致他在学术领域专横霸道,以为主动出击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他轻易下结论而不探索,专挑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挑起争论,对待学生更是武断、专横,动不动就以愚蠢的问题来窒息学生,学术生涯使他历经痛苦,他又把同样的伤痛加诸于学生身上。艾伦的情形则完全不同,他并没有因为这种巨大的文化冲击而掩饰自己,并把自己的天赋和技艺融入到教学研究中,他同样把自身的这种认知和行为方式渗透于自己的课堂之中。
艾伦的教学基于一个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认同,但埃里克没有将他的自身认同融合到他的学术生涯中,因此失去了自身完整。失去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就失去了教学的心灵。这也是这本书要向我们阐述的核心理念。
影响的力量
作者在教师工作坊中,常常让大家通过描述一位影响过他们生活的老师来做自我介绍。读到这个问题时,我陷入了思考,谁是影响过我生活的老师。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初中数学老师,他的数学课很吸引我,课堂上他总是激情四射,条理清晰,更让我佩服的是,他上课从来不用看书,甚至是布置作业的时候,他都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准确无误的说出页码、标题,包括题中的数字,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喜欢数学课,我的数学成绩也一直很好。初三那年我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竟然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可见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但现在我们再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
种行为,他的课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好老师,我如此着迷的原因是不是他的行为方式激发了我潜在的自身认同,这个也在后来逐渐得到了印证。
我后来的很多行为方式和的数学老师出奇的相同。比如做任何事情,我都会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好让我看上去沉稳而不慌乱。毕业后,我也做了老师,我在自己的工作薄上写的第一句话是:我要让我的学生崇拜我!并且一直为此努力。比如:接一个新班时,我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因为我喜欢看到学生惊喜的小表情;我会在备课时大量搜集信息,当我把学生不知道,书上又没有的知识传达给他们的时候,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崇拜。的确,好的教学有很多形式,好的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会淡忘,但对好的老师本身却会长久铭记。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幸运的,在我时光的每一个关键点上,都得到了不同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在我接受未知挑战想要退缩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说你行,你就行,一定行!”让我一次次成功挑战自己。当我在成长的路上艰难前行时,又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活法!”让我能沉下心来,踏实前行。我把这些心灵导师对我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融入进了我的教学工作中,去影响我的学生,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在其中得到了发展,这应该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得到的最伟大的收益吧!
深层愉悦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内心。
工作真正使我们痛苦的原因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从来不是,或不再是我们真正倾心的工作。
关于工作,我们来看看比克纳是怎样定义的:工作是你深层愉悦与外部世界深层渴望之间相遇交融的圣地。如果你现在从事的这项工作是你内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连日辛劳,困难重重,依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你的生活充实快乐。
我相信,今天我能更深地去理解这个深层愉悦,因为我刚刚对比性地体验过这个过程,我甚至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感受这份愉悦。
我们都知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多读书。但说真的,刚开始的读书让我感到痛苦,因为这不是我内心想要做的,我仅仅是把它当
作一项要求去完成,所以更谈不上愉悦。而当我真正的从内心开始想要读书的时候,我整个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书成了我内心的一种渴望。以前我总觉得没有时间读书,但当我真正渴望读书的时候,我的时间便多了起来,我甚至心甘情愿地把刷微信刷抖音的时间还给了读书。读书带给了我隐秘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现在的读书真正是来自我内心真实的呼唤,这是得到我自身认同,灵魂首肯的,我认为这就是快乐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深层愉悦。
现在,让我们一起问问自己的内心:工作是否使我感到快乐?我有没有办法使它变得快乐?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6
当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如许多教师那样——摆脱困境的惟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这不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P.002
早在数年前,就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名师推荐阅读本书。但听不少人说该书内容较深奥,理论知识很多,很难读懂读透。因此,自然而然对该书产生了畏读心理。参加了青葵园共读活动,坚定了阅读信息,于是网购了一册《教学勇气》,尝试着阅读。无奈不能深度读进去,仅仅是蜻蜓点水的浏览。但是,也为其中的段句而叹服。
尽管读来不是那么轻松,但是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收获。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发现这本书写得真得非常棒,书中有很多精彩论述,不少地方描写的简直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声。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美国教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佩,他们爱学问、爱学生,渴望将自己热爱的学科与学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总是千方百计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积极与同事合作,探讨和研究,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好的品质。这些故事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师。
通过阅读,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的`教育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我才知道,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对教育有如此复杂曲折的心情;我才知道,经历煎熬和苦闷,经历彷徨和警醒,享受快乐与痛苦并存,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顿时释然。我会努力像帕尔默所期望的那样,真正地向世界、向生活、向同伴、向学生敞开心扉,做一名享受教育幸福的“心灵之师”!
《我的教学勇气》自始自终沿袭一个这样的主要观点:“真正好的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如此,教师的心灵便是关注的焦点。因为,“教学得失与其说是取决于教师是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如说取决于教师奉献的仁爱之心,取决于用仁爱之心穿针引线将自己、学生、学科编织在一起,使三者之间进行面对面、声对声、心对心的沟通和互动。”(《我的教学勇气》P.12)但是,要维系并呵护教师的心灵何其难也!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这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
记得电视连续剧《太行山上》有句台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其实,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纵观中外的教育名家,无一不是从关注课堂基础入手的,他们有的甚至在教育一线工作数十年,才会对教育洞悉若微。我们教育同仁也经常会参加一些教学培训会、教学研讨会、名师讲座,大凡那些讲析透彻、内容丰盈的讲者,均是活跃在一线的师者;而那些夸夸其谈者,因为缺少了一线教学的经验,讲座很热闹缺不能通过做课展示自己的实力,实为一大缺憾。
尽管对本书领悟得还不够透彻,但是,通过比对、反思、实践,通过和同伴交流、研讨,阅读本书让我真切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互通心灵、互通智慧能产生的巨大力量,深刻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学生的教学所产生的无穷魅力,使我从令人兴奋的新视角来体验教学的喜悦,真正使我沐浴了一位伟大导师的谆谆教诲。在此,感恩帕克帕尔默教授,感恩吴国珍教授等翻译团队把这么好的典籍带到我们面前。本次阅读,只是一个小小的历程。今后,我还会重新来读、来悟并汲取书中更多蕴含无穷的深邃力量!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7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
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一—虽然我因为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次,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惭愧了多少次;
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
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能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惧?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是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信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虽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会,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8
读这本书的感受:比较艰深,需要反复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发现它是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著作,这让我有些头疼,因为我通常不太喜欢阅读理论类的书籍。当我看到作者是帕克帕尔默时,我更是一筹莫展!毕竟,我并不擅长阅读外国人的著作。说实话,帕克帕尔默的这本书确实非常理论性,很难理解,有些部分我不得不跳过去,但也有些地方让我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并且耐心消化他所传达的真知灼见,从中收获颇多。这本书使我对优秀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受益匪浅。
一、好的教学源自于心灵的呵护和抚慰
有人说,教师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心灵的疗愈和拯救。正如帕尔默在他的书中所说:“教育是将学生引向理解世界和真实生活的精神之旅,如果我们不鼓励探索内心世界,学校又怎能实现其使命呢?”这句话深入人心。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两位教育家的名言,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激发和鼓舞。”雅斯贝尔斯也说过:“教育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就像一棵大树撼动另一棵大树,更是一个心灵碰撞另一个心灵。”
二、好的教学源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完整
当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生活与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对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很重要。我们不少老师常常容易有意或无意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教书匠,将教师当成谋生的一个行当,而不是当成事业来做,所以,往往满足于教学的技能。帕尔默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了教学技巧虽能应付,但仅仅靠技巧还是不够的。所以他在书中强调:“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自身的完整。”作为教师不仅要引领孩子学习知识,还要以“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带给学生,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只要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认识自我,尊重自我,也只有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去尊重处于学习者地位的“你”。也只有这样,好的教学才能基本上得以彰显。
三、好的教学来自于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我在阅读帕尔默的书籍时得出的新观点,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传统的`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决定学生要学什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设定的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课堂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胜过教师和教学过程。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有时也会被滥用。教师可能不再勇敢地讲课,放弃了主导作用,成为了课堂的“甩手掌柜”。学生学习很活跃,但缺乏秩序和深入,经常只是浅尝辄止,甚至存在认知上的偏颇。正如帕尔默所说:“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因此,当前课堂改革似乎陷入一个怪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人感到困惑和疑虑。然而,在帕尔默的书籍中,他为我们提供了指引。他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甚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这些方式都有启发性和优点,但都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因此,他提出了“主体为中心”的概念。这个“主体”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媒介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专注于这个“第三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或接受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共处,共同成长,正如《学记》所言:“教学相长”。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当前的高效课堂建设中,我们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组织、引导和启发作用。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场所,真正好的教学源于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我期待并将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帕尔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犹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丽贝壳,需要我们一点点,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9
一次偶然的机后在网站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之后,其中提到了《一种恐惧文化》,我被作者对教师内心的剖析而震撼。他用自己亲身的例子告诉我:“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的眼睛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绝不是孩子们的恐惧,而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听课,这不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我付出的劳动吗?!
是的,在如今课改的浪潮中,我们把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主要尺度,而当我们深入反思自己的课时,我觉得有三类学生:一类课堂上积极参与,与教师密切配合,使课堂的小主人;一类是倾听类,他们不善于发言,但是也积极参与了学习活动,跟着课堂节奏读、写、练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表现,第三类是那些在课堂是看起来好像跟着课堂节奏在活动,而实际上心不在焉的孩子,他们对课堂的态度是“快点下课”,他们更喜欢教室外面的世界。
其实当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仅仅是这些孩子们感到恐惧的时候,也是我们教师应该感到恐惧的时候——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讲课呢?是我讲的不好吗?可是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而无视孩子们的恐惧,批评、指责孩子,这会让孩子们更加恐惧!想想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给孩子制造了多少恐惧啊!试想一下,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不也体现在自己的声色俱厉中吗?我们的声音越大,代表我们内心的恐惧越大,也更加剧孩子内心的恐惧!我们总是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
孩子们因为恐惧,他们懂得不说话比较安全,所以在老师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一句话都不说,其实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而做老师的呢,却更为孩子的闭口沉默而恼羞成怒,甚至大发雷霆。这就更加剧了孩子内心的恐惧,其实又何尝不在加剧自己对教学、对孩子的恐惧呢?此时我们的恐惧是相互的啊! “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并找到帮助他们克服的方法,而是责备他们的无知和平庸呢!”
在书中作者帕尔默告诉我们,只有渐渐理解学生的恐惧,不再不准确、自私地去评价学生,体谅他们内心的恐惧,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从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会慢慢超越恐惧,慢慢地让孩子不再害怕,让自己也走出恐惧的阴影!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0
生活的繁续,总是像那梅雨的季节,绵延不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有时生活的小小收获,却让你喜上眉梢,兴奋的余味,让你品尝几日,抑制不止。在你我的教学的生涯里,这样的迷茫和喜悦,是否会在每堂课后悄悄浮上你的心头,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明天”是否还有继续教学的勇气。
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描述的淋漓尽致,让我如现自我的真切感受。“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自我大学毕业,满怀青春的活力,和一份近亲学生的心,踏入教室,就织起了每一个让我感受酸甜苦辣的课堂。从中,我体验过每堂课后带我的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因为我爱学生,理解学生,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一整天所有的事情都那么的美好,因为心情是如此的舒畅。这是学生给我的最美好的喜悦,融入了我的点滴生活。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面对自己的学生,当发现他们痛苦彷徨自己的学业的时候,我却无法扭转,有着种抑郁的触动;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课堂的融合,如何能更加高效,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是不断探究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战战兢兢,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有时会有那么一二次心情的低潮,害怕走进教室,害怕见到学生,害怕去面对各种问题,不是胆怯的.害怕,而是迷茫的害怕,不知该如何面对平日里这些可爱的学生,因为上节课的余波,处理的不够顺畅,让我觉得没有使他们最好的掌握知识,而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好远好远。我很害怕这样的时刻。但是却也给了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掌控课堂,多给学生一份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在课堂的训练中有所得,而不是匆匆一堂课,成为飘然的烟云。
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教学勇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更是对我们内心呼唤的回应。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掩卷沉思,会不自觉地把帕尔默的描述和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顿悟!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1
春花秋月总能引发诗人的感怀,而寒来暑往却能激起老师的惆怅,在你我的教学生涯里,这样的疲惫,迷茫偶尔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有继续的勇气。
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毫无疑问,《教学勇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更是对我们内心呼唤的回应。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掩卷沉思,会不自觉地把帕尔默的描述和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顿悟!
1、“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
3、“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外,‘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却是别有一番洞天。需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焦点人物”,“明确委员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帮助他——“没有忠告、没有过量确认、不会把问题转移给他人,不用提建议。共同体的成员只会提焦点人物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如,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吗?你有什么感觉?)……”
读到这里,我的好奇心被极大的激发——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终于陷入了另一种沉思。帕尔默认为,如果“明确委员会”成员不能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其实根本无从知道另一个人所问问题的答案。而且除非这个人发自内心的领悟,否则任何的建议也会收效甚微。所以,只问问题好了,需要做的其实只是帮助焦点人物发现内在的智慧。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帕尔默不浅的心理学造诣。他的观点甚至对于我们“帮助学生”也有同样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真心地充分地聆听学生的声音,在那开放的空间里,接受学生也接受自己。
《教学勇气》如同一位深刻的挚友,让自己在思考与追问中款款掸去满身的浮躁和疲乏!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2
“沉默也是一种表达”这是我近期在读《教学的勇气》一书所得。对于书中表述的老师对待课堂上学生沉默的心理及方式让我仿佛看到了曾经课堂中我。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典型的群体可以忍受15秒钟的沉默,然后才会有人觉得需要通过讲话来打破紧张的气氛。而且,一个群体的沉默大多被认为是出了错。其实,在真正的教育中,沉默是学生需要内心世界工作时值得信赖的母体,是适合更深层次学习的一种媒介。
而在我们的课堂中,每当遇到孩子们的集体沉默,我们为师者便开始无助而失控,尤其是遇到公开课,台下坐着听课的领导和同仁,我们明明内心在告诉自己,等等,再等等,亦或用焦虑不安且带有急躁的口吻给以学生貌似脚手架的问题以辅助------最终的结果是: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努力设计出来的开放式学习化为乌有,我们按捺住心中的怒火专断地回答了我们自己的问题。
可是,我们哪里会知道这种沉默也可能是我们的学生既没有给吓呆也非不屑一顾,而是向深层挖掘;还可能孩子们不是无知或者愤世嫉俗,而是有足够的智慧认识到这是需要思考的时刻;更可能他们并非在浪费时间,而是更深刻地思考、学习。然而,我们把孩子们的沉默当做出了问题,从我们自身的`控制需要而非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对其沉默做出了反应,而我们却错失了所有这些可能的机会。
我们更不会意识到:正是我们在打破沉默的那一刻,我们阻止了所有真实学习发生的机会。当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怎么会静心思考他们自己的想法呢?孩子们的沉默是到底是习惯了我们所习惯的(因为害怕学生沉默而阻止沉默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还是他们正在进行深层次思考呢?
沉默也是一种表达,为师的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摆脱沉默带给我们的恐惧和不安,让孩子们在沉默中独守心灵的那片刻的一隅思考的空间,允许沉默的发生,因为,一旦当我们赋予孩子沉默的自由时,孩子们更可能选择参与课堂。沉默是一种表达,不只体现在我们课堂中的孩子们身上,亦体现在工作、生活中的我们身上。这种表达方式少去了聒噪,更少了锱铢必较的唇舌之战,留出了进退有度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在沉默中顿悟,顿悟中学会理解和包容。
因为,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3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
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虽然我因为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次,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惭愧了多少次;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能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惧?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是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信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虽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会,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4
“教学恐怕是所有公共服务业中最为私密的专业”是我在阅读《教学勇气》时感到石破天惊的话,当然难以抑制的惊喜也如涟漪般一层层漾开,因为这种体验隐匿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这是一个事实,也无疑是阻碍教师队伍大阔步向前的绊脚石。
我们真的需要一种互通有无的门路。曾经一度我在偏远山区教学,班级少老师少,缺乏同课头的老师来探讨。重难点把握的准不准?突破的如何?我常常是自问自答。有的课后我唉声叹气,有的`课后我满心欢喜,可是这种感受都像情绪一样,一会就被消化吸收了,自己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同的课后体验所隐含的教学问题。有幸上一节公开课却也难逃被焦虑裹挟的体验:内心有恐惧,害怕自尊心碎裂,自信心受击……
直到此时此刻,掩卷回忆深思,才发觉“任何行业的发展要依赖从业人员的分享经验和诚实对话”,原来教学勇气于我来说就是“开放”,打破自我壁垒、敢于承认自己的问题和失败、敞开心扉去求教、不断完善自己,那么,勇气不请自来。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5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 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的内心为之一震的是“勇气”二字,仿佛内心的秘密被赤裸裸地揭穿。第一反应是问自己,教学还需要勇气吗?如果一位厨师写一本书,叫“做菜的勇气”,设计师写“设计的勇气”,清洁工写“扫地的勇气”,这样的议题,好像就会变得异常滑稽了。对很多人来说,教师不过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甚至是一份轻松体面的工作,但是相信每一位站过讲台的教师,都难以反驳,教学的确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只是,在与这本书相遇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这一点。
事实上,我从小对老师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敬感,更准确一点,可以说是惧怕。无论我遇到的老师是严厉还是慈爱,我始终对老师怀有一种深深的惧怕,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老师是权威的象征,他们站在讲台上仿佛就能决定很多事情。老师是多么幸福,他们仿佛无所不知,他们能决定今天我们的作业有多少,能决定今天谁能受到表扬或惩罚,老师在讲台上似乎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而坐在下面的我们显然战战兢兢、像是随时等待被评判的“囚徒”。
然而,当我站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羡慕可以安静地坐着听课的“囚徒”们。因为对我来说,很多时候,那三尺讲台就像一个审判台,而我才是被学生围观审判的“囚徒”。我担心自己讲错知识点而失去权威,担心自己讲的内容太过枯燥无趣而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担心由于太过温柔而失了威严,又担心太过严厉而招致学生厌恶。这些,都是当时作为学生的我所看不到的,当然,也是现在我的学生们所看不到的。
从学生到老师,这种身为“囚徒”的感受,我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一种恐惧的文化,“从小学起,教育成了恐惧的事从当学生起,我身处太多充满恐惧的课堂里,这种恐惧导致许多天生热爱学习的孩子产生憎恨学校的念头。作为一个教师,当我让恐惧占上风时,不管是教学时我恐惧学生还是我弄得学生恐惧我,我都处于最糟糕的状态。作为同事,我们的关系常因恐惧而疏远。恐惧几乎渗透所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关系中,而且恐惧是管理工具袋中的一种权威的管理工具。”这种恐惧的文化,使学生和老师以及教育本身,都深受其害。作者接着论述了这种恐惧的来源,事实上是对于失控的一种拒绝,恐惧不断地失去自我认同。
“我们想要的是符合我们开出条件的相遇,以便我们能控制其结果,以便他们不会威胁到我们关于世界和自我的观点”。比如我对自己的期待是成为一位博学的、有趣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而当我面临沉默的课堂,学生暗淡无光的眼神,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这些无疑与我的期待相背离,让我对自己产生怀疑,或许我是一位乏味的、糟糕的老师,而我的学生们一点都不喜欢我。这一判定,是对自我认同的一种挑战,无疑会引发我们内心的痛苦。而本书接下来从恐惧文化出发,深刻地剖析了学生以及教师内心的恐惧,让我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找到了答案。
一、学生的恐惧:“问题学生”为什么总是和我作对?
其实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就是问题学生十分令人头疼,甚至感觉问题学生故意在和自己作对,从而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有时候问题学生的种种问题,容易让我们对学生产生误解。课堂上沉默的学生,我们误以为他不尊重课堂,不尊重老师。但是帕尔默告诉我,“课堂上沉默和表面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的愚蠢或者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年世界的恐惧所驱使的沉默,在这个成人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
当某些学生总是以重复犯错的方式来“找麻烦”时,我们误以为他在故意和老师作对,有意地挑衅老师。但是帕尔默告诉我,“事实上,学生发出的经常是恐惧而非鄙夷的信号”。无论是对于沉默的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调皮的学生,为何我们总会错误地解读学生发出的信号?因为我们没能理解,其实对学生来说,面对老师或者成人,他们会自然地将自己置于弱者的位置,当他们不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时候,他们时常以沉默或者有悖于规则的方式来对抗内心的恐惧,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恐惧,大概就能理解,任何一个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无论他表面是保持沉默还是张牙舞爪地进行着反抗,他的内心无疑是充满恐惧和痛苦的。
当我们能够理解学生的'恐惧时,对待他们的错误时便不忍再用粗暴的语言或是责备来加深他们内心的恐惧了。相反,我们要学会倾听。“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给学生多一些关注、关心和尊重,允许学生沉默,只有当沉默被允许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只有学生的感受被尊重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二、教师的恐惧:我为什么总是把问题归咎在学生身上?
当我们的教学中遭遇不顺时,我们习惯于将问题归咎在学生身上。我们常常抱怨学生无知平庸,认为学生不够勤奋,太过幼稚贪玩,却极少将问题归咎在自己身上。为何我们常常错误地解读学生的行为?为何我们常常忽略学生内心的恐惧?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不自知,“我们习以为常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
教师面临的恐惧非常多,工作不受赏识,工作没有价值感,其中有一种恐惧我们极难察觉,那就是我们对来自年轻人的评判的恐惧。这很好地解释了某些时候我站在讲台上像个待审判的囚徒的感受,而我的学生们就是审判者,我通过学生的状态和反应来确认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当我的学生们认真地聆听,积极回应时,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是成功的。相反当学生陷入沉默,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时,我的课堂也许是枯燥乏味的,我是一个失败的老师。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忍受学生的沉默或者消极反应,实际上是忍受不了对自我的否定以及无能的判断。此时,保护自我的本能会将错误归咎在学生身上,通过抱怨学生,我们实际上是用一种逃避的方式来对抗着内心的恐惧,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三、对抗恐惧:用爱培育一颗珍珠
帕尔默提出,恐惧无处不在,但恐惧也可以是健康的。“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破解恐惧,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糕,这种恐惧或许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作者肯定了恐惧的存在,以及它的价值,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根源于内心的恐惧,或许正是源自内心对于卓越的渴求,对于进步的期待。也就是说,察觉到恐惧的存在,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恐惧能强化教育。我们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诚实这些与我们内心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
破除恐惧唯一的方法是直面恐惧,察觉它而不是逃避,透过那些令我们恐惧的真相去寻找突破的方法。最终要落到实处的,依旧是更好地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时寻找到更好的与学生一起通往知识殿堂的途径。在后文中,帕尔默从教与学的悖论、教学共同体以及不再分离几个角度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能够心怀希望教学。
如果说围绕着教育的恐惧,像一粒粒沙子一样时常让我们感到痛苦,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爱将这些沙子培育成一颗珍珠。育沙成珠的过程也许缓慢而艰难,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但是这个过程也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成品不单单是学生,更是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02-15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06-24
《教学勇气》心得体会01-26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05-16
读《教学勇气》有感12-25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优秀03-18
教学勇气 读后感01-03
教学勇气读后感03-12
《教学勇气》读后感12-26
教学勇气读后感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