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是通过“提出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寻找三角形——应用三角形”这样一个线索贯穿整个课堂的。但我的重点是在三角形的应用上,因为很多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所以找三角形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如果不认识三角形就无法找出来。我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把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角)说了一下,使幼儿对以前自己已有的一些模糊的概念更清晰了,在这里,我强调了“摸”的环节,因为大多数幼儿都是看到三角形的`抽象图形,而在脑海中形成了表象,让幼儿通过“摸”来感受三角形,会使他对三角形的印象更深刻。在应用三角形的环节中,我设计了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来拼画,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他们非常感兴趣,一下子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使数学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数学、感受数学、并学习数学。不足的是再有一些这样的环节就更好了,达到巩固的效果,而且重点会更鲜明些,比如可以加上为xx设计房间这样的环节,可能会更生活化。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2
因为把三角形的高这一内容从三角形的认识中分离出来,今天的课堂任务也就轻松了很多的。首先,我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自己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很会就地取材的。有用钉子板的,有用铅笔的,有用小棒的。还有用一副三角尺和一个量角器拼出了一个三角形。他们觉得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有了这一具体的操作过程,所以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也就很轻松。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采用杨桃老师的方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选择小棒的情况,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一种一种地试过去。这样就避免了操作的杂乱无章,也有利于接下来分析小棒围成三角形的各种情况,进而总结出结论。有学生作了预习,所以很容易就说出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我不认为这是真正懂了,因为要把这个现成的概念背出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有在实践操作中,经过不断地练习和理解,才能真正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倒是另一个学生说出了:两条短边的长度之和一定比那条长的边长,我觉得这是他自己真正的理解,而且比书本上的这句话更精确一些。
在练习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是各位老师说的那一题,已知两边长度求第三边,一开始做的时候,学生完全不知如何下手,我提醒了一下,先列举,然后再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一验证。结果只有两位学生把9种结果全部写完。值得表扬。
今天教学了三角形的认识,课中有一环节,从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四根小棒中任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在原先备课时,我想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操作后找出可行的与不可行的方案,再去思考发现。上课前备课时我又思考,要不要让他们思考、讨论、先交流出小棒的'选择种类,再让他们一一去围,不至于学生漏选或重复围。这样一者可以节省时间,二者学生可以让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有序。可又怕太过规范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再一细想,我们的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这些过程并学习到知识,必要的挫折反而是有意义的。于是在课中,我还是按原先的教学流程安排,在学生独立操作后集体交流时,我故意让漏掉一种选择形式的同学先汇报,再让其他同学补充,并提问,怎样能不漏选,也不多选。学生介绍在围之前先把在组合种类都写出来,然后再一一围,这样又对又快,也不会漏选或重复。有了实际体验,学生的印象反而深刻,对大家的影响也大。教师课前的几分钟或几秒钟的思考,有时会有大的收获,所以我喜欢在上课前的这种思考,对我的成长也是一种帮助。
当然,教学中也有遗憾。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学具,我让学生自制学具,有些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误差,就导致用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能围了,这是我课前所没有想到的,虽然在课上说明这是误差所导致,但以后如果再让学生自制教具,还是要注意这些问题。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认识三角形》,昨天我布置学生进行了课前准备。其实我也有一个问题没有想好,进入课堂我还在想怎么问学生这个问题。课上完之后,我有了这样的想法:
1.从旧知导入。问学生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已经研究过了哪些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种图形,以后我们会研究什么图形。这样的话学生顺其自然,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2. 利用操作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安排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教材上是这样问的“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我总觉得这一句话指向性比较强,“做”就是用材料摆、拼,学生很难想到去画一画,这是其中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学生还是觉得摆比较省事,画相对麻烦。可是我一直也没有想到一个比较好的词换一种问法。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还是出示这一句话,接着学生操作,孩子们自然的用小棒摆一摆。眼见情况单一,我相机提示学生用小棒只是一种方法,除了摆小棒你们小组中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这是学生开始想各种方法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小组是这样的.:
(1)用直尺在作文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2)用三个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3)用两把一样的直角三角尺拼了一个三角形。
(4)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了出一个三角形(多余的部分撕掉了,实际上是一个正方形纸折的)。虽然没有和教材上一样,但是我对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他们用“画”“摆”“拼”“折”不同方法作了一个三角形。教材中第二个例题主要教学“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想要学生理解真的比较困难。课堂上我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一个负责记录小棒的长度(可以拼的打钩,不可以拼的打叉),其他人人选三根小棒摆一摆,时间五分钟。很快可以摆成三角形的10、6、5和4、5、6这两种情况就出来了;不可以的10、 5、4也出来了,最大问题就是10、6、4;基本上所有的小组都可以摆成三角形,有一个组告诉我“我们第一次摆起来的,第二次没有”。于是我就让这个组上台操作,去除了其他因素,最后我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这种情况也不能拼成三角形。总结时,我让学生看着能拼成和不能拼成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很快学生一名学生说道:“5+6大于10,4+5大于6,两个边加起来比长的边还长”可以拼成,也就是两边加起来大于另外一条边(相机说明也就是大于第三边);同样拼不成的两边加起来没有第三边大。后面在学习练习题第二题时,学生很自然的理解并直接把两个短边加起来和长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
3.练习题3要理解到位。老师们可以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走中间的路最近,可以是问为什么,学生似乎很难回答。这时,教师可以相机告知学生把这三条线路上的建筑物都看成点,就组成了两个什么图形,用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可以解释。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4
1、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的、面向实际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验证其他学生已发现的知识,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和创造的快意。
2、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这节课我进行了8次课堂巡视,其中4次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两次分别对三名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巡视时关注面较广,目的性明确。但在“个别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重点观察中,一位学困生在前半节课中共举了两次手,未被我关注,之后再没举过一次手。课后这位学生找到我问我原因。我与他进行了个别谈话,问他为什么后半节课没再举手,回答是:“反正也不会提问到我。”学生的态度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其实蕴含着不满。说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忽略个体差异、害怕问题暴露,相反应充分重视、关爱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3、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应予以热情的肯定,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4、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和方法的指导。创造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提供孩子们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是教学设计活动中的第一步,但是要让学生看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观念,作为教师不能让这些数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我想通过本节课让孩子学会利用想像拓展空间思维。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垂线等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想像等具体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根据以上理解我采用如下方法:
一、知识的迁移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结果,我们在学习新知时,可以拿来参考、应用及探究学习新知。例如:三角形画高,通过联想学过的`画垂线理解。教学时让孩子听一听、看一看比划下理解,教学效果反应,孩子对此掌握较好,学生明白什么是高、底等,画高时都能应用画垂线方法作高。
二、联想记忆
学习的目的就是记住、理解、应用等;如何让孩子最大可能记住?本节课我采用了授孩子方法,而不独知识的讲解。利用图形的空间想像,让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运用思维图的板书,符合头脑的记忆。例如:上课前的交流,让孩子明白想像记忆的好处及思考,课始,通过三角形-家-房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过渡,通过人字梁房顶联想出高、理解高;最后,通过三角形的图形联想三角形文化理解、运用等。课后问孩子,本节课你现在还记得什么图?学生说房子、三角形等。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发现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并且设置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学生主动地去思考三角形的特性。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时,我让学生通过小棒摆三角形、判断出示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定义中的关键点“线段”和“围成”,进而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猜想每个三角形有几条高,然后通过验证找到答案,指导学生们学会三角形高的规范画法,并展示学生画的高。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成了闯关游戏,孩子们兴趣十足,在挑战——成功——收获的过程中,巩固并深化了本节课知识点。
一节数学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去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例如,课堂教学出现预想之外的情况,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要重视课前准备,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用具。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更应该对学生加大鼓励的力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7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和动手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首先出示一些实物图,让学生找三角形,在找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运用已有的经验(有3条边,3个角)进行判断,并对不是三角形的分别说出理由,在这样判断的基础上对什么是三角形这一数学概念就能充分地理解和记忆。
2、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在整堂课的讲解中,倡导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还继承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学生观察三角形,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利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引入三边关系,进而通过合作交流完成议一议,个人活动测量三边并从几个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中关注学困生学习时间把握不太好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学习,在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动手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实践时用时较多,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要更考虑的多一些,要细化教学目标。既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
2、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9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
2、找到所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单、广泛地适用性。
7、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准备
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明胶等(师生同备)
五、学生情况及教学构思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出发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
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一起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悉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甲生:有△ABC、△ABE、△AEF、△AFC(师板书在黑板上)
乙生:有△BED、△ADE、△AFP、△PFC(乙生补充)
丙生:还有△ABF、△AEC(丙生进一步补充,在叙述时,有同学将三角形符号“△”口叙掉)。
注:可喜的是能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逐步补充完善,从而找出了图中所有的10个三角形,在此出现了第一个亮点,部分同学初步具有思维全面性的意识。
3、师:
演示①将用透明胶连接的三条硬包装带围成一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演示②演示动画课件: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上述演示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
甲生: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乙生:我认为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并举出反例指出了甲生叙述不严密的地方)。
师:将乙生叙述板书在黑板上。
注:在此出现了第二个亮点,同学们已经在注意几何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4、师:请问同学们观察P118页,屋架彩灯线路图,BC边装红灯线,AB、AC两边上装兰灯线所需线的长短。
生:兰灯线比红灯线长。(兰线长>红线长)
5、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角形三边的大小,然后分别计算比较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大小,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通过画、量、算、比较等活动,大家一致认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同意他们的结论。
师;将生的语言板书在黑板上,并点评。
注:在此课堂上出现了第三个亮点,同学们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6、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规定的尺寸做三角形(①6cm,8cm,10cm. ②7cm,9cm,18cm ③、13cm、18cm、35cm ④16cm、17cm、18cm)将尺寸写在黑板上。
生:小组积极动手,相互配合,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能做成,有的不能做成。
师:对同学所做“三角形产品”进行回收、展示,并提出问题,通过做三角形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有的尺寸能做成三角形,有的尺寸不能做成三角形,还有的做成后像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认为构成三角形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三根木条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七、学生自学P119例1(同伴交流、探讨、气氛热烈)。
八、小组推举代表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收获进行小结。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一、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巧妙地设计丰富的、适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活动,烘托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在这节课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的伊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在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有“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
二、重视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所以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都非常注重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出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个个踊跃发言:三角形的意义是什么?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等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也使他们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方向。由于这些问题是由学生提出,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个个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凝激思的良好效果。
三、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这节课中,讨论三角形的意义,拉四边形和三角形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椅子,让长方形不变形,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选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修理松动的椅子等,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1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是北师大版第五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已经对三角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本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并会在三角形内画。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整堂课的讲解中,倡导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还继承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学生观察三角形,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利用三根吸管摆三角形,引入三边关系,进而通过合作交流完成议一议,个人活动测量三边并从几个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认识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三角形定义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图形特征,直接交给学生,而学生记准就行了,很难形成自己的认识。本课中让学生动手画,观察三角形,描述书等过程,使学生在自己的思想中逐步认识、完善、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学效果远比教师“硬灌”有效,从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明晰,学生得到了正确的指引,真正学到了知识
3、由于现在仍是班级授课制,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往往一个问题的提出,差一点的学生思维,甚至还没有起步,好学生已经在回答了,所以怎样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是一个现在共性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分层教学,使好一点的学生多给一点学习任务,使他能吃饱,差一点的学生少一点学习任务,使他吃了也能消化掉。
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地方还需要有所提高。例如: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学生的反应,教师讲的知识是否能真正的接受,理解。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一、大胆操作,勇于探索用三角形撕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0。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操作与推理相结合,将有机地把模型转化为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推理、猜想、交流、反思、解释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主动获取知识。
二、尝试成功,体验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胜利的信念。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任职的水平,努力为起创造成功的条件。如:在简单的撕拼及猜一猜的游戏中努力做到全班总动员,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时间中。在尝试成功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对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本节课存在问题:
其一,由于时间的限制,在推理验证的.问题上,没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其二,由于追求验证方法的多样性,而学生对平行的判定方法没有灵活掌握,险些偏离本课的重点。此次教学过程遇到点儿挫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初中阶段是学习三角形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因此,我对教学反思进行了总结,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只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构成的,但并不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因此,我在教学时着重强调了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构成的,这三条线段的端点不共线。我通过一些图形来展示这一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在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之后,我发现他们对于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不够充分。例如,许多学生认为只有等边三角形才是直角三角形,而忽略了其他类型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我在教学时强调了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等。同时,我通过不同的图形和实例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性质。
最后,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清晰。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了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包括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我通过实例来展示这些计算方法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通过对教学反思的总结,我认为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重视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通过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4
《课标》中只要学生在小学里基础上进一步用平行线的有关知识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而小学只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后,进行相加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只是在停留在实践地层面得到此结论,而进入到初中阶段进而到理论地层面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基于这个基础我在引入新课时既兼顾到小学的知识,又根据第二章平行的有关知识,引入新课进而过渡到利用撕拼动手实践并要求他们用小学的知识(平行)来解释。这样处理将课本的资源进行开发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将课本的难点与重点呈现出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互动,教师补充讲解,从而得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为了巩固所得结论,我设计利用游戏方式,让学生互相猜一猜,三角形遮掉二个角,让同伴猜另两个角,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分类,又利用互生在给出答案中出现的错误,请同学们来解释为什么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渗透的反证法的思想,利用学生互动(辩论三角形)时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进而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目标,直角三角菜的有关知识及两锐角互余这一性质,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既练习今天的知识,又借机进一步规范学生解题,并立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自我感觉到处理该课的环节较为满意,利用小学知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撕拼(动手)小组讨论拼法及解释说理(体现、合作、交流、互动)来呈现该课的重难点,利用游戏,同伴之间互动来达到巩固新知,又引出下一个环节:三角形按角分类,再通过辩论(互动)巩固分类,又从中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整节新课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双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又发挥教师的组织,领导作用。
2、感觉做得不够的地方:
A、师生之间互动还做得不够到位。
B、学生在互动时,师巡视,指导“弱视群体方面”还不十分到位。
C、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还不够。
D、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角度还不够多。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5
1、教学成功之处
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了创新教育,学生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说、找、记、量、算、悟、剪、做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给了每位学生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充分体现了师生交流、同伴交流、小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学生小结:“我认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做三角形我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条就一定能钉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构成是有条件的。”这对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整节教学活动通过讨论、精讲、合理利用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
2、教学不足之处
本节课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是放得不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总是局限在一节课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上,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学生搭三角形、交流成果的时间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我认为本节课可以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用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同学们对角的大小关系、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初步认识,可能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悟到,新教材要用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课堂评价也要有新章法。在备好教材、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更为重要。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4-22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5-22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认识比教学反思09-19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课后反思02-10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教案02-21
认识10教学反思11-25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1-24
《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09-28
《线的认识》教学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