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1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2
刚拿到这堂课,心中一阵窃喜,我在四年前曾经研究过这节课,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细看了起来,又认真进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诞生了,在进行完试讲后,觉得学生虽然也在这堂课上认识了周长,但是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层上,而我的设计也没有体现学生对周长的深层理解,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相吻合。
试讲完后,杨主任给我们进行说课,她指出我应该在教案里体现周和长,这使我为之一颤,我讲过了一遍,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光顾着把周长的概念通过多种活动给学生,只要让孩子们知道周长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长度的就把这个概念轻松解决了,我真是愚笨啊!
我觉得本节课另外一个令我有感触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周长是有长度的,就给学生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真正的动手去量一量这个三角形的长度,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真的想不到要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而且给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也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比如量一量再计算、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在计算周长时,可以一边一边的相加求出总的周长,也可以量出一边的长度再乘以三,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而用绳子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最令我开阔思路的是本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给学生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棒,让学生同桌合作随意拼摆图形,然后画出所想拼摆图形的示意图,然后再计算所画图形的周长,我觉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巩固周长的定义,而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的了图形一周的长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就再拼拼摆摆中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巩固和练习。通过本环节还可以通过学生们摆出的的长方形,让学生们在汇报时能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算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只可惜最后一个环节我没有处理好,我看到孩子画出的示意图有问题,一边的总高是3厘米,相对边的高度是2厘米,而学生画的连接线居然是平行的,为了订正这个问题,我就把剩下的时间用在了研究这道题上,当时脑子一热,就顺便把移补的思想讲给了孩子们,其实课后冷静下来一想,我连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没来得及探讨,移补完却要让孩子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真是……看来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得练啊!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3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利用毛线装饰手中的图画,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毛线太短不够围出图形的边;有的毛线刚好可以围出图形的边。以此为契机,使学生在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为长方形图片和正方形图片做相框(两张图片的周长相等),问哪个相框用的彩带多。学生出现了三种猜想:
①长方形相框用的彩带多;
②正方形相框用的彩带多;
③两个相框用的彩带同样多。
对于学生的猜想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告诉他们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使别人心服口服,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另外,在探讨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想出了“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三种策略。对于这些方法,我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处地抛出一个新的问题:“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又一次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之中了。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这不仅验证了刚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时又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后,又一个挑战的问题出现了:练一练第三题,求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和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各是多少?再一次进行学习与探究。在学习探究与讨论交流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我们所努力追求的数学教学,应该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的教学;应该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的教学。通过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参与其中的活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4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5
本节课教学构思立足于课改新理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操作—猜想——验证——应用”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维也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也得到很好落实。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的反思和改进。
一、规范操作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操作效果,原因之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大小,学生操作难度大,也难规范,花时较多。在摆长为5厘米,宽是3厘米时,操作层面基本是同一个档次,如果)在学生操作后,如能设计思考必的问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摆的?你用了多少块小正方形?还能用更少吗?”如果是这样,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
二、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从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推导迁移到正方形的,采用了转化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能把“宽为4厘米,长为8、7、6、5、4厘米时,面积各是多少?”能够一一呈现,或把它做成表格,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数学思维更具深度。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没有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是作为今后必须改进的一个方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6
学习几何图形,对低年级同学来讲是较困难的。为此,鼓励并创设学生参与活动机会,是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本节课的设计重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能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的:
1、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机地补充了寻找生活周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这些内容,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借助多媒体变静态、枯燥的练习为动态的、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内容。
2、本课设计主要着眼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关系的整体入手组织教学环节。从最初的寻找生活周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基本特征开始,主要引起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四个角”特点关注,这已渗入了二者的共性认识。其次在内容的探究中,将二者同时以问题呈现,学生边探索长方形,又探索正方形。无意识中,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进行自我对比感知,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实践感悟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提炼知识的本领,形成整体的能力。
3、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7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图形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空间观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即“实验—发现—验证”的教学思路,由学生自己摆出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再整理长、宽、面积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观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总结公式。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力求体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2、学会合作探究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过程。以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小组成员各司其责:摆长方形、记录数据、补充表格、共同寻找规律。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和效果。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又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黑板、草坪的面积,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解决书本知识的技能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思维能力
在最后一道习题中,安排了“设计书签”的问题:给出书签面积,由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设计书签的长和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发散了思维,灵活运用了公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5、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变化的长方形”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此法引入,既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明确了学习目标,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