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时间:2024-07-29 17:34:43 昌升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的运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精选15篇)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1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单元知识分析单元教材解读信息窗1的解读已学的知识乘法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三下52×47-50×47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加法运算律(四上1)一般行程问题(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本单元新学知识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后续学习的知识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用方程解行程问题(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2

  一、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 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 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 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 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 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为什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出现: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 观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道,并迅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 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无数个) 展示学生成果。(小结方法)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习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9、10、11题。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6、做一做,第77页例7、8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 用字母表示 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熟练地进行 10 以内的加法运算。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法。

  难点

  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如苹果、铅笔等,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

  然后再增加一些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现在一共有多少个。

  新授(12 分钟)

  结合刚才的情境,引出加法的概念,比如原来有 3 个苹果,又拿来 2 个,现在一共有 5 个,用算式表示就是 3 + 2 = 5 。

  讲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做加号,3 和 2 叫做加数,5 叫做和。

  利用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练习(15 分钟)

  出示一些 10 以内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口算。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 2 个气球,小红有 3 个气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气球?”让学生列式计算。

  玩游戏“找朋友”,老师出示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找出相应的得数卡片。

  总结(5 分钟)

  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在计算时要认真细心。

  作业布置(5 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回家数一数家里的物品,并用加法算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计算 10 以内的减法。

  难点

  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

  拿走一部分,提问学生还剩下多少个。

  新授(12 分钟)

  结合刚才的情境,引出减法的.概念,比如原来有 5 个苹果,拿走 2 个,还剩下 3 个,用算式表示就是 5 - 2 = 3 。

  讲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做减号,5 叫做被减数,2 叫做减数,3 叫做差。

  利用教具演示减法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练习(15 分钟)

  出示一些 10 以内的减法算式,让学生口算。

  创设实际情境,如“树上有 7 只鸟,飞走了 4 只,还剩几只?”让学生列式计算。

  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总结(5 分钟)

  回顾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5 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跟家长玩减法计算的游戏。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情境的创设,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但部分学生在计算时还容易出错,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

  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相同数量的物品排列,如每行 3 个苹果,共 4 行。

  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新授(12 分钟)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 3 + 3 + 3 + 3 = 12 来表示苹果的总数。

  介绍乘法的概念,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 3 × 4 = 12 或 4 × 3 = 12 。

  讲解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15 分钟)

  出示一些相同数量物品排列的图片,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简便之处。

  做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乘法算式,学生说加法算式,或者反之。

  总结(5 分钟)

  总结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强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5 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乘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乘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乘法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除法算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物品,如 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

  让学生思考每份有几个。

  新授(12 分钟)

  结合刚才的情境,引出除法的概念,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4 个,可以用除法算式 12 ÷ 3 = 4 表示。

  讲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利用实物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练习(15 分钟)

  出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计算。

  创设实际问题,如“有 20 块糖,每人分 5 块,可以分给几个人?”让学生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交流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5 分钟)

  回顾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除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5 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需要加强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够正确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定。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回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出示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算式,让学生口算。

  新授(12 分钟)

  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如 5 + 3 × 2 ,先算乘法 3 × 2 = 6 ,再算加法 5 + 6 = 11 。

  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练习(15 分钟)

  出示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让学生计算。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针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

  总结(5 分钟)

  总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认真。

  作业布置(5 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思考:在计算过程中如何避免错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提高准确率和计算速度。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含义,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满十进一的算理。

  难点:理解加法运算中数位对齐的`重要性,以及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如买水果、文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从而引出整数加法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结合具体例子,如 12 + 5 = ,在黑板上用小棒或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讲解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规范书写格式,让学生模仿练习。

  (三)课堂练习

  安排一些基础的整数加法练习题,如 23 + 15 、 45 + 32 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回顾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加法计算,如计算家庭一周的水电费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进位加法的计算中还存在一些错误,需要在后续的练习中加强巩固。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正确处理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 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超市购物的小票,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和购买数量,提出问题:“如果买了两样东西,怎么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例如,一支铅笔 1.5 元,一个笔记本 2.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5 + 2.8 ,让学生尝试计算。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可以借助元角分的知识或者画图等方法进行理解。

  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同理教学小数减法,如 5.3 - 2.7 。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 3.6 + 1.4 、 7.8 - 3.5 等。

  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四)课堂小结

  回顾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如何避免。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小数加减法的例子,并尝试计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小数点对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和辅导。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

  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 1:一块饼平均分成 8 份,爸爸吃了 3 块,妈妈吃了 1 块,他们一共吃了多少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3/8 + 1/8 ,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理解算理。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出示例 2:有 7/8 千克的水果,小明吃了 2/8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 7/8 - 2/8 ,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强调: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

  计算:5/9 + 2/9 、 6/7 - 2/7 等。

  (四)课堂小结

  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相关题目。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加减法,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约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整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科技馆,每张门票 12 元,一共去了 3 个班,每班 45 人,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2 × 45 × 3 。

  (二)讲授新课

  先计算 12 × 45 ,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讲解计算过程,强调数位对齐和进位的处理。

  再计算 540 × 3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计算 54 × 3 ,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0 。

  总结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练习

  计算:23 × 14 、 38 × 25 等。

  解决实际问题:一套校服 85 元,买 6 套需要多少钱?

  (四)拓展延伸

  介绍乘法运算定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 25 × 16 、 45 × 9 + 45 。

  (五)课堂小结

  回顾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乘法运算定律。

  强调计算时要认真、细心。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四的相关题目。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运用整数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同时加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数除法的计算。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算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商的定位和余数的处理。

  难点:理解整数除法的算理,能灵活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如乘法口诀、乘法的计算方法等。

  出示几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算出结果,然后引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如 12 × 3 = 36 ,则 36 ÷ 12 = 3 , 36 ÷ 3 = 12 。

  (二)讲授新课

  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 48 ÷ 6 为例,通过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 144 ÷ 12 ,重点讲解试商的方法和商的定位。

  总结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比除数小,就看前几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课堂练习

  计算:96 ÷ 8 、 180 ÷ 15 等。

  解决实际问题:有 252 个苹果,平均分给 1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

  (四)拓展提升

  介绍除法的性质,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除法的性质,如 24 ÷ 6 = (24 × 2)÷(6 × 2)。

  (五)课堂小结

  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除法的性质。

  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确定商的位置和余数的处理。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六的相关题目。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用到整数除法的事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计算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同时加强对除法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

  解决含有多种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涉及数的运算的`场景,如购物算账、计算班级人数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数的运算。

  (二)新授(20 分钟)

  加法和减法

  举例: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 2 个,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出加法:3 + 2 = 5)

  反过来,小明有 5 个苹果,吃了 2 个,还剩几个?(引出减法:5 - 2 = 3)

  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加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和除法

  举例:每个小组有 4 个同学,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引出乘法:4 × 5 = 20)

  把 20 个苹果平均分给 5 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个?(引出除法:20 ÷ 5 = 4)

  总结乘法和除法的概念: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讲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举例:计算 3 + 4 × 2,先算乘法 4 × 2 = 8,再算加法 3 + 8 = 11;计算 (3 + 4) × 2,先算括号里的 3 + 4 = 7,再算乘法 7 × 2 = 14。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基础练习

  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5 + 7 = , 12 - 8 = , 3 × 6 = , 18 ÷ 3 =

  综合练习

  给出一些包含四则运算的算式,让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比如:15 + 5 × 2 , (10 - 2) ÷ 4 , 8 × (7 - 3)

  解决问题

  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小明买了 3 支铅笔,每支 2 元,又买了一个 5 元的笔记本,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的运算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的运算,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本的数的运算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的运算教案06-20

幼儿数学数的运算教案03-27

幼儿数学数的运算教案4篇03-27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04-06

《有理数的运算》教学反思04-17

《数的运算》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4-28

运算的教案03-06

小学奥数教案03-22

小学数学数对教案06-16