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08 18:20: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十进类推这节课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对上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做了一个复习,并且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类比的能力。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游海岛—谁先上岸这个故事情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果然非常感兴趣,对问题的探究的愿望也比较强烈。

  十进类推的规律学生不难发现,特别是加法,学生做得得心应手。但是,出现变式题目时,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不能很迅速地找到规律,写出答案,尤其是减法的规律,当涉及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化时,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则更大。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引入环节就解决它。因此,我补充了变式练习:79-8= 79-18= 69-18= 69-38= 59-48= 这样一组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每一题之间被减数和减数之间的变化,从而找到规律:79-8= 和79-18= 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10,差减少10。79-18= 和 69-18= 被减数减少10,减数不变,差也减少10。 69-18= 和 69-38= 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20,差减少20。 69-38= 和 59-48= 被减数减少10,减数增加10,差减少20。通过这一系列的题包,学生对十进类推的题目就会比较拿手,在练习的'环节中,正确率也有所提高了。

  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有了一年级时打下的基础,双语的课堂用语的灌输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因此我着重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种形式评价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也表现得很好,为这个学期的课堂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涵盖进去了,而且本课内容是重点,更是难点。我想在今后的练习中,一些孩子会找规律似的,找着数字就乘、找着数字就除也能做对,可是对于题目真正的理解却是相当困难的。没有开课,我就开始担心,教学效果会如何。

  借助一个简单的自制课件,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开始上课了。为将课通过一个主题连接起来,我改变了例题,第一环节:先让孩子们认识单价,我起先没有写出小汽车的价钱,从而引出第一步:12元钱可以买3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多少?根据这些条件,不是吹的,孩子们都回答得很好,进而我再问:买5辆车多少钱?大部分孩子想到的,都是先求出一辆车多少钱,再求出5辆车多少钱。第二步,让他们列式解答。第三步,让看书上的主题图和解法。这似乎没有给孩子表现观察和想法的机会。但是我为了避免不让孩子看书上的答案,就自己画了主题图让解决问题。然后让练习例题下面的做一做总反馈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将问题解决。这一目的是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做练习七的1题,由于第一次出现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题,所以这题我还是半扶半放式进行教学的,在做之前请孩子们一起分析了这个图意:每箱有8瓶水,有2箱,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瓶?让孩子们自己读题思考解答。 原本以为,课堂效果不赖,孩子们做练习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反馈的结果并不如意,平常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今天还是有很多的拦路虎挡住了他们。话有说回来,这样的习题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真的是太困难了。希望孩子们能在练习中逐渐积累。

  从练习中看出,对于本知识点,孩子们还是有很多的困难的。不过,这本是一个教学难点。就像一个同事说的:如果孩子们一教就会,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每个班级中总是存在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摆平心中这架天平,脚踏实地教学,这是最佳策略。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他们已经历了几次编写口诀的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写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现在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在书上填写,并进行相互交流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通过学校要举行写字比赛,引出方格纸,再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课题.这一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并通过卡通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填写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并填写,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规律时,首先让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努力创造机会,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中发现口诀的一些规律,突出学生的探索与交流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这样,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在组织学生练习时,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记口诀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口诀进行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创编数学故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1、创设问题,感受“几个几”相加

  通过求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项目中一共有多少孩子,让学生感受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几个几”来描述。在数“一个3、两个3、三个3……”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个几”的认识,为后面的乘法算式的引出做铺垫。

  2、观察思考,探索乘法

  通过观察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并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引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在加法转化成乘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是怎么得来的,即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在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后,让学生尝试着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并渗透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转化成乘法算式。

  3、通过摆一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它们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请你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

  我摆了几个(),每个用了()根小棒,有()个()一共用了()根小棒。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哪些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乘法,哪些不能转化成乘法。预设学生会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比如摆了四个三角形,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有的孩子可能会拼出几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那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时,只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就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再一次渗透乘法的意义。

  但是由于指令不够明确,硬件条件的限制,没有投影仪无法展示孩子的作品,导致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来拼,拼好的作品又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乘法意义的渗透。因此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接着又让孩子按照要求进行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这个环节学生出现把3个4摆成4个3的.情况,孩子还是不明白谁是相同数,谁是个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感觉自己讲的已经讲的很细致了,也让孩子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为什么孩子还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摆的情况呢?通过郭主任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找到了本节课的漏洞,就是在讲解乘法算式的时候,反复强调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并让孩子用“几个几”表示,再列成乘法算式,这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没有给孩子强调“几个几”里面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本别是什么。如:3个4中的3是个数,4是相同数,再通过摆一摆感受3个4该怎么摆。这样再让孩子进行拼摆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摆了。

  4、通过编故事,再一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通过讲故事环节:“你会讲故事吗?”根据一个乘法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继续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孩子都能根据算式变出合理的数学故事,进一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教育。本节 课,我有意识的将数学中的教与学与生活中的“怎样去老人家”以及“帮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无论从情境的导入还是过渡语言的选择,我都从学 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问题与教师挑战性的语言的有机结合,使孩子 们的好生心被有效的激发起来,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动心、动情,学习交流气氛较好。到后来,我又以小组合作寻找宝藏这一活动再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 奇心,在学生找到宝藏后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架起“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不足之处:有时出现学生的不规范语言, 没能及时地为其修正。教师的引导语言切入的时机把握不好,到第三个活动帮李爷爷到商场买生活用品,部分学生对起点的理解有误,完成得不够理想。第三活动时 间拖了一点,导致最后的宝藏游戏让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在课堂内完成。当然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经验还很欠缺,我将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轴对称”的知识。本以为《轴对称图形》是一节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的课,但这一次执教本节课,我却深深地感觉到越发不知道怎样去讲,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主要借生活中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生对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并不陌生,他们也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课的开始,提供米奇兄弟的图片,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出,促使他们投入较高的热情去探究物体的对称性,感受物体的对称美。通过“我会找,我会分,我会折,我会判断,我会剪”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猜测、想像、探索、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这节课中,有几个方面我处理的不够,1、在分一分这个环节,这是对平面图形对称研究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正确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对称性。我请两名学生上去分,其中,他们把树放到不对称图形那一边,我在巡视时引导了他们,后来他们上去改过来了,其实这正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怎样正确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图形的实例。这方面我处理得不好。2、在创造对称图形时,我没考虑到我的示范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本来,这个环节是通过学生动手创造对称图形,充分展示学生对对称美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没想到我的示范学生也跟着剪起衣服来,这方面我也处理得不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自己去发现,只要教会学生用折——画——剪这三个步骤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不会总围着老师转。没有放开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而是教师搀扶着,唯恐学生学不会,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因为本节课中有几个环节设计得不够严谨,我处理不够得当,让学生缺乏了创造美的机会,很遗憾。

  总之,这节课中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要结合听课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宝贵的建议,重新做一调整,争取下次讲课能完美一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1.目标定位是让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新课引入设计了猜气球颜色和摆草莓两个活动,是为了顺利引入新课并激发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课结束之前,破解开课留下的悬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3.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余数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其它活动和练习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

  4.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加强直观教学,摆草莓、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5.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1)判断,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开发的练习都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2)回忆开课留下猜气球颜色的悬念,破解猜气球颜色的秘密,强化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执教的《笔算连加连减》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里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并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并会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安排教学环节。本节课我的优点有:

  1、复习全面,口算连加连减复习到了连加连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笔算让学生再次明白笔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加法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复习环节为本节课的笔算做了铺垫,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以国庆节我回老家帮叔叔收南瓜为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自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3、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同桌交流到自己写竖式,再到板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点评,说出优化算法。

  虽然本节课有一些优点,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总结如下:

  1、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导致算法没有完全展示出来。在让学生自己试着把连加的竖式写在练习本上时,我转着看学生们的方法,然后我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两个同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就是书上的简便写法,但是没有展示写成两个竖式的方法,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同学写这种方法(自己没看到不代表没有)。在把板书的两种方法讲完后我应该问同学们:你们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写法吗?然后把两个竖式的方法也要板书在黑板上,再做对比,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2、老师引导语欠缺,让学生起来讲过程时,我看到学生说得慢就着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从教学目标来看,第一个目标是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这一目标算是达成,因为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基本能写出整个过程;第二个目标是灵活选用解题策略,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因为竖式的写法没有展示完全,学生选择的方法较少,再加上老师说得最优化的一种是连着写的简便写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这一种写,没有体现算法多样化。

  从这一次的上课中,我知道对学生分析的不够,对教材也没有吃透,归根结底是自己备课不够充分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名师的课,汲取其长处,改掉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课堂达到更好。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源于生活导入,使学生感受亲近的数学知识。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

  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小小设计师”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三、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平移》的教学中学生能感性认识什么是平移、能从不同的运动现象中找出平移的现象,但在说为什么是平移时出现了错误。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的原因了。在概念上出现了认知错误。平移前后大小相同,方向不变。“方向不变”学生理解有误,这里的“方向”指的是图形本身的方向平移前后不变,这要区别于运动的的方向——位置,图形的位置要发生变化,但是本身的方向不变,以此来进行辨析会更有效果,通过这样的讲解和课堂距离,大部分学生能后较清晰的明白了平移的.特点。

  本节课较好的一方面是,在课堂小结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总哪里见到过平移现象,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很多同学有意识的观察教室中的平移现象,当有的学生说重复了都表现了失望的表情,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在思考、参与。还有的同学也举生活中的例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细心和想象力,这也激励着我,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教师要教授学习数学的思想。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减法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在列竖式的时候强调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部分学生就像做加法一样,从十位开始做,象刘义军和伊俊帆,发现他们做错得时候,我马上拿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强调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拿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以便以后更加认真,自觉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教学反思03-18

数学教学反思06-04

数学的教学反思04-20

数学教学反思06-12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5-28

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06-23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大全06-17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4-15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6-16

二年级数学的教学反思04-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十进类推这节课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对上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做了一个复习,并且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类比的能力。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游海岛—谁先上岸这个故事情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果然非常感兴趣,对问题的探究的愿望也比较强烈。

  十进类推的规律学生不难发现,特别是加法,学生做得得心应手。但是,出现变式题目时,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不能很迅速地找到规律,写出答案,尤其是减法的规律,当涉及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化时,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则更大。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引入环节就解决它。因此,我补充了变式练习:79-8= 79-18= 69-18= 69-38= 59-48= 这样一组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每一题之间被减数和减数之间的变化,从而找到规律:79-8= 和79-18= 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10,差减少10。79-18= 和 69-18= 被减数减少10,减数不变,差也减少10。 69-18= 和 69-38= 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20,差减少20。 69-38= 和 59-48= 被减数减少10,减数增加10,差减少20。通过这一系列的题包,学生对十进类推的题目就会比较拿手,在练习的'环节中,正确率也有所提高了。

  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有了一年级时打下的基础,双语的课堂用语的灌输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因此我着重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种形式评价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也表现得很好,为这个学期的课堂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涵盖进去了,而且本课内容是重点,更是难点。我想在今后的练习中,一些孩子会找规律似的,找着数字就乘、找着数字就除也能做对,可是对于题目真正的理解却是相当困难的。没有开课,我就开始担心,教学效果会如何。

  借助一个简单的自制课件,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开始上课了。为将课通过一个主题连接起来,我改变了例题,第一环节:先让孩子们认识单价,我起先没有写出小汽车的价钱,从而引出第一步:12元钱可以买3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多少?根据这些条件,不是吹的,孩子们都回答得很好,进而我再问:买5辆车多少钱?大部分孩子想到的,都是先求出一辆车多少钱,再求出5辆车多少钱。第二步,让他们列式解答。第三步,让看书上的主题图和解法。这似乎没有给孩子表现观察和想法的机会。但是我为了避免不让孩子看书上的答案,就自己画了主题图让解决问题。然后让练习例题下面的做一做总反馈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将问题解决。这一目的是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做练习七的1题,由于第一次出现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解决的题,所以这题我还是半扶半放式进行教学的,在做之前请孩子们一起分析了这个图意:每箱有8瓶水,有2箱,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瓶?让孩子们自己读题思考解答。 原本以为,课堂效果不赖,孩子们做练习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反馈的结果并不如意,平常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今天还是有很多的拦路虎挡住了他们。话有说回来,这样的习题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真的是太困难了。希望孩子们能在练习中逐渐积累。

  从练习中看出,对于本知识点,孩子们还是有很多的困难的。不过,这本是一个教学难点。就像一个同事说的:如果孩子们一教就会,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每个班级中总是存在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摆平心中这架天平,脚踏实地教学,这是最佳策略。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他们已经历了几次编写口诀的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写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现在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在书上填写,并进行相互交流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通过学校要举行写字比赛,引出方格纸,再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课题.这一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并通过卡通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填写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并填写,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规律时,首先让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努力创造机会,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中发现口诀的一些规律,突出学生的探索与交流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这样,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在组织学生练习时,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记口诀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口诀进行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创编数学故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1、创设问题,感受“几个几”相加

  通过求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项目中一共有多少孩子,让学生感受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几个几”来描述。在数“一个3、两个3、三个3……”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个几”的认识,为后面的乘法算式的引出做铺垫。

  2、观察思考,探索乘法

  通过观察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并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引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在加法转化成乘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是怎么得来的,即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在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后,让学生尝试着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并渗透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转化成乘法算式。

  3、通过摆一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它们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请你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

  我摆了几个(),每个用了()根小棒,有()个()一共用了()根小棒。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哪些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乘法,哪些不能转化成乘法。预设学生会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比如摆了四个三角形,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有的孩子可能会拼出几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那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时,只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就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再一次渗透乘法的意义。

  但是由于指令不够明确,硬件条件的限制,没有投影仪无法展示孩子的作品,导致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来拼,拼好的作品又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乘法意义的渗透。因此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接着又让孩子按照要求进行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这个环节学生出现把3个4摆成4个3的.情况,孩子还是不明白谁是相同数,谁是个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感觉自己讲的已经讲的很细致了,也让孩子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为什么孩子还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摆的情况呢?通过郭主任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找到了本节课的漏洞,就是在讲解乘法算式的时候,反复强调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并让孩子用“几个几”表示,再列成乘法算式,这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没有给孩子强调“几个几”里面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本别是什么。如:3个4中的3是个数,4是相同数,再通过摆一摆感受3个4该怎么摆。这样再让孩子进行拼摆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摆了。

  4、通过编故事,再一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通过讲故事环节:“你会讲故事吗?”根据一个乘法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继续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孩子都能根据算式变出合理的数学故事,进一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教育。本节 课,我有意识的将数学中的教与学与生活中的“怎样去老人家”以及“帮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无论从情境的导入还是过渡语言的选择,我都从学 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问题与教师挑战性的语言的有机结合,使孩子 们的好生心被有效的激发起来,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动心、动情,学习交流气氛较好。到后来,我又以小组合作寻找宝藏这一活动再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 奇心,在学生找到宝藏后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架起“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不足之处:有时出现学生的不规范语言, 没能及时地为其修正。教师的引导语言切入的时机把握不好,到第三个活动帮李爷爷到商场买生活用品,部分学生对起点的理解有误,完成得不够理想。第三活动时 间拖了一点,导致最后的宝藏游戏让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在课堂内完成。当然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经验还很欠缺,我将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轴对称”的知识。本以为《轴对称图形》是一节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的课,但这一次执教本节课,我却深深地感觉到越发不知道怎样去讲,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主要借生活中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生对于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并不陌生,他们也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课的开始,提供米奇兄弟的图片,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出,促使他们投入较高的热情去探究物体的对称性,感受物体的对称美。通过“我会找,我会分,我会折,我会判断,我会剪”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猜测、想像、探索、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这节课中,有几个方面我处理的不够,1、在分一分这个环节,这是对平面图形对称研究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正确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对称性。我请两名学生上去分,其中,他们把树放到不对称图形那一边,我在巡视时引导了他们,后来他们上去改过来了,其实这正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怎样正确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图形的实例。这方面我处理得不好。2、在创造对称图形时,我没考虑到我的示范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本来,这个环节是通过学生动手创造对称图形,充分展示学生对对称美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没想到我的示范学生也跟着剪起衣服来,这方面我也处理得不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自己去发现,只要教会学生用折——画——剪这三个步骤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不会总围着老师转。没有放开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而是教师搀扶着,唯恐学生学不会,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因为本节课中有几个环节设计得不够严谨,我处理不够得当,让学生缺乏了创造美的机会,很遗憾。

  总之,这节课中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要结合听课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宝贵的建议,重新做一调整,争取下次讲课能完美一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1.目标定位是让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新课引入设计了猜气球颜色和摆草莓两个活动,是为了顺利引入新课并激发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课结束之前,破解开课留下的悬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3.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余数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其它活动和练习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

  4.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加强直观教学,摆草莓、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5.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1)判断,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开发的练习都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2)回忆开课留下猜气球颜色的悬念,破解猜气球颜色的秘密,强化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执教的《笔算连加连减》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里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并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并会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安排教学环节。本节课我的优点有:

  1、复习全面,口算连加连减复习到了连加连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笔算让学生再次明白笔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加法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复习环节为本节课的笔算做了铺垫,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以国庆节我回老家帮叔叔收南瓜为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自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3、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同桌交流到自己写竖式,再到板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点评,说出优化算法。

  虽然本节课有一些优点,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总结如下:

  1、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导致算法没有完全展示出来。在让学生自己试着把连加的竖式写在练习本上时,我转着看学生们的方法,然后我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两个同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就是书上的简便写法,但是没有展示写成两个竖式的方法,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同学写这种方法(自己没看到不代表没有)。在把板书的两种方法讲完后我应该问同学们:你们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写法吗?然后把两个竖式的方法也要板书在黑板上,再做对比,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2、老师引导语欠缺,让学生起来讲过程时,我看到学生说得慢就着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从教学目标来看,第一个目标是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这一目标算是达成,因为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基本能写出整个过程;第二个目标是灵活选用解题策略,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因为竖式的写法没有展示完全,学生选择的方法较少,再加上老师说得最优化的一种是连着写的简便写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这一种写,没有体现算法多样化。

  从这一次的上课中,我知道对学生分析的不够,对教材也没有吃透,归根结底是自己备课不够充分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名师的课,汲取其长处,改掉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课堂达到更好。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源于生活导入,使学生感受亲近的数学知识。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

  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小小设计师”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三、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平移》的教学中学生能感性认识什么是平移、能从不同的运动现象中找出平移的现象,但在说为什么是平移时出现了错误。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的原因了。在概念上出现了认知错误。平移前后大小相同,方向不变。“方向不变”学生理解有误,这里的“方向”指的是图形本身的方向平移前后不变,这要区别于运动的的方向——位置,图形的位置要发生变化,但是本身的方向不变,以此来进行辨析会更有效果,通过这样的讲解和课堂距离,大部分学生能后较清晰的明白了平移的.特点。

  本节课较好的一方面是,在课堂小结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总哪里见到过平移现象,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很多同学有意识的观察教室中的平移现象,当有的学生说重复了都表现了失望的表情,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在思考、参与。还有的同学也举生活中的例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细心和想象力,这也激励着我,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教师要教授学习数学的思想。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减法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在列竖式的时候强调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部分学生就像做加法一样,从十位开始做,象刘义军和伊俊帆,发现他们做错得时候,我马上拿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强调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拿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以便以后更加认真,自觉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