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六年级教案

时间:2022-12-15 11:24:09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的六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4~日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数据比例尺,让学生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义,你能解答吗?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进行解答,通过巡视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其间结合说明设未知数x的单位与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用厘米,解题后再化成米数。提问:用不同方法解答这道题的过程是怎样的?指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来解答,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吗,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用比例解的指名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应该设谁为x。指出: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6.做练习七第5题。

  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7题。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2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教学例6。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 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学生很难做出判断。

  2、 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第三次 / ○ ○ ○ / /

  3、引导提问。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或E同班。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八第5~7题。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3

  教学重点: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1、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

  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问:①什么是互为倒数?

  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②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3.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师设疑: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①出示例题

  例:写出、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四、训练、深化

  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出示课件一下载)

  2.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出示课件二下载)

  3.判断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③0没有倒数。()

  4.提高

  会填了吗?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练习六2、3

  七、板书设计

  略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

  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

  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假设法(反证法)

  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

  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5

  本学期总第7课时

  教学课题:百分数折扣

  教学内容: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5)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学生试算,独立列式。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并板书。

  3、提高运用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200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个,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商品售价多少元?

  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让学生明确:“折上折”相当于连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7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 6/30 12/18 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8

  第八课时: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9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五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

  (2)梨的筐数的 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 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 )

  (2)梨的筐数是 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 等于黑羊的只数。( )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有40只黑羊。( )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五的第8~10题。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3.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基本计算。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课后习题:要求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练习。

  1.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xx少得多,可能是( );

  3270 4819 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这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2.找规律填数。

  (1)20xx 2090 20xx ( ) ( )

  (2)1200 1100 1000 ( ) ( )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3.在括号内填上>、<或=。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1千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5. 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教学时可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总结:

  比较分数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代数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1028+998= 20xx-619= 1830= 96060= 0.37+0.73=

  1.4-0.5= 0.30.04= 80.01= 2.29229= 82+62=

  + = 20-1 = = 1 = 9.1 =

  0 = 12.2+8%= 812.5%= 50%= 1010%=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00-(287+365) 71799+717 20xx-172832

  88434+1721 1593-[(4419+44)5] 125208050

  139+159+179 1040.25 0.32+11.7+4.68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0

  教学内容:

  比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28-29页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61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重点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印入,复习旧知

  1、问题情境

  根据5天的训练成绩,选拔一位同学去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

张明:201205208213217
王星:206204210209202

  2、学生说理

  为什么要选择张明去参加。

  3、引导转换,复习旧知

  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4、简单读图,感悟趋势

  呈现张明和王星跳绳成绩统计图,学生读图,简述趋势,得出淘汰王星的结论。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

  1、制造冲突,引发思考

  (1)呈现刘辉的`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分析其进步趋势。(数据:204 206 208 212 216)

  (2)设问:如果张明和刘辉要一决高下,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呈现两张统计图,让学生交流。

  (3)引发思考

  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做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2、唤醒旧知,初步感悟。

  (1)直接过度。

  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白色)

  (2)细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种颜色的折线无法区别两人成绩。

  揭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

  (3)感悟优点。

  相比刚才两张统计图,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加深体验

  呈现王芳7~15周岁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

  观察这张图,你了解到了什么?

  在原图上加一条“标准体重”折线

  再让学生评价一下王芳的体重发展情况?

  四、巩固练习

  出示题目:中国和美国在第25~29奥运会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中国:1616283251
美国:3744393536

  (1)让学生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只描点连线)

  (2)学生独立绘图。

  (3)读图练习,再次体验。

  (4)根据“中国是否可能在第30届奥运会上金牌继续保持第一”。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反映两国夺金趋势。

  五、练习。

  P63 试一试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 (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 (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后第5题,联系已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把全国人口数看作单位“1”(100%),汉族人口占总数的92%,少数人口则占1-92%=8%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xx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xx年

  降水量(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③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教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

  教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P45-46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⑵经历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过程。

  ⑶通过活动体会数学和生活得联系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看完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众说纷纭)

  看来关于营养的知识真是丰富,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板书课题。

  2、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他们的资料。注意看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发现。

  出示资料。

  板书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2、探索新知:

  (1)分析每一百克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得到结论:含有蛋白质较多的是肉、蛋、豆制品;含有脂肪较多的是豆制品、牛肉、鸡蛋;含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是米饭、薯类、面粉。

  出示“选一选”,练习从统计表中读取有价值的信息

  算出小明的用餐中共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少克?

  (2)出示小明的用餐选择,学生填写各种营养素的含量

  出示12岁儿童所需的营养标准: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并分析小明的用餐选择好不好?也就是分析小明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而充足。

  提出自己的建议。

  3、应用提高实践活动

  出示2008年奥运会图片,体会到不同的运动员需要不同的配餐,

  出示举重运动员午餐所需营养,小组合作制作午餐餐谱

  经检测,有一举重运动员午餐所需的蛋白质为50克、脂肪为32克、碳水化合物为160克。

  设计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食物,为这位运动员设计一份午餐。

  2.计算你设计的午餐中共含有营养成分含量,判断出你们组的设计是否符合这一运动员的用餐标准。(出示食物)

  学生按组合作完成,老师巡视。第一小组汇报,第二小组汇报……

  4、知识拓展

  不但运动员需要重视配餐营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除了配餐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课件出示)

  5、小结: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看完后说说你的想法?

  生观看图片(胖和瘦)

  师: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他们有的太胖有的太瘦了

  生2:他们有的营养不良,有的营养过剩

  生3:他们的营养不均衡

  生4:他们应该注意饮食的营养

  师:看来呀,营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营养配餐》。板书:营养配餐

  师:根据大家平时的了解和查找的资料,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营养的知识?

  学生汇报,

  师:(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你了解的很仔细,看来大家对营养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营养的影像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师板书:主要营养成分

  师:你了解到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三类主要的营养成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100克 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统计表,请看大屏幕,观察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豆制品,(师补充100克食物中);

  生2:我发现蔬菜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不高;

  生3:我发现米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

  生4:……

  师:那么老师要想多补充碳水化合物,需要多食用哪些食物?

  生:米饭、薯类、馒头。

  师:看来老师应该多食用面食类的`食物。大家桌子上也有这一统计表,请大家拿起来,根据它选择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

  (出示)猪肉50克,

  生1:选择B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出示)碳水化合物3.0克

  生2:选择c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师:大家对这个读取统计表的信息已经很熟练了,下面是我们学校某一周的餐谱,这是六年级学生小明选择的午餐,四人小组合作算出小明午餐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开始。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结果?

  小组1:蛋白质是27.4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小组2:脂肪3.2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小组3:碳水化合物41.6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师:那么根据你的感觉,你认为小明的午餐营养合理么?

  生:不合理

  师:我们来看看专家的意见。]

  出示:(12岁儿童营养成分需求量)

  师:思考下列问题(出示问题)

  生1:蛋白质量大致符合、脂肪、碳水化合物出入较大

  师:他分析的很合理,假如是你的午餐,你会怎样来调整呢

  生2:多食用一些米饭、馒头等

  师:你调整的很好,又可能将来是一位了不起的营养师。现在呢,我们全班同学都来过一把瘾,做一次小小营养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08年有举行(奥运会)。在奥运会上项目很多,你看这是什么项目?出示(体操、举重)。他们的配餐能相同么?

  生:不能

  师:下面是经过检测一位运动员午餐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大概含量。小组合作按照要(1、2、)配餐。音乐声开始,设计开始,音乐声结束,停止活动,听清要求了么?(听清了)开始活动

  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站台上)

  小组一:我们小组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组设计的很好,营养搭配很合理,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设计

  小组二: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组设计也很合理,营养更加合理了,有没有哪个小组没有搭配蔬菜。

  蔬菜的这三类营养不丰富,我们能不食用么?

  生:不能,它含有维生素、矿物质,

  师:(板书: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也是我们食物中必不可少的。那么除了配餐,我们用餐时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听专家的建议。

  (出示录像)

  师:要愉快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健康的身体,祝大家天天都能够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你看好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营养配餐。下课。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的六年级教案范文12-15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12-15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教案07-20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1-10

六年级数学教案02-17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2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01-05

六年级数学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