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教案1
第1课时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2)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2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男女生读。(2)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
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3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老师要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开始吧!)
4.检查背诵(奖励“背诵小能手”称号)
5.布置背诵(没有被熟的早读接着背)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齐背)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4课时
《小儿垂钓》《所见》《村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5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教案2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学习课文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介绍及京张铁路。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反馈。
2.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词语:杰出
3.这段的后两句和全文是什么关系?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理解“阻挠”的意思,思考: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阻挠?
3.理解“要挟”的意思,思考: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这说明了什么?
4.当任命为总工程师的消息传出,国内国外有什么不同反应?
5.理解“嘲笑”的意思,思考:他们是怎样嘲笑的?凭什么嘲笑?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第2、3题。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3段,重点了解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学边做记号的阅读习惯,体会杰出的才华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教学第4自然段
1、出示“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认真读,你读懂了什么?
2、默读第4自然段,在不懂的地方画一个“?”
反馈、交流。
3、出示说的话。
讨论“大概”、“差不多”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4、出示想的话。
讨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
5、朗读在勘测线路中的行动。
三、教学第5、6自然段
1、听课文第5、6自然段的录音。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2分册P42第7题(1)。
交流反馈:
A、哪个是居庸关?哪个是八达岭?你是怎样知道的?
B、讨论同学们画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示意图对不对?
C、观看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课件。
D、请一位同学讲解他所画开凿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
出示投影,校对更正。
A、观看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爬坡的课件
B、学生校对,更正自己的示意图
C、用铅笔作火车,演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爬坡的过程
5、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课文的第3段。下节课,我们将深入讨论学习为什么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四段,指导学生用“周密、藐视”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
1、自读这一段。
2、讨论:修筑铁路的结果怎么样?当初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藐视我们的?以什么给了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
3、现在,当初嘲笑我们的帝国主义者会怎样想呢?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小结课文
为什么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四、课堂延伸
在的塑像前,假如你是一个来中国旅游的外宾,当你看到留下的伟大工程,会说些什么呢?
五、指导造句
用“周到、藐视”造句。
六、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7两题。
附板书:
20、詹天佑
杰出爱国
毅阻挠要挟嘲笑
然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接回
受 勘测线路击
任 开凿隧道提前竣工
务 设计线路
六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六年级教案4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1.导人,揭题。
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
2.欣赏建筑:巴黎圣母院。
(1)激发好奇。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法国。这是深秋的上午,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休息。你看那远处的三道大门,会是什么建筑?(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教堂。)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那么“巴黎圣母院”是一支什么样的交响乐呢?
(2)感悟式欣赏。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高大、雄伟等,教师概括出“高”。)
(3)形式欣赏。
①这里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或说钟楼部分,你能找到哪些线?最多的是什么线?大量的直线给人以什么感觉?(挺拔、高耸、严肃等,教师概括出“直”。)
②局部欣赏大门,这是一道值得惊叹的大门,哪些地方让你惊叹?门上面设计成拱起的样子,拱起的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形状,升腾、轻巧、高耸等,教师概括出“尖”。)
③尖尖的不仅是门的设计,更让人神往的是塔尖的设计,这样高耸如云的塔尖让你产生什么遐想?
④小结三大特征。
巴黎圣母院正因为具备雄伟、挺拔、轻巧,即高、直、尖的三大特征,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引领了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人们把这种具有“直、高、尖”特色的建筑叫做哥特式建筑。
⑤比较。之前的教堂建筑往往低矮笨重,空间阴暗。
(4)自主欣赏。
那么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带给你什么感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哥特式”的三大特征?
(5)教师:“石头的交响乐”是怎样的交响乐?
3.欣赏古罗马大角斗场。
(1)感悟。饱览了巴黎圣母院,我们暂时离开法国去意大利。这是古罗马大角斗场,它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古罗马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略显椭圆形,最大直径188米,小直径156米,高57米,四层,外部全都由大理石包裹,下面两层,每层各有80个圆拱。角斗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教师简介时需要做一些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它的庞大。)
(3)细节欣赏。角斗台好像找不到,在哪里?原来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地底下的管道和洞口,这里用于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上面原来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中间有一些暗口。开始角斗时,工作人员拉开暗口的盖子,把野兽和角斗士从下面吊上来。
4.欣赏帕提侬神庙。
(1)下一站是希腊,它有一座现存至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就是2500多年前的帕提依神庙。神庙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高大的大理石柱环绕,虽然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你依然可以体会到什么?(磅礴的气势。)
(2)请看神庙东面三角形墙面上,本来有一组非常神奇的完整的雕塑,在300多年前随着整座神庙被炸而毁灭了,幸好留下了一些残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2500年前雕塑的'神奇,这些残片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马上去英国。
5.欣赏《三女神》。
(1)这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三女神》,说说这组石雕有什么神奇之处?(纤细而又繁复的衣褶紧紧贴着身体,好像她们刚刚从水里走出来一样。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饱满的身形,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身体随着呼吸在微微地起伏。这时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活人体。)
(2)你知道希腊神话中三女神的故事吗?(老师讲述故事。)我想雕塑原来肯定是她们丈量和剪断生命线的形象,你能从残片中复原当时的形象吗?三人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动作,然后推断出三个女神各自的角色。
6.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大卫》。
(1)希腊的故事让人称奇,《三女神》的雕像让人称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法国卢浮宫,因为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我们返回法国去巴黎卢浮宫,这件雕塑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她的美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健康之美。
(2)如果你运气好,意大利的另一件杰出的人体雕刻也会来到法国展览。它就是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大卫》是男性雕像中最美的雕像,它的美同样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刚毅之美。两座雕像相隔2000多年,遥相呼应。
(3)介绍米开朗基罗。他的艺术风格正是学习了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这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华,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7.欣赏《加莱义民》。
(1)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件作品时,引起了整个意大利的轰动,300多年后,另一件作品在法国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讲述了一个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故事。(老师讲述故事。)
(2)细节欣赏,学生尝试表演。
①雕塑分两组,前面三个一组,后面三个一组。看,前面的右边两个人是怎样的动怍与表情?可以站起来模仿一下(坚强、刚毅、悲愤、视死如归等。)。他们是不是英雄?
②雕塑右边前后两个人在做什么?(说话。)根据动作猜猜他们在说什么?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抗议、无奈等。)他们是不是英雄?
③雕塑后排另两个人是怎样的动作?模仿一下他们(害怕、痛苦、胆小。)。他们是不是英雄?
④小结。(让学生理解“以彻底逼近真实的心理刻画,强烈的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句话。)
⑤组雕表演。请六位志愿者上台尝试表演。
8.课堂小结。
教师:从西欧转了一圈欣赏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你有什么感想?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介绍资料、油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其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原作是500年前的一张油画《蒙娜丽莎》。
(2)介绍油画工具。
2.欣赏油画人物。
(1)《蒙娜丽莎》与《椅中圣母》。
①油画的特点是可以把对象画得很像o(出示《蒙娜丽莎》。)它是不是很逼真?除了像之外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介绍作者。)
②(出示《椅中圣母》。)这是一张油画人物,像不像?作者是500年前的拉斐尔。
③这两幅画都是画母亲的,找一找两位母亲有什么不同?(如,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没有小孩.)你知道蒙娜丽莎的小孩哪里去了吗?(她死了,蒙娜丽莎当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心情十分悲痛。)达·芬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开心,你看她微微地笑了一下,但是不是十分高兴呢?(不是。)好像还带着一丝严肃和哀伤,当然还有做母亲的慈爱,达·芬奇把这么复杂的情绪都画出来了,可见他的绘画水平相当厉害。
④我们再来看看《椅中圣母》,这位妈妈是不是幸福多了?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请注意,她不是一般的母亲,是一位圣母。之前画家都把她画成一个头戴光环,看上去很严肃、很神圣的天神,实际上动作僵硬,表情呆板。拉斐尔却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慈爱的人间母亲,你说哪一个更有亲和力?可以说这是一张划时代的杰作,因此达·芬奇和拉斐尔,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2)欣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①这是一位姑娘,看看她的耳朵上戴着什么?(珍珠。)。所以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据说这一颗珍珠画得非常细致,珍珠里反射出来的房间景色都被画出来了。按照作者自己的讲法,这是他画姑娘肖像中最成功的一张,成功在什么地方?(光线照亮脸的感觉,神态等。)你能说说她的神态有什么动人之处?
②(局部分解。)微微地转身,清澈的眼神,欲说还羞的双唇,充分表达了姑娘的清纯之美。
(3)欣赏《舞台上的舞者》。
①介绍材料(出示实物)。另一种与油画颜料很接近的材料叫色粉笔。我们通常叫油画棒,它可不可以达到油画的效果呢?
②(出示图片)画得像不像?哪些地方特别精彩?
③介绍作者。
(4)小结。用油画材料表现人物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画得很精彩、很传神。
3.欣赏油画风景。
(1)欣赏《干草车》。
①油画颜料可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它表现风景呢?(出示图片。)带给你什么感觉?
②师生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如凉凉的风,清新的空气。)
③介绍作者。
(2)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与《埃克河边的磨坊》。
①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张风景画,在纸上写一写:
你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老师做补充,一句话介绍作者。
(3)小结:用油画颜料表现风景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4.欣赏油画静物。
(1)欣赏《铜质给水器》。
①油画表现静物会怎么样呢?静物就是平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花果蔬菜等。画的是什么?请你看一看是什么材质?请你“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请你“敲一敲”“听一听”有什么声音?画家描绘的是农民生活还是贵族生活?(他画的静物好像有生命一样,使你看了有一种朴素的亲切之感。)
②介绍作者。
(2)欣赏《蓝色的花瓶》。
①最后要隆重推出的一位画家是塞尚。德加和他的一位画家朋友都说过一句话:“如果谁家的孩子像塞尚那样画画,孩子的妈妈肯定会将他按在腿上揍他的屁股。”
②(出示图片o)你看苹果画得像不像,鲜花画得像不像?(不像。)那么为什么他会成为法国19世纪末期最伟大的画家呢?要知道里面的奥秘,当你拿起笔开始学画,一切就清楚了。
(本教案设计有两条暗线索:一条是不断呈现绘画工具,让学生了解一r具的同时激发画画的欲望;另一条线索是像与不像的问题,前面所有的作品都像,最后一张不像,为以后学习:现代绘画设置了一个悬念。)
六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师:同学们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我们不能否定,社会上仍存在着很多的穷人,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请生讲述,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国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出示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户普通的穷人家庭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zuò,不读zuō。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读作zhāng luo。
忧虑:忧愁、担心。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⑵给课文划分段落。
⑶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 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评: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4.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
5.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⑴“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⑶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7.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下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由数学题激趣导入
师:今天让老师也当一回数学老师给同学们出一道数学题,有没有同学能够非常自信地举手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好,有信心,有胆量,我们且看题目:
板书:5+2=
题目很简单对吧,那有些同学为什么不举手,平时要对自己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胆量。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5+2=7,它只有一种含义。
从语文的角度来说,5+2=7,又有什么含义呢?(结合《穷人》这篇课文)
——渔夫和妻子桑娜一家有5个小孩,生活过得非常的艰辛,但是他们却不顾自家的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所以现在他们要抚养7个孩子。
二、感悟桑娜的善良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分段,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老师第二大段是怎么划分的,包括哪些自然段?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知道了邻居西蒙死了,并且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3到11自然段,在三分钟之内完成。
教师指出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有个别同学读得很快,很好
2、 有个别同学用手指着书本读,不可取
3、 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读,不可以
告诉老师“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2、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9~11自然段,要能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感觉。
点评:读得真不错,大家掌声送给他(邱飞康)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你觉得这四句应该是——
(学生交流)
出示:
①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③这是闹着玩的吗?
④他会说什么呢?
(⑤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
5、再读9——11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
桑娜心里慌张、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指名读)
——杨文豪
7、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省略号。她的幻想。)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
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你们觉得她还会想些什么呢?她还有什么顾虑?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下面,老师跟大家一起合作朗读9—11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
(师读旁白)。
8、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
(男生女生合作读)
9、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
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发出声音读)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10、5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为什么还抱来两个,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桑娜心里很矛盾,但是又很坚定。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宁可( ),也要( )。
交流: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
师: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师: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师:这是一种母爱。这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
板书:善良
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
三、感受丈夫的态度
1、孩子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又会怎么说呢?
自由读12——27自然段,感悟,在书上圈圈划划写写。
2、交流:桑娜的丈夫做出收养的决定也是很难的,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呢?
A.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问:(熬)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渡)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
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B做这个决定难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嗯,你看怎么办?)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恩,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C、是呀,渔夫做出决定心里想到了很多,这就是渔夫的心里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
朗读指导:
① “嗯”, “哦”读音、意思。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严肃;商量的语气)(关注这件事了;安慰桑娜)
②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
(女生旁白男生读对话)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地勤劳。
四、体会“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体会一下说说……
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2、对呀,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我们来读这一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你感受到了什么?(忐忑不安—如释重负)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3、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不谋而合,心心相印)
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五、情感升华
本文的题目叫做《穷人》,但是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但是全文“穷”意浓浓,那现在老师把这个“穷”字擦去,那你们将给课文取什么题目?
——好人、善人
穷人善良更加不容易,那你们告诉老师富人面对地震灾区捐了好几万与一个残疾乞丐拖着残疾的身躯来捐了一百元,或是只有几块钱,你觉得哪个更可贵?——对,后者更可贵,穷人善良更加不容易。
下面我想请同学结合本篇课文,从语文的角度告诉老师5+2=?
——选择、善良、艰辛、......
(让回答的学生写在黑板上,3——4个,学生阅读5+2=。。。。。。,依次擦掉)
是的,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句子:
微笑中带着泪光,泪光中透着微笑。
好,下课!
六年级教案6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课文插图,想象《冬夜读书示子聿》所描绘的景象。
4、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5、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文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领悟古诗所蕴涵的“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设计理念:
1、赋予文本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中的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陆游,充满激情地告诉他们: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时设计了“读通”、“读懂”、“读好”三个环节。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基于《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而且都是七言绝句,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所以我将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作为重点,并在教学时有意让学生明白学古诗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在第二课时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教学《观书有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限度的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学习成功体验后,会喜欢上古典诗文,从而喜欢上古典文学,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阅读品位。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以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为主,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二课时让学生自学《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教学有四大版块组成:一是紧扣词语,读通古诗;二是读明诗理,指导运用;三是读出诗情,再现情景;四是背诵古诗,总结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受到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又在课外学会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喜欢一首的古诗。
2、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瑰宝,那么唐诗就是这个瑰宝中最闪亮的一颗!这是因为它不仅给我们营造了美的意境,还因为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一种启示!能把你从所学诗中的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吗?(随意指名回答自己的收获)
3、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不仅记住了诗,更主要是因为你们还读懂了诗人。相信你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4、出示《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课文插图,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告诉大家,图中的老者是陆游,他旁边的孩子是他的儿子。
5、你对陆游知道多少?
是啊!从第一单元《示儿》一诗中,我们知道了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一生留下许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伟大诗篇,那么,作为父亲,今天他又会向我们展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在插图旁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紧扣词语,读通古诗
1、读通诗题
要想知道,图中所讲的故事,还得从题目着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
2、读顺诗句
陆游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从诗句中寻找答案。
①自由读诗句,学会诗中的生字。
②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停顿,诗的韵味。
3、读懂诗意
①学习理解第一、二两句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始:才
②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③学习理解第三、四两句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④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4、再读深化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讲解,对发言同学纠正,帮助其他同学加深理解记忆。
5、背诵古诗
设计游戏,一名学生讲自己喜欢一句诗意,其他学生背诵它送对应的诗句。(顺序可以打乱)
三遍过后,指名学生背诵
三、读明诗理,指导运用
1、你从陆游教育儿子的话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小组讨论,推选代表交流,做如下预设:
①要学习古人学习时的刻苦精神
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的确,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②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④小组代表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总结: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注重实践。(板书)
2、梳理所得
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我想,你的脑海此时一定会浮现很多成语、名言或者故事吧!可以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
交流总结:
①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
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②在两句诗中包含着许多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讨论后,说说自己喜欢的名言,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出示成语“纸上谈兵”
小组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由此可见,诗中揭示的不仅仅是读书道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呢!
引导学生明白: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④介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成功范例,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故事,技术高超的医生等。
四、读出诗情,再现情景
1、是的,只有做到了知和行的统一,那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学问的人。(板书: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2、同学们,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28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读书道理。像这样说明一个道理的诗,它和我们通常学得写景抒情诗是不同的,我们称它为说理诗。
在这简单的28个字里,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看来,为了儿子子聿,大诗人陆游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想想看,陆游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儿子子聿说呢?(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女生读、男生读。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插图所描绘的故事
4.写一写
有两个个孩子,都读六年级,一个姓张,叫张三,另一个姓李,叫李四。张三呢,他总是觉得学习太苦,太枯燥了,于是整天贪玩,成绩一落千丈。而李四呢,他觉得只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所以他只顾读书,从不参加班队活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你能够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所积累到的成语、名言和故事,好好的劝说他们一番吗?请你以“张三呀,……”或者“李四啊,……”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在两个人中,可任选择其一写一写。)
五、背诵古诗,总结学法
1、陆游在诗中教育儿子的道理,对我们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让我们把这首诗记在心中吧!
自由背,小组背,指名背,集体背。
2、这节课大家学得比较好!你从这节课中除了陆游教育儿子的道理外还有什么收获呢?
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认识诗人
②读通古诗
③理解诗意
④领悟道理
⑤指导生活
⑥背诵再现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并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2、预习《观书有感》
七、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六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课 时】二~三课时完成。
【教学方法】“三步阅读教学法”。
一、 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山野老农,他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
造林中,15年如一日,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要去结识一位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的少年,那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
少年闰土(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二、 初读
请大家打开课本76页,默读17课:《少年闰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出示“初读”目
标)——
1、 联系上下文,把下列词语换成现在常用的词语。
其间 便是 仿佛 好容易 熟识 无端地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单知道
2、 “我” 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3、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
4、 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学生边读,教师边提示: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同,大家一边读,一边寻找这些词语,用铅笔画一画,并想想用现在常用的词语替换……)
交流一:学生说一说词语替换,教师相机补充。
【其间——其中, 便是——就是, 仿佛——差不多, 好容易——不容易, 熟识——熟悉, 无端地——没有原因地, 素不知道——向来、从来不知道, 如许——如此,像这样, 先前——以前, 单知道——只知道。】
交流二:“我”(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主仆关系。
“忙月”是什么?(括号中的内容就作了解释说明)
交流三:举手示意。
交流四: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教师相机板书)
三、 精读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闰土,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出示“精读”目标)
1、 精读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特征?
2、 “我”为什么喜欢闰土?
3、 精读自己喜欢的事,把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4、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交流一:出示句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引导:盖住 “圆”、 “小”和“银”与原句对比——可爱(板书)
(2)引导: “紫色”换上“苍白”或“蜡黄”与原句对比——健康(板书)
疑问:闰土的脸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交流二:(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板书:希奇)
交流三:雪地捕鸟
(1) 选择对“雪地捕鸟”印象最深的同学提问?(说说原因)
(2) 齐读“雪地捕鸟”部分
(3) 标注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语: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相机板画、板书)
(4) 追问:从“捕鸟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多么连贯,多熟练的捕鸟动作——聪明能干(板书)
交流四:看瓜刺猹
(1) 自由回答原因。
(2) 男女生对话朗读(女生:“我”;男生:闰土)
(3) 标出表示“看瓜刺猹”动作的词语,完成练习(出示相关语句)
月亮地下,你( 地)听,啦啦地响了,猹在( 地)咬瓜了,你便( 地)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 体会当时的情景。(紧张、惊险、刺激)
(5) 指名回答:“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出示句子)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 地)刺。……【在“动词”前填上恰当的叠词:静
静 偷偷 悄悄 狠狠】
(6) 从“看瓜刺猹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机智勇敢(板书)
过渡: 闰土“看瓜刺猹”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那么神秘,那么好奇。闰土的
一番介绍,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看瓜刺猹”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指导】想象第一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
提示: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天空、瓜地、看瓜刺猹——由上到下)
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
【朗读指导】读出“夜间景色的优美”,读出看瓜刺猹的刺激。语气:稀奇;语速:前一句(稍慢);后两句:(稍快)。(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五:(自由发言)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
四、 研读
通过前面的`阅读理解与交流感悟,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
见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
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描述了“我”当时的内心感受?请大家进一步阅读课文……(出示研读目标)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怎么理解?
交流一:从“相识——相处——别离”体会“我”和闰土的友谊。
交流二:从文章地字里行间体会“我”的情感。(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交流三:
(1)“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2)“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相机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我” (少爷) ———主仆关系——— 闰土(忙月的儿子)
羡慕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佩服 希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向往 看跳鱼儿 生活丰富
六年级教案8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6、汇报交流: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六)、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最后一段;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六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以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质
3、积累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概括、理解总结、表达能力,以及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更加喜爱这位“人民艺术家”,激起阅读老舍先生文章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更多老舍的文章
2、布置好预习作业:
a、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b、搜集名人对老舍的评价以及相关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就是——老舍。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哪几篇文章?
生:《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和《母鸡》。
师:我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谁愿意谈一谈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师:从老舍先生的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言幽默,感情真挚,塑造人物鲜活的文学大师。那么在现实中的.老舍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大家肯定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写的《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所学的老舍文章入手,让学生重温老舍先生的文学风采,再引入本课的学习,使得水到渠成。
二、小组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自读课文,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将事情概括出来,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本文段落虽多,但文章语言平时,内容浅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列小标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为花操劳、摆杏闻香、交友聚会、为盲艺人谋划生计,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
师:归纳一下这些事件都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老舍先生的?
指名回答
师板书:生活、工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老舍先生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出示中心话题
在这一桩桩小事中,你对老舍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哪里让你感触最深?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触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家老舍的可亲、可爱、可敬。
2、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师: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更多的,全新的了解,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点:
a、在平淡的生活中做出情趣和美感,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1)为花操劳(第一自然段)
在老舍的院中,花更像是主人,到处是花,都长得很精神,老舍夫妇倒像是仆人,亲身侍弄,到痴迷成性的地步
(2)摆杏闻香(第二自然段)
在条案上放一大盘香白杏,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享受生活的细节,表现了他文人文雅的一面
(3)收藏画作(第四自然段)
藏画甚多,多为精品,让等候的客人一边闻杏香,一边欣赏画中精品,他让等候成为一种享受。
(4)交友聚会(第五、六自然段)
每天下午,来访客人不断,作家、画家……在每年赏菊时节和生日之时都会邀请大家来家中做客,是一个好客之人。
b、老舍先生身上有淳朴的“平民化”的气息
(1)待人很亲切(第二自然段)
握手是轻轻的,在客人未来之前,先为客人沏好茶,亲自为客人倒茶,是一个尊重客人的人。
(2)待客豪爽(第六自然段)
在聚会中,酒是敞开供应,菜亲自掂配,最崇尚老北京风味,将熬白菜视为好东西,从中看出老舍与普通老百姓的待人处世是一样的,拉近了学生与老舍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作家的可亲。
c、在工作中、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可敬的
(1)为客人亲自倒茶
(2)为盲艺人的生计谋划(第八自然段)
组织盲艺人在市文联演唱,并亲自主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3)关心百姓生活(第九自然段)
北京芝麻酱缺货,提案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师总结:在平淡的生活中营造丰富的情趣和美感,身为大作家却又淳朴的平民气息,在工作、生活中可敬的处事态度,这位可爱的老舍先生真无愧于“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全部时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体会老舍先生的为人性情。
四、拓展延伸
1、课下我看见大家都搜集了不少老舍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交流中让他们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去了解老舍,体会老舍
2、冰心对老舍的评价
3、作业
本单元我们共同学习了六篇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我相信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对他的独特印象。课下请大家以“我心中的老舍先生”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老舍先生一声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课下有机会,大家可以搜集来看看。
设计意图:加深对老舍先生的印象,引领学生去探索更多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和材料。
六年级教案10
【授课内容】15、我的成长记录
【课时建议】1课时
【教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综合己学过的美术知识,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出六年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瞬间。
过程与方法:能用美术语言来记录童年成长的足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激发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及爱生活的情感,并发挥其想象力及对艺术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用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记录小学阶段最美好、最难忘的事情。
【教学难点】综合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突破方法及模式】
本课运用直观演示法、联系生活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学生作品来突破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互动模式
【媒体使用】
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照片、学生作品等。
生:课本、卡纸或素描纸、颜料、水粉或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将搜集到的学生活动照片带来。
二、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美丽的校园。
2、欣赏学生生活的'图片:展示课件,六年来校园生活照片(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军训、升旗仪式等)出示课题:我的成长记录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并会以六年来的生活与活动,增加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启发思考
1、组织学生欣赏
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2、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
1、作品表达了什么内容? 2、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3、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进行回忆,并思考如何创作
。四、鼓励创新,交流构思记忆最深刻的人和事,你得到了哪些发展,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学校的一个角落。学生小组间交流共同回忆美好瞬间与时刻。
【设计意图】增加画面的趣味感与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与练习。
五、布置作业,学生创作。学生创作,师巡回指导。
集体创作毕业小报,学生都难以把握整体和和谐与统一,教师要合理引导,适当调整并适时给学生以建等。
六、课堂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给出建议与不足之处。
七、板书设计:我的成长记录展评示范课件
八、课堂反馈:
通过学习本课,结合学生综合己学过的美术知识,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出六年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瞬间。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激发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及爱生活的情感,并发挥其想象力及对艺术的感受能力。九、分层作业:
全体学生:综合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十、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的成长记录》这堂课,让学生综合已尝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出六年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瞬间。能用美术语言来记录童年成长的足迹。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及爱生活的情感。发挥其想象力及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同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六年级教案11
【授课内容】13、拟人化的动漫形象
【课时建议】1课时
【教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拟人卡通形象的设计及表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及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学生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其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通过夸张、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拟人化的卡通作品。
【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的塑造与表现。
【突破方法及模式】
本课运用直观演示法、联系生活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学生作品来突破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互动模式
【媒体使用】
师:教材、准备关于卡通的图片、创作过程的课件。生:教材、相关资料、绘画工具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信息交流:
1、你知道什么是卡通吗?
2、在许多卡通形象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并展示搜集的资料。将自己对卡通的了解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兴趣导入,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学生对卡通形象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激发对卡通形象的喜爱之情。导入新课:
在你的生活中,哪里可以发现卡通造型?
教师通过制作的网页,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出现的卡通形象。
你能说说卡通形象的特点是什么吗?欣赏并回答:夸张、简洁、有趣。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提高创作激情。
二、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进一步欣赏生活中出现的卡通形象(阐述卡通造型在生活中的作用)。问:卡通和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提供设计卡通用品的相关网站(网站中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设计卡片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的作业)。
向学生介绍经典的卡通造型的实用设计——书包。
辅导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网站及几个设计软件,自主探究卡通造型书包的设计要点。
问:卡通形象与书包造型如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设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请学生结合一个选中的卡通造型,通过绘画进行简单的书包造型设计。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学生的部分问题。通过交流互动,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成果讲解并示范改进方法
1、教师结合学生的设想,运用电脑软件进行演示讲解,并在演示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认真观察、学习,对不懂的部分可在教师演示、讲解后提出。
【设计意图】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的创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学生初步探讨设计内容
1、结合卡通的设计要点提问,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学生发表自己的设想,相互交流借鉴。
2、布置作业要求:运用软件,可借助外部资源,创作一个卡通造型的书包或者铅笔盒。注意卡通造型在设计中合理的应用,并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3、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为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展示典型的作品以提示学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创作要求。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与交流:
1、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2、教师对学生作品给予客观、激励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善于学习他人的品质。
六、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各小组相互欣赏、评价,选出最代表实力的作品。被选中作品的`小组进行自评,其他组的学生发表见解。课后了解中国卡通的历史及现状,并为其献计献策。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鼓励通过网络延续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审美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使命感。
七、板书设计:拟人化的动漫形象课件
八、课堂反馈:
示范展评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在学生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其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九、分层作业:
全体学生:运用软件,可借助外部资源,创作一个卡通造型的书包或者铅笔盒。
注意卡通造型在设计中合理的应用,并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法,为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创作出富有美感及个性的作品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多运用多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想等思维方式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设计出美观、个性化的卡通作品。
六年级教案12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和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北京奥运会。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国家体育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北京奥运会图片。
2、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歌曲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分段学习歌谱。
(3)解决难点。
(4)学唱歌词。
(5)设计演唱形式。
3、总结。
六年级教案13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在复习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大量相关联的量,让学生判断这些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还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2.突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新知探究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并连接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认识并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特点。
3.及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在反馈应用环节,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正比例图象,并应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利用图象,不计算,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与行数。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③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④圆的周长与半径。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学会了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那么我们能否用图象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再直接揭示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1.认识正比例图象。
组织学生把上表填写完整,并判断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是否成正比例。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课件完成)
(2)观察、交流。
①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人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随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生2: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的比值是一定的。
生3:我想到了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生4:我想到了是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六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1、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实际例子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 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 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六年级教案15
教材
1、转身起跑
2、游戏接力:俯卧撑(男5个)俯撑(女5秒)→蛙跳→单足跳
任务
1、通过学习转身起跑,初步体会跑的基本动作。
2、通过游戏接力发展学生协调配合能力,弹跳能力和上肢力量。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结构课的内容时间次数组织教法与要求
开始部分
1、 整队集合
2、 报告人数
3、 师生问好
4、 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
5、 安排见习生2分钟
组织:四列横队
×××××××××
×××××××××
×××××××××
×××××××××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准备部分
1、 绕田径场跑两圈
2、 徒手操
(1) 头部运动
(2) 扩胸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运动
(5) 腹背运动
(6) 弓步压腿
(7) 仆步压腿
(8) 活动踝腕关节
3、 游戏
名称:喊数抱团
方法:生沿排球场跑步,教师突然喊出一个数字,如“2个”、“3个”、“4个”……。学生听到数字后,立即与临近的同伴按所喊出的数字抱成一团。最后剩下没有抱团的人表演节目。
规则:不得用推、拉等动作挤出已抱团的`人。
8分钟4×8拍组织:成四列横队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法: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准确优美。每节四个八拍,活动全身。
组织:
教法: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
要求:学生听指挥,注意安全。
结构课的内容时间次数组织教法与要求
基本部分
1、 转身起跑
动作方法:学生背对排球场底线蹲下,两手扶地作好起跑的“预备”姿势。听到发令,迅速转身起跑,跑至排球场中线。
2、 游戏接力:俯卧撑(男5个)俯撑(女5秒)→蛙跳→单足跳
方法:每组第一个学生在底线处做俯卧撑或俯撑,然后蛙跳六米最后单足跳返回。各组依次做下去,以速度快的组为胜。
规则:学生必须每个动作做完才能做下个动作。12分钟 15分钟
组织: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让学生分成四组,在老师的指挥下练习。
要求:注意动作要领,学生听指挥,注意安全。
组织: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学生听指挥练习。
2、让学生分为四组,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接力练习。
要求: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听指挥练习,注意安全。
结束部分
1、 放松活动
2、 课后小结
3分钟
【六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教案:匆匆01-13
六年级篮球教案11-22
语文六年级教案11-23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2-15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04-21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03-04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01-20
小学六年级篮球教案11-21
六年级教案:分数除法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